老子的道德经精髓(81句精选句子)

2023-07-18 10:30:14

老子的道德经精髓

1、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真实可信的话语往往并不好听,好听的话往往不真实;善良的人往往不会狡辩争执,狡辩争执的人往往不是真正的善良;真正有学问、有智慧的人不会卖弄、吹嘘,喜欢吹嘘的人往往没有大智慧。

2、胜则自傲,自将而一试身手,屡战屡败,至于数次自杀未遂。

3、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的最终要求的是遵循自然规律办事,也就是所谓的“顺其自然”、“因势利导”。

4、释义: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

5、以上是老子的总原则,如果不是很好理解,那么请看下面两句: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6、阳势能代表生发、壮大、成果,阴势能代表隐去、衰退、消散。这两股势能,是对立的,也是平等的,顺应规律而变化,周而复始,生生不息。(老子的道德经精髓)。

7、独树一帜的曾氏之学,是对中国传统优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智慧的凝结。

8、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9、在我们的生活中,“道德”是一个词;在老子这里,“道”和“德”是两个不同含义的哲学概念,上面我们说的就是“道”,下面我们再来说说“德”。

10、老子曰:不违反规律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做好的。老子还说:“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也就是说管理者治理企业,不可以违反规律妄为滋事,如果管理者经常大胆妄为,不断滋事以彰显自己的权势企业就难以治理。老子总结说“为无为,则无不治。”管理者的行为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不恣意妄为,要实事求是地寻求现实可行的道路,才能“无不治”。

11、通过上面的讲解,我们知道,大道是外部的客观规律;悟道,就是让我们的主观认识与外部的客观规律完全一致。可是我们的主观却不是这样运作的,我们主观最典型的运作方式是:把有限的知识当成真理,把个人的认识当成普遍真理,把有限的经验变成永恒的真理。这当然就会出错,比如,我们平时想事,肯定是在用自己有限的知识和经验;我们平时说话,肯定是在说“我认为”“我以为”“我觉得”,这些都是我们的“主观”在说话。

12、以,因为。因为他不与人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跟他争。这话乍一听不好理解,实则蕴含着极深的哲理与极大的人生智慧。世人对于权势、利益往往都是争得你死我活、寸步不让的,但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而那些坐观壁上、不参加争夺的人,往往却能坐收其利。这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寓言有些相似。

13、也就是说领导者不可乱加干扰,要按照火候来照料,绝不可以还不到时候就乱翻乱搅,把小鱼都搅糊了。

14、老子还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5、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16、靠“敬”与“诚”两字,广得人才。一旦委以全权,用将得当,屡建大功;胜则自傲,自将而一试身手,屡战屡败,至于数次自杀未遂。正是这些磨难和经验教训使他逐渐明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的哲理,达到“依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的人生境界,能够自胜而拥有强大的人格力量。

1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8、大象无形、大音若希,越是大人物越和蔼可亲,越是不会让你轻易掌握他的“形”,无形则难以找到应对之策!道德经中精髓太多,非三言两语可以说完!

19、老子曰:管理治理众人并有事于天地,最好的办法莫如农耕那样。也就是说应当顺着作物生长的规律,不要强制它,顺从它发展的需要而照顾它、灌溉它、扶助它,这样作物必然成长得很好,能够获得丰收。因此,管理者带领众人去完成事业,同样也要遵循这个原则,才能够获得丰硕的成果。

20、狂风骤雨往往都不会长久,做事、学习、修行都是这个道理,不能因为一时兴起而做事,结果兴趣来得快,去的也快,注定做不好事情,只有持续地努力,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21、关于《道德经》到底在讲什么,我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梳理。

22、老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曾长期在东周都城洛阳工作,担任周朝守藏史,以博学而闻名,鲁国的孔子也要入周向他问礼。 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西行。到灵宝函谷关时,关令尹喜请老子为其著《道德经》,后归隐于景室山。东汉时张道陵创立道教,尊老子为道教始祖,演变为“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奉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23、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24、天地的大道是对人是没有亲疏之分的,它只会庇佑那些行善正道、顺应天时的大德之人

25、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

2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2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老子 《道德经》第64章

28、智慧观上应该守弱勿逞强,以为老子天下第要懂得以无有入无间的道理。

29、(释文)老子曰:大功告成,诸事办妥,老百姓都认为我本来就是这样自自然然的。

30、形象。老子很善于从人们司空见惯的自然社会现象中提炼出哲理名言,并以此回答人世的难题,“治疗”人生的困惑,启迪大家的智慧。比如《道德经》一书的中心思想是“道”,但“道”具体是什么?非常玄妙,很难说清楚,老子很聪明,他用水喻道,说“上善若水”。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帮助万物却不与万物争,停留在低洼的地方,甚至是众人所厌恶的地方,它自己很卑微,但实质上却很伟大,这就很接近于“道”。这样一来,大家对“道”就有了很鲜活的认识。

31、老子《道德经》第十章又说:“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这番话也是在告诫人们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才是最有利的。所以说,做人做事要懂得适可而止,把握好一个度量,记住“俭生福”的道理,才能多生出福气。

32、不少人总在思考:宇宙是从哪里来的?我们人又是从哪里来的?老子帮我们发现了这个秘密:宇宙与万物,当然也包括我们人类,都是一种叫作“道”的力量所造就的,“道”就是宇宙与天地万物,也包括我们人类最终极的源头。西方《圣经》中说,是上帝创造了宇宙和人类,但《圣经·新约》中也说:“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说到这里,即使你还不能理解,但应该也大致了解了我们所疑惑的宇宙与人类的终极秘密:大道。

33、你也许会想,道德我们大家都懂啊,从懂事开始,就一直在听成年人的道德说教,心里都有点烦了。可是你再想一想,为何老子所讲的道德那样迷人呢?为什么古今中外那么多成功者那般推崇这部经典呢?

34、原来,老子所讲的道德,跟我们所熟悉的道德有着天壤之别。我们平时听到比较多的是关于道德的教条,而老子所说的道德却揭开了天地万物与人生的秘密。

35、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

36、珍贵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给他了。

37、为什么我们现实社会所追求的都是与老子倡导的理念相反呢?因为遵循他的理念就会复归大道,而人类一直在背离大道方向上前进。所以他讲:正言若反、反者道之动也!

38、老子还说:“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39、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0、《道德经》的国外版本有一千多种,是被翻译语言最多的中国书籍。

41、鲁迅说:“不读《老子》一书,不知中国文化。”

42、释义: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爱的,也同样像对待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任凭人人自作自息。

43、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44、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的哲理,达到“依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的人生境界,能够自胜而拥有强大的人格力量。

45、他言守静,实则“制动”;他甘“居后”,反而“占先”;无为清静其外,有为积极其内。

46、可以说,没有老子的道家学说,中国半个文学史将会黯然失色。

47、管理者的行为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不恣意妄为,要实事求是地寻求现实可行的道路,才能“无不治”。

48、一切有形的都是器为下,一切无形的为上才是高明的!于是后人说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劳力者役于人,劳心者役人!

49、老子曰:善于用人的领导人处于低位势。也就是说,凡事只考虑自己的私利,不尊重他人,不善于与他人相处的人,就处于“位势高”境地;反之,遇事能先顾及他人,尊重他人,与他人相处融洽的人,则处于“位势低”境地。位势低者如山之谷,水必住低处流,于是众人从之,可谓势在必然。

50、“守静笃”——守住静的状态保持笃定。与“致虚极”现在引申为“虚极静笃”一个成语。其实和“致虚极”意思相近,当你达到静的状态时,不要觉得就成功了,要保持住,守住这份心里的宁静,才算达到目的,要用坚定的信念支撑着这份静,有的人打坐心里却乱成一团,有的人忙忙碌碌,心里却静成一片,所以要注重内在静,这才是根本。

51、哲学是人类探讨如何去认识这个世界和如何去改造这个世界的学问,可以说是所有其他学科之源。那么在中华文化里,道德经之于中华文化的作用就堪比整个人类文化中的哲学!

52、04道法自然如何以大自然为师(道德经·精华)

53、老子曰:大功告成,诸事办妥,老百姓都认为我本来就是这样自自然然的也就是说,完成功业的过程没有受他人强制的感觉,是人们的本性使然。人有趋利避害的本性;有被习惯左右行为的本性;有依靠共通的文化习俗求生存的本性;有创新,适时改变自己的习惯和习俗以适应外界环境的本性。顺着这些本性去完成功业,人们会觉得原本就如此,很顺当,不会有牵强和被强迫的感觉和不满。完成功业也就自然而然。这也就是人性化管理能够事半功倍的根据。

54、不争者之所以反而得胜,正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符合人之本性,利人而无害于人,善得人之助,故能不争而胜。

55、顺着这些本性去完成功业,人们会觉得原本就如此,很顺当,不会有牵强和被强迫的感觉和不满。完成功业也就自然而然。

56、人类自诩为一种高级动物,大脑十分发达,又发展出了远远高于其他动物的文明,让我们觉得自己就在食物链的顶端,很骄傲,也很傲慢。但在面对自然界的一些运动时,如地震和海啸,我们的骄傲和傲慢又会被打个粉碎,忽然之间又觉得自己十分渺小。

57、毛泽东曾说过:“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也将曾国藩作为自己的人生楷模,处处效法。独树一帜的曾氏之学,是对中国传统优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智慧的凝结。曾国藩一生“用将则胜,自将则败”。曾之用兵,靠“敬”与“诚”两字,广得人才。一旦委以全权,用将得当,屡建大功;胜则自傲,自将而一试身手,屡战屡败,至于数次自杀未遂。正是这些磨难和经验教训使他逐渐明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的哲理,达到“依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的人生境界,能够自胜而拥有强大的人格力量。

58、所以,如果让我说道德经中最为重要最为核心的一句话,我将会说:道法自然。

59、《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60、老子曰:不违反规律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做好的。老子还说:“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也就是说管理者治理企业,不可以违反规律妄为滋,如果管理者经常大胆妄为,不断滋事以彰显自己的权势,企业就难以治理。

61、老子在《道德经》第八章中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他认为:品德最善的人就好像水一样,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人也应该效仿水的谦下品德,谦虚低调做人,最后福气和品德反而更加深厚,正所谓是“水低成海,人低为王”!

62、老子曰:知道适时终止可以不陷入危险的境地。因为没有达到满盈的程度,所以能够在事物趋于破旧的时候浴火重生。老子认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事物发展壮大而达到满盈的程度,就必然逐渐走向衰老死亡,就是说它渐渐不再近于道了,不近于道就会早衰亡。因此领导者不应当过分追求壮大,使事物趋于满盈而过早走向死亡。反而应当注意发展要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持不至于过早满盈的程度,因而能够从容创新,使事物在破旧死亡之前能够浴火重生,脱胎换骨而处于有足够发展空间的新状态,因而能够继续发展。

63、老子:男,汉族,姓李、名耳,字:聃,又字:伯阳,世称“李耳”、“李聃”或“老聃”,是李姓、老姓的先祖。东周春秋时期陈国苦县(今河南陈州)人,另一说为:山东曲阜人。生卒年月,失载。

64、第道是柔软的。而柔软的东西可以战胜一切。老子说上善若水,就是说我们要学习水的精神,谦虚、清澈,能有包容人的宽阔的胸怀,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反映在人生智慧上,我们要以柔克刚,要不争,要不敢为天下先。老子自己的座右铭就是充满了无为和不争的精神。老子说,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我们要注意,不敢为天下先,并不是一种消极的退缩的人生精神,相反,这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积极的人生精神。老子所说的不敢为天下先的真正意思是,你只有不争,那么世上就没有人和你争,这样你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65、说到这里,你也许就明白了,为什么有那么多优秀的人以悟道作为自己人生的最高追求。看看我们的现实,我们为什么会痛苦?为什么会纠结?为什么会郁闷?为什么会失败?根本原因就是我们不懂得规律,如果懂得了万事万物的总规律,我们心灵上的这些困扰就会烟消云散,这才是真正幸福圆满的人生啊!

66、他的思想似乎高悬太空,实则立足人世,他貌似虚静,却满溢爱之情;他倡“无为”,结果是“无不为”;

67、人有趋利避害的本性;有被习惯左右行为的本性;有依靠共通的文化习俗求生存的本性;有创新,适时改变自己的习惯和习俗以适应外界环境的本性。

68、老子主张“不尚贤”、“使民无知、无欲”,设想要人们回到一种无矛盾的“无为”境界。老子崇尚“无为”,主张顺其自然,合乎天理,否定有神论。是当时较为先进的思想之一。哲学思想:

69、知道、信道、修道、悟道、行道、得道,这六个“道”展示了人生的轨迹。也许有很多朋友会为此感到十分兴奋,似乎知道这六个“道”就已经掌握了人生成功的钥匙。但是,对于现实中的人们来说,悟道是一生的事情,片刻都不能够放松,正如《中庸》里说的:“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如果我们修道,是为了人生成功的功利目标,就一定会遇到更加严重的问题。

70、老子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今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核心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

71、《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与佛祖释迦牟尼当年证得的:“如来说是世界,即非世界;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也”一样。

72、我们所有人都是活在自然界中的,久处其中又往往会忽视它的存在。我们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与人进行交往,有权力、有财力和有经验的人,往往会在那些比自己弱的人面前感觉自己很强大,于是就会去压制别人,而忘记了还有天道规律。等到吃的教训多了,又会反省和总结:人在做,天在看;尽人事,听天命。

73、01老子道德经是怎么诞生的(道德经·精华)

74、一部道德经,洋洋五千言,却包含了中国文化的大智慧。它是关于中国文化、中国思维和中国哲学的百科全书。道德经中阐发的道法自然、清静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鲜明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哲学思维,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美学、心理学等。

75、价值观上应该天人合勿以人灭天甚至以为人定胜天!

76、正因为不争夺,所以普天之下的人们都无法与之争夺。

77、由此可见,坏人背道而驰是显而易见的,但好人也并不等同于悟了道的人。说到这里,也许你已经看清了自己和坏人的真面目,也就知道了,人生唯有悟道,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说到这里,很多朋友可能会急不可待地问:我们怎么才能悟道呢?这就是下面我要说的第三个方面的主题。

78、正如《大学》里面谈到了一个方法论:“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按照“止、定、静、安、虑”来做人做事,最后必然有所收获。

79、老子曰:治理大的国家就好像煎小鱼那样。也就是说领导者不可乱加干扰,要按照火候来照料,绝不可以还不到时候就乱翻乱搅,把小鱼都搅糊了。领导者治理一个组织,也必须像煎小鱼那样谨慎从事,绝不可不到时机就胡搅乱作把事情搞糟。

80、老子曰:知道适时终止可以不陷入危险的境地。因为没有达到满盈的程度所以能够在事物趋于破旧的时候浴火重生。老子认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事物发展壮大而达到满盈的程度,就必然逐渐走向衰老死亡,就是说它渐渐不再近于道了,不近于道就会早衰亡。因此领导者不应当过分追求壮大,使事物趋于满盈而过早走向死亡。反而应当注意发展要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持不至于过早满盈的程度,因而能够从容创新,使事物在破旧死亡之前能够浴火重生,脱胎换骨而处于有足够发展空间的新状态,因而能够继续发展。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廉洁名言大集合(23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