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念什么(63句精选句子)
木心念什么
1、不止十次,我记得,他在某句话戛然停顿,凝着老人的表情,好几秒钟,呆呆看着我们。(木心念什么)。
2、当初宣布开课,他兴冲冲地说,讲义、笔记,将来都要出版。但我深知他哈姆雷特式的性格:日后几次恳求他出版这份讲义,他总轻蔑地说,那不是他的作品,不高兴出。前几年领了出版社主编去到乌镇,重提此事,木心仍是不允。
3、10)我曾见过的生命,都只是行过,无所谓完成。--木心《鱼丽之宴》(木心念什么)。
4、我们今天读木心,总会发现木心有一种力量,你只要放空自己读他一个小时,木心便会在黑暗处将你点亮。
5、“号外”最开始是指那些临时编印的报纸刊物,在这里,你也可以把它当做陈丹青(局部)的番外篇。
6、章学林(版画家),六十年代浙江美院毕业,一九八〇年来美。
7、二十三年前,一九八九年元月,木心先生在纽约为我们开讲“世界文学史”。初起的设想,一年讲完,结果整整讲了五年。后期某课,木心笑说:这是一场“文学的远征”。
8、最近承深圳的南兆旭、高小龙二位提供数百册私藏民国旧书,供我选择配图,虽难测知其中哪些曾是木心昔年的读本,但他的阅读记忆,正是一部民国出版史的私人旁证。
9、爱情的另一个名字,叫做卑微。在感情的世界里似乎总是有一方强势,一方弱势。然而弱势并不代表不在乎或者懦弱,只是因为想挽留住这份爱情,只是因为深爱着对方,所以卑微。
10、漫长,彻底,与世隔绝,中国大陆时期的木心没有任何举动试图见光。到纽约后,带着不知餍足的文学的贪婪,他在恢复写作的同时,靠中国台湾版译本找回被阻隔的现代文学图景,与他早年的阅读相衔接。久居纽约的港台文人对他与世界文学的不隔,咸表惊异,他们无法想象木心与李梦熊在封锁年代的文学苦谈——“出来了,我才真正成熟”,木心如是说——
11、固然,尼采另有所指,尼采也不可能知道这句话在二十世纪的中国语境——在这大语境中,木心怎样营造并守护他个人的语境?去年秋,木心昏迷的前两个月,贝聿铭的弟子去到乌镇,与他商议如何设计他的美术馆。木心笑说:
12、自一九四九年到“文革”结束,近三十年,欧美文学的译介几乎中止,其间,值木心盛年,唯以早岁的阅读与文学相濡以沫(他因此对五十年代专事俄罗斯文学的推介,甚表好意)。
13、中国人民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南斯拉夫人民的正义斗争。
14、木心绝少诉说自己的生活。五年讲课间,难得地,他说出早岁直到晚年的零星经历,包括押送与囚禁的片刻。他说,和朋友讲课,可以说说“私房话”。本书编排时,我特意在每讲之前排几行摘录,并非意在所谓“关键词”,而多取木心谈及自己的略略数语,俾使读者走近他:经已出版的木心著作,刻意隐退作者,我相信,这本书呈现了另一个木心。
15、电子版录入的工作,细致而庞大。速记潦草,年轻编辑无法辨读,我就自己做。或在纽约寓所的厨房,或在北京东城的画室,朝夕录入,为期逾半年。
16、除了布展、采访,(号外)中最珍贵的,莫过于大量木心生前珍贵视频、音频及影像首次播出。
17、八九十年代之交,国内大学的文学史课程,早经恢复。文学专业的硕博士,不知用的什么讲义,怎样地讲,由谁讲——我们当年这样地胡闹一场,回想起来,近于荒谬的境界:没有注册,没有教室,没有课本,没有考试与证书,更没有赞助与课题费,不过是在纽约市皇后区、曼哈顿区、布鲁克林区的不同寓所中,团团坐拢来,听木心神聊。
18、古老的国族,街头巷尾亭角桥堍,无不可见一闪一烁的人文剧情,名城宿迹,更是重重叠叠的往事尘梦,郁积得憋不过来了,幸亏总有春花秋月等闲度地在那里抚恤纾解,透一口气,透一口气,已是历史的喘息。——木心《哥伦比亚的倒影》
19、画家陈丹青有个鲜为人知的笔名——张岪,是木心取的。张是陈母亲的姓,冠以含“山路崎岖”之意的名,带着木心对这个甚爱爬山的后生略显不同的关爱。
20、每个人精力和感情都是有限的,人生的悲欢就是被身边几个人决定的。所以不要让那些不相关的人,不重要的人,比如路人,服务员,交情浅淡的同事等等,左右你的情绪,影响你的决定。
21、做生活的导演,不成。次之,做演员。再次之,做观众。
22、19)宽容的夜色遮掩了河水的污浊。--木心《宽容的夜色》
23、一个在八十年代出道的文学家,能否设想木心的历程?一个研修文史专科的学者,又会如何看待这份文本?木心不肯放过文学,劫难也不曾放过他,但我不知道他怎样实践了尼采的那句话:
24、另有一块小黑板,专供木心课间书写各国作家的名姓、生卒年、生僻字,还有各国的诗文,随写随擦,五年间辗转不同的听课人家中。
25、最好的朋友是你们静坐在游廊上,一句话也不说,当你们各自走开的时候,仍感到你们经历了一场十分精彩的对话。
26、除了布展、采访,(号外)中最珍贵的,莫过于大量木心生前珍贵视频、音频及影像首次播出。
27、"“美”开了一家当铺,专收人的心,到期人拿票去赎,它已经关门。——朱湘《当铺》"
28、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加布瑞埃拉·泽文《岛上书店》
29、贝先生一生的各个阶段,都是对的;我一生的各个阶段,全是错的。
30、光阴待我从来不薄凉,岁月于我也从来不复杂,山一程,水一程,兜兜转转,丢丢拣拣,初心无染,性情未变,依然在苍绿流年中找寻一份至纯至美的安暖,依旧在纷扰尘世中坚守那份至真至诚的本色。流年无恙,岁月安然,馨香满怀,不负韶华,不负时光,不负爱,更不负每一次美好的遇见。
31、开课后,渐渐发现一个专题,一下午讲不完。单是《圣经》就去两个月,共讲四课。上古中古文学史讲毕,已逾一年,越近现代,则内容越多。原计划讲到十九世纪收束,应我们叫唤,木心遂添讲二十世纪流派纷繁的文学,其中,仅存在主义便讲了五课。
32、十八年前,一九九四年元月九日,木心讲毕最后一课。那天是在我的寓所,散课后,他穿上黑大衣,戴上黑礼帽,我们送他下楼。步出客厅的一瞬,他回过头来,定睛看了看十几分钟前据案讲课的橡木桌。此后,直到木心逝世,他再没出席过一次演讲。
33、青春的叛逆,岁月的流逝。回首往事,是不是也会为青春流泪叹息或是后悔留下遗憾呢?
34、一个在八十年代出道的文学家,能否设想木心的历程?一个研修文史专科的学者,又会如何看待这份文本?木心不肯放过文学,劫难也不曾放过他,但我不知道他怎样实践了尼采的那句话:
35、这一部别具一格的著作连着木心合集相继为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陈伴随着丹青、孙郁等知名人士典雅的推崇,让木心踏入群众视线。视其诗书画作,平常人都是有眼前一亮的震撼人心,世外高人之感。惜乎传统式的文学类讲解意识,无法可循木心的著作。
36、“号外”最开始是指那些临时编印的报纸刊物,在这里,你也可以把它当做陈丹青(局部)的番外篇。
37、25-24A,82StreetJacksonHeights,NY113(中译:纽约市,杰克逊高地,八十二街,邮编11372)
38、2)荒诞派这些作家,矫揉造作。自己要假装自杀,要世界作陪葬。这些批评家,观者都是假装要殉葬。他们在舞台上把世界写得一片黑暗,他们自己生活的很好。--木心《文学回忆录》
39、时间流逝的无影无综,去的快,来的也快。而能否把握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往往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命运。陶渊明说过: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人生短短数十秋,想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成功,登上人生的顶峰,谈何容易。也正因为如此,珍惜时间就显得异常的重要。每个成功人士的背后往往有个珍惜时间的故事。
40、岁月流逝,不知不觉中,记忆里多少了春秋离去。
41、19)做生活的导演,不成。次之,做演员。再次之,做观众。--木心《文学回忆录》
42、这不是反讽,而是实话,因为实话,有甚于反讽——讲课中,他说及这样的细节:
43、(2)(动)推测;认为:猜~|~来|~必。
44、现在可以交代这场“文学远征”的缘起和过程了。
45、陈丹青在木心美术馆开幕式上说:木心逃走了,我们去美术馆找他。
46、每当我厌烦你的臭脾气和你拉开距离一段时间,却又因为你一句讨好的话又和你厮混在一起时,我真觉得有病的那个是我。
47、木心于文革末期的33幅风景画,现藏于耶鲁大学博物馆
48、木心,如五年前宣布开课时那样,矜矜浅笑,像个远房老亲戚,安静地坐着,那年他六十七岁了。就我所知,那也是他与全体听课生最后一次聚会。他的发言的开头,引瓦莱里的诗。每当他借述西人的文句,我总觉得是他自己所写,脱口而出:
49、“小聪明”是长不大的。——木心《素履之往》
50、10)以善得天下,以伪善治天下,伪得不耐烦,伪得漏洞百出,乃直接恶--回想当初将得而未得天下时,大家以为从前的善还不算善,这次可是真正的善了,因而纷纷投奔,共襄大业。再回想当初伪善开始运作,大家精练作伪的功夫,小伪伪不过大伪,文伪伪不过武伪,大伪武伪到底也败于真恶。“善”无人信矣,“伪善”戏法穿矣,际此将失而未失天下时,上过当吃过亏的人,先要弄清那“善”的理论前导就是狂想妄想,不符人情物理。--木心《素履之往》
51、木心的文本十分幽美,他的使用价值在民俗。我15年去乌镇游览,荣幸参加了本地的木心著作讨论会,参观考察了木心纪念馆。他是难能可贵的历史人文统一的大伙儿,持续保持着为人处世的醒悟、整洁和西方式礼貌。我还在采访中,见到本地人对文化艺术的推崇。浙江省的现代作家几乎扛起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江山半壁。木心遭受本地笔风的浸染,他自身的不断思索和写作为他获得了很高的信誉。
52、八九十年代之交,国内大学的文学史课程,早经恢复。文学专业的硕博士,不知用的什么讲义,怎样地讲,由谁讲——我们当年这样地胡闹一场,回想起来,近于荒谬的境界:没有注册,没有教室,没有课本,没有考试与证书,更没有赞助与课题费,不过是在纽约市皇后区、曼哈顿区、布鲁克林区的不同寓所中,团团坐拢来,听木心神聊。
53、11)不能与伪善者周旋时,便伪恶,淋淋漓漓地伪恶,使伪善者却步敛笑调头而去。别的东西如果不是这,可以是那,艺术品如果不是艺术,就什么也不是。--木心《素履之往》
54、“号外”是(看理想)会员计划中推出的重磅纪录片,记录了陈丹青老师与他的团队从策划林风眠、尼采等特展,到整个美术馆开幕布展的过程。
55、八九十年代之交,国中大学的文学史课程,早经恢复。文学专业的硕博士,不知用的什么讲义,怎样地讲,由谁讲——我们当年这样地胡闹一场,回想起来,近于荒谬的境界:没有注册,没有教室,没有课本,没有考试与证书,更没有赞助与课题费,不过是在纽约市皇后区、曼哈顿区、布鲁克林区的不同寓所中,团团坐拢来,听木心神聊。木心也从未修过文学课。讲毕唐诗一节,他送当时在座每位学员一首七绝,将各人的名字嵌入末句,这次录入,我注意到他也给自己写了一首:东来紫气已迟迟,群公有师我无师。一夕绛帐风飘去,木铎含心终不知。木心所参考的郑振铎《文学大纲》,最早出版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想必是少年木心的启蒙读物之一。前年得到这两册大书的新版,全书体例与部分资料,大致为木心所借取,我翻了几页,读不下去。“可怜啊,你们读书太少。”暮年木心又一次喃喃对我说。那时他已耳背,我大叫:“都听你讲过了呀!”他一愣,怔怔地看我。听课五年,固然免除了我的蒙昧,但我从此愚妄而惰怠。说来造孽:木心所标举的伟大作品:古希腊,圣经,先秦诸子,莎士比亚,尼采,拜伦,纪德……二十多年过去,我一行也不曾拜读。年来字字录入这份笔记,我不再将之看做“世界文学史”,诚如木心所说,这是他自己的“文学回忆录”,是一部“荒诞小说”。眼下全书付印在即,想了很久,以我难以挽回的荒率,无能给予评价。实在说,这是我能评价的书吗?如今我也接近木心开课时的岁数,当年愚昧,尚于讲课中的若干信息,惘然不察,现在或可写出来,就教于方家,也提醒年轻的读者—— 上世纪三十年代末,抗战初期,十三四岁的木心躲在乌镇,几乎读遍当时所能到手的书,其中,不但有希腊罗马的史诗、神话,近代以来的欧陆经典,还包括印度、波斯、阿拉伯、日本的文学。郑本《文学大纲》所列举的庞大作者群,当年不可能全有汉译本,木心也不可能全都读过,他诚实地说,哪位只是听说,哪本没有读过,但他多次感慨:“那时的翻译家做了好多事情哩。”最近承深圳的南兆旭、高小龙二位提供数百册私藏民国旧书,供我选择配图,虽难测知其中哪些曾是木心昔年的读本,但他的阅读记忆,正是一部民国出版史的私人旁证。讲述圣经时,木心念及早岁与他频繁通信的十五岁湖州女孩,使我们知道早在四十年代的浙江小城,竟有如此真挚而程度甚深的少年信徒,小小年纪,彼此辩说新旧约的文学性。提到《易经》,他说夏夜乘凉时教他背诵《易经》口诀的人,是她母亲,抗战逃难中,这位母亲还曾给儿子讲述杜甫的诗,这在今日的乡镇,岂可思议。他忆及家中仆佣对《七侠五义》之类的热衷,尤令我神旺,他的叔兄长辈居然日日去听说书,此也勾连了我的幼年记忆:五六十年代,沪上弄堂间尚且隐着简陋的说书场所……这一切,今已荡然无存,而木心的记忆,正是一份民国青年的阅读史。这份阅读史,在世界范围也翻了过去。木心的生与长,适在同期步入印刷时代与新文化运动的民国,他这代人对文学的热忱与虔敬,相当十五至十九世纪的欧洲人,电子传媒时代的芸芸晚生,恐怕不易理解这样一种文学阅读的赤子之情了。以上,是木心生涯的上半时,下半时呢?自1949年到“文革”结束,近三十年,欧美文学的译介几乎中止,其间,值木心盛年,惟以早岁的阅读与文学相濡以沫(他因此对五十年代专事俄罗斯文学的推介,甚表好意)。讲课中一再提及的音乐家李梦熊先生,也是此等活宝:他俩听说乔伊斯与卡夫卡,但“文革”前夕的大陆,哪里读得到。而早在三四十年代,他们就知悉欧洲出现意识流、意象主义、存在主义等等新潮,之后,对铁幕外的文学景观该是怎样的渴念。
56、讲课完结后,一九九四年早春,木心回到远别十二年的中国大陆,前后四十天,其间,独自回到乌镇,那年他离开故乡将近五十年了。返纽约后,又两年,他搬离距我家较近的寓所,由黄秋虹安排迁往皇后区一处宽敞的公寓,在那里住了十年。到了七十九岁那年,二〇〇六年九月,我陪他回国,扶他坐上机场的轮椅,走向海关。黄秋虹,泣不成声,和年逾花甲的章学林跟在后面:自我二〇〇〇年回国后,就剩他俩就近照看木心。
57、他是较早的美术作品被个人收藏在西方顶级艺术馆的中国艺术大师。中国素来山水诗歌一家,陈丹青等赴美留学艺术大师之后结交了木心,被其与内地老旧的文艺范儿意识迥然不同的造型艺术馆所钦佩。那时,木心的美术作品、诗文、短文都逐渐见出功底。木心哀叹中国被耽搁的一代青年人造型艺术感悟力的迟钝,应邀为她们逐渐全球中国文学史的专题讲座,历经五年,最终教材被陈丹青梳理出版为《木心文学回忆录》(上下册)出版。
58、自一九八三到一九八九年,也是木心恢复写作、持续出书的时期。大家与他相熟后,手里都有木心的书。逢年过节,或借个什么由头,我们通宵达旦听他聊,或三五人,或七八人,窗外晨光熹微,座中有昏沉睡去的,有勉力强撑的,唯年事最高的木心,精神矍铄。
59、今年春,诸事忙过,我从柜子里取出五本笔记,摞在床头边,深宵临睡,一页一页读下去,发呆、出神、失声大笑,自己哭起来:我看见死去的木心躺在灵床上,又分明看见二十多年前大家围着木心,听他讲课……我们真有过漫漫五年的纽约聚会么?瞧着满纸木心讲的话,是我的笔记,也像是他的遗物。
60、在与笔记再度相处的半年,我时时涌起当初即曾抱有的羞惭和惊异,不,不止于此,是一种令我畏惧到至于轻微厌烦的心情:这个死不悔改的人。他挚爱文学到了罪孽的地步,一如他罪孽般与世隔绝。这本书,布满他始终不渝的名姓,而他如数家珍的文学圣家族,完全不知道怎样持久地影响了这个人。
61、像,相似,同什么一样:~此。~是。~同。~故。~初。游人~织。
62、“木心间或现身片中(部分取自纽约电影人的影像资料,部分取自22年前我为他拍的零碎,第三集有几秒钟镜头是木心的学生曹立伟于1990年左右拍摄的),尼采、林风眠,亦如鬼魂,出入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