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学步的寓言故事(80句精选句子)
邯郸学步的寓言故事
1、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搬硬套的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不但没学到别人的 ,反而连自己原有的也给丢了。
2、(出 处)《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3、很羡慕邯郸人走路的姿势,他不顾路途遥远,燕国去了。
4、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5、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
6、 小朋友们,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有趣呢?在这里,请小朋友们以生动的方式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充分发挥你的语言魅力吧。
7、来到邯郸。在街上,他看到当地人走路的姿学习一定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循序渐进,势稳健而优美,手脚的摆动很别致,比起燕
8、邯郸学步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邯郸学步的寓言故事)。
9、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10、 可是,一连过了好几个月,燕国青年越学越差劲,不仅连邯郸人的走法没学会,而且还把自己原来是怎么走路的也全忘了。眼看带来的盘缠已经花光,自己一无所获,他十分沮丧,于是只好回家了。可是他又忘了自己原来是怎样走路的,竟然迈不开步子了。无奈,燕国青年只好在地上爬着回去,那样子好不狼狈。
11、文史不分家,将文学与历史相关知识点合理拓展,给学生一个纵横捭阖的大语文世界。
12、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13、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14、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15、 (出自):《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16、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寿陵有一个少年。他的家庭虽然不是很富有,但也算衣食无忧;他的长相虽然不是很俊美,但也算中等。可这少年却一直都不快乐。他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就什么都想学别人。结果却学得多,丢得更多。
17、邯郸学步,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18、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19、郸是春秋时期赵国的首都。那里的人非常注意礼仪,无论是走路、行礼,都很注邯重姿势和仪表。因此,当地人走路的姿势便远近闻名。
20、 到了邯郸以后,满大街的邯郸人让他看得眼花缭乱:邯郸的小孩儿走路活泼,他想学;邯郸的老人走路稳健,他想学;邯郸的士兵走路威武,他想学;邯郸的妇女走路婀娜多姿,他还想学……就这样,学了半个多月,他不但什么都没学会,反而连如何走路都不会了,最终只能爬着回寿陵了。
21、没过多久,迎面走来一位老人,他觉得老人走路的姿势更好看,便跟在老人身后学走路,走了几步,他又觉得小孩走路的姿势最好看……。
22、如今,作文培训机构遍地都是,线上线下到处开花;
23、“走路还学什么?该怎么走就怎么走呗!真是神精病。”人家急走几步,把小伙子甩在后面。小伙子抹不开脸,一转身,又跟着一个走得挺好看的学上了,走着走着前面的人站住了,一回头,“你干吗呀?臭流氓。!”原来前面是个姑娘。小伙子臊得满脸通红。
24、后来,这个少年他就反思自己的问题,他觉得是不是因为他之前走路的方式问题比较大,所以他学起来才这么奇怪,所以他就把他之前学会的走路姿势给抛弃掉,然后从头开始学习,走路这样废寝忘食的过了三个月,他不但没有学会邯郸人的走路姿势,反而还把自己之前走路的方式也忘得一干二净,最后他直接不会走路了连回家都只能这个少年他就反思自己的问题,他觉得是不是因为他之前走路的方式问题比较大,所以他学起来才这么奇怪,所以他就把他之前学会的走路姿势给抛弃掉,然后从头开始学习,走路这样废寝忘食的过了三个月,他不但没有学会邯郸人的走路姿势,反而还把自己之前走路的方式也忘得一干二净,最后他直接不会走路了,连回家都只能爬着回去。
25、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
26、最后,从这个成语当中我们能够学到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知道学习并不是魔法,我们不仅仅只能看到表面的现象,邯郸的人他们之所以走路比较的优雅,真的是因为只是他们的姿势优雅吗,其实说不定还跟人家的神态心境甚至文化都有关系,所以我们学习一定不能盲目。
27、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很美。他一听,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28、 你想要的岁月不一定会给你,你不想要的岁月总是塞给你,但你总得为了自己想要的去努力,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29、 他来到大街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看得他都发了呆,不知该怎样迈开步子。这时,迎面走来一个人,年龄和这位燕国青年相仿,那走路的样子实在令人羡慕。于是等那人走过,燕国青年便跟在他后面摹仿,那人迈左脚,燕国青年也迈左脚,那人迈右脚,燕国青年也迈右脚,稍一不留心,他就搞乱了左右,搞得他十分紧张,哪还顾得了什么姿势。眼看那人越走越远,燕国青年渐渐跟不上了,他只好又回到原地。接着他又盯住了一个年纪稍大的人,他又跟在别人身后一步一趋地学走路,引得街上的人都停下脚步观看,有的人还捂着嘴笑。几天下来,他累得腰酸腿疼,但学去学来总是学不像。
30、战国时期,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听说赵国都城邯郸的人走路姿势非常优美,就决定前去学习。他风尘仆仆地来到邯郸,果然见到大街上的人走路姿势十分优雅,走起路来仪态万千,举手投足间都流露出翩翩风度。
31、掩耳盗铃寓言故事: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
32、邯郸学步这个成语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33、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搬硬套的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不但没学到别人的,反而连自己原有的也给丢了。
34、有一天,他走在大街上,无意间听见一个老人说:“我觉得邯郸人走路的姿势是全天下最美的。”周围的人也纷纷附和道:“没错!”“对极了!”
35、这个典故的意思是:战国时,赵国都城邯郸的人以走路姿势优美而著称。有个燕国人来到邯郸,要学习他们如何走路。
36、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叫寿陵少年。
37、(造 句) 不管学什么,都不能邯郸学步,生搬硬套。
38、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39、 他带上盘缠跋涉千里到了邯郸想要学习邯郸人走路,他来到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走路的姿势各有不同,他都看呆了一时不知道该如何迈开步子,这是有个人向他走来,两人年纪相仿,于是燕国青年便跟在他后面摹仿,那人迈左脚,他也迈左脚,那人迈右脚,他也迈右脚,稍一不留心,他就搞乱了左右。
40、
41、 在战国时期,燕国有个年轻人,他听说赵国都城邯郸的人都很有风度,他们走起路来不紧不慢,又潇洒又优雅,走路的姿势特别好看,于是这个燕国青年就决定去赵国学邯郸人走路。
42、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要邯郸学步,否则绝不会办成事情!
43、《庄子·秋水》载:战国时有个人到赵国邯郸去,看到那里的人走路的姿势很美,就跟着别人学,结果不但没学会,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了。后来用“邯郸学步”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44、比喻义: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掉了。成语解析:《庄子·秋水》篇里写道:“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学行于邯郸欤?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45、从此,少年天天茶饭不思,总在想:“邯郸人到底是怎么走路的呢?”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到邯郸去了。
46、不仅仅是郭郭老师一个人在上课……还有威威老师、倩倩老师和天天老师,绝对的实力派!
47、(释 义)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贬义
48、出自《庄子·秋水》:“子往呼!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49、西施因胸口痛,所以皱着眉头走在村子中,村中的一个长得丑的人(东施)看见了,觉得她这样做很漂亮,回家后也捂着自己的心口走在村子中。村中的富人见了她,牢牢地关着大门不出去;穷人见了东施,带着妻儿躲开(她)。(东施)只知道皱着眉头会很美,却不知道皱眉头为什么会美。
50、学了好几天后,小伙子觉得自己肯定学不会了,一琢磨,“我还是按照原来的走法走回家吧,别学这玩意儿了。”可是又一想,“我来是怎么走的?我是先迈哪条腿来着?”真糟糕,他忘了自己怎么走路了,新的也压根儿没学会,回家的时候只好爬着回燕国去了。
51、于是,少年开始学邯郸人走路。他觉得年轻人走路的姿势好看,于是,便跟在一个风度翩翩的年轻人身后,认认真真地学他走路。
52、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53、米米总爱邯郸学步,看到别人报兴趣班也缠着爸爸妈妈给自己报,一下学钢琴,一下学围棋。结果,学到最后什么都只会一半是个半瓢水。
54、helanyueduhuanyingnin
55、寿陵少年就来到了邯郸,他问自己投宿的店里的伙计:“听说你们这个地方的人走路好看。”伙计一说:“对呀,是有这么一说,您是从哪儿来的?”“我是从燕国来的,专门上邯郸来学走道的。”伙计乐了,头一回听说还有专门来学走道的,“那您怎么学呢?”“我明天到街上学去,你们有专门教这个的吗?”“这倒没有,您自己看着学吧。”
56、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认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57、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58、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这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才,可他总是觉得什么东西都是别人的好。
59、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60、时间一长,少年越来越不自信了,甚至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都不如别人的好看。
61、无意中,他听说赵国都城邯郸的人特别有风度,走起路来,姿势优雅,洒脱自如,特别好看。于是这位燕国青年决定要去赵国学邯郸人走路的姿势。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带上盘缠,跋涉千里,专程赶到邯郸一心要学邯郸人走路的样子。
62、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63、《庄子·秋水》载:战国时有个人到赵国邯郸去,看到那里的人走路的姿势很美,就跟着别人学,结果不但没学会,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了。后来用“邯郸学步”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64、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65、 燕国青年心想,学不好的原因肯定是自己原来走惯了的老姿势和步法,于是,他下决心丢掉自己原来的习惯走法,从头开始学习走路,一定要把邯郸人的步法学到手。
66、邯郸学步(拼音:hándān xuébù)是一则由寓言故事演化而来的成语。成语最早出自《庄子·秋水》。
67、鸲鹆效言、步人后尘、邯郸匍匐、数典忘祖、鹦鹉学舌、寿陵失步、枉辔学步、东施效颦、哎哟东施、优孟衣冠、亦步亦趋、西颦东效、寿陵匍匐。
68、 于是他决定丢掉自己习惯的走法,开始从头学习走路,可是,一连过了好几个月,燕国青年越学越差劲,不仅连邯郸人的走法没学会,而且还把自己原来是怎么走路的也全忘了,眼看带来的盘缠已经花光,自己一无所获。
69、少年试了几次,都不知道该如何挪开步子。没有办法,他只好扑倒在地上,爬了回去。邯郸学步的成语出处《庄子·秋水》:“子往呼!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李白诗曰: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
70、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掉了。
71、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庄子·秋水》
72、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73、 战国时期,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式很漂亮,便来到邯郸学习邯郸人走路。结果,他不但没有学到赵国人走路的姿势,还把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
74、邯郸学步读音为hándānxuébù,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出自《庄子·秋水》:“子往呼!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75、他来到大街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看得他都发了呆,不知该怎样迈开步子。这时,迎面走来一个人,年龄和这位燕国青年相仿,那走路的样子实在令人羡慕。于是等那人走过,燕国青年便跟在他后面摹仿,那人迈左脚,燕国青年也迈左脚,那人迈右脚,燕国青年也迈右脚,稍一不留心,他就搞乱了左右,搞得他十分紧张,哪还顾得了什么姿势。眼看那人越走越远,燕国青年渐渐跟不上了,他只好又回到原地。接着他又盯住了一个年纪稍大的人,他又跟在别人身后一步一趋地学走路,引得街上的人都停下脚步观看,有的人还捂着嘴笑。几天下来,他累得腰酸腿疼,但学去学来总是学不像。
76、少年赶紧跟着路上的行人模仿起来,人家迈左脚,他跟着迈左脚;人家迈右脚,他也跟着迈右脚。可是学了几天,他却怎么也学不会,而且越走越别扭,姿势比以前更难看了。
77、欢迎来到妞爸的成语课堂,今天是成语故事第十三期,我们一起来学习『邯郸学步』。
78、 不一会那个被他模仿的人就走远了,接着他又盯住了一个年纪稍大的人,他又跟在别人身后一步一趋地学走路,引得街上的人都停下脚步观看 ,有的人还捂着嘴笑。
79、 一天,他走在街上,听见有人谈论赵国邯郸人的走路姿势有多美,就低头去看自己。少年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姿势又笨又难看。为了能学好优雅的走路姿势,他就瞒着家人,独自一人去了遥远的邯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