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以及对当今社会的启示(43句精选句子)

2023-06-23 10:54:44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以及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1、  陶行知十分重视幼儿教育,认为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基础教育。他还从教育的社会功能出发,认为对幼儿施行早期教育,可以为国家和民族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2、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以及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3、陶行知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他号召拆去乡村学校与乡村社区、乡村学校与自然环境的“隔墙”,将现代教育与大自然、社区文化“断裂”纽带重新弥合。“拆墙”的教育理念,对于未来乡村教育改革具有方向性意义,它提醒我们,应当重新审视乡村自然环境与地方性知识、社区文化所独具的优势教育功能,把乡村教育重新置于自然资源多样性与地方性知识的丰富知识体系中,“变遗忘为宝藏”,让学生走出校门,亲近自然,深入社区,向农人学习,从社区文化中养成健全人格。同时,为使乡村学生肩负保存与传承乡土文化的使命,有必要在不同教育阶段,从书本到日常生活,有意识地教育引导学生,使其系统了解并感悟乡土知识与地方文化,为兴盛乡村文化做必要的知识储备与文化续接能力培养。

4、  陶行知反对教、学、做分家,他说:&lDquo;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救,在做上学&rDquo;。他的&lDquo;教学做合一&rDquo;的实质就是要根据生活的需要而教、而学,通过生活实践去教学,从而使儿童获得生活实践所需要的真正的生活力、创造力,成为真人。

5、总之,要做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而不是成为一个背书的机器。

6、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理念及教育实践对于幼儿教育有现实性指导意义,其体现在平民化、大众化、适应化。他认为中国之幼儿园就要有中国的样子,无需效仿国外。

7、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及学校”和“教学做合一”;若只用一个字来概括的话,那必定是这个“活”字,何能“活”者,活即变也。《周易》中说“穷则通,通则变,变则久”。如何才能就时而“变”,这就需要一种生命自觉,惟生命自觉者,方能自“变”,唯自变者,方能“活”下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从生活而来,必定也是要回到生活中去的,它是活的,不断变化的、成长的,为其“活”而生,因“生”而又要“活”。

8、在中国的云南,在云南的某个幼儿园里,有个小朋友在趴着窗发呆,像极了我们在生活中偶然瞥见的他人,但唯有爱孩子的成人才会好奇他在想什么,他的小脑袋里正在编织怎么样的故事。

9、陶行知坚决反对教师之间的“知识封锁”,将教师‘‘不能放弃争斗’’而不能‘‘谋充分之合作”视为“最可耻的行为",他真诚希望在教师间创造出“精诚团结”“同心协力”的境界。

10、  陶行知等教育家的实践探索,可以为当下职业教育突破窘境提供帮助。中国职业教育任重道远,中国职业教育永远走在行知路上。

11、以生活教育来弥补书本上的不足。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离开了生活,教育就成了一片死海。 

12、二是花钱病。由于这些幼稚园一切仰仗于外国,因此代价昂贵,花钱太多,在贫困落后的中国很难普及。

13、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小先生制”在提出之日便迅速传播开来,人人都是小先生的思想广为流传,做到了“即知即传”。诚然,随着“小先生制”的不断发展,其优势及弊端也日渐显露。

14、为了解决金钱方面的问题,也同时为了达到省下金钱之目的,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几点要求:

15、陶行知提出了“筹募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同志,提倡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的口号。1927年春,在南京和平门外晓庄创办南京市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后改名为“晓庄学校”,确定“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1930年晓庄被查封。

16、百年前陶行知先生结合当时中国实情论述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思想。先生曾作诗“宇宙为学校,自然是吾师。众生皆同学,书生不在兹”。这种“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就是一种生命自觉。陶行知教育思想本身即是陶行知“文化自觉”的产物,陶行知在文化自觉观念的影响下,面对着诸多教育困境的旧中国,本着一个教育理论与实践者的良知和担当,切实地选择了“教育理论自觉”的路径,为当代教育理论的发展与革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教育资源和有价值的思考与启示。

17、民国时期,我国的教师极其匮乏,且对于每一个不同年级的儿童,所教授的知识也有所区分,面对师资的不足,“小先生制”诞生了。

18、(333加油站独创速记口诀):活主(猪),给学生!(3个)

19、其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旨在弥合“过度工业主义”教育的“伤口”,对于乡村教育的未来改革具有方向性意义。乡村社会是一个拥有自然资源与地方文化等先赋优势教育资源的场所,学生浸润在大自然的熏陶中,本身是一个最基本、最理想的教育状态;乡村社区中,家族纽带、熟人互助、节日习俗场景等又有助于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传统文化。遗憾的是,“过度工业主义”让乡村学生与城市学生一样,接受的是面向城市的同质化教育,“学校不再以文化传承为导向,而是以职业为导向……没有教育儿童返回家园并对地方社会有用,而是教育儿童离开家园,并在为与地方或社区无关的未来挣钱”。乡村学生生活经验背靠乡村,但想象图景和思维却已与城市无异,对于地方性“活”的乡土知识“视而不见”,以致许多乡村学生来自乡村却不属于乡村,进入城市又无法彻底融入城市。“过度工业主义”也使得乡村地方性知识的保存与传承面临危机。随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不再返乡,地方文化亦将失去记忆,许多村庄出现空心化、老人化,村庄不在,熟人社区不在,乡村文化的载体也在消失,那么乡土文化何以兴盛?

20、(7) 吕丹,吕映.文学家的教育情怀与教育家的文学情怀--论陶行知的儿童文学创作(J).齐鲁学刊,2020(2):153-1

21、将杜威的“学校即社会”推陈出新,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主张真正把学校纳人社会之中,打通学校和社会并把二者融为一体。(6)陶行知说,要先能做到“社会即学校”,然后才能讲“学校即社会”;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然后才能讲到“教育即生活”。要这样时学校才是学校,要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7)

22、一方面,指“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或说“以社会为学校”。因为到处是生活,所以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就像一个教育的场所。

23、在“教育是什么”的本质性问题上,陶行知鲜明的提出,“教育即解放”,这种解放是天性的、人权的、官能的解放。

24、由此可以看出,陶行知的上述思想主张完全是从民众利益出发的,是为广大民众服务的。这一办园原则,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中国幼教事业的“洋化”倾向,促进了幼教事业的重大转变,为中国幼教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25、针对这种现象,他力争上游,积极解决,为中国乡村幼儿教育做出了贡献,对后世的幼稚园建设及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26、教学活动是人的现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源于人类生活的需要。20世纪,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观。陶行知认为,教育这个社会现象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应为社会生活服务,在改造社会生活中发挥最大的作用。“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因此在教育实践中,要重视学生内在的生命价值和本真的生活体验,才能获得人生的智慧,才能实现教学活动的本义。在寓言教学中,处处体现着生活教育观。

27、陶行知强调热爱学生要用真心、真情,因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28、高年级儿童接受了教师的知识,但是却不能很好的传授给低年级儿童,造成了“断桥”现象,这是“小先生制”最为致命的短板。

29、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有如下含义:教学做三者不可分割,做是教与学的中心。教学做三者是密切相关的,但是都统一在做上。做是教的中心,也是学的中心,教者学者都要在“做”的实践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他以种田为例,种田要在田里做,便在田里学,在田里教。教师拿做来教才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才是实学。他特别强调“做”在获得知识过程中的作用。

30、他极力要求乡村教师本土化,不要崇洋媚外,学习外国的方法。要有我们自己的相关方面的教师;

31、(7)(10)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

32、解放儿童的大脑就是把儿童的头脑从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让儿童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33、Day5-333速记口诀|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及乡村教育实验

34、寓言作为文学中一种诙谐幽默的文学体裁,将生活中的道理以讲故事的形式体现出来,或是寄寓深刻的哲理,或是寄寓鲜明的教训。如果单从传授知识的角度进行教学,则将寓言的生活道理与实际生活割裂,不能将外在的社会性目的转化为内在的生活性目的。注重在语文课堂中融合进生活化教育理念,将寓言中所体现的生活化例子、场景引入课堂中,使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时是感受生活,是探索生活,而不是一种负担。

35、教育是立国之本,所以首先要做普及教育、启发民智的工作,吾国民中最大多数是农民,最穷困、最需要文化的也是农民。先生认识到解决农民教育问题是中国当务之急,他以中华教育改进社名义发表《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说:“我已经下了决心,要筹募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陶行知先生的一生全为中国的教育事业贡献。郭沫若曾评价陶行知是一个“人民意志,觉醒得比任何人都快而且彻底”的人民教育家。

36、在这里,陶行知把杜威的“学校即社会”翻了半个筋斗,提出“社会即学校”,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生学习的东西太少,而且与社会生活是脱离的,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抓来关在笼子一样,把社会生活搬进学校,学校的空间并没有扩大。“社会即学校”就大大地增加了教育的素材、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和场所,学生可以获得更多有用的知识。因为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教育的场所,跨出校门,走向社会,把工厂、农村、店铺、庙宇、监牢都视为学校,成为课堂。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的目的是扩大教育的范围和内容,使广大劳动群众的子女能够接受适合他们生活的教育。

37、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38、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只有在生活中获得的教育才是有用的、真的教育。过什么样的生活,便受什么教育,想要受什么教育,便须过什么生活。1927年起,陶行知在晓庄师范学校中先后做了性活工具主义之教育》、《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等演讲,形成了系统的生活教育理论(4)他在《生活教育》一文中写道:“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5)因而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39、(3)刘珊珊.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内洒与教育知何回归“生活世界”f1).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6):1

40、陶行知先生的“活”教育理念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自觉觉人”,它是一种来源于生活的实践经验,且又能给自己、他人的生活以指导的最本真的生活学习状态。简而言之,“自觉觉人”是学习最原本的模样。接下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里的“自觉觉人”的理念。

41、杜威作为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的代表,首次提出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并倡导“教育即生活”,在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杜威提出:“教育是生活的必须。”(1)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从一开始就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发展,并以促进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杜威的“教育即生活”认为教育必须依赖于生活并改善现实生活,通过教育来使儿童获得更好的发展,具备构建美好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42、首先,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为人师表的地步",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自己应能做到。比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自己首先要有创造精神;要使学生成为品德高尚的人,教师就应当有高尚的师德,时时躬身实践,处处严于律己,给学生做出表率。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蜗居宋太太经典语录(68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