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斯鸠是哪国的(51句精选句子)
孟德斯鸠是哪国的
1、在18世纪轰轰烈烈的法国启蒙运动所有思想家中,卢梭可以说是对现代社会影响最大的一个(伏尔泰、孟德斯鸠:???)他的《社会契约论》是美国《独立宣言》和西方宪政国家宪法的理论基石。法国大革命期间,几乎所有的革命领袖们都自称是卢梭的关门大弟子,可以说是一不小心就桃李满巴黎了。
2、但我们要向真正品德看齐,不能因为一句人无完人而放任自己的品德沦丧,变成一个没有道德底线,没有品德的人。
3、从很多史料里都可以看到假货横行,宋代科学家苏颂,也是一名进士,曾经调查过汴梁城里的假肉,一些黑作坊把死马肉冒充昂贵的獐肉、鹿肉,还让人吃不出来。(孟德斯鸠是哪国的)。
4、30岁这年(1742)对卢梭来讲至关重要,他离开日内瓦来到巴黎,幸运结识了狄德罗、孔多塞及其他许多著名思想家、作家。应狄德罗之邀,卢梭参与编写《百科全书》音乐方面的内容。1749年狄德罗因为宣扬无神论被抓进监狱,有一天卢梭去探监狄德罗途中看到报纸上在组织征文比赛,题目是“科学和艺术是否有利于道德升华?”。在长期冥思苦想后,卢梭如同被雷击一般突然得到顿悟,那就是“人性本善,是社会制度使人变恶”。
5、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因为现实中很多人太会戴面具了,表面的正人君子,很多时候背地在没有人发觉,没有人知道的时候,在黑灯瞎火里就会干一些没有道德底线的事,但大家都不知道,也只有他哪天被人揭露了,才会让世人看清他的嘴脸,让人更深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6、宋代流行茶砖,便有人在好茶里掺杂乱七八糟的粉末,再压制成高档茶砖,连皇帝也不小心着了道。更夸张的是,有人用普通茶叶加香精,调制出龙井等名茶,让人防不胜防。
7、在灿若星辰的法国启蒙思想家中,卢梭的出身可能是最凄惨的那一个。伏尔泰出生在小康之家,狄德罗出身中产阶级,孟德斯鸠就更厉害了,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富三代,波尔多著名的拉布雷德城堡就是他家的,出产的葡萄酒久负盛名,富得流酒。
8、1756到1762年间,卢梭发表了改变世界的两本著作《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前者是他对未来社会和政府的构想,后者是他关于人和社会关系的阐述,这两者构成了卢梭启蒙思想的核心。《社会契约论》对美国国父杰弗逊、亚当斯和麦迪逊等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就在卢梭去世4年后,年仅33岁的杰弗逊起草《独立宣言》,开篇提出人人生而平等的思想声明后,之后整段内容都是在复述《社会契约论》的核心思想。日本宪法里也可以明显找到《社会契约论》的影子,当然在卢梭去世仅11年后爆发的法国大革命《人权宣言》更是对卢梭整体思想的再一次解读与诠释。
9、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严复把T.H.赫胥黎的《天演论》、孟德斯鸠的《法意》(今译《法的精神》)、亚当·斯密的《国富论》、H.斯宾塞的《群学肄言》,以及J.S.米尔(旧译穆勒)的《群己权界论》和《穆勒名学》等7部著作译成中文出版。
10、孟德斯鸠认为在气候较冷的北方,人的心跳和纤维末端反应更强烈,内分泌也更均匀。这种生理优势使人变得更富有勇气,更清楚自身的优势;而在气候炎热的南方,高温会使人萎靡不振,身体的羸弱让他们灰心丧气,显得不够英勇。孟德斯鸠说:
11、因此,无论如何,权力分别由几个机构掌握,总比大权独揽要好。事实证明,重大的政治错误和腐败,几乎都是由于权力集中所导致的。
12、所以言论不应当构成犯罪。言论要是构成犯罪,那么任何言论都可以成为犯罪根据,因为言论不过是一些声音和符号,可以有多种解释,具有歧义性,因而都有可能被任意解释成犯罪。比如我说“我要杀人”,可是并没有就此去拿刀子,就不应因此把我看作杀人犯。
13、狄德罗鼓励他参加征文,卢梭获得不错名次,自此卢梭开始在法国名声大震。在第戎科学院的第二次征文比赛种,卢梭又以一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于基础》的长文再次引发风暴式讨论。
14、卢梭是一个充满思辨火花和想象力的启蒙思想家,然鹅身为巨蟹座的他,一生却留下许多令人费解的谜团。连他自己都说自己是一个矛盾而充满悖论的人。比如一方面声称自己讨厌暴力流血,一方面却启发后人用武装革命的手段,因此被罗伯斯比尔等奉为精神领袖。
15、在土地私有制的生产关系上,必然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导致土地兼并,造成“富者连田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局面,最后恶劣的贫富差距造成皇朝的动荡乃至推翻。新朝建立后又重复着分封——兼并——起义的路线继续循环,只要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生产关系不改变,这个历史周期律就不会动摇,无论多少次“均天免粮”都挽救不了。
16、幸运的是卢梭后来的到了普鲁士国王的庇护,他在普鲁士生活到1765年,后来因为遭受当地土匪袭击,不得不再次逃亡。这一次他来到了英国,著名英国哲学家休谟邀请并接待了他。但耿直的个性,鲜明的政治主张很快让他和休谟的塑料花友情破裂了。随后卢梭起了个化名,潜伏回到法国。1770年卢梭才得到法国合法居住证,但不得再次出版书籍。随后他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
17、不过,假货最终害的还是自己,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萎缩,很大程度上与假货有关系,尤其是茶叶。茶叶的价格是按品种和等级来划分的,一些商人欺负洋人不懂,用低等级冒充高等级,或劣质茶冒充高档茶。
18、《论法的精神》对后人的教诲远不止其首次系统提出的三权分立理论。作为古典自由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孟德斯鸠对后世思想的启迪是多方面的。譬如“在自然状态下,人生来平等,但是他们不能保持这种状态。社会使他们失去平等,而他们只有通过法律才能恢复平等。”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第一句和这句话很相似,只不过把“平等”改成了“自由”,而卢梭的自由和平等实际上是不可分离的;事实上,甚至可以说整部《社会契约论》和《人类不平等的起源》都是这句话的进一步展开。再如“要判断哪国的法律更符合理性,不能把单个法律逐条比较;它们必须被作为一个整体,放在一起比较。”一个例子是刑事审判中的证人制度。法国对伪证规定了严厉惩罚,英国则不以为然。原因在于法国只允许检方证人作证,而不允许被告对质;英国则双方都可以提供证人并相互质证,因而伪证的风险或带来的伤害更小。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这位制度分析大师充分形象说明了整体比较的必要性,而《论
19、(要闻)来了!中央扫黑除恶第20督导组来云南了
20、将迫害与写作技艺关联起来,会使人首先得出如下结论,即迫害使言说者不得不注意言说方式的问题,写作者也不得不使用曲笔,以防止遭受迫害。孟德斯鸠的时代不得不面对政治迫害问题,但好在他本人有处世智慧,一度得以避免。为了防止迫害,《波斯人信札》和《罗马盛衰原因论》都在荷兰出版,此外,在出版《罗马盛衰原因论》时,还特意将书稿送给对自己有利的书报检查官审阅,以利评审通过。《论法的精神》的出版可以说是费尽心思,几经周折,最后才得以在日内瓦找到出版商。但即便如此,在法国也未必能买到这本书,因为在1747年,任何在日内瓦印制的作品都是可疑的。
21、毫无疑问,孟德斯鸠是一位自由主义者。这位“光荣革命”的同龄人和英国颇为有缘。事实上,他的温和渐进理性更像是英国的伯克,而和大革命后法国本土的激进性格形同陌路:“人能感受过去的滥用并看到纠错办法,但是人还看到纠错本身也会滥用。人可以留着弊病,如果害怕更糟糕的事发生的话;人也可以留着优势,如果怀疑更好的是否存在。”(前言)“剥夺个人利益,哪怕只是通过政治的法律或规制剥夺微不足道的一点点,也从来不符合公共利益。”只此一句,就把他的学说和功利主义者密尔等“半调子”自由主义区分开来;他应该被定位于偏保守的古典自由主义行列,而这在法国人当中是极少见的。当然,在孟德斯鸠那里,自由并不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而是“做所有法律允许之事的权利”。事实上,“如果一个公民可以做法律禁止的事情,那么他就不再自由了,因为其他人将具有同样的权力。” 因此,“宪法就是要防止任何人被迫做法律并不强制他做的事情,或被禁止做法律允许他做的事情。”“要让人不能滥用权力,制度安排必须让权力制约权力。”众所周知,这正是孟德斯鸠分权理论的核心思想。
22、孟德斯鸠认为,每个国家的法律都必须和它的性质与特征相符。譬如民主国家“热爱平等”,平等是民主国家的“灵魂”,因而要维持民主,必须谨慎维持社会的平等状态,通过建立类似于罗马等级制度等再分配措施防止社会两极分化。国家有义务发展贸易,“让每个穷人足够舒适并能够和其他人一样工作,把每个富人降到中产层次,从而为了维持或获得财产需要工作。”相比之下,贵族制在本质上是一个不平等的国家,因而只能指望达到一种“适度”,因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过度不平等是颠覆贵族制的根源。和古希腊思想家一样,孟德斯鸠也认为不同政体是可以相互转换的。譬如民主国家如果出现过度不平等就会向贵族制或君主制过渡,如果过度平等则会向专制国家过渡。
23、此外,气候对各民族的性格也会产生影响。对比英国人和意大利人的歌剧,我们发现前者宁静安详,后者狂热奔放,南方人比北方人更富有激情和浪漫。大自然虽然使生活在炎热气候下的南方人生性懦弱,但也赐给他们极度活跃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因而能够创造出先进的文明。中国的漠北,古罗马北部的蛮族则缺乏艺术与教育,甚至基本没有法律。
24、在一个自由的国家里,立法权应该由人民集体享有,人民必须通过自己选出的代表组成立法机关制定法律或监督它所制定的法律的执行。贵族应组成团体和平民团体同时享有立法权,二者有各自的议会。但是贵族的团体是世袭的,在立法上只有反对权,不应有创制权。立法、司法和行政这3种权力既要分立,又要互相制约。行政权应掌握在国王手中,因为政府各部门时时需要采取急速的行动,一个人管理比由几个人管理要好。行政机关有权制止立法机关的越权行为,否则立法机关就要变成专制。行政也应通过它的“反对权”来参与立法。司法权应由选自人民阶层中的人员组成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来行使,它不为某一特定阶级或某一特定职业所专有。孟德斯鸠当时提出的分权与制衡的模式,就是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
25、为法国大革命爆发,推翻专制王朝,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26、事实上,孟德斯鸠自己已经预见到“联邦共和国”的可能性,因为“如果共和国太小,它会被外国武力所摧毁;如果它太大,它会被自己内部的恶习所摧毁”,因此,“人类最终不得不永远生活在一人统治的政府之下,如果他们不能设计一种宪法,使其同时具有共和政体的所有内部优势和君主政体的外部力量。”正是共和联盟使得希腊和罗马繁荣强盛了如此之久。“由小共和国组成,联邦对内享受每个小政府的好处,对外则通过联合的力量具备大型君主国的全部优势。”今人一般认为,孟德斯鸠对现代宪政的最大贡献在于三权分立理论,联邦制则是麦迪逊等美国立宪者的独创,但是以上论述提醒我们,《论法的精神》也为联邦主义者提供了最初的灵感。
27、《论法的精神》在出版之后所面临的指责,多针对所谓含糊性的问题,即他没有清晰、有条理地表述自身的思想。即便当代的研究者也如此认为,萨拜因(GeorgeH.Sabine)认为,(这本书的)主题没有连贯性,书中充斥大量不相关的内容。因而他就觉得《论法的精神》一书缺乏结构安排。思想史家贝克尔(CarlBecker)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即认为《论法的精神》不是一部系统的政治学论著,而是一部支离破碎的反思作品,实际上是一部论文集。但这种指控显然同孟德斯鸠本人的立场背离。他似乎早就意识到自己将遭遇这种指责,在《论法的精神》的“序言”中,他请求读者们不要对这本花费二十年心血写出的著作妄下结论,“想要探明作者的意图,也只有读完整的著作才能发现”,“我的原则绝非出于自己的一孔之见,而是从事物的本性中演绎出来的。”(序言,第1段)
28、卢梭主张人类的初始状态都是自然平和而美好的,而随着私有制及随之而来的自私,不平等不公正、剥削及侵略的到来,人性也开始遭遇挑战和被扭曲。然鹅从路易十四开始,法国就一直崇尚科学艺术和理性,卢梭的观点在他们看来太过偏激,过于刺耳。甚至狄德罗后期都与他形同陌路。
29、大国会横跨多个温度带,这时,对于君主来说,挑选好的首都非常关键。孟德斯鸠说:“定都南方,就有失去北方的危险;定都北方,就能将南方长久保留下来。”
30、这次运动有力批判了封建专制主义,宗教愚昧及特权主义,宣传了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
31、在阅读像《论法的精神》这类人类思想的经典之前,略微了解其笔法是值得的,也是必要的。然而,这个判断会令现代读者感到奇怪,在尚未展卷阅读之前,如何谈论有关笔法的问题?
32、(廉政广角)摘掉“虚”门牌给基层减负,看南华如何亮实招
33、该书是18世纪上半叶杰出的启蒙思想家,近代资产阶级政治与法理学思想体系的主要奠基人,近代历史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孟德斯鸠(C·L·Montesquieu,1689-1755)的最主要著作。被称为"是亚里士多德以后第一本综合性的政治学著作;是到他的时代为止的最进步的政治理论书"。
34、启蒙运动首先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启蒙运动所宣传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推动了革命和改革;也对19世纪以后的亚洲国家有很大影响,如鼓励了近代中国和日本的一批仁人志士为改造社会而斗争。
35、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36、衡量人的真正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会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
37、1749年曾以《科学与艺术的进步是否有助敦化风俗》一文而闻名。1762年因发表《社会契约论》、《爱弥儿》而遭法国当局的追捕,避居瑞士、普鲁士、英国,1778年在巴黎逝世。
38、由此可见,之所以要以权力约束权力,是因为除了权力以外,没有任何其他力量能够与之相抗衡。怎样用权力来制约权力?唯一的办法就是分权。权力之恶,根源在于它被掌握在一个人或一个部门手中,没有限制。相应的解决方案,就是把同一种权力交由不同机构或部门来掌握,使任何一个机构都不具有完全权力,从而使各部门之间构成相互制约的关系,也就是给它们设置界限,使其不能无限制使用下去。具体说就是三权分立。
39、然鹅卢梭的出身可以说是肥肠不幸。在卢梭出生的第10天,妈妈就离开人世;10岁那年,钟表匠父亲受到通缉被迫流亡;叔父送小卢梭去做学徒,又备受虐待和忽视;15岁那年,卢梭只身在社会流浪,当过学徒、杂役、家庭书记、教师、流浪音乐家,晚年又被通缉流亡国外。卢梭的出身决定了他的观点立场,纵观人类历史,他可能是非上层人民出身的最有影响力的一位思想家;革命性与建设性也最强。
40、立法机构还可以再分成两个部分,交由两个不同的立法机构行施,这就是上议院和下议院。之所以这样考虑,一方面是为了防止立法机构的权力过大,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社会总是存在不同层次,有穷人和富人之分,如果立法权掌握在当中一方手里,另一方就会吃亏,立法就对另一方不利。
41、古代中国,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封建王朝之更迭,总是逃不出这么一个周期律:开国分封、权贵坐大、土地兼并、引发饥荒、最后战乱、新朝建立、重新分封......
42、卢梭虽然不像其他思想家那样接受过系统教育,但是广泛的阅读和天生聪颖的特质让他迅速变得与众不同起来。按照他的《忏悔录》的记载,小卢梭并不是个乖宝宝,属于偷偷掀裙子的那种熊孩子。在16岁那年,他遇到29岁的华伦夫人,两人很快相爱并同居了。他俩分别改变了对方的人生,华伦夫人给了他安定的生活,良好的教养和男欢女爱,更重要的是给了他童年所缺失的母爱,这让他逐渐成长为内心充盈,关注社会,具备良好人文和艺术素养的人。
43、然而,孟德斯鸠有关意见或成见的界定却又清晰地表明,他是在对少数人说话,“我在这里所说的成见,不是那些使人对事物无知的东西,而是令人对自身无知的东西”(序言,第13段)。他十分清楚人的成见是从哪里来的,“人是能屈能伸的,能在社会上适应他人的思想和看法,也能认识或者丢失对自己的认识。当本性被揭示时,人能够认识它;当本性被遮盖时,人便失去了对本性的感知。”(序言,第14段)人之所以被成见困扰,是因为人并未努力认识自己。考虑到只有哲人才能认识自身,因此,有关成见的论述也意味着,他是以政治哲人的身份来写作的。他想要通过《论法的精神》揭示人的政治与社会本性,从而教育“潜在的政治哲人”。在第一章第1节中,他对此作了进一步发挥,他说,人来到世上就要生活在社会之中,但有可能会忘掉他人,立法者借助政治法和公民法让他们恪尽自己的义务。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所谓的立法者或政治家是指能认识到人的政治存在的人,他们懂得政治生活的本质,懂得区分政治生活的真理和意见。因此,尽管他想要对所有人说话,但他的目的不在于教育多数人,他对多数人懂得政治生活的真理不抱期望,而是寄希望于少数人。
44、法的精神》显然就是这类比较研究的范本。对于一个多世纪以来不断借鉴与移植西方法律制度的中国来说,比较研究方法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45、孟德斯鸠认定,不同性质的政体和政体规模直接相关。这一论断有时被上升到“孟德斯鸠定律”的高度,并稍后直接为卢梭借鉴。他认为大国只有专制才能维持,中等规模国家更适合君主制;共和则只有在小国才能生存,理由是大型共和国必然积聚大量财富,“因而温和精神式微”;“在小国,公共利益更为直观、更为人所知、更贴近每一个公民,公权滥用则不那么普遍,因而也不那么容易受到保护。”今天看来,这一论断稍显粗略,尤其是美国联邦制的建构打破了“定律”关于“共和只适合小国”的预言;但是这一论断提出的命题是不朽的,即便对于实行高度地方自治的美国等联邦国家,大国的民主仍然是一个难题。
46、其实很多中国人都是像他这样想的,觉得只要有利可图,造点假没什么,只要不是人命关天的事情就行。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想要杜绝假货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47、我们也只能说这类人事一个没有真正品德的人,但不能说他们是坏人,因为人无完人,谁都有缺点,也没有谁保证他就是百分之百的真正有品德,不做对不起任何人的事。相信很多人能说到就做到,但很多时候,我们无意中伤害了别人,自己都不知道而已。
48、长时间的流亡生活让卢梭尝尽酸甜苦辣。好在他人聪明,颜值高,一辈子得到不少红颜知己的欣赏与援助(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某度);不然法国就会多一部票房大卖的电影《被嫌弃的梭子的一生》了。
49、对于亚洲来说,真正温和的地区很少,严寒地区的旁边即是炎热地区。欧洲则不同,它有着极为广阔的温和地区。
50、但想要短时间类去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真正的品德,还是孟德斯鸠的名言回答得很精辟透彻。所以说如何去衡量一个人的真正品德?孟德斯鸠的回答真精辟,一针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