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候是什么意思(37句精选句子)
物候是什么意思
1、(5)郑玄注、孔颖达正义、黄侃句读.礼记正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
2、 (6)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考古学报,1972
3、也许在黄梅天的阴雨间隙,正逢几日晴天,作者经过小溪泛舟,山路步行,领略绿树浓阴,黄鹂清鸣,吟诗以抒发他的愉悦心情。可见同时代的三位诗人同样描述梅雨季节的晴天阴雨各不相同。更有甚者,还有诗中叙述的物候与时令相悖的,谓予不信,请读唐李白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诗:
4、 (3)韩高年.上古授时仪式与仪式韵文——论《夏小正》的性质、时代及演变(J).文献,004
5、冬至将至,农村俗语“冬至无雨一冬晴”,冬至是晴天好不好?
6、 桃花与莺组合表示初春时节。莺,又名仓庚、黄鸟、黄鹂、黄莺,《禽经》:“仓庚、黧黄,黄鸟也。”晋张华注曰:“今谓之黄莺、黄鹂是也。”(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黄莺初春始鸣,自古就是早春的物候标志,如北周王褒《燕歌行》:“初春丽日莺欲娇,桃花流水没河桥。”黄莺娇啼、桃花开放,河水上涨,以至于没过了小桥,一派初春的明丽景象!杜牧《为人题赠》:“绿树莺莺语,平江燕燕飞。”朱淑真《谒金门》:“好是风和日暖,转与莺莺燕燕。”也都是以莺歌桃花渲染出有声有色的初春景象。
7、 虹藏的藏,揭示了万物背后,还有天地的道理。所谓的不见,就是不在万物之中。阴阳,仍旧是从万物的表现来进行描述形容,还是有形可见的。但是天地是不可见的,我们日常所谓的看见天地,其实所见都是万物。我们看见的不是天,而是云气以及光线;所见的也不是地,而是地上的一切。看见了分属于上下的一切,我们称呼为天地。其实我们只是在万物之中,从未见过天地。
8、“风有信,花不误”。每当花期,历代文人墨客都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9、生物的周期性现象(如植物的发芽、开花、结实,候鸟的迁徙,某些动物的冬眠等)与季节气候的关系。也指自然界非生物变化(如初霜、解冻等)与季节气候的关系。
10、 (16)程杰.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
11、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12、一副好身体,胜过万贯财。强烈建议大家为家人和自己,备上这样一套养身宝典。随用随读,科学放心。
13、现代社会不用太担心,农业科技发展,农事活动开展受气候变化影响变小。通过品种选择、水肥管理、病虫害管理、田间管理等,就会提高粮食产质,促使庄稼丰产丰收。
14、二十四节气读下来,就会发现原来节气里藏着万物生灵的生存智慧、自然规律。
15、 三候则是一个结果,闭塞而成冬。小雪落下的那一刻,主宰万物生长变化的那股气,回归天地,分离归藏,这才是真正的天地闭塞。所谓的闭塞,不是塞满,而是那生长变化停止了。其实熟悉《易经》就知道,这三候分明就是坤卦里的内容,讲述的正是履霜之后的景象。所以明白的人就会知道,整个物候,就是一个更细节的乾坤两卦变化而来。
16、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其一)
17、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18、有许多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诗歌,诗人在借景抒情的同时,也咏及时令季节,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起了观察和记载物候的作用。唐朝诗人杜审言的诗“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提到了“物候”这个词,而且其中4句诗涉及物候,诗云:
19、二十四节气,是指干支历中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它是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确定,斗柄绕东、南、西、北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每一旋转周期,始于立春,终于大寒。现行的“二十四节气”采用的是“定气法”划分,即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行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
20、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因为有梅花的幽香传来。
21、72候的“候”应包括非生物和生物两大类,前者如“水始涸”、“东风解冻”、“虹始见”、“地始冻”等;后者有动物和植物,如“鸿雁来”、“虎始交”、“萍始生”、“苦菜秀”、“桃始华”等。
22、北大教授楼宇烈老先生盛赞“此乃大功德一件。”
23、按照《辞海》的释义,物候学是“研究自然景观与季节关系的学科。这些自然景观(如星象、气象、水体的凝冻、生物的生长发育阶段等)的特征出现,往往能表示季节的进度。”所以物候应是“自然景观的特征”,具体地说,包括如植物的萌芽、长叶、开花、结果、叶黄、叶落等,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繁育、迁徙等,气象上的始霜、始雪、初冰、解冻、初雷等。
24、以打磨的竹制木盒为『物候历』的载体,木盒沿用中国传统大门的主要元素,背后仿照传统门环形式,中间绘以“椒图”形象在嘴部开槽卡口,使得金属环支撑时恰好在兽首咬口处,寓意锁住平安美满之意。
25、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长势加快。
26、按照节气变换,为家中的长辈、孩子,安排一日三餐和户外活动。尽可能让家人远离病痛。喜欢不要错过~
27、确有一些诗歌,既记叙了物候,又描绘了天象。试看唐杜牧的“秋夜”诗:
28、 (14)渠红岩.中国古代文学桃花题材与意象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版社,200
29、 小雪两个字尤其有诗意,令人感受到一种安静,虽然飞得洋洋洒洒,但却是自在静谧。冰霜雨雪,唯有雪显得从容不迫,更何况是小雪,更多了一份天真。若不飘雪,则似乎冬天便不曾真正到来,便不完整。小雪之小,在于其势方起,仍是局部,不是周遍。节气之中的小大,都意味着变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骤然发生。冰是从地而变,雪则自天而降,周天上下,都是寒彻,因此形成了冬藏的条件。外在冰冷,而内蕴生机,所有的真诚莫不如此。
30、 四月立夏:这个节气表示夏季开始,炎热的天气将要来临,农事活动已进入夏季繁忙季节了。立夏是公历的5月6日或7日。
31、 (5)郑玄注、孔颖达正义、黄侃句读.礼记正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
32、这套书真就太太太合适了。每个家庭都值得备上一套。
33、盛开的桃花烂漫而妩媚,占断春光,唐代李中《桃花》即言“艳舒百叶时皆重”,因此,自古就是春天的物候。桃花的物候意义不仅反映在有关的农书等文献中,历代描写或者吟咏桃花的文学作品也向我们传递着物候信息:有的直接将约定俗成的表述拈来描写春色,如“桃花水”、“桃花雨”等,有的以桃花描写春天的节令如清明等,有的则以桃花与其他植物如柳、杏、李等或者动物如黄莺、白鹭、杜鹃等组合,描写不同的春天时景。
34、萧耐园,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院退休教师。爱好外语和文史,也爱好摇笔杆。退休后曾翻译英语、法语和意大利语书籍10余本,写天文专业著作6-7本,科普文章近百篇。
35、比如秋分时节可以打枣,打栗子,收谷子,刨红薯,刨花生,体会丰收的喜悦。
36、桃花的物候记录不仅见于《夏小正》、《吕氏春秋》、《礼记·月令》等以记载时令为主的文献,中国古代一些重要的农书也常常是以桃花记录春天物候,其目的主要是指导农时。农时在农耕社会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自春秋、战国以来,古人一直重视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适时,如《管子》卷二十一云:“彼王者,不夺民时,故五谷兴丰,五谷兴丰则士轻禄,民简赏。彼善为国者,使农夫寒耕暑耘。”(7)(P198)汉代汜胜之《汜胜之书》开篇即言:“凡耕之本,在于趣时。”(8)(P3)《齐民要术》卷一云:“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9)(P7)由此可见人们对农时的重视。而在这样重要的时令,桃花即成了告知人们抓紧时机赶快耕作的重要信号,《太平御览》卷九百六十七引汉代崔寔《四民月令》曰:“三月桃花,农人候时而种也。”(10)(P4288)尤其是《齐民要术》中以种植谷子为例,用植物的生长周期为物候,提醒人们各个种植时段的优劣:“谷田必须岁易……二月上旬及麻菩杨生,种者为上时;三月上旬及清明节,桃始花,为中时;四月上旬及枣叶生桑花落,为下时。”(9)(P7)这段文字说明,清明节桃花时是种谷子的中等时令。另外,由“三月上旬及清明节,桃始花”可知,贾思勰生活的北魏时期的物候较先秦时期晚,因为这个时期是气候历史上的寒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