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40句精选句子)

2023-06-14 08:32:05

十五夜望月

1、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

2、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诗人选取“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不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玉兔,那挥斧的吴刚,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也是如此。古人以为霜露之类似雨雪都从天而降,因而诗人探桂时奇怪冰凉的露水把花枝沁得这么湿却没听到一点声音。如此落笔,既写出了一个具体可感的中秋之夕,又表现了夜之深和静,似乎桂香与寒气袭人而来了,带给人以美的联想。

3、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杜郎中:名杜元颖。中庭:即庭中,庭院中。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样子。鸦:鸦雀。冷露:秋天的露水。尽:都。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落:在,到。说

4、题中的“十五夜”,结合四两句来看,应指中秋之夜。诗题,有些版本作《十五夜望月》,此处以《全唐诗》为准。杜郎中,名不详。在唐代咏中秋的篇什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5、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6、①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②杜郎中:即杜元颖。③地白:地上的月光。④栖:歇。

7、“树栖鸦”这也是侧面描写乌鸦很安静。说明月色也很安静,夜晚也很安静。第一句没有月亮但其实处处都有月亮。

8、在《全唐诗》中本句诗是这样描写的。“不知秋思在谁家。”“落”与“在”这两个字,大家认为用哪一个字会更好呢?

9、"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普天之下又有多少人在望月思亲。在家乡的人思念远离的亲人;离乡之人遥望家乡亲人。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这两句。诗人不再正面写自己的思亲之愁,而是用一种疑问式的委婉语气道出那绵绵的愁念会落在谁家。

10、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它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画。

11、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阴里,鸦雀先后进入了梦乡。夜深了,秋露无声地打湿了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高悬,人们都在仰望皎洁明亮的月亮。却不知道秋天的思念之情落在了谁的一边?

12、zhōngtíngdìbáishùqīyā

13、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4、“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主要应该十五夜望月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周邦彦《蝶恋花》词有句“月皎惊乌栖不定”,也就是写这种意境)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15、——“今夜月明人尽望”,所有人都抬头望月,只有中秋节才能发生这样的事。

16、导课环节,突出诗情美,贵在激趣。因为六年级学生没有接触到统编教材,关于我国传统节日的诗词积累的较少,我在上课伊始,就让学生诵读《元日》《清明》《元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经典诗句,知道诗歌与节日相伴相生,诗人在节日里借助诗歌表达的不同情感,以此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17、《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绝,全文: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8、“中庭地白树栖鸦”,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精炼而含蓄。这句如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首句一样,借助特有的景物一下子就将萧瑟苍凉之景推到读者眼前,予人以难忘的印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联想到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应该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周邦彦《蝶恋花·早行》词有“月皎惊乌栖不定”句,就是写这种意境。)“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全句无一字提到人,而又使人处处想到清宵的望月者。

19、这首诗在很多描写中秋之夜的诗歌里可能算不上最有名的,也不能说是最典型的,它并没有把这个情感充分的强烈的表现出来,它主要通过一些细节去描写内心细细流淌的那种情绪。所以虽然没有那么动人、那么震撼,不像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读起来让人心潮澎湃。但是这首诗给人的感觉不是那样的感觉,它是幽微的、细腻的、隐约的。咱们来看他怎么写中秋之夜的情绪呢?都是通过景物中的细节。

20、“树栖鸦”:月光射入庭院,夜色也渐渐浓了,本应惊惶喧闹的鹊鸦也安定入睡,没有了喧闹的鹊鸦,今夜也变得更加寂静。这份寂静也给望月之人平添了些许孤寂。

21、《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绝。

22、像这样直白地毫不掩饰地抒发自己感情的表达叫直抒胸臆,又叫直接抒情,但王建却没有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像这样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而是用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来表达,叫间接抒情,读起来更加委婉含蓄,更易打动人心。

23、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4、译文: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乌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

25、通过“阅读·对话”了解古诗情景交融,含蓄委婉的表达方法,激发课外阅读兴趣,积累中华经典诗文。

26、教师小结:在中秋节,无论是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还是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

27、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

28、教学难点:掌握借景抒情的描写方法,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9、对比思考,你读“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时候,有这种感觉吗?

30、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阴里,鸦雀先后进入了梦乡。由于夜深,秋露打湿了庭中桂花。今天晚上人们都在仰望皎洁明亮的月亮,却不知道秋天的思念之情落在了谁家?

31、通过“阅读·对话”了解古诗情景交融,含蓄委婉的表达方法,激发阅读兴趣,积累中华经典诗文。

32、这三首诗还有第二个共同点,它们海写到了什么?

33、本书收录有112首古诗词、15篇文言文,以及1首毛泽东的现代诗。

34、 "谁家",就是"谁","家"是语尾助词,无实义。

35、你有过思念亲人的感受吗?被你思念的那个人是谁?你最想对他(她)说什么呢?请把你最想说的那句话写下来,我们可以邀请明月带去我们的思念。

36、你能读懂诗人的心吗?哪个字是全诗的中心?指导朗读后两句诗。

37、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明·唐寅《元宵》

38、所以春江花月夜这首诗张若虚的名作里面也有一句叫“汀上白沙看不见”。江边的白沙跟上面的月亮浑然一体都是非常皎洁。

39、《十五夜望月》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在唐代咏中秋的诗篇中,是较为著名的一首。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因此,我将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作为基础知识目标,将学习重点确定为: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古诗大意,领悟作者望月思亲的情感。学习难点确定为:了解古诗情景交融,含蓄委婉的表达方法,积累中华经典诗文。那么,在古诗词教学中,如何实现阅读与对话的和谐统一呢?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励志个性语录超拽霸气(29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