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名言德语原文(70句精选句子)

2023-06-12 09:50:27

卡夫卡名言德语原文

1、一个作家怎样能走进学生?设置这样一个场景,如果当时作者是新进这个班的一个学生,你觉得他会是怎样的一个同学,a自信爽朗,大方,高声开朗的说着自己的姓名作者自我介绍,B听话,顺从乖巧,文质彬彬,说着自己的一切,C尴尬脸红,搓着手,轻声细语,很无奈,又很不情愿的介绍着自己。卡夫卡是第3种人。通过这样一个情境设置,作家就是鲜活而又具体的站在了读者面前。

2、哲学问题都涉及独特与风格化的思考方法,柏拉图想以思考交换一个永恒不变的观念世界,笛卡尔想以思考决定一个一切思考的起点,斯宾诺莎的问题充满原创性,激进而有趣:他决定创造一套全新的表现方式,透过这套表现哲学家将只看到变化。看到树叶正在变绿而不是看到绿色的树叶。不谈物质与形式、不谈主体与客体、不谈现象与本质,只先看行动力增强或减弱,只看动或静、快或慢的改变消长。斯宾诺莎提出的问题要测度的不是事物的各种状态(绿的、美的、热的或运动的),也不是去给出好坏高低强弱的标准,他感兴趣的是由一种状态到另一状态的持续变化,由强到弱或反之的动态(变绿、变美、变热……)。

3、官微团队给我的约稿信中曾提到“对于哲学系同学来说,如何高效读书、把书本读透、读出味道”的问题,我想这就是我上面提到的各类读书中属于专业学习和学术研究的读书了。这种读书,既有广义读书的共同性,又有狭义读书的特殊性。例如都应该多读好书,但休闲读书可以广泛涉猎一切自己感兴趣的书,而专业学习和研究,就需要结合自己的专业,以精选经典名家为要。前者可以跟着兴趣走,后者则必须有规划;前者可以仅是浏览,后者则还须精研;前者没时间可以放下,后者则必须有耐心恒心,挤时间,压任务,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4、与现实主义小说不同的是,黑塞并不是通过对社会环境的直接描写来塑造主人公与现实世界的冲突和矛盾,而是深入人物的内心深处,让哈勒尔进入灵魂深处,近乎无休止地自我剖析,将他逼到神经崩溃的边缘。

5、主持人:普鲁斯特小时候身体不太好,好像一直有哮喘病,但他又非常热衷于参加各种沙龙,结交各种贵族,这不妨碍他成为一个深刻的观察者和伟大的作家。他这种矛盾的双重形象和生活习惯对他的写作有什么影响?

6、努力想得到什么东西,其实只要沉着镇静、实事求是,就可以轻易地、神不知鬼不觉地达到目的。而如果过于使劲,闹得太凶,太幼稚,太没有经验,像一个小孩扯桌布,结果一无所获,只不过把桌上的好东西都扯到地上,永远也得不到了。(卡夫卡名言德语原文)。

7、印度的宗教修身活动盖源于深不可测的悲观思想。

8、塞巴尔德生于1944年二战时期的德国,1990年出版第一部小说《眩晕》,之后是《移民》(1992)《土星之环》(1995)和《奥斯特利茨》(2001)。随着英译本推出,他很快受到重视,被詹姆斯·伍德、苏珊·桑塔格等人推崇,不过就在《奥斯特利茨》出版的同一年,塞巴尔德因车祸去世,留下一片惊讶和叹息。

9、直到现在,太宰治的书籍还会在日本文学的书架上常年占有一席之地,他吸引一些年轻文艺青年的特质带有伤感英雄贵族式的特质。英雄主义往往发端于“恰同学少年”之时,它总是一种叫板式的抵抗,而远没有达到罗曼·罗兰“真正的英雄主义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的境界。通常在青年人没有掌握足够社会资源和地位、未获得经济独立的年龄阶段里,面对成人世界的权威压榨,青年们总会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落寞伤感的形象,这种personal的心态是非常普遍的,也是存在主义思考的范畴,是丑陋、懦弱、犯错之下的一种“真”,太宰治给年轻人以发泄的出口、感同身受的参照、刻奇(米兰·昆德拉语)的共鸣。

10、介绍作者设置处境,假如作者是一个新来报道的同学,你认为他的性格是哪一类?

11、书必须是用来凿破人们心中冰封海洋的一把斧子。

12、向后倒下时,我像得到解救似的感到,它无可挽回地淹死在我那填平所有洼地漫过一切堤岸的血泊里。

13、即便是中文,也只能是莫言这样语言比较通俗易懂接地气的作家,更容易引起评委的共鸣——金庸难道不是更通俗吗?对于老外完全不是这样。用脚趾头想想就明白了,就算经过翻译,评委里能有几个人有耐心去咀嚼“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段誉的凌波微步,从《周易》的“大过”一步迈到“既济”方位,下面的注释密密麻麻要写几十排。至于六脉神剑,先不说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冲、少泽这些莫名其妙的名字来历,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剑气,哪比得上西方传说中的巫婆扫帚一样清爽明朗、一目了然?

14、斯宾诺莎说:“透过情感,我意味身体的改变,身体的行动力增长或消减、促进或减弱。”又说:“情感是一种观念,灵魂透过此观念肯定其身体的存在力比先前更大或更小。”情感涉及改变,是关于更大、更小,更强、更弱的问题提问(不是单纯的大、小、强、弱,而是更大、更小,更强、更弱),这是一个关于差异而且是进行中差异的问题。我们接着要问的或许是:情感及其伴随的问题将怎么改变我们观看世界的方式?如果一切都以情感来表现,以“进行中的差异”视之,我们习惯的世界会如何重构?

15、什么是爱?这其实很简单。凡是提高、充实、丰富我们生活的东西就是爱。通向一切高度和深度的东西就是爱。(卡夫卡名言德语原文)。

16、 开头及环境描写:时代不一样了,以前人们欣赏这种艺术,现在人们对此已毫无兴趣。

17、频繁使用长句是塞巴尔德语言表达的第二大特点。

18、如果你们看《天鹅之舞》,你们会发现,普鲁斯特把他信谣传谣、不断八卦的那一面表现得特别明显。普鲁斯特不喜欢夏尔·斯万,他更不喜欢夏尔哈斯。因为夏尔哈斯就是理想当中的普鲁斯特。夏尔哈斯进了骑士俱乐部,是这些重要贵族的好朋友。但普鲁斯特没能成为第二个夏尔哈斯。

19、七年前去京都在其中堂书店让老板帮忙找此书,老板搜索目录后从书堆中爬上阁楼摸索半天给我取下,一看定价逾20000日元,囊中羞涩只得抱歉离开。去年夏去京都时发现此书竟还躺在该店,定价已近30000,觉得有缘,就收下了。

20、《天鹅之舞》的优势何在?普鲁斯特在1871年出生。1913年,他第一次开始写作,并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在他把书稿交给安德烈·纪德的时候,纪德连看都没看就直接把它退了。你们想想看,在他的人生的绝大部分时间,普鲁斯特不被人视为伟大作家,那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会写《追忆似水年华》?《天鹅之舞》里展现了普鲁斯特的绝大部分人生。作为社交家的、全巴黎最会吹捧人的普鲁斯特,就在这本书里面。他吹捧谁?他喜欢谁?他竭力想要结交谁?这本书里都有所呈现。

21、张爱玲从小就熟读中英文小说,后来胡兰成说《红楼梦》、《西游记》胜过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或者歌德的《浮士德》,张爱玲只平常答道:“当然是《红楼梦》、《西游记》好。”

22、但我后来再也没有讲过这个内容,原因之一是我觉得自己还没有把这句话完全弄清楚。我记得2008年为了准备那次课,还是下了点功夫的。比如,特意去读阿多诺的《文化批评与社会》、《奥斯威辛之后的教育》等英译文,读凯尔泰斯的小说《无命运的人生》,看六集纪录片《奥斯威辛》等影像资料,加上此前已读过阿多诺的《介入》,又翻阅了一些中英文资料,总觉得自己已有了些底气,但讲过之后我就开始疑惑了:这句话的意思我完全吃透了吗?阿多诺的意思就是我呈现出来的这种意思吗?这样讲述时,是不是我已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因为有了这些疑惑,我就觉得还应该去下些功夫,好好琢磨一下,然后写成文章。但没想到的是,从有了这个念头到现在成文,居然经过了六个年头。

23、说了这么多“闲话”,才准备进入“正题”。不过闲话却也不闲,且容我再辩解两句。一来无非是说几句一直想说的话,让读者朋友对德语文学不要那么“敬畏有加”,要知道上面两个例子里的那种“热爱”多半也是出于一种对神圣的“敬畏”,其实大可不必。

24、什么是财富?对于甲,一件旧衬衫就是一笔财富,而乙有一千万元还是贫穷的。财富是完全相对的东西,不能使人满足的东西。财富意味着对占有物的依附,人们不得不通过新的占有物、新的依附关系保护他的占有物不致丧失。这只是一种物化的不安全感。

25、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有书读是一件幸福的事。

26、所以诺贝尔文学奖虽然不乏一流作品,但似乎缺失的一流作品和作家更多,长期以来也一直被人诟病,以及被某些作家看不起。法国的萨特得了文学奖拒绝去领奖就不说了,反正他是拒绝领一切官方奖项的。而智利作家波拉尼奥,说得更是令评委们不舒服:

27、夏尔哈斯是一个非常狡猾的人。在财产上面,他可能还不如普鲁斯特的父亲。但他把自己隐藏得非常好。贵族对他最大的需求是让他去鉴定古董。夏尔哈斯永远不会给贵族们一个评论。相反,他会说,你看这笔法跟你家16世纪的那幅画不太一样,你再看这个签名,跟你家收藏的那幅画也不太一样。这时公爵大人就会非常斩钉截铁地说这幅画是假的。反过来,如果他想说这幅画是真的,他就说,你看这个风格,里面所表达出来的理想跟你家所挂的这幅画是何其的相似。公爵会说,好,我买了。这是夏尔哈斯的狡猾之处。

28、事实上,作家总要比社会上的普通人小得多,弱得多。因此,他对人世间生活的艰辛比其他人感受得更深切、更强烈。

29、实际上,我这篇文章,应该主要是在“照着说”和“贴着说”的层面展开的。我使出了浑身解数,不过就是想看看能否清理出一条理解阿多诺这句名言的通道,能否把它的来龙去脉说清楚。这也是我当初为自己制定的一个写作目标。这个目标看似不高,但要落到实处却也颇费周折。比如,我既要搞清楚《文化批评与社会》一文的写作语境,同时也要弄明白他每次回应时的具体背景。此外,还有他与策兰怎样交往,他为什么会喜爱贝克特的作品,他的那些掷地有声的说法有没有陈平原所谓的“压在纸背的心情”,如果有,这种心情又是什么。而一旦要把这些问题弄得八九不离就会发现很是麻烦。因为尽管阿多诺的许多句子颇难理解,但既然已形成文字,总还有破译的可能——此谓水面漂浮的冰山;更难破译的应该是沉入水中的巨大底座。

30、对我们尘世生活短暂性的理由的一度的、永恒辩护哪怕只有半点相信,也要比死心塌地相信我们当前的负罪状况令人压抑得多。忍受前一种相信的力量是纯洁的,并完全包容了后者,只有这种力量才是信仰的尺度。

31、先验经验论是铺展德勒兹哲学的一条思想导线,建构主义则是另一条,两者涉及的都是各种感性界限与越界的究极运动及思想实验。对德勒兹而言,界限是关于域外的问题,越界则涉及折曲的各种可能,这是只能由生成所表现的鲜活空间,特属于德勒兹的空间性,但却也只有伴随著特异的时间性才有可能。探究德勒兹哲学的时间与空间成为问题化德勒兹先验经验论的方法,思想的建构主义也只能成立在这个非比寻常的“德勒兹时空”中。

32、当格里高萨姆莎从烦躁不安的梦中醒来时,发现他在床上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跳蚤。他的背成了钢甲式的硬壳,他略一抬头,看见了他的拱形的棕色的肚皮。肚皮僵硬,呈弓形,并被分割成许多连在一起的小块。肚皮的高阜之处形成了一种全方位的下滑趋势,被子几乎不能将它盖得严实。和它身体的其它部位相比,他的许多腿显得可怜的单薄、细小,这些细小的腿在他跟前,在他眼皮下无依无靠地发出闪烁的微光。

33、我们的艺术是一种被真实照耀得眼花缭乱的存在:那照在退缩的怪脸上的光是真实的,其它都不是。

34、 由这些论述可以看突出卡夫卡异乡人边缘人的身份,而孤独是他唯一的标签。

35、艺术向来都是要投入整个身心的事情,因此,艺术归根结底都是悲剧性的。

36、 题目:饥饿怎么能成为艺术家,这是一个荒谬的悖论

37、因为我找不到适合我胃口的食物。假如我找到这样的食物,请相信我,我不会招人参观,惹人显眼,并像你,像大伙一样,吃得饱饱的。

38、夏尔哈斯的艺术品位和鉴赏力为他的社交服务,这也是他见容于贵族,甚至融入到法国上流社会的工具。普鲁斯特的艺术和鉴赏力是他的信仰,所以普鲁斯特永远不会把自己的观点隐藏在这些暗示当中,他永远会直白地表达出来。如果孟德斯鸠伯爵让他愉快,他就是巴黎最会吹捧人的人。如果他不同意孟德斯鸠说的话,他就会跟孟德斯鸠绝交,因为他知道孟德斯鸠还会去找他。但这也是他没有办法真正融入贵族社会的原因。因为贵族社会不需要一个有个性的、有钱的、还有艺术鉴赏力的人。如果整个贵族阶级所有的优越感都建立在艺术品位上,这时跳出一个比自己更有艺术鉴赏力的平民,这该怎么办?这时贵族要不就装作看不到他,要不就要消灭他。这就是普鲁斯特和夏尔哈斯之间的命运差别。

39、之后又读了一些其他的短篇作品,包括至今我仍喜欢在课堂与同学们一起阅读的《在法的门前》。对于当时的我而言,看门人的傲慢和狡诈行为是不可饶恕的,乡下人的坚持不懈和妥协等待是怯懦可悲的,而整个故事是荒诞不经的。因为那时我还不曾体验过日后渐次遭遇的那些不大不小却一样不可理喻的事情,也尚未遇到过后来那些莫名其妙之人,因而当然不会知道自己日后竟也是一个努力“识时务”“合时宜”的人。

40、目标是有的,道路却没有;我们说有路,不过是踌躇而已。

41、只有目的,没有道路。道路是种摇曳不定的东西。

42、总结这些年来读书的体会,一个总的原则是,是什么样的人,就会读什么样的书,做什么样的学问,过什么样的人生。找到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书阅读,就跟交朋友一样:跟有些人是一见如故,跟有些人就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书也一样,可能看一次两次就会非常喜欢,会反复的看;有些书别人再推荐可能自己也不会喜欢。书和朋友就是一面镜子,它映射出来的最终是你自己。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别人推荐的书目只是建议而已;最终还需自己找到适合的书。

43、青年充满阳光和爱。青年是幸福的,因为他们能看到美。这种能力一旦失去,毫无慰籍的老年就开始了,衰落和不幸就开始了。谁能保持发现美的能力,谁就不会变老。

44、人到生命的尽头,一切的争斗,一切的算计,一切的荣耀, 一切的耻辱都已成为过去,现世渐渐退隐而恍若彼岸,人的生命结束了。

45、《哈尔茨山游记》是时不时拿出来与学生们分享的作品,它突出地体现了海涅作为讽刺作家的修辞特色。我曾在诗人生活过的小城哥廷根住过两年,每每品读游记首篇描写这座大学城的文字都还是忍不住笑出声来。

46、情感是涉及动态与生成的概念,是由状态1到状态2的运动与转化,是强弱、动静或快慢的消长改变。所以,斯宾诺莎关心的不是本质,而是变化。不是假设了被事先给予的已决客体或身体然后观察它受到的影响,而是相反地,根据所能受到的影响与所能改变的幅度(斯宾诺莎称为行动力)来定义身体是什么。世界因为斯宾诺莎所提出的问题世界改变了,在这个世界里“我只看到改变”;事物不是由它所具有的状态来认识,而是由一个状态到另一状态的动态变化所表现。行动力的消长决定什么是善恶好坏、快乐哀伤,决定这个世界。

47、塞巴尔德摄影集《shadowsofreality》封面。

48、事实上,作家总要比社会上的普通人小得多,弱得多。因此,他对人世间生活的艰辛比其他人感受得更深切、更强烈。

49、印度的宗教修身活动盖源于深不可测的悲观思想。

50、我永远得不到足够的热量,所以我燃烧,因冷而烧成灰烬。

51、他们把活生生的、富于变化的人变成了死的、毫无变化能力的档案号。(他们指公务员,卡夫卡短暂一生的工作都在从事法律办公室工作,他非常讨厌痛苦办公室工作。)

52、在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中,总有一些长久不变的母题,在阅读中,人们审视着学校、老师、同学和自己。这本书会在课堂上讲解和讨论,师生共同直面教育中的一些核心问题,例如自身的发展和外界的束缚等,虽然不一定能找到答案,但思考与反思的过程比答案更加重要。黑塞似乎喜欢塑造两个性格迥异但又彼此相投的角色,《纳尔齐斯和歌尔德蒙》里的两位主人公也是这样,一个禁欲克己,一个贪恋红尘。这寓意了人性中两种对立力量的冲突,理想的状态则是最终能够获得内心的和谐和统一。然而,这是何等之难,黑塞自己的一生都在为之探索。

53、整个世界都是悲剧性的,技术的铁拳粉碎了所有的防护墙。这不是表现主义。这是赤裸裸的日常生活。我们象罪犯一样被绑赴刑场那样,被赶往真理。

54、文明世界大部分建立在一系列训练活动的基础上。这是文化的目的。按达尔文主义的观点,人类的形成似乎是猴子的原罪,而一个生物是不可能完全摆脱构成他的生存基础的东西的。卡夫卡经典名言越是虚构的故事,细节处越要真实。我是自由的,那就是我迷失的原因。

55、从某一点开始不再返回,这一个点是可以达到的。

56、最长的莫过于时间,因为它永远无穷尽,最短的也莫过于时间,因为我们所有的计划都来不及完成。 ——伏尔泰

57、德语和外语共存。塞巴尔德三分之二的人生是在英国度过的,因此,英语等其他外语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对他的创作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他旅居国外多年之后,作为母语的德语已经有了一种疏离和陌生的感觉。文中间或出现的外语词汇以及外文引用或长或短,打破了德语叙述的节奏,也为文章带来了异域风情。这不仅是他受到不同文化影响的明证,也是他的作品获得国际性认可的原因之一。

58、对于人与人的关系,太宰治在婚姻稳定、创作的黄金时期也曾写过一些积极向上的小说,比如歌颂牺牲、友谊与信任的《奔跑吧,梅勒斯》。在此期间,太宰治得到了妻子极大的支持,甚至有太宰口述夫人为其抄写文章的佳话,可以说这个时期的太宰并不存在主义,他回归到一种爱的包围中。《人间失格》中叶藏接受了妇女救济,但面对善良的妇女和其女儿其乐融融的幸福环境,他依然难以融入而灰溜溜的出逃,面对幸福太宰治可以说是缺失了一种能力,一种无法安于幸福的病。虽然存在主义承认人生的荒诞和无意义,但无论是萨特或海德格尔都坚信人可以成就自己,通过对自己的存在有所作为而得以存在,只是太宰治做不到。

59、心理描写上:提出了4个为什么?为什么要让表演终止?为什么要让表演在快要达到巅峰的时候终止,为什么观众们没有耐心?为什么我的热情如此高涨,而观众不忍耐。这四个为什么有一种悖论。热心或者积极表演艺术家,却不被观众接受的错位,这是为什么呢?注意没有耐心和不忍耐是两回事,没有耐心表现出观众对他的一种不耐烦,而忍耐指的是观众们有压抑的情绪,有不情愿,不甘心,但是却未表达的心情在。也就是说艺术家卖力的表演与观众的难受厌烦,不是欣赏而是形成了一个冲突,构成错位来揭示表演艺术家的悲哀和孤独。

60、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某些以难解著称的作家作品,例如里尔克、策兰,甚至荷尔德林,在国内颇有些“粉丝”,他们形成了自己的“部落”。那些作品似乎成为一种不足为外人道的东西,当然在内部可以为一字一句的诠解争得面红耳赤。而某些“小众”的作品,知与不知或读与不读成为衡量一个读者“格调”的试金石。

61、人只因承担责任才是自由的。这是生活的真谛。

62、不可能存在没有真实的人生,真实恐怕就是指人生本身吧。

63、自满、自高自大和轻信,是人生的三大暗礁——巴尔扎克

64、我用我的未来来衡量我的过去,但发现两者都是出色的,彼此不相伯仲,只是我必须谴责天意的不公,它是那样善待我。

65、主持人:我们可以从《天鹅之舞》这本书侧面了解到,普鲁斯特是这样一个无比热爱贵族,又有一点势利,同时又非常信仰自由主义的人,在此基础上如何理解他的作品?

66、不要试图去说服对你不敬或者讨厌你的人,你的言语改变不了任何人和事。很多时候,沉默是金不仅仅是种美德,更是种智慧。

67、在圣经《旧约》里,贤哲们的说法同样令人莫衷一是:“愚人的生活比死亡还要糟糕”。“越有智慧,就越烦恼。”在这里,我不会忽略提及这样的一类人:他们由于仅仅具备了那常规的、有限的智力配给,所以,他们并没有精神智力上的要求,他们也就是德语里的“菲利斯坦人”。

68、凭着日规上潜私的阴影,你也能知道时间在偷偷地走向亘古。 ——莎士比亚

69、尽管人群拥挤,每个人都是沉默的,孤独的。对世界和自己的评价不能正确地交错吻合。我们不是生活在被毁坏的世界里,而是生活在错乱的世界里。我们就像被遗弃的孩子,迷失在森林。当你站在我面前,看着我时,你知道我心里的悲伤吗?你知道你自己心里的悲伤吗?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勤学好问的名言警句摘抄下来(69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