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是怎样死的(94句精选句子)
苏格拉底是怎样死的
1、成为你自己,这是很多人都知道却做不到的一句话。(苏格拉底是怎样死的)。
2、游叙弗伦第三次尝试说“虔诚就是做所有神都喜欢的事”,而苏格拉底在这里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问题:“是因为一件事情虔诚,所以神喜欢呢;还是因为神喜欢一件事情,所以它是虔诚的呢?”这就是哲学和宗教学史上著名的“游叙弗伦问题”。游叙弗伦表示倾向于前者,那么说“虔诚就是做所有神都喜欢的事”就不对了。
3、直到监刑官把毒酒递给他,他还平静地问,能不能用一点酒,祭奠一下神明。(苏格拉底是怎样死的)。
4、对那些要投票无罪释放我的人们,我非常想说几句话,以便你们能安心接受投票的结果。
5、此时,雅典城中,夏虫也在为他沉默,只有他那高亢的声音在回荡在寂静的夜空里。
6、朴素辩证法思想 老子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变动不居的。他观察到天地间万物万事存在着互相矛盾的两个对立面,例如有无、刚柔、强弱、祸福、兴废等等,它们都是互相依存 、互相联结的 。 所以说:“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长短相形。”还说:“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表明了对立面双方的同一性。老子还认识到对立面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在向相反的一面转化,他说:“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 ,敝则新 ,少则得 ,多则惑”。老子承认转化 ,但强调“圣人之道 ,为而不争”,“以其不争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7、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在军事战略战术的运用方面也很突出。在战术上,他主张“以奇用兵”,还要注意“将欲弱之,以固强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在战略上 ,他提出“柔弱胜刚强”的指导思想,他说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但攻坚的力量莫过于它。这种战略思想有防止盲目骄傲的一面,但也具有极大的片面性。
8、不仅如此,苏格拉底还不断刺激陪审团。他居然建议陪审团宣布他是公民英雄,在他刑满释放之后,在他的余生之中,每天都要在市政厅为他供食。于是陪审团终于被彻底激怒了,即便那些本来同情他的人也临阵倒戈。
9、71幅房龙亲笔插图重新上色,全彩印刷震撼呈现
10、他先后几次上战场,是战场英雄,可是他并没有沉迷于名声,就算在战场上,他也随时思考,随时寻找。
11、负责审判苏格拉底的是雅典五百人议事会成员。他们大多是苏格拉底的政敌们精心安排的人选,其中还包括不少学者。面对这些居心叵测的法官,苏格拉底发表了一席通俗易懂又鼓舞人心的演讲。
12、看到他喝毒药的时候,我们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禁不住嚎啕大哭起来……只有苏格拉底除外。他说:“……你们这些人真奇怪!……要避免这种不体面的事,有人跟我说过,人应当安安静静地去死。所以,保持安静,控制你们自己。”
13、其实,在所有人的眼里,就是只要我有了一线希望可以活下去,那么我可能就会逃离。但是对于苏格拉底来说,他是不可能去逃离的,因为他这一辈子都将不可能真真正正地抬起头,因为他一直在教导别人怎么做是对的,只有他遵从法律选择死亡,才能让别人也不去犯法。
14、可是这些,对于他来说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事情是探索人应该怎样生活。
15、“恕难从命!”他回答道:“只要我的良知还在敦促我向前,只要那微弱的心声还在提醒我把理智之道展现于人前,我便会继续提问、说教、争辩,把一切倾囊相授,无惧人言。”
16、苏格拉底被城邦人们所知,很多人都来跑来与他辩论,辩论失败的慢慢成为他的弟子,一些听闻他大名的人也成为他的弟子。可以说他当时弟子无数,而且很多弟子家中非常殷实,他们想接济苏格拉底,但苏格拉底拒绝了,他认为外物都是次要的,心灵才是最为重要的。
17、按照雅典的陪审制度,即便被告人激怒了陪审团被定罪,也并不一定会得到死刑判决,因为量刑阶段仍然有保护被告人的第三道防火墙。具体的操作步骤是:控方和辩方有权各自提供一种量刑方案,然后由陪审团在两者之间进行选择,但是陪审团不能在此之外作出第三种判决,只能作非此即彼的选择。
18、在法庭上,苏格拉底首先澄清了“自己的知识与智者的知识的“不一样”,他说智者教给人们的,只是到法庭上赢得胜利的辩论术;而他虽然也爱辩论,但他想让人们学会的是德行。
19、思特里克兰德早年是一个兢兢业业的经纪人,17年来,他养家糊口,老实本分,很多人都觉得他就会这样平平淡淡地过完一生。
20、我们知道苏格拉底的朋友其实是想要帮他逃脱,拯救他的性命,但是他否决了朋友的帮助。也就是说,他不一定要根据规定去服罪和喝那瓶毒酒,但是他没有选择听朋友的意见。
21、对于莫勒图斯对他“不敬神明”的指控,老苏说:你说我是“一个信精灵之事又信神之事的人,却不信精灵、神、英雄。你同意我相信精灵,却否认我相信精灵的父母神。”这简直是岂有此理!
22、第真希望我有勇气过一种我真正想要的生活,而不是别人期望我过的生活。
23、苏格拉底对问题的考虑往往比一般人要深刻,而且角度很独特,说理透彻,使你不得不承认他说得对。有一次,苏格拉底碰见一个人正为向别人敬礼却没有得到回礼的事生气,就对他说:“这简直太奇怪了。遇到一个身体丑陋的人你不会生气,但遇见了一个性情粗鲁的人倒难受起来了。”有一个人说自己吃东西都没有味道,苏格拉底称他知道一种能治这种病的好药方,当对方追问是什么药方时,他回答:“停止饮食,这样,你就会生活得愉快些、节约些、身体还会好些。”
24、苏格拉底并没有这个想法。恰恰相反,他正是要用死来揭露雅典法制的野蛮和无知。他根本不是为了遵守雅典的恶法,而恰恰是为了挑战这个恶法,让雅典难堪。以言论自由闻名的雅典居然对一个只有言论而没有任何行为的哲学家起诉和处死,你能说雅典是有言论自由的地方吗?当然不能,这会是雅典将来永远的污点。
25、当年的雅典陪审制实行的是定罪量刑程序分离的审判制度。也就是说,要想给苏格拉底判处死刑,雅典人必须要先进行定罪投票,只有在确定被告人有罪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量刑投票,两次投票都要过半数才可以判处一个人死刑。
26、最后他指出了对他的污蔑所形成的原因,他说,雅典人不能容忍“越来越多的有闲青年加入进来,和他一起,或学着他审察他们”。
27、可是,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学者、伟大的教育家、热诚的爱国者,却在公元前399年,被雅典极端民主政府判处死刑,其罪名是:第不信雅典的神,崇奉新神;第蛊惑青年。然而这两方面也正是苏格拉底对雅典的贡献。在他死后不久,雅典人就认识到他的活动意义,把控告他的一部分人处以死刑,实际上为他平了反。应该说,是“误解和私仇把他推上了法庭”。苏格拉底的死是“雅典的悲剧,希腊的悲剧。”
28、人终究会死,这是没法选择的,但是以怎样的方式去等待死亡的降临,这是人可以选择的。
29、大家不是害怕即将到来的死亡,不是遗憾自己活得太短,而是遗憾一辈子没有“好好活”。
30、令人们不解的是,当时在标榜自由和民主雅典,终生以讨论哲学为唯一乐趣的苏格拉底遭此惨剧。
31、对于判他有罪的人,苏格拉底说其实躲避恶行比躲避死亡更难,因为只要稍不留意,人们就会落入恶行的陷阱,从而伤害自己的灵魂。
32、我们应该按照上面的方式来理解苏格拉底的死亡,才算对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审判建立了一个可能更接近历史真实的认识。
33、有一天,我的儿子长大了,若不致力于学问,只是一个为了金钱疲于奔命的人,那我恳请你们处罚他。
34、第对自己的心足够真诚,那样你才能抛开外在的影响,真正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35、同时也有人认为,苏格拉底死于政治报复。苏格拉底的思想从根本上便是与雅典民主政治背道而驰的。他认为,统治一个社会的不应该是少数人,也不应该是多数人,而应该是“有智识的人”,基于此,他不同意雅典现存的所有政治制度,也包括民主制。
36、他也知道,这一走,生活就没保障了,贫与饥可能就随时会淹没他,然而,他宁愿贫,宁愿饥,也不愿意活得那么拧巴憋屈。
37、雅典历史上,有很多人是被起诉以后潜逃,让司法机关抓不到的,普罗泰戈拉就是这样。还有一种方法就是选择主动自我流放。
38、苏格拉底好像自己也觉得有点过分,于是,他就提出了一个罚金的建议,不过这也有点故意挑衅的味道。因为他建议的罚金数额居然是:1迈那。
39、讲到这里,你大概已经有了答案:苏格拉底到底是被雅典的陪审制度害死的,还是他自己一心求死。所以,苏格拉底的死不能简单地归结于雅典的司法制度和民主制度。
40、入夜时分,苏格拉底去了浴室,他要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再上路。
41、死亡这个结局,无可更改,人也不能决定不死,但就像萧红说的:我不能决定自己怎么生,怎么死,但我可以决定自己怎么活,怎么爱。
42、如果您希望经常看到我们,还请您123走一个
43、对于判定他无罪的人,苏格拉底安慰他们说:死亡要么是无梦的长眠——这样会非常美好;要么是还有来世,那么他可以在地府里继续和那些逝去的伟人谈话,考察他们是否拥有智慧。
44、苏格拉底不但教育思想深邃,而且人品高洁。他一生过着极其俭朴的生活,无论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总是赤着脚,他不怕寒冷,纵然是冰天雪地,他也能赤脚在冰上行走。在行军作战中,他也比别人更能忍受饥饿。他平时不饮酒,但饮起酒来,比谁的酒量都大。他很贫穷,但不以贫穷为苦,他所追求的是过有德行的生活。
45、他的富豪朋友想方设法,企图帮他越狱,就算倾家荡产也愿意。
46、有人说,中国老百姓苦,看病难。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说法,那叫日益增长的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和落后的医疗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47、苏格拉底在服刑时,心情是矛盾的。他一方面不服法庭的判决,一方面又不愿逃走,表示服从法庭的判决。他的学生、朋友都劝他逃走。他却以公民应忠于国家为理由而加以拒绝,他说,如果法庭的判决不生效力,国家就不可能存在。公民是国家所生、所养,受国家的教育,理应事事听从国家。儿子只能以德报答父母,不能以怨报答父母,不管父亲如何对待自己,不能以拷打还拷打,以恶言还恶言。一个人被判死刑,不服刑,用逃跑的方法来毁坏、颠覆国家和法律,是不能允许的。苏格拉底既要坚持自己的信仰,又要服从国家的法律,于是只好在狱中饮鸩而亡。他为真理而引颈就刑,引起后人对他产生无限的崇拜.
48、“孩子,哲学是一种伟大的音乐”,苏格拉底笑着说。
49、法学界“思想的狐狸”陈虎(陈少文)教授分享注意力短缺时代的阅读和思维心法,对经典法律命题、社会热点问题及刑事司法核心问题进行多元思考。
50、接着他告诉大家自己的真正的智慧是“无知之知”。
51、他解释说:我一辈子都在研究何为正义,何为非正义,并为维护正义付诸努力,除此之外没有做其他任何事情,我认为这是最好的辩护。
52、当时我听到安德鲁先生讲这个故事时,非常感慨,拍下了这幅图片,大家可以看一看,触景生情、物是人非的感觉。2500年过去了,就是这样的药酒瓶毒死了一代伟人苏格拉底。
53、终于有一天,一个诗人,一个想出名的政客,一个富商,将苏格拉底控诉了,罪名有第一是腐化年轻人,第二是他创造了新神,不信国家规定的神。
54、耶稣是为世人赎罪的圣贤,他是西方世界以基督教思想为底色的文化标识。而苏格拉底则是为追求真理而献生的人,他是西方哲学世界的象征。在西方的思想史上,没有一个人的影响力能与苏格拉底比肩。
55、为了让老师改变自己的主意,克里多又说“拒绝救自己生命的行为有违美德,行为人应该感到羞耻,甚至是一种罪恶。”
56、特别是,当无限权威是以人民的名义、以公意的名义来对少数人施加强迫时,少数人几乎无法抵挡它们。面对全体人民的绝对意志,少数人唯有服从。雅典城邦正是以多数人的名义,判处苏格拉底死刑的。雅典的民主制使后人明白:不受制约的民主无异于多数人的暴政。
57、他的话让我们感到羞耻,我停止了哭泣。他在屋里踱步,当他说双腿发沉的时候,他就按照监刑官事先的交代躺了下来。给他毒药的那个人摸了一下他的身体,稍后又试他的脚和腿。那个人先是用力按他的脚,问他是否还有感觉,苏格拉底说没有。然后,那个人又按他的腿肚子,并逐步向上移,向我们表明苏格拉底的身子正在变冷和变硬。那个人又摸了一下,说等到冷抵达他的心脏时,他就走了。当苏格拉底的肚子变冷的时候,苏格拉底揭开原先蒙上的盖头,说了他最后的话。他说:“克里托,我们欠阿斯克勒庇俄斯一只公鸡;要用公鸡向他献祭,千万别忘了。”克里托说:“我们会做的,如果还有其他事情,请告诉我们。”但是苏格拉底没有回答。过了一会儿,他微微地动了一下;那个人揭开他的盖头来看时,他的眼睛已经不动了。看到此状,克里托替他合上了嘴和双眼。
58、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对一部分人的免费意味着对另一部分人的剥削。增加医生数量意味着财政支出的增加,也就意味着税收的增加;延长医生看病的时间,就意味着增加医生的工作量和降低医生的工作效率;而医保金支出增加就意味着上班族的四金要加,税后收入又要少了一块……GOV不创造财富,只分配财富,说到底,这就是一个零和游戏,拆东墙补西墙。只不过在这场游戏里,谁的话语权更大,就去拆另一方的墙,很显然,今天的网络舆论里,人数众多的那个群体的声音是最大的。
59、柏拉图,苏格拉底最著名的弟子,正是他最早将“哲学”(philosophia)一词转变成为术语。他写作了大量对话,基本上都以苏格拉底为主人公,但并不一定都是如实记录苏格拉底的言行,很多是他自己对各种哲学问题的思考。
60、他说:“世人无权随意左右或强行夺去他人信仰的自由和思考的权利。人只要坚守善本,即使没有朋友的认同,没有家庭或物质的支持,也足以俯仰无悔于天地。然善本乃世之大道,只能通过反复深入的研究才能悟明,因此世人应拥有自由讨论所有问题的权利,且不受政府或权威的干预。”
61、第二轮的投票,大多数人都投了让苏格拉底死的票。
62、苏格拉底的态度,在陪审团看来,就是一种挑衅。
63、东西方两种不同的原始教育模式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思维。
64、苏格拉底热爱雅典城邦,他更不容许最神圣的理想有丝毫的被亵渎,因此,他毅然选择死亡。他并非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他更注重自己的灵魂,他相信神无处不在,无所不能,万事万物都是神有意识有目的的巧妙的安排。他没有背叛神,既然如此,死亡也就是神对他的召唤,他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也许人们笑他,笑他天真,笑他顽固,执迷不悟,但是惟有那些真正洞察了他内心世界的人,才会为他的智慧与忠诚所折服:智慧是他看到并一直紧紧关注着的众人未曾察觉的美德,忠诚的是于他自己热爱的城邦,于他一生遵从的法律,于他永恒不变的理想追求。
65、在雅典人后悔之前,老苏最得意的学生柏拉图逃离了雅典城,因为他担心自己成为第二个受审者。直到一切风平浪静后才回来,建立了他的雅典学园,并写下著名的《理想国》和对话录,在他的理想国中,他认为,最好的统治者是集勇敢、智慧、仁慈、忍耐等诸多美德于一体的哲人王,因为在现实社会中这种人很难找到,所以不得不实行法治。
66、苏格拉底当时这种让有知识的人担任领导的思想,和雅典当时整个制度的基础,即抽签这种民主方式产生了严重的冲突,等于严重动摇了雅典政治的正当性基础。所以才会出现政府对他的三项指控。
67、接着他饮下鸩毒,躺在床上,让一切争辩伴随着他最后一口呼吸,尘埃落定。
68、他还创造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产婆术”,为现代的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
69、苏格拉底是鞋匠的老主顾,他经常夸鞋匠的手艺好。如此这般,那鞋匠也是没有理由要害自己的老主顾的。问题是鞋匠的背后的人,这个人就是痛恨苏格拉底的幕后指使者——雅典民主派重要人物阿奴图斯。
70、这位与孔子相差不到百年的西方教育家与孔子最大的不同不是他从来没向学生收过一分钱的“束修”,而是他从不向学生灌输“标准答案”。他的教学更近似于一场场的辩论会,而他只是辩论会的主持人。
71、他改变了哲学的焦点问题,将人们的关注点由解释世界转向解释人类,即“认识你自己”。正如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所说,苏格拉底是“把哲学从天上拉下来,将她置于人类的城市,将她带到人们的家里,并迫使她问及有关生命和道德以及善恶问题的第一人”。
72、罗素:避免愚蠢的最好办法,就是承认自己的渺小
73、但是,由于英国的司法制度实行的也是定罪与量刑程序的分离:先由陪审团决定被告人是否有罪,再由法官决定他应该被判处何种刑罚。这样一来,一旦轻微盗窃的行为被认定为盗窃,后面的量刑结果就肯定是死刑,这样的罪刑关系显然太过严厉。
74、苏格拉底不是死于人们公认是残暴的专制政体下,而是死于古希腊号称最珍视人类言论自由、最民主的城邦雅典,由人民按合法的程序,经过“民主”的投票审判处死的。
75、他相当于西方的孔丘,不仅是因为他们都开创了新的时代,还因为他们都一样没留下任何作品,他们的思想都是通过弟子记载下来的。
76、在这样的制度设置下,苏格拉底在量刑阶段的论证义务其实非常之轻。他只须说服陪审团,使其确证控方要求的死刑判决过重,陪审团就必须选择辩方提出的量刑建议。所以,苏格拉底只须在这些不同意定罪的220个人之外再拉到30个人认为死刑判决过重就大功告成了。想想看,对苏格拉底而言,这是不是极其容易就能达成的目标?但最后苏格拉底还是被愤怒的陪审团判处了死刑,可以说,这完全是他自己一心求死的结果。
77、因为我们中国有一句古话叫“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他如果当时不是这样从容就死的话,那么他是不是会有更多的灿烂辉煌的思想留世呢?取舍之间,您怎么去看这个问题?
78、苏格拉底被称为西方的孔子,这是因为他们都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并不是靠军事或政治的力量所成就的,而是透过理性,对人的生命作透彻的了解,从而引导出一种新的生活态度。雅典城并没有因为处死苏格拉底而重焕辉煌,也没有任何文字记载那些法官们在审判后的心路历程。我想,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没办法面对和说服自己的良知了,他们的灵魂,将笼罩在那位老人孤独而顽强的身影下。苏格拉底去了,到他的神那里去了。“哪一条路更好,惟有神知道”。千年的步行者们越走越远,但是谁都无法从他们心中抹去这个虽然虚幻的名字――苏格拉底。
79、苏格拉底是法律的殉道者。信仰就是可以为你所尊崇的目标和事业牺牲一切,甚至生命。
80、苏格拉底听说后,非常惊讶,他不知道自己聪明在哪,他就想证明,神谕错了。
81、按照当时的说法,苏格拉底被指控的罪名是不敬神灵和毒害青年。按照雅典的法律,每个雅典公民都有权利对危害雅典城邦的行为和个人提出公诉,于是当三个雅典公民以此罪名指控苏格拉底之后,一个由501名雅典公民组成的陪审团旋即成立,最终以281票赞成和220票反对的结果,宣判苏格拉底有罪,并判处其死刑。
82、苏格拉底在被自己同胞不公正地判处死刑之时仍大谈“遵道德、重公义、法律至宝、法制为贵”,认为人生价值莫过于此,真算得上自由精神洋溢了。苏格拉底是位英雄,他意识到道德理想的力量,并自觉、自愿去实现它,即使为此献出自己的生命。他的死是个悲剧,悲剧在于冲突双方都有存在的理由,又不可调和。于是苏格拉底用自己的身躯托负起这个伟大的冲突,托负起自由人格的责任与使命。对苏格拉底而言,他的事业就是他的精神,自觉,自愿,自律从而自由的精神,通过他得到了光大。
83、所谓的怕死,不过就是并不智慧而自以为智慧,自以为知道自己并不知道的死亡这件事。
84、你怎么理解苏格拉底的死亡?你对苏格拉底了解多少?在留言区和大家交流下,小北将挑选2位幸运读者,赠出今天的主题图书《法律相对论》。
85、毒性发作后,他躺在床上,平静地闭上眼,等待死亡的降临,突然,他似乎想到了什么,又对朋友说:
86、回首苏格拉底的一生,他很年轻的时候,就注重精神的生活,他家有钱,可是苏格拉底却不在乎物质上的享受,喜欢赤脚行走。
87、苏格拉底确实主张了一个新神,他是道德善、智慧真的源泉:宇宙理性的神。这个宇宙理性神是苏格拉底的哲学追求—-真正的善—-的终极根据,人能有知识,是因为人得到了神的特别关爱,被赋予了神性的一部分,因而有了灵魂,有了爱智的心灵和理智。但是人应当明白,你所具有的那点灵魂同神的智慧是无法比拟的。所以这个新的理性神的观念和关于人当“自知无知”的教导,就成了激发和推动人追求真知与批判不真不善、伪真伪善的强大力量。
88、为了了解事情的起因,首先我们必须清楚,在苏格拉底为人类的知识进步作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时,雅典的政治状况是什么样子的。苏格拉底被处死时已年逾终其一生他都在告诫人们莫要虚度年华,浪费生命—把过多的时间花在空洞的快乐和虚无的胜利上没有意义,为了满足短暂的虚荣和一己的私欲而挥霍神明的恩赐更是不智。他坚信人具有崇高的命运。他的理论打破了旧哲学体系的界限,甚至比普罗泰戈拉走得更远。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则教导人们,“每个人心中的自我才是衡量万物的标尺,塑造命运的不是神明,而是我们自己”。
89、苏格拉底的哲学是同他的生活实践融为一体的,而他个人的命运同雅典的命运是不可分的。他为了祖国追求善的理想,而他的祖国则用死刑酬答了他的贡献,成全了他的哲学。苏格拉底没有丝毫的激愤、畏惧或是悲哀,而是依旧用他智慧的语调诚挚地奉劝着一切。他明白他是神的使者,这一切都是神的安排,他还有他生命未完成的部分,而死恰恰能给他一个完美的结局。
90、如果是后者,死亡意味着另一个全新的世界,那么先生们,还有什么比死亡更大的祝福呢?你将发现,在那个世界里,将有传说中真正的法官进行审判,譬如弥诺斯(Minos)、拉达曼堤斯(Rhadamanthus)、埃阿科斯(Aeacus)、特里普托勒摩斯(Triptolemus),以及所有其他在世时真正以正直著称的人。换言之,你们愿意付多少钱去见奥菲斯(Orpheus)、穆赛乌斯(Musaeus)、赫西奥德和荷马?——这难道会是一个没有价值的旅程么?
91、然后老苏达到了他的目的,他成功激怒了雅典人,501名审判员以361人赞成对140反对的方式判处他的死刑。
92、到了公元前403年,贵族失势,民主派控制了希腊全境,苏格拉底便大难临头了。他的朋友预见到了他的结局,纷纷劝他尽早逃离。苏格拉底平生树敌众多,同时也交友广阔。在大半个世纪里,他以丰富的学识针砭时弊。对于那些自认为是社会支柱的,苏格拉底热衷于撕下他们的伪装,并将其思想骗术公诸于世。久而久之,他的名字在希腊家喻户晓,甚至于他在上午才说到的一些趣事,晚上就成了街头巷尾的谈资。还有人把他的经历编成了戏剧。直至他被捕入狱,关于他的一切全希腊上下已是无人不知。那些在审判中起主导作用的人—例如那个不识字却因为通晓神意而卖力叫嚣的粮油贩子—深信他们是在为社会尽职,为城市除掉一个只会教给奴隶懒惰、罪孽和不满的“学术界”的危险分子。
93、还记得《月亮与六便士》里的思特里克兰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