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对托尔斯泰的评价(62句精选句子)
茨威格对托尔斯泰的评价
1、采用特写法描写人物的肖像,要先抓住人物最突出的特点,然后根据这个特点,把有关部分写具体,这样可以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文章借助比喻,引领读者看向托尔斯泰眼睛的深处,看向托尔斯泰灵魂的深处。
2、作者在课文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但从全文看,读者仍能感到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这是为什么?前半部分的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3、导演韦斯安德森力图再现茨威格笔下的“昨日的世界”那优美的、臆想中的欧洲。具体电影中所摘录的茨威格小说中的内容,被收录在韦斯安德森出版的这本《thesocietyofthecrossedkeys》中,相关书籍是《昨日的世界》、《象棋的故事》、《邮局女孩》、《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
4、预设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植被多于空地”来比喻“多毛的脸庞”,形象生动地突出了他脸部的总体特征——多毛、胡髭浓密。
5、看到您在我的文章上面花费了这么多的力气,我既感到羞愧,也感到幸福。请相信我,我知道,该以最衷心的感激之忱来评价您所花的功夫。整整一代文人,多亏有了您而不是有了任何别人才有了这些认识,我就属于这代人。我和这代人一同感到,您关于心灵的发现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将成为欧洲科学共同财富的时间已经不远。每班邮件都从英国、美国给我带来关于您和您的著作的问题———也许祖国渐渐地也会明显看到,您大大地无限地丰富了我们。我希望,我不久会有机会,公开地、全面地说出这一点。
6、采用速写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求抓住人物动作过程中最能反映人物特点的一个镜头进行简洁地描述,好像是作者用照相机拍下的一张彩色照片。
7、“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穿行于这一个个墓碑间,拜谒和欣赏的同时,内心也与一段段历史和一个个人物展开静静的对话。墓碑上的鲜花,更有动人之美。
8、弗洛伊德为了捍卫他的学说在维也纳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赢得了一代思想活跃、卓有建树的年轻学者和作家的高度评价。茨威格便是弗洛伊德的崇拜者之一。为了表示对这位前辈大师的崇敬,茨威格在1908年便把自己的诗集《往日的花环》寄赠给弗洛伊德,从而开始了这一对忘年交之间长达30年之久的通讯。他们之间始终不渝的友谊,堪称学界佳话。
9、提示:“看透事物本质”,托尔斯泰看透了什么?“看透事物本质”与“失去幸福”之间有何联系?
10、这节课采用板块式教学模式,把课堂内容分为四个板块,难度阶梯式地增加。整体来看,这堂课带领同学们对托尔斯泰的认识从外表走向了内心,让同学们明白了一个人的高贵不在于相貌而在于灵魂。
11、(2)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
12、《鹿特丹的伊拉斯谟的胜利与悲剧》 ErasmusofRotterdam,1934(Originaltitle: TriumphundTragikdes Erasmus vonRotterdam)
13、1912年,独幕剧《变换不定的喜剧演员》问世,同年上演;
14、预设 这对眼睛目光犀利、敏锐、深刻,蕴含丰富感情,威力大。
15、190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银弦集》,收录50首诗歌;
16、在有暇之余,我翻开了《列夫·托尔斯泰传》,从而来体会一下托尔斯泰的人生成长的艰辛历程。
17、不想错过优质信息,将我们设为星标?一起前行
18、《与魔鬼搏斗: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尼采》(又译《和精灵的斗争》)(世界之基卷二)
19、《三作家:卡萨诺瓦,司汤达,托尔斯泰》(世界之基卷三)
20、托尔斯泰不是作为一个幻想世界的虚构者出现的,而是作为直接靠近真实的报道者出现的。托尔斯泰是一个完全尘世的人。他不是一个超凡出世的人,而是一切人间性的总和。无论在什么地方他都不超越可以理解、意义明确、鲜明清楚的狭小范围。然而在这个狭小的范围里,他达到了何等的尽善尽美呀!他没有超越通常品质以外的其他品质,没有音乐的品质和魔术的品质。但是他的通常的品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强,他只是在思想上比通常的人更紧张地工作,比通常人所看到、听到、闻到、感受到的更清楚,更明确,更为深广,也更有学识。他能记忆得比通常的人更长久,更有逻辑。他比通常的人思考得更迅速,更善于推理,也更为精确。简而言之,人的每一种品质都是在人唯一完善的有机体机构内,在百倍于通常自然界的强度中形成的。但是托尔斯泰从来没有飘荡出正常状态的范围以外(因此很少有人对他使用“天才”这个词,而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则理所当然要用的)。
21、1910年,82岁的托尔斯泰郁郁寡欢,看破了红尘。他在午夜离家出走。他的出走引起了媒体的轰动,几天后,当他在一个火车站出现时,记者、一大群人和他妻子蜂拥而至。因为健康原因,托尔斯泰拒绝回家。随着肺炎病情的加重,1910年11月20日,他在那个偏远村镇溘然长逝。
22、 (4)李燚鑫.平凡手法彰显伟大——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写作手法赏析(J).教材新解.亮点·成效.202
23、综上,可得出托尔斯泰的外貌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粗鄙”。
24、1898年,17岁的茨威格在杂志上发表第一首诗;
25、未完成遗作:两卷本《巴尔扎克》、《蒙田传》
26、我们在感叹托尔斯泰感情丰富而细腻的同时,还能借助资料发掘出眼睛的深刻内涵。徐志耀老师在《关注细节,深入文本——教学叙事》中谈到:“托尔斯泰在聆听柴科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时,就曾经动情地流下眼泪,他说自己从中听见俄罗斯民族最底层的苦难。在这个时刻,他‘像村妇’‘像囚犯’,他的眼睛中那‘一百只眼珠’就来自于俄罗斯民族,他不仅长着‘一张在俄罗斯随处可见的脸’,也将俄罗斯各阶层的民族精神汇合到他的身上,表现在他的眼睛中。”由此可见,文中这几处比喻,与对比巧妙结合,把托尔斯泰丰富的情感呈现在了读者面前。
27、然而从长远来看,这个信念可能也葬送了他的性命。1942年,他在巴西自杀时,已经知道纳粹不可能赢得战争,但纳粹已经赢得了针对阳台聚会的战争。
28、那里有一个男人坐在那里,那个男人指的是谁呢?就是希特勒,希特勒的家乡就在贝希特斯加登。
29、Balzac.RomanseinesLebens,hg.v.RichardFriedenthal,Bermann-Fischer,Stockholm1946
30、引导学生借助助读系统——阅读提示、旁批、注释和知识补白,找到有关这篇文章的重点信息。大家会发现,这些都是我们接触过的平凡、普通的手法。
31、关键词:《列夫·托尔斯泰》 教学反思 备课式
32、作者层层铺陈、反复渲染,极尽刻画托尔斯泰的平凡甚至是“丑陋”的外形,刻画程度与作者内心对托尔斯泰灵魂与精神的崇敬与仰慕程度相等。
33、《玛丽•斯图亚特》 MariaStuart
34、托尔斯泰的创作从来不显得是受了魔,也就是受到了不可理解的东西的鼓舞。正如这种与人世密切相连的幻想能够超出“实际的记忆力”进行虚构共同人性以外不存在的东西,因此,他的艺术总是成为专业性的,实实在在的,清清楚楚的,富于人性的,是一种阳光下的艺术,一种提高了的现实。因此,我们在他讲述的时候不觉得是在听一个艺术家讲话,而觉得是在听事情本身讲话。人和动物从他的作品中走出来,就像是从各自的住处走出来一样。我们感觉不到有个激情满怀的作家紧跟在他们身后,唆使他们,给他们加热,就像陀思妥耶夫斯基总是用热情的鞭子抽打自己的人物,以致那些人物都焦躁地呼喊着跑进激情的角斗场。在托尔斯泰讲述的时候,我们听不到他的呼吸。他讲述起来如同矿工们攀登高峰:缓慢,匀速,分阶段,一步一步走,不跳跃,不急躁,不疲倦,也不虚弱无力。因此,我们随他而行便也处于前所未有的平静状态。我们脚步摇晃,心起疑虑,却不知疲倦,并且抓住他那坚强的手一步步登上他的史诗的巨大山岩。随着走上一个又一个台阶,地平线扩大了。我们鸟瞰的景象也在增长。各色事物只能慢慢展现,首先是远景逐渐明朗。所有这一切事物都以毫无误差和钟表一般的准确,如旭日东升时分分寸寸地从深沉处照亮一片地方那样出现。
35、1936年5月4日,茨威格从伦敦写信给弗洛伊德,告诉他:“托马斯·曼过两天将寄给您一份众人签名的信。”这就是由茨威格、托马斯·曼和罗曼·罗兰为庆祝弗洛伊德八十寿辰发起的一封由众人签名的贺信。这件事情使八十高龄的弗洛伊德深受感动。
36、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高尔基
37、1906年,第二部诗集《早年的花环》问世;
38、《列夫·托尔斯泰》在教材中的定位及教学目标修改
39、“我们在那里曾共度温馨的时光,从阳台上眺望美丽宁静的风景”。
40、一颗伟大的灵魂,百年前在俄罗斯的大地上发出光焰,最精纯的光彩照耀我们的心灵。在十九世纪末阴霾重重的黄昏,它是一颗抚慰人间的巨星,它的目光足以心音并抚慰我们青少年的心灵。
41、⑥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
42、这里还有一个词叫做“铭记文化世界主义观念”,这是在说茨威格他的价值体系,他的价值体系就是叫文化世界主义,或者说我们前面所提到的这本书的一个主旨,这本书的核心理念是,他要去寻找普世的人文主义,这是启蒙运动之后,在西方世界所真正诞生起来的一种价值体系。
43、1904年,大学毕业,以《泰纳的哲学》取得博士学位;出版第一部小说集《艾利卡•埃瓦尔德之恋》,收录《雪中》、《出游》、《艾利卡•埃瓦尔德之恋》和《生命的奇迹》四篇小说;
44、1916年,在莫扎特故居萨尔茨堡购买了房屋;结识女作家弗里德利克•封•温德尼茨;创作了戏剧《耶利米》,取材与《圣经•旧约》中的《耶利米书》;
45、而此时,欧洲战场已经走过了转折点,英美同盟的胜利已经指日可待,希特勒已经日薄西山,为什么他要在这样的时刻会自杀?这是许多人不理解的。
46、罗曼罗兰在《巨人传》中这样写到:法国有许多人不仅将托尔斯泰看做一位受人爱戴的艺术家、朋友、知己等,还将他视为欧洲艺术中唯一真正的朋友。每个人喜爱的理由各个不同,因为每个人都在其中找到了自己。
47、还有一个词是人道主义的化身。茨威格的人生和他的作品,毫无疑问是对于人道主义的最优美而流畅的一个诠释。
48、感悟茨威格对列夫托尔斯泰的深厚请。由于学生对外国作家和人物可能相对陌生的缘故,有老师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的时候,先对作者和列夫托尔斯泰进行了简介,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接着,教师带领学生梳理课文内容。
49、在“热带雨林”里,有一座“低矮的陋屋”,里面寓居着一个“天才的灵魂”。粗劣的长相,如粗制滥造的“小屋”,比“皮帐篷”好不了多少,出自“农村木匠之手”;额头是“小屋”的“横梁”,却如胡乱劈成的“树柴”;皮肤粗糙得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这一组比喻——“小屋”、“横梁”、“树柴”、“村舍外墙”,集中描写托尔斯泰丑陋的面庞,仿佛把我们带到了乡野那“低矮的陋屋”。
50、关于背景的使用,初次课堂设计为文章整体解读完,特别是将作者对眼睛的刻画解读完后再让学生了解背景,设计的初衷希望学生解读文本时专注于文本本身,在解读中积蓄对文字背后的好奇,背景出现时学生对列夫·托尔斯泰灵魂的高度具有强烈的震撼感。但是这个设计在课堂实践中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学生在缺少相关背景知识的前提下对文本理解存在一定的局限。学生容易忽略细节的解读,仅停留在文字表面。如:文中写到“眼皮刚一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在不同学校、不同层次的学生为对象的课堂实践中,学生们对这句话的解读往往能抓住“毫不含糊”“清醒”“无情”等几个关键词,但却没能触碰到这几个词所涉及的对象——封建腐朽的统治阶级,所以不能很好地理解这几个词透露出托尔斯泰的精神给作者所带来的强烈震撼。学生找得到方向,却因为教师提供相关资料时间不恰当,而致其错失了对文字深层解读的良机,学生找到的几个关键词在课堂呈现中的解读也略显单薄。
51、(1)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
52、纠缠不清滔滔不绝粗制滥造藏污纳垢非凡器宇平淡无奇障碍重重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随处可见鹤立鸡群引人注目正襟危坐颔首低眉诚惶诚恐入木三分遮遮掩掩无可安置刀剑入鞘粲然笑意热泪涟涟黯然失色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冷酷锐利意趣盎然精准无误清清楚楚默默无声毫不含糊含光四射直戳要害
53、《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作家茨威格于1928年到俄国旅行,拜谒了托尔斯泰墓,他有感于托墓的逼人的朴素,称颂它为“世间最美的坟墓”。
54、1929年,历史人物传记《约瑟夫•福煦》;
55、一个犹太知识分子,生长在19世纪末、20世纪的前半叶,这既是他们的一种幸运,因为他们经历了如此波澜起伏的一个时代,但更多的是巨大的不幸,因为他们面对着一种要毁灭他们整个民族的一种巨大的邪恶力量。
56、托尔斯泰曾两次离家出走,一次半路返回,另一次却让他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生命中的最后一个黎明,他躺在异乡一个小火车站站长家的小床上,他的遗言不是说给妻子儿女,而是说给这个世界,他说:“我爱真理。”他的一生,就是在焦虑与不安、对真理不断地求索和勤奋创作中度过的。82岁,他走完了他的一生,留给我们的是17卷文集,是驰骋俄国文坛60余年的记忆,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他不以暴力抗恶的思想。
57、我亲爱的尊敬的朋友和大师,什么时候我将和您再见。眼下情况不佳。我申请英国国籍事即将办妥,因为我生性高傲,不去催促,他们还未签字。所以我现在是敌对的外国人,不得离开距巴斯市场五英里之遥。世界声望就这样在警察局的命令前化为乌有。我在这里愚蠢地苟延残喘,毫无用处,还没有能力写作,远离所有的朋友。我真要对这种愚蠢行为大笑不止———我毕竟可以比宣传部的七个官员更有用处啊———但是他们剥夺了我见您的快乐,这使我悲哀。但愿您只和我们大家一样因为这个时代而痛苦,别再忍受身体上的痛苦。我们现在必须坚定———没有看见这些罪犯下地狱之前就死掉是没有意义的。向您所有的家人致以衷心的问候!怀着旧日的不变的忠诚的尊敬。
58、詹姆斯在这里引用了茨威格的最后一本书《昨日的世界》中的一句话。这句话说,这是茨威格说:
59、ThreeMasters: Balzac, Dickens, Dostoeffsky,1920(Originaltitle: DreiMeister.Balzac–Dickens–Dostojewski.TranslatedintoEnglishbyEdenandCedarPaulandpublishedin1930as ThreeMasters)
60、清代李光地认为“文须错综见意,曲折生姿”,著名的现代作家茅盾说:“一篇作品,不能平铺直叙,始终如也不能从头到尾,一味紧张,总得有错综变化,迂回曲折。”正确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运用欲扬先抑这一写作手法,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61、温馨的时光在德语里听上去没有那么俗套。茨威格在萨尔斯堡有幢房子,阳台上可以远眺边境那边的德国,远眺那座灭绝天使正蓄势待发的山峦。如果希特勒朝另一个方向看,他就会看到在茨威格的阳台上,有一切他决心消灭的东西,并不仅仅因为那属于犹太人,欧洲文化界所有重要的人物都认识茨威格,这是他的天赋之他相信与文明人的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