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善吗(61句精选句子)

2023-06-02 09:19:56

人性本善吗

1、在创造后不久,人堕落了,不只有了罪的行为,并且在神面前还有罪的案件。人的堕落,就象有一件身外之物加到人里面;人在他原有的成分之外,多加了外来的成分。(人性本善吗)。

2、国内阶级敌人欲动、蒋介石想反攻大陆、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印度在边境常刮阴风、苏联在边境“逞能”、中国经济需恢复中……是毛主席为国为民除恶,使祖国和人民有了安宁!

3、也有的怜悯者无形中表现出一种优越感,而这时对被怜悯者就构成一种羞辱,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对于人的有些痛苦,我们本来也许只能在内心里悲叹,默默地援手,而不能用许多同情的絮叨去打扰他。并且,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有可能挫伤一个人自信自强的能力,不是促进反而阻碍了他的发展。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时也需要痛苦,他需要锻炼自己忍受痛苦的能力,需要在自己感受最深的痛苦时获得最大的力量和最高的慰藉。怜悯心并不是要求我们对每一个他人的痛苦都做出同样迅速和贴近的反应,有时我们只需在关键的时刻援手。真正的援助必促成自助,促成自助的援助才是真正尊重人的援助。盲目亲近的恻隐实际上会把人们捆到一起而相互掣肘。

4、虚的成份是情欲的追逐,没经历过成长的婴儿,维持着情欲的虚,追逐索取着利益,养成了虚假扭曲的恶。(人性本善吗)。

5、所以,如果你手上没有权力,那反而还自由,一旦你手上的权力大了,那一定就得制约,必须得约束。

6、顺带的,我想说,许多时候我们实在没有必要去讨论大词,讨论过于空洞的概念,因为这种讨论没有意义,不可能有结果。

7、而我们如果把性善之“善”理解为“善端”,许多争执也许就可缓和或消解。我们在人的本性或天性问题上所谈的“善”“恶”也只能是“善端”、“恶端”,性善论或性恶论者使用的方法实际都是逆溯法,他们不可能从孺子判断善恶,因为怎么能说一个刚生下来的婴儿是善是恶,或者说所有刚生下来的婴儿是善的多还是恶的多呢,他们只能从成人的善恶状况回溯,他们也不能不回溯,因为他们是在什么是人的本性或天性的层面上解说,这样,回溯自然只是回溯其端,争论性善性恶实际上也就是争论人们与生俱来时是带有更大的向善的可能性还是向恶的可能性,问题是争论者并不一定都充分和明确地意识到这一点。

8、那善如泉水,只要我们凿开,就会汩汩流出,不舍昼夜。

9、“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说起来真的很好听,但是,这种思想就像是一坨屎,除了变成化肥就再也没有任何的作用。

10、社会地位的高低,社会财富的多少都不能代表道德水准有多高,必须得用制度约束,也就是“他律治国”。

11、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人性论的探讨主要围绕人性的本质、人性的品级层次、人性种类等问题展开,形成了具代表性的人性善恶理论、人性品级理论、两种人性理论,不仅成为中国传统修身文化的牢固基石,也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内容丰富的精神财富。

12、“我是农民的儿子”,这种贪官反复出现忏悔话语,给我们造成一种“农民儿子”贪腐几率最高的现象。

13、周末的时候他父母都不在家,到了饭点他就点肯德基,那天下午六点多了,他房里还是没动静。我心想你小子还挺扛饿,我都前胸贴后背了。夜幕降临的时候,他直直的走到我面前说:你点一份外卖吧,我爸回来给你钱。 

14、按着人的天性,不管是文明人,是野蛮人,是年龄高的,是年龄低的,是贫贱的,是富贵的,在人里面都有良善。人不只里面有良善,就是人在外面的教导,也不过是为要启发人内在原有的。

15、过分的怜悯者可能连自己应当做的事情也做不好,因为他随时准备去可怜别人,他有着最丰富的泪腺,愿意迅速地回应任何一声叹息,如果不能自然遇到同情的对象,他甚至准备去发现他们,这就使他无意中成为一个窥探隐私者了。而我们也得警惕这样一种危险:即怜悯转变为一种嫉妒,如果自己不能够自立,不能够自知,不能够以理性恰如其分地掌握自己的感情,而是使自己的感情完全依别人的境遇为转移,随着别人的境遇由坏变好,善意的怜悯就可能变为恶意的嫉妒。我们确实可以看到这样一些人:他们在这种转变中丝毫不感觉到矛盾。有时最能同情人者恰恰又是最会嫉妒人者,他们在这两个方面都是感情最丰富者。

16、要是寻求对人性的一种概括性的解释,人们肯定不会满意如扬雄的性二元论或韩愈的性三品说,因为人性就意味着人的天性、本性、共性,就意味着要提出一种对人性的基本因素或主要倾向的解释。扬、韩仅描述事实,而我们还需要一种对事实的概括。而从道德的观点看,我们也不会总是满足于“性白板说”。究竟人的善端超过恶端,还是恶端超过善端呢?我们最终将还是无法回避这个问题。

17、他的语气就像商人在谈生意,这小孩子早熟的过分了。 

18、“仁义理智,非有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19、继而,我们还必须假设,不但所有人有共同的“人性”,而且一个人在不同阶段、不同场合,都有恒常不变的“人性”。否则,你也可以拿一个恶棍良心发现的例子说“人性本善”,一个好人恶意迸发的例子说“人性本恶”,谁也说服不了谁。

20、不是人不善,而是人不向内心去追求善。只要追求,就一定能得到善。

21、话题说到这貌似已经偏离了辩论这件事儿,不过我觉得在生活当中辨别清楚哪些问题是用科学的方法,哪些是用形而上的方法,还是很有必要的。科学的方法就摆在那,天赋和兴趣不同,涉猎的领域和深度也会不同,但每个人都应该在面对人生问题当中具备形而上的能力。是善,是恶还是我们看作善、恶,是完全不同的,后者更容易运用更高的观点来解决实际的问题;关于这一点,辩论当中同学们都提到了一些办法,比如说我们要完善法律,要发展教育等等,这些都是基于我们把人看作什么?而不是明确人”是“什么,人若是善的,就不需要法律,人若是恶的,教育也没有什么意义。如果是家长,孩子任何表现出来的行为问题,都应该反思家长自身的问题,这未必科学,但这样想也没什么不对的;再比如说老师,把有些孩子看成是不可救药的坏蛋,就是一个”事实“的方式,把所有的学生都看作是发展中的人,坚信自己可以找到更好的方法改变学生,就是一种形而上的态度和方法,如此更容易让人获得幸福感。

22、所以,简单声称“资本一直是弱势”,就是盲人摸象。但是,拿资本在裁员时候的强势来论证目前资本“没有遇到困难”所以“不值得同情”,这也是刻舟求剑。

23、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d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曰:“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24、所以,我们特别注意恻隐之心在社会政治方面可能起的作用,注意它与政治的联系。孟子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从先王的礼乐政制中,可以推出其中深藏的一颗不忍生灵涂炭之心,一颗恻隐之心。而孟子之所以大声呼吁要行王道、施仁政、制民之产,使民有恒业恒产,免于饥馁冻死;之所以要强烈谴责兼并掠夺土地城池的战争,斥之为“率土地而食人肉”,“率兽食人”,主张“善战者服上刑”,也都是起念于这一颗恻隐之心。我们上溯至《诗经》中“哀刑政之苛”的诗篇,仲尼之“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悲叹,下推及康有为对大同世界的构想,都可以看到这样一颗恻隐之心。

25、好听的理论一定不好用,好用的理论也一定不好听!

26、如果这时不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沾染了种种不良的习气,那么孩子原本善良的心灵,就会逐渐被污染,渐渐变坏;而教育的道理,最重要的就是必须专心一意地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持之以恒,才能使他保持住善良的本性,幸福一生,学有所成。

27、再比如最近关于“发国难财”的争论。“发国难财”当然引起很多人的反感,但站出来说“发国难财完全符合经济学原理”,这当然也是很无知的。

28、一个富人天天晚上去夜总会,另外一个穷人一次夜总会也没去过,你说他们俩谁更想去?

29、那怎么道德自律呢?先定规矩,因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嘛。

30、而真正要以“是”或“否”的形式明确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看来还是会自然地倾向于同意孟子的结论,其理由已如上述:这一性善已由恻隐之心指示给我们。

31、你不要觉得你是什么君子?对不起,在基督教这里,任何一个人天生就不是什么好东西。

32、我们总在强调“以德治国”,我们总认为人性本善,通过“道德自律”去建设一个完美的社会。

33、我们能看到的是,劳资矛盾是很复杂的一回事,形势不同、时代不同,双方的力量对比也不同,所以没办法拿出统一的结论。在劳动者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资本当然是强势;但是在另一些情况下,资本又确实是弱势——比如最近国家下发了关于延长假期的通知,确实有不少企业主遇到了困难,工资必须照发,而收入却几乎为零。

34、我们之所以要旁及性善性恶的问题,是因为这个问题对伦理学关系重大。然而,当我们指出了恻隐的重要道德意义之后,我们也得谈到它的不足。在此,“源头”的比喻又可以用上了。作为源头,恻隐还有必要发展,有必要扩充。这就是孟子所说的“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良知正要在对这一点恻隐之心的推广工夫中朗现。

35、“人性本善”的思想不仅荀子反对,基督教也是反对的。

36、这和罗马第七章的善与恶极为相似。我要为善的时候由不得我,因为发觉有恶与我同在,保罗称这个恶作罪,是住在身体里的罪;他也称此为肢体里犯罪的律,乃是一个定律。这犯罪的律,也就是中国理学家所说的欲;他们是要把欲压下去,把理光大起来。

37、他眼眶红了,咬着牙扫地把东西摆好,看他那样估计是在等他爸回来告我黑状,我叹了口气,这份工估计打到头了。收拾好了他重新去写作业,我去厨房看有没有什么吃的,炒了个鸡蛋西红柿还有一个青椒肉丝,炒完后我叫他出来吃饭,他低着头坐在椅子上。 

38、“大同社会”听起来多好听啊,人人友爱互助,家家安居乐业,没有差异,没有战争……

39、善恶就在人的一念之下。有许多事例也说明了善恶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原本善良之辈沦为杀人恶魔的事例不胜枚举,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事例也比比皆是。

40、我们的制度,也就是这些规矩并不是制约权力的,反而都是服务于权力,去制约老百姓的,这就是“法制”。

41、一个国家的规矩是皇上定的,全天下的人都要遵守,而皇上除外。

42、我的这份家教戛然而止,原因是他爸终于受够了,要和他妈离婚,而这个孩子爆发了所有的积怨,死活都要跟着他妈妈生活。不管他父亲是施威,或是讨好,甚至是毒打,这孩子都没有顺从父亲的意愿。 

43、历代的圣贤,对人性的研究,有两派不同的主张,一派主张“人性本善”,一派主张“人性本恶”。然而根据圣经,就人的被造说,人性是善的;就人的堕落说,人性是恶的;所以二者都有。

44、有很多被抓的领导干部都是农民出生,他们进去后是怎么写检讨的:

45、他是真饿了,一碗饭几分钟就吃完了,我又跟他盛了一碗,最后菜都吃完了,我们筷子夹到最后一片肉上,他讪讪的看了我一眼,我松开筷子说:你吃吧,谁要你是老大呢? 

46、我们要认识神的救恩,就得从这里着手。人像一个杯子一样,被造时是良善的。有一天,人不谨慎,有了过犯;不只在神面前有了罪案,并且有坏东西进到人里面。从此人就不单纯了,在人里面不仅有良善,也有了罪恶。

47、这论点有道理吗?有道理,它就像说“大象耳朵像扇子”一样准确。但这个结论成立吗?不成立,因为“大象不像扇子”。

48、他恢复了镇定:我不是故意的,杯子没拿稳。 

49、“原罪”这个理论对于西方人带来重要的思想启蒙,由此而推论,它绝不假定任何一个人都具备道德的自律能力。

50、比如前段时间关于996的讨论,某些网红要故弄玄虚说“在劳动力市场上,资本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原因是““工人不上班,资本没办法强制工人上班”。

51、性本恶:荀子所论及的人性,其本质恰是无所谓善恶的“本始材朴”的自然之性,它既有转化为恶的可能,也有发展为善的机会。荀子的性恶论的思想在先秦百家关于人性的论断中独树一帜,他的思想对后世今天的意义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52、为了行善,毛主席发出伟大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学雷锋做好事在神州大地上蔚然成风……

53、基督教认为每个人都是有罪的,正是因为有罪我们才会来到这个世界。来到这个世界干嘛?就是来赎罪的。

54、人性本具的善,就仿佛是佛法所讲的如来智慧,都是人本来就有的,不需要向外求。所以孟子特别强调要“反求诸己”。

55、这个是标准的检讨模板了,简直就是黑白颠倒,首先西方资产阶级没有咱们这多的贪腐,怎么是受别人的影响呢?

56、然后我被启发了的思考:这个话题的探讨是更科学范畴一些,还是哲学或者更形而上的?相比之下,“鸡”和“蛋”谁先有貌似更符合科学的问题,而善恶不应该是一个“事实”如何的问题。这并非意味着这是一个不值得探讨的问题,当然是值得探讨的。我们说一张桌子,形而下的“事实”上,弄清楚桌子是由什么材质构成的,再不断的探究它的成分是什么,这是一种科学的做法。而倘若用木头做成了桌子,对于桌子来说是“成”,而对于木头来说是“毁”,我们到底是看作“成”还是“毁”,是科学不能给出答案的,因为这不是一个“事实”的问题。所以,很多“现实”的问题探讨,方法一定不能是像对待某件物质一样,否则即便是可以暂时的弄清楚“定律”,也无法对应的理解这个世界。我们可以界定清楚温度,但却不能界定哪个温度是热,我们又如何界定宽容、理解、爱和不爱呢?

57、最近看了不少关于武汉人、湖北人在各地遭遇的报道,有的让人倍感无奈,有的让人潸然泪下。顺带的,许多人又在争论“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的问题。对此,我想多说几句。

58、从人的共性出发进行推论,指出理义是心之所同好。人性本善是因为人有好理义的自然倾向。

59、要想搞清楚“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首先必须有个假设:所有人都有个共同的东西叫“人性”。否则,你可以拿一个善人举例说“人性本善”,他可以拿个恶人举例说“人性本恶”,谁也说服不了谁。

60、富人贪不贪婪?当然贪婪啊,富人不贪婪怎么会有那么多钱?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短小情话语录(49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