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56句精选句子)

2023-06-02 09:18:25

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1、还有一种信念也对伏尔泰不利,因为他在反驳孟德斯鸠——“一部著名作品的品德高尚的作者”——时说,美德“不是任何事务、任何政治责任的原则”。另一种非常具有伏尔泰色彩的观念是,人是从激情中获得动力的,激情是“驱动整个机器的”真正的“轮系”;但这种观念让反革命者和雅各宾派都很反感,对于他们,伏尔泰实在是个“品性败坏之人”。

2、公意未必总是正确,但绝对应该是最符合大众的意志,而众意代表的是团体的意志,大部分人的意志。社会契约的目的就在于把每一个人的人身和全部权力置于公意的指导下,每个成员都要接受自己是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同时也意味着如果你哪天不想服从公意,那么社会全体会强迫你必须服从。

3、当我把飞扬的思绪从远方收回,才发现自己已随着人群登上旅行巴士,一天的巴黎观景已近尾声。领队是一位漂亮精干的华人女性,三十多岁,留学毕业后做了法国媳妇。一路上任劳任怨,对大家体贴周到。然而当她告诉大家今晚下榻的地点,地处巴黎郊外的一片森林,就有人窃窃私语:真不凑巧,今天是欧洲杯开幕的一天,巴黎城内势必張灯结彩,无比欢腾。

4、不同的阶层,不同的经历,尽管同为启蒙运动的明星,他二人的思想却“和而不同”:伏尔泰强调理性,重视科学技术与文化,兴致勃勃地想建立新兴城市;卢梭则反感理性,反技术反文明,向往着纯天然复古风的桃花源。伏尔泰寄希望于社会改良,开明君主制比较适合法国;卢梭则主张打碎旧制度,建立共和制。伏尔泰认为私有财产不容侵犯,社会平等很难实现;卢梭则呼吁消灭私有制,实现人人平等。卢梭是狂热的革命派,伏尔泰是宽容的保守派。

5、在启蒙时代开始深入人心的自由、平等观念,的确有其欧洲本土的历史渊源,具体说来主要源自盎格鲁-萨克逊的和法兰西的政治文化传统,其最重要的阐释者分别为洛克和卢梭。我们知道,尽管法国启蒙运动的主流派极崇拜英国,但他们的眼中也绝非只有英国。西欧二百多年来的海外探险、殖民、贸易和传教活动,在大大加强各传统区域文明之间的联系交往的同时,也极大地开阔了法国启蒙哲人的学术视野。翻开启蒙旗手伏尔泰的《风俗论》(这部巨著使他荣膺“世界文化史之父”的称号),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惊叹当时西欧人人类文明史知识的广博。当时世界各大传统区域文明——中国儒家文明、南亚印度文明、中东伊斯兰文明及欧洲基督教文明,已全在他们的视域之中。这时的西欧人对域外文明的考察了解不仅极为广泛,而且相当精细,表现出一种非同寻常的世界性文化研究兴趣。同时,他们对人类文明的探讨也不是没有重点的。他们有一个重中之重的关注中心,这就是中国的儒家文明。历史学家们甚至发现,在18世纪法国,启蒙哲人们对中国似乎比对英国更感兴趣。如法国学者维吉尔·比诺称:“当人们翻阅18世纪法国思想家、经济学家撰写的作品、游记或报刊文章时,会惊讶地发现中国的名字是如此频繁地出现,激起了那么多的赞誉之词。仅以此而论,中国似乎就比英国更受欢迎。”

6、尽管卢梭在《新爱洛琦丝》里用优雅的笔触描写爱情,开创浪漫主义的先河,可卢梭却一辈子虐待自己那个不识字的妻子,提起妻子永远充满不屑和鄙夷。

7、2010年陈凯歌导演将元杂剧《赵氏孤儿》搬上了荧屏。殊不知,早在200多年前,伏尔泰就将《赵氏孤儿》改编成五幕剧《中国孤儿》,在丹枫白露上演并大获成功。(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8、成功订阅后,即可入群和群友交流迷思、热切讨论,让哲学不再高冷。

9、《忏悔录》一出,众人皆惊。于是乎,卢梭同志在有些人眼里简直是敢作敢当的学术巨星,在另外一些人眼里不过就是猥琐老流氓。要是卢梭哪天在网上发个帖子,那么定会出现以下几种回复:(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10、  限制了朋友圈和群聊的功能,好处在于,面对某些平常特别聒噪却又聊不到什么正题的群聊,不用强迫症地去消除那个红点。不好的地方就在于别人看我的朋友圈就是点划线——·——,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屏蔽了他们。每天有一定的时间可以看看张三老师的书。张三老师强调罪刑法定,不过按照企鹅背后站着的璟的路数,恐怕这15天的封禁,既不知道是什么“zui”,也不知道依据什么“fa”,更不清楚怎么“定”。

11、这样我们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何革命者利用伏尔泰的方式既带有象征色彩但又漫不经心:伏尔泰的人性不变论对革命者的抱负是一种深层的抗拒,因为,正如路易·勃朗敏锐地指出的,更新这个世界在伏尔泰看来是“道学家的狂想”。

12、卢梭继承了洛克的“人民主权说”,进而提出“主权在民”的主张;他认为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权利的表现和运用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政府和官吏是人民委任的,人民有权委任他们,也有权撤换他们,甚至有权举行起义,消灭奴役压迫人民的统治者。

13、有一天,孟德斯鸠对雷纳尔教士、爱尔维修、鲁博士和苏阿尔先生说:“先生们,你们处在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并能获得巨大成功的时代,我希望你们有益于大众,有益于个人的幸福。我虽然有过愁绪,但半个小时的沉思便能将愁绪驱散。我的精力已经耗尽,残年即将结束。

14、伏尔泰作为启蒙d的领袖人物,可谓全才式多栖明星,他在哲学、诗歌、小说、剧作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被称为“科学和艺术共和国的无冕皇帝”。伏尔泰为人豁达,仗义疏财。他经常以嬉笑怒骂、讽刺嘲笑为武器到处砸场子,昨天刚砸完天主教会的场子,今天又砸法国政府的场子,他不顾一切挑逗敌人,刺激敌人,敌人最终恼羞成怒。

15、那些把“伏尔泰和卢梭”请入先贤祠——大革命期间还没有任何其他文人跨入先贤祠的大门——的人,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些划分?是否有过此类分期?

16、一些人认为这些观念是属于西人的“专利”,其实不然,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的墨家就已经提出了几乎跟这些一样的概念。

17、这门课程不追求“效率”,并非把教科书式的哲学导论直接扔给你,而是精心地把艰深的思想“研磨”成生动的故事和轻松的讲述,用一整年的时间,通过104堂课程,带你一点点了解漫长的哲学史和哲人的思想精髓。

18、所有崇拜伏尔泰的行动主义的小册子都在不懈地宣扬、招募、战斗,而且它们都崇拜伏尔泰的超级洒脱,这个人曾写下这样的文字:“时光绝不会像从未发生那样流逝”,应该“不论在哪里,永远从此刻出发”,他们甚至更为自觉地引述那位行事迅速的亚历山大了:“胜利的英雄不需要祖先。”当第一份向伏尔泰致敬的法令颁布时,一位议员提议将伏尔泰称作“思想的解放者”。正因为如此,拉马丁把这个神一样的人物的棺椁进入巴黎,看作“自由接管了这座城市和圣热纳维耶芙的神殿”,由此证明大革命对自己有十分恰切的理解。

19、由此看来,法国大革命浪漫激进、痛快淋漓的风格也就和卢梭有了极大的关系。完全可以肯定:没有卢梭,法国大革命就不可能具有那种形式、那种力度,它对世界历史的影响自然也要大打折扣——正是这场法国大革命,最终树立起一种影响深广的“政治民主崇拜”,开启了一股延续至今仍方兴未艾的政治民主化的世界潮流。

20、https://baike.baidu.com/item/%E8%B7%AF%E6%98%93%E5%8D%81%E4%BA%94%E7%9A%84%E6%83%85%E4%BA%BA%EF%BC%9A%E5%BE%B7%C2%B7%E8%93%AC%E5%B8%95%E6%9D%9C%E5%A4%AB%E4%BA%BA/16330008?fr=aladdin

21、整个19世纪都认为这两位哲人的观念导致了大革命,不管人们对这些观念是诅咒还是赞颂。米什莱写道:“当这两个人故去之后,大革命已经在人们头脑的高地中完成了。”此外,伏尔泰本来可以认为书籍统治世界的观念来自于他。

22、当伏尔泰在各大沙龙里游刃有余如鱼得水纵情享受时,卢梭正寄人篱下卑微困窘;伏尔泰是上层社会风度翩翩的公子哥,而卢梭却是为了生计连偷带骗的小混混;富家子弟伏尔泰追求着高层次的成功,尝尽人间冷暖饱受白眼的卢梭却热爱自然,渴望被尊重与被爱。

23、有了平等、有了兼爱,墨家又提出了,“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24、就观点而言,孟德斯鸠与哲人中的自然神论者相去无几。同他们一样,他主张宗教宽容,热爱自由。事实上,自然神论者这些主张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受了他的影响。他的影响在意大利最有特点的哲人贝卡里亚身上,表现最为明显:“我转向哲学已有五年,阅读《波斯人信札》是我这个转变的原因。”孟德斯鸠区别于启蒙运动的许多人物的最主要的方面,在于他的学识博大精深,他在后半生无疑是启蒙运动中继吉本和弗雷莱之后的最博学的学者。但是,孟德斯鸠的学识,几乎都是在事后才引起人们的注意。

25、“说到法国启蒙运动,人们会想起“启蒙三剑客”这个称号,“三剑客”指的是孟德斯鸠(1689-1755年)、伏尔泰(1694-1778年)与卢梭(1712-1778年)。这样写出三位思想家的名字,本没有英雄排座次的意思,只是根据他们三人的生卒年代的先后,顺次排序。

26、英国政治学者洛克指出,公意是社会统一的意志,也称公众意志,通过不同意见的自由表达与争议,最后投票决定。而卢梭对公意的诠释偏于唐突与激烈,他强调公意不可变更、不容辩说、不可不服从。其为绝对权威,反对公意的人将失去社会成员资格,被驱逐或处以死刑。服从公意的本质是服从自己,是人类通向自由世界的唯一出路?。卢梭理论以“人民”为外衣,迎合底层激进情绪,以行专制主义。

27、伏尔泰,本名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伏尔泰是他的笔名,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泰斗,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等。代表作《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老实人》等,1778年5月30日逝世,享年83岁。

28、一个女人影响了她,她是爱娃·布劳恩,1945年4月和她举行婚礼,随后一同自杀于地窟。是瓦格纳的音乐影响了他,他的许多罪恶的命令让千万条活脱脱的生命瞬息为鬼,而这些命令构思与下达之际,瓦格纳铿锵的旋律正余音绕梁。

29、西方的哲学家们要么不提中国,要么提到了也是居高临下趾高气扬充满傲慢与偏见。然而,伏尔泰却很难得是一位中华文化的粉丝。

30、——这意思是,国不论大小,在上天面前一律平等。人不分老幼贵贱,在上天面前也是一律平等。

31、卢梭的社会发展观也与伏尔泰等人严重相左。他盛赞原始时代,那时人类没有家庭,没有住宅,没有财产,不会互相攻击和掠夺,相互怜悯和保护,蔚然成风;人的各种机能、欲望和情感尚未发育,享受精神与政治的平等。后来因冶金术等科技的发明,人类既创造财富也产生私利,导致私有制的出现。私有制是万恶之源,促使人类欲望丛生,道德堕落,贫富不均,人与人斗,处于残酷的战争状态。同时,社会的规则与法律产生,一概保护富人欺压穷人,人类的不平等日益加剧。

32、卢梭的革命论、洛克的市民政府论、斯密的市场论、韦伯的新教伦理论,此为人类走向现代的“现代化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规定了市民所要到达的理想社会的指标元素。首先要进行革命,铲除中世纪腐朽与黑暗的社会制度。

33、这门哲学课程将围绕人生中有关孤独、爱恨、生死、迷惘、欲望等20个“大问题”展开,每个“大问题”分为5讲,为你讲述海德格尔、亚里士多德、叔本华、尼采、加缪、柏拉图、萨特等20位古今哲学家的思想体系,从中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生命策略。

34、“伏尔泰和卢梭”这个双面神灵在19世纪的上升远不是一帆风顺的。

35、大多数时候,人们都觉得不可能在各种相互矛盾的体系和敌对的作者之间实现和解,除非采取功能性的分类法,如可以根据任务、时代或思想进行划分。

36、今天,筆者来到这个广场,它现名叫做“協和广场”。那个举世闻名的断头台不见了,这个地方建造了一个摩天轮,缓慢而有力地旋转,让人想起“历史车轮”。面前的喷水池水声哗哗,耳边顿时出现幻觉。仿佛听到路易十六被斩首的一刻,人群中偶尔发出的啜泣,但更大的声浪旋即压了过来,那是千万群众鼓掌欢呼的声音,惊愕之余竟有人跳起欢乐的舞蹈。以进攻巴士底狱为前奏,处死路易十六为高潮,巴黎人激愤、勇进、流血、欢呼,这是革命,也是节日,是法国人欢庆自己长大的“成人节”。

37、宪法主张强化国家权力,然而为避免权力集中,又主张“分权与制衡”,将立法、司法与行政三权分立,确定为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主权在民”为宪法灵魂,公民权力是权力之本,公共权力为公众福利和正义目而设,属公民权力的派生形态,无条件服从公民权力。公民权力依“契约”精神,对公共权力实施常态不懈之监督,时刻保持对权力的有效控制。宪法精神明显来自洛克、伏尔泰等人,尤其来自卢梭《社会契约论》,几乎可以说是卢梭政治契约理论的文本再现。

38、然而他做了一些其他的事情,同样令人瞩目。他主政的乌兹别克是一个伊斯兰国家,国内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为伊斯兰信徒,激进的伊斯兰激进运动暗流涌动,一方面给予卡里莫夫政权以威胁,另一方面也为邻近中国的中亚地区稳定埋设隐患。卡里莫夫上台以来坚持政教分离,坚决推行世俗化政策,卓有成效。

39、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使风俗日趋纯朴   

40、这次庆典催生了不可胜数的演讲、题词、小册子和各种仪式活动,它们可以让人更好地理解当时人们对这个伟人的想象。在这次行动的组织者看来,伏尔泰首先是吹响革命号角的先锋。在被人笼统地鼓吹为具有预言能力的作家中间,伏尔泰尤其值得一提,他在1764年4月2日给肖夫兰(Chauvelin)的信中写道:“我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在为一场必定会到来的革命散播种子,我将很高兴能见证这场革命。”(他在津津有味地回忆被自己的“小侄子们”大加利用的“美妙吵嚷”时备感欣慰。)

41、当启蒙运动大师伏尔泰誉满欧洲之际,卢梭还依旧是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白脸,被美貌风韵的华伦妈妈包养在古宅。卢梭的发迹很偶然,有一天,他去看望被关在监狱的好朋友狄德罗,平日里电线杆子上大都贴着“祖传秘方,专治XX病,一针见效”,可那天却出乎意料地贴着第戎学院关于“艺术和科学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敦风化俗”题目的有奖征文小广告。

42、伏尔泰与卢梭这两颗启蒙运动之星,曾经并肩作战,惺惺相惜,可最终还是未能免俗落入文人相轻的窠臼,攻击谩骂、恶语相向、恩断义绝,联袂上演了一出哲学史上的闹剧。

43、打着民主、自由的旗号,广场“革命”获胜,埃及走上“民选”的程序。然而这个过程是不顺利的。事实上,当一个中产阶级尚未丰滿成熟,广大贫民尚为主流,这个社会揭起的泊来型西方式民主,保准转化为地道的民粹。凡贫困落后、低素质的国家所发动的所有“民主运动”,保准变质变味为“民粹运动”。这后一种运动带来的结果不是文明的推进、祥和与进步,而是流血、暴动与持续的社会动荡。

44、卢梭认为一个人太孤单,人们需要抱成团抵御危险,共同求生。团体中每个人需要让渡出自己的一定权力,组成一个政府,而政府又如何体现人们的意志呢?这就要分清两个概念:“公意”与“众意”。“众意与公意之间总是有很大的差别;公意只着眼于公共的利益,而众意则着眼于私人的利益,众意只是个别意志的总和。”

45、关键点是,这些观念和方法经过运用之后,结出了丰硕的实践成果,成为人类社会解决自身顽疾,开启福祉之门的真正密码。

46、这样的宝物我还在梵蒂冈广场上见过一个,样子一模一样,像是双胞胎。美国国土上那座举世闻名的华盛顿纪念碑其原型也是方尖碑。它高高耸立在华盛顿市中心,处于国会大厦、林肯纪念堂筆直轴线。对于西方,埃及的方尖碑就是这样份量沉重吗?研究这个题目是需要再写一篇大文章的。

47、这个傍晚我没有随大家回城,趁天色未晚,徜徉在林间小道。前面有一座农家小舍,木栏围着小屋,像极了《忏悔录》里描写的那座“归隐庐”。恍惚间门里走出一位老人,他没有向我的方向走来,牵着一条黄狗,沿着木栏向着林子的深处踽踽独行,落寞孤寂。已是深秋时节,地上洒滿落叶,路旁的鸢尾花快要谢了。林子很暗,路的尽头有一丝光线。我突然觉得震愕,想走上前去问他,你是卢梭吗?

48、他不再是人类共同价值一一自由、平等、博爱的诉求者与代言人,而成为暴力、集权、仇恨等一切人类忤逆思想的吹鼓手与践行人,抑或是“集体暴力”的发明人与初作俑者。法国人既往的思路错了,应该把卢梭遗骸迁出神圣的先贤寺。如此思想的颠覆,你能接受吗?

49、然而事情的发展却是云诡波谲,向极为蹊跷的方向发展,这场由一个“书生”,点火发动起来的暴力运动表面看是失败,事实是如同引爆一颗巨型毒气炸弹,所产生的神经毒害不可估量。北一辉死了,但他的“革命”精神最终完成对日本人的全体“洗脑”,以此为发端,一个北一辉预设的极权政府走上前台。

50、说起“多数人的暴政”与大名鼎鼎的法国大革命专家托克维尔有关,他没有站在卢梭一边。托克维尔,一名“贵族青年破落户”,1831年赴美国考察,回来著《论美国的民主》。在书中,作者确认社会从贵族制向民主制演化是历史大潮,平等与民主终将在每个健康发育的社会变为事实。后人评论此书以比较客观的态度考察新大陆,首次将美国社会面貌向世界作真实披露。

51、感受永远冷峻幽深与澄明(Lichtung)的

52、他说长久以来最有兴味,想以毕生精力去写的一本书,就是那部有关政治制度的理论书。这已经是四年前的事了。那时他住在在威尼斯,仔细观察当地政府的运作过程。他惊讶地发现,这个举世称誉的政府,竟有那么多的毛病。

53、他们努力发现人的自然本质与权利,维护人类现世幸福。他们相信人类进步如登山观日,终将经历野蛮的原始时代、黑暗的中世纪,登上可以见到光明的现代社会。他们对社会进步抱有信心。他们的思想与同在第三等级中的底层民众,即农民与城市贫民的意念存在距离。

54、因为哲学立场的不同,伏尔泰攻击卢梭是“插科打诨的小丑”,《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书“让人四肢爬地”;卢梭则反击伏尔泰背信弃义,不得好死。一时间,两人口诛笔伐,唇枪舌剑,掐架骂街。伏尔泰和卢梭都是启蒙运动的领袖和代言人,同混在“百科全书派”这个圈子里。

55、骆新说| 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大姑娘坐花轿歇后语(19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