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谚语有哪些并简单解释(34句精选句子)

2023-05-29 08:28:17

气象谚语有哪些并简单解释

1、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久雨见星光,明朝雨更狂。

2、“大家都知道,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智慧气象’,那‘智慧气象’到底是什么?”林彦婷话语刚出,方才还在热烈抢答的小记者们一时噤了声,脑袋上似乎挂满了一个个小问号,紧蹙着眉头认真思考着。

3、到了冬天,“十月无霜地下寒”。若十月初一到十六日打了霜,预示来年有个好年成。据老人说:初一打了霜,便是一两霜,初二打了霜,就是二两霜,依此类推,十六打了霜便是一斤霜(古人以十六两为一斤)。这十六天中要打了一斤半霜(总数),来年就是好年成(这种说法不知准不准,好像现在十月初一到十六打霜的日子不多)。冬天气温低,不易有强对流天气出现雷电现象,但有时冬天偶然也会响雷,这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冬天打雷响咚咚,十只牛栏九只空。”在农耕社会里,牛是农民的命根子,没有牛种田可就困难重重了。每年冬季和春季都会有寒潮(在春季叫倒春寒),在大风来到之前气温一定会升高,温度升到只穿一件单衣,甚至打赤膊;可是强冷空气一来,人们又穿上了冬装,甚至要烤火御寒,这就形成了一句谚语:“昨日咯赤(tag)膊,今日咯炙(dag)火。”“炙火”就是烤火。冬天也会起雾,高安人说:“冬雾晴,春雾雨,夏雾日头晒煞鬼。”这是说冬天的雾消散了天会晴,春天起了雾会下雨,夏天的雾消散了,太阳的晒烤会更加厉害。冬天到了冬至就起“九”,我们再回到《九九歌》来,它的前两句是:“一二霜风不出手;三四冻破碓臼(doikeu)。”刚进人们冷得把双手缩在衫袖内,而到了三四连那石头凿成的碓臼也会冻破,当然这是夸张的说法,冷在三九嘛。

4、Copyright©2014-2022 心语文化

5、谚语是对生活的生动写照,它分许多种类,有生活谚语、哲理谚语、风土谚语、气象谚语、农事谚语等等,这些都是嘉兴老百姓积累了历代生活经验后的总结。比如气象谚语中,就可以用“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来形容这几天忽冷忽热的气候,像这类有关春天气候的谚语还有“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说的是清明以后,嘉兴就不可能再下雪了。“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意谓端午节以后,或许还会冷一冷。当然在现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形下,这句谚语恐怕得改一改了。还有“春雾日日阴,阴阴塌塌到清明”;“春雷十日寒”;“春长雨水多”等等,比如“三月廿三落,落到茧头白;三月廿三晴,晴到翻芋艿”,说的是如果那天下雨了,就会一直下个不停,反之则相反。今年的农历三月廿是公历这个月的20日,到了那天,我们甚至可以测试一下这句谚语到底准不准,大家可别忘了。

6、其实崇明农民总结的这条谚语对天气预报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关键是正确理解什么是“发尽桃花水”。“桃花水”是指桃树开花阶段的降雨量,根据崇明的情况,一般在清明前后的各十天左右的总降雨量。那么,怎样才算“发尽”了呢?根据秦老师搜集的历年气象资料分析,这个阶段的总降雨量达到或超过80mm;或者降水强度足,日降水量大于10mm,的达4天,这样的“桃花水”算是发足了。气象专家根据多年的资料分析证明:桃花水和黄梅雨之间确实存在着反相关,桃花水发足的年份,黄梅季节的雨量就少,群众称之为“旱黄梅”。

7、以大气韵律活动来对应的暴,对应的日期有30天、60天、90天、120天,最长时间可达240天。其中以120天这个对应日期效果最好,天气变化过程最为剧烈。

8、当然,这只是一个经验规律,不可能100%准确,而且适用的地区和季节都有限。到了多雨的我国华南地区,或者南方的夏季时期,由于副热带高压的北抬西伸,高空的西风带北移很多,这一句谚语就不太适用了。到了热带地区,多雨多云,晚霞还有可能是台风的前兆;而朝霞之后也不一定就是阴雨天,可能是台风影响结束的标志。

9、本报原创新闻及文章、图片依法受到保护,平潭时报社及本报记者享有知识产权。其他单位及个人,应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转载、摘编或使用,同时须注明出处。未注明出处擅自使用或用于其他商业用途侵犯所有人权利的,平潭时报社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10、周老师开始讲“拓展与应用”,主题是“收集天气谚语”,除了课本上的五条谚语之外,周老师还出示了其他几条天气谚语,还有提到“动物气象家”----很多动物在天气变化前会有异常表现。周老师简述了其中几条天气谚语的具体含义,联系生活实际,揭示了大自然的奥妙,同学们听得兴致盎然。周老师的这节科学课,做到了科学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统一。

11、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早怕南云漫,晚怕北云翻早看东南,晚看西北云从东南涨,有雨不过晌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日落红云升,来日是晴天日落云里走,地雨半夜后乌云接日高,有雨在明朝;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乌龙打坝,不阴就下。云在东,雨不凶;云在南,河水满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上棉絮云,地上有雨淋天上堡塔云,地下雨淋淋云交云雨淋淋西北黄云现,冰雹到跟前屏山出云,不用问神晚上西北暗,有雨还有闪;晚若西北明,来日天气晴鱼鳞云,不雨也风颠西北来云无好货,不是风灾就下雹黑云是风头,白云是雨兆云结亲,雨更猛

12、谚语内容包括极广,有的是农用谚语,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有的是事理谚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的属于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识谚语,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类别繁多,数不胜数。

13、周老师通过这个很接地气的实例让学生学会理解天气预报,对一些知识点做简单的解释。学生们可以看到天气预报显示后面两天有小雨,能够说出应对措施是出门带伞。周老师的这节科学课特别注重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思考现实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14、2021年4月26日下午,一堂有趣的科学课在黄冈思源实验学校二年级四班展开。小学部综合组老师集体备课,共同观摩了周金老师的教研课《天气早知道》。

15、“大家看看屏幕上这4个常见的天气符号是什么?”“晴天、暴雨、冰雹和小雨。”小记者刘宇航率先抢到发言权。对气象知识的了解让刘宇航自信满满,他的准确回答,不仅赢得了大家的掌声,也从工作人员的手中拿到了气象科普读物的小礼品。“其实掌握‘天气密码’很简单也很有趣,平时就要多看多读,回去我要把这本书认真品读一番。”

16、“雨滴会从中间进来,这个仪器通过感受雨滴的大小形状、速度,来判断暴雨、中雨等雨的类型。”一路行进,周建宁一路跟小记者们解释着降水现象仪的工作原理。

17、雾紧靠山顶往上飘、烟往上飘时晴天,横散时下雨。

18、在农耕社会中,许多地方的农民都会观天象、预测天气,来方便他们的生产生活。但是如崇明的农人那样,根据时令、节气、天上日月风云的变化,地上动物植物的反应,总结出如此系统的天气谚语,相当于古代的一部《农政要略》,并一直流传至今的,确实少见。“古代崇明人在耕种渔猎之余,注意观测气候、物候,并经过了无数次的增删和修正,编成顺口好记易于流传的谚语,成为他们的另一种劳动——这实际上已经是气象、文化领域的创造了”(徐刚《崇明岛传》)如同春秋时期的《诗经》和历代民歌一样,这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造。

19、农民历来十分关心入梅和出梅的日期以及梅雨的多少,因为它与农业生产的关心非常密切。入梅偏早,对夏收非常不利,麦子、油菜容易遭雨淋而霉烂;雨量多,对早秋作物如棉花、蔬菜、瓜果之类的生长和培管都不利。而且梅雨期中冷暖气流的相互对峙,形成拉锯状态,容易产生雷暴、冰雹、大风大雨等强对流天气,使农田受涝,农作物受损。

20、课堂上,小记者们学以致用,将刚才学到的知识一一展示。“各位小记者学习气象知识的积极性很高,对气象知识充满了好奇,提出的问题扩展性、思维性都很强。”黄曙杰赞赏道。

21、谚语流传的范围有的宽广,甚至流传到全国;有的流传范围较小,只在局部地区(一县或邻近几县)流传。谚语所表达的意义很深刻,积聚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谚语的表达能力极强,一般是两句相连相对,有时一句话也形象而深刻,有时也用两句以上的句子共同说明一个道理。谚语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形象精炼地表达了深刻的道理,朗朗上口,使人永记不忘。

22、小记者们纷纷表示,此次近距离感受气象科技的进步,不仅学到了许多课堂内学不到的气象科学和防灾减灾知识,更激发了他们热爱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

23、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24、   大家好,我是创新街花溪小学一四班楚雅琪,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在世界气象日来临之际,我为大家介绍一条有关气象的谚语,“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25、陈永启老师说:“周老师进步很大,也很自信,不过拓展部分可以再探讨,再深究一下,提升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课堂上要注意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去探讨问题,想不出来老师再公布答案。”周老师虚心听取了大家的建议,表示以后会继续努力,精益求精,不辜负大家的信任和期望。

26、解释:青蛙的皮肤对天气变化感觉特别灵。在春、夏久旱后,要是湿度变大,高温闷热,青蛙会跳出水面呼吸,叫个不停,叫声又大又密,预示不久就会下雨。

27、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知乎》。如有侵权问题,请及时与管理员联系处理。

28、“春霜不隔宿”这条谚语在农村尽人皆知。其实这句谚语还有后半句叫“隔宿就要赖”,这是许多人不一定知道的。赖,在崇明话中是拖拉的意思。

29、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现成的话。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

30、附带说一下,吴语“推扳”一词的来源,我以为是源出于此。“推扳”有多种写法,有写作“推板”的,也有写作“推班”的,其实应该写作“推扳”,摇船的时候,你推扳不来,那就太差了,这也是吴语里这个词的原意,即差劲,逊色的意思,有时候也作动词用,是相差,相距的意思,又或者引申为“让”、“将就”。比如说,“伊格个人,做人倒是勿推扳的。”就是说这个人为人不差。“伊拉兄弟俩嘎头,推扳四岁。”就是用了“推扳”的引申义,摇船的时候,一推一扳间,船就不走了一段距离么,所以这里的推扳就是说,他们兄弟俩相差四岁。反过来,“一句闲话也勿肯推扳?”就是说,“你怎么一句话都不肯相让的?”也是用了“推扳”的原意,两船相会时,船老大推扳一下,船就让过去了。

31、霜降没下霜,大雪满山岗。霜降见霜,立冬见冰。霜降见霜,小雪见雪。

32、“首先要通过雷达、卫星资料,地面、高空观测等原始资料的收集,制作、分析天气图,进行数值天气预报和天气会商,再通过制作电视节目、电台广播、微博等把天气预报产品发布出去,这才成了最终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天气预报。”伴随大屏幕上PPT的闪动和讲解员的讲解分析,天气预报产品生产线的全部面貌,就完整清晰地呈现在了小记者们的眼前,惹得小记者们直呼“太棒了”“很神奇”。

33、“老古董”身上斑驳的历史印记,为小记者们追溯上个世纪的气象历史,再现平潭50年代至60年代的气象工作场景。充满年代感的古老仪器,让小记者们深深着迷又充满好奇。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给老师的寄语短句(72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