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代表作(48句精选句子)

2023-05-25 08:26:15

顾炎武代表作

1、永历十一年(1657)元旦(正月初一),顾炎武45岁时,再谒明孝陵,并先后用七年时间,多次往返昆山、南京、北京之间,将家产悉数变卖,掉首故乡,往返数载,凭吊先陵,以寄故国哀思。

2、在近代和现代可就有出现游阳明这在不自等级的哲和把如和家,可就有出现曹雪芹这在不自等级的小说家,可就有出现汤显祖这在不自等级的戏剧家,也可就有出现宋宗羲、顾炎武、游外是如和说这在不自等级的批评家。请注意,这而在不只是在与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最郁闷的年代没都气数叫较。----余秋雨《中国文脉》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日知录正始》明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经典名言摘抄顾炎武(1613年1682年),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人,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本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所以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季诸生,青年时发愤为经世致用之学,并参加昆山抗清义军,败后漫游南北,曾十谒明陵,晚岁卒于曲沃。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伤时感事之作。

4、顾炎武故居位于千灯古镇之千灯浦西,蒋泾南岸。故居为顾炎武祖父顾济创建,嘉靖年间为倭寇所毁,嘉靖帝于原地赐重建。顾炎武故居座西朝东,为五进大宅。正厅贻安堂为明代建筑,雕梁画栋。故居后园有顾亭林之墓和石马。

5、首发结束后,分二组召开研讨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主席栾根玉主持了顾炎武思想学术研讨会。顾炎武书法研究学术研讨会,由清华大学博士后、上海韩天衡美术馆馆长顾工主持。书法家园记者参加了《顾炎武书法研究》学术研讨会。

6、  作为“经师”,顾炎武的经学向来以“精于考证”著称于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左传杜解补正》称“博极群书,精于考证,国初称学有根柢者,以炎武为最”。清代考据学者普遍推崇顾炎武,如扬州学者汪中称“古学之兴也,顾氏始开其端”,常州学者洪亮吉称“我国家之兴,而朴学始辈出,顾处士炎武、阎征君若璩首为之倡”,都是看重顾炎武“精于考证”的本领与功绩。民国初年,扬州学者支伟成著《清代朴学大师列传》,将顾炎武置于“清代朴学先导大师列传”之首,视之为清代朴学(考据学)首席先导大师。

7、  自定居华阴后,顾炎武再也没有回过山东,更没有再入京师,只是往来于秦、晋之间,直到康熙十八年(1679年),才做了一次长途旅行,目的地是嵩山少林寺。当年十一月返回华阴,他写下《五岳》诗,自我表白了二十余年来之所以“行游”北国是因为不肯做异国臣子。康熙二十年(1681年)冬,顾炎武自华阴出游山西曲沃,翌年正月在曲沃病逝。

8、  不过,作为“通儒之学”,顾氏做学问并非像清代朴学家那样局限于书斋,仅做博览群书式考证,而是主动走出书斋,直面大千世界,进行类似田野调查的实地考察,广泛求证于学友。这是顾氏儒学区别于清代朴学的一个独特之处。潘耒在《日知录序》中提道:“先生足迹半天下,所至交其贤豪长者,考其山川风俗疾苦利病,如指诸掌。”全祖望《顾亭林先生神道表》说:“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二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

9、  主讲人:黄爱平(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

10、一个是昆山,生我养我;一个是昆曲,塑我成我。昆山是我的故乡,昆曲则是我生命的寄托。一直以来,将生命中这两个最重要的归属地连接起来始终是我所念所想。

11、在这个戏中,我从武生到正末、老外,跨行当、跨家门出演,不仅年龄跨度大,而且精神层次多。我希望能够让更多的昆山人以及世人了解这位清学“开山始祖”,也期许《顾炎武》能够成为新时代的经典,永远演下去!

12、吴伟东是顾炎武的扮演者之主要负责第一回和第四回。他认为,两回书中年龄的跨度是表演时需要克服的首要困难。第一回中的顾炎武30岁出头,反清复明、满腔热血、报国之志,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而第四回中的顾炎武已经是70岁高龄,所以唱腔设计也会随之改变。此外,胡磊蕾在这部作品中,使用了很多有别于传统评弹的创作手法。除了基本的七字句唱词以外,还有三字句、五字句,甚至是四字句。吴伟东在排演中,通过对作品的不断打磨,对人物角色的分析,最终实现了唱腔设计上的突破,展现了《顾炎武》作品中的创新意义。

13、顾炎武(号亭林)是中国最伟大的爱国主义思想家之是昆山先贤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昆山最具辨识度的文化名片之一。2018年,昆山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将7月15日顾炎武诞辰日确定为“昆山市顾炎武日”。

14、  “信”“孝”“忠”,成为顾炎武道德认知的基本理念。后来他在《日知录》中诠释人性道:“子之孝,臣之忠,夫之贞,妇之信,此天之所命而人受之为性者也。故曰‘天命之谓性’。”

15、  在顾炎武“修己治人之实学”思想体系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作为一个“治道”理念提出来的,其思想特质在于:一般儒家王道政治观是基于视天下为君主一人之天下的天下观,由此将天下系于君主一人,使君主独负天下兴亡之责;顾炎武的“治道”理念则是基于视天下为天下人之天下的天下观,由此将天下系于天下之人,使天下之人共同分担天下兴亡之责。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天下观,突破了传统儒家“君主独治天下”的专制主义王道政治观,具有了近世“天下人共治天下”的治理意识,这是顾炎武作为明清之际的一位伟大启蒙学者最具政治启蒙意义的一个观念。

16、顾炎武(1613年—1682年)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初名绛,字宁人,曾自署蒋山(字“亻庸”),学者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时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人)。

17、当我借助昆曲的表演传统来体验顾炎武这位先贤时,其实无时无刻不战战兢兢:一怕,先贤的痛楚与孤独,自己体悟不够深刻;二怕,在创造与转化中对昆曲的纯正有所减损。所以,努力用心感知曾经行走在中华文明版图上的顾炎武,努力用昆曲原汁原味的表现手段来刻画顾炎武,始终是我脑中紧绷的两根弦。

18、曾获第2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11届文化部“文华表演奖”、第三届中国昆剧节“优秀表演奖”及“文化部优秀专家”、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现为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戏剧家协会主席、第十一届、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9、  综观顾炎武的有关论著,他认为明朝亡国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其王室宗族势力衰弱;其君主集权空前强化;其伦理道德沦丧。到了其临终绝笔方才定稿的《日知录》中,他则提出了“国家之所以存亡者在道德之浅深,不在乎强与弱;历数之所以长短者在风俗之厚薄,不在乎富与贫”的观点,这表明他最终是将明朝亡国的主因归于伦理道德沦丧了。基于这个思想,《日知录》中又提出了后来被梁启超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著名论断。

20、  顾炎武自小受到良好的家教,首先是嗣母的道德教诲。归结起来有三点:第王氏信守婚约,未婚归顾,她以这种身教方式,教导炎武做人当守“信”。第王氏孝敬公婆,数十年如一日,让炎武懂得了为人当尽“孝”。第清顺治元年(1644年),王氏听闻昆山、常熟相继陷于清军,毅然绝食自尽,临终遗命炎武:“我虽妇人,身受国恩,与国俱亡,义也。汝无为异国臣子,无负世世国恩,无忘先祖遗训,则吾可以瞑于地下。”王氏绝命之言行,使炎武牢记为人当尽“忠”。

21、时任清兵松江提督吴胜兆(被迫降清)与清军巡抚土国宝不和。明兵科给事中陈子龙(字卧子,松江人)、成安府推官顾咸正(顾炎武同宗长辈)、兵部主事杨延枢(字维斗,江苏吴县人)等利用“吴土之隙”策动吴胜兆举义反清。吴胜兆自降清即有反悔之意,遂于永历元年(1647)夏,举义反清,事情败露“几事一不中,反复天地黑”。清兵大肆搜捕同案诸人,吴胜兆被捕,宁死不屈,解往南京斩首。陈子龙往投顾炎武寻他不着,又潜入顾天遴、顾天逵家躲藏,遂三人被逮,而经顾炎武多方营救,未能奏效。结果,陈子龙乘差官不备,投水殉国。杨延枢及顾氏父子则从死以殉,受此案株连而不屈从死者,达40余人(见《诗集·哭陈太仆》)。此后五年中,顾炎武“东至海上,北至王家营(今属江苏淮阴)仆仆往来”奔走于各股抗清力量之间,意图纠合各地义军伺机而动。然而,弘光及隆武残余先后瓦解,顾炎武亲身抗清活动也一再受挫。但,顾炎武并未因此颓废,即以精卫填海(上古神话)自比,于《诗集·精卫》感慨:

22、关于写作此书的目的,顾炎武本人说得很明白,他说:“别著《日知录》,上篇经术,中篇治道,下篇博闻,共三十余卷。有王者起,将以见诸行事,以跻斯世于治古之隆。”

23、江苏昆山人。工武生、文武老生,早年师从张金龙、白冬民、侯少奎,后为“传”字辈表演艺术家郑传鑑鉴入室弟子,又受到周传瑛、包传铎等前辈传教。代表作有《夜奔》、《云阳法场》、《对刀步战》、《沉江》、《闯界》《临川四梦汤显祖》、《我的浣纱记》、《宦门子弟错立身》、《邯郸梦》等。

24、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日知录》

25、  内容简介:身处明清更迭的大动荡时代,顾炎武面对世变、学术之忧,毅然致力于“明道救世”的理想事业。经过对纷纭社会的深入考察和深度思索,他开辟了一条“以经学济理学之穷”的治学新门径,并尝试付诸实践。本讲将围绕礼义与廉耻、礼之功用、礼与法、《仪礼》学复兴等问题,来展示顾炎武的礼学旨趣、成就和时代意义。

26、《日知录》以“明道”、“救世”为成书宗旨,涵括了作者一生的学术观点和政治主张,提出“盈天地者,气也”等思想,不少论述,切中时弊。

27、  王氏自小受到严格的家教和礼义约束,进入顾家后,对待公婆异常孝顺。抱炎武为嗣子后,教子有方,其“未嫁守节,孝顺公婆,立后训子”的事迹,广为乡人传颂。崇祯九年(1636年),被御赐“贞孝”牌坊,其事迹被载入《明史·列女传》。

28、第四讲 顾炎武的经学思想及其成就(2021年7月31日)

29、2018年10月21日,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苏州市评弹团副团长盛小云牵线,江苏省文联、苏州市文广新局、苏州市文联与千灯镇人民政府四方联手打造的中篇弹词《顾炎武》将在昆山当代昆剧院剧场举行首演。

30、  内容简介:作为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顾炎武的学说、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影响。他的学说“成为晚清革命派学者的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学说的重要思想资源,成为推动中国社会改革和进步的精神动力”。“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他的经世致用思想、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更是备受社会各界推崇。他的许多学说、思想大大超越了其所处的时代,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值得后人不断弘扬和传承。

31、昆剧《顾炎武》是一篇新编戏,但唱腔设计流畅,辞藻华丽,完美体现了编剧罗周强大的文学功底。全剧我最喜欢的还是施夏明老师饰演的玄烨,从扮相到唱腔堪称完美,使少年天子更加生动,同时也将这一角色典型的人物矛盾特征体现。

32、顾炎武(1613年7月15日—1682年2月15日),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33、  《天下郡国利病书》是顾炎武在27岁摒弃科举后开始写作的。据顾炎武《利病书》自序说,他写这本书,事先并没有确定写作框架,只是在博览群书过程中对所接触到的材料加以选择、归类和编辑,由此形成了一部带有资料长编性质的作品,后来有部分书稿被弄丢,也有部分内容变得过时而有待于修订。也就是说,《利病书》是一部“未定稿”。它在清代没有刻本,到民国才由张元济收入《四部丛刊》,其主要内容涉及兵防、赋役、水利,有学者称此书是“一部明代社会经济资料书”。

34、  内容简介:顾炎武为什么旅居山东。顾炎武旅居山东的简史与心路历程。顾炎武与山东文化名人的交往。顾炎武与《山东考古录》。旅居山东在顾炎武生平、业绩中的地位。

35、  内容简介:作为宋明理学向清代考证学转型的开山,顾炎武提出“经学即理学”的思想,通过对宋明理学的深入研读,对理学作出了从论学旨趣到内容与方法的全面清理与取舍,进而以引入金石之学考证经史、以音韵学为训诂之基石,对经史之学作出了全面的开创性工作,取得了广泛的成果,为清学奠定了规模,标示了方法。

36、王池良坦言,天下无难事,唯有说书难说,评弹艺术家都是多面手,二度创作、唱腔技艺、精气神的度都需要长期学习。为了演好第二回中土国宝的角色,他自己不知动了多少脑筋。由于土国宝是山西大同人,又非常喜欢苏州评弹。为了表现在土国宝攻下苏州城后的兴奋,王池良特地用山西话唱出了苏州评弹的腔,这也是第二回中不可忽视的亮点。

37、  顾炎武逝世后,他的弟子潘耒编纂出版其遗著《日知录》并作序,对顾氏儒学做了总体评价,认为儒学有“通儒之学”与“俗儒之学”之分,而顾氏儒学属于“通儒之学”,具有“明体适用”的实学性质和“匡时”“救世”的社会功用。这个评价与顾炎武所谓“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实学纲领完全一致。

38、陈忠康精品书法展在国家博物馆举办(最全记录)

39、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纲为不可缺矣。

40、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41、  顾炎武一生勤于著述,被收录于《顾炎武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的各类著作共有34种(经部9种、史部17种、子部5种、集部3种)。在所有这些著作中,最能代表其“通儒之学”成就的有3种:《天下郡国利病书》《音学五书》和《日知录》。

42、明朝灭亡后,年仅三十二岁的顾炎武誓不损节,不为清朝服务,还参加抗清复明的复社。每年端午节,他总是在门前悬挂一块红色的蔓菁,在里面塞上一点蒜青,并在后面挂一块白布。

43、官网购票(www.kscac.com)保利会员直接登陆,非会员先注册,选择演出即可购票

44、  内容简介:“经世”一词由来已久、含义广阔、几经变迁,在明末时期同“致用”结合并成为重要的社会思潮。以顾炎武等人为代表的明清思想家们提倡经世致用的思想观念,他们关注现实、注重实践,力图扭转浮躁玄虚的社会风气。本讲通过深入阐发顾炎武经世致用观的思想渊源、产生背景、核心内容与为政启示,展现其丰富的思想与价值蕴涵。

45、作者社会兼职有:九三学社江苏画院首届理事,昆山市十五届、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昆山市文联第七届、第八届副主席,苏州沧浪诗社第六届、第七届理事,昆山市书法家协会二届、三届主席。

46、顾炎武,明末清初的杰出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习近平总书记将顾炎武列为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他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中国妇孺皆知。

47、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苏格拉底死亡原因和过程(59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