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开悟的人最可怕(89句精选句子)
曾国藩开悟的人最可怕
1、一个有眼界的人,对待生活的得与失,看的很坦然,对待自己的人生,有着明确的规划和追求。这样的人往往看的更高,走的更远。
2、曾国藩用一生告诉人们慎独对修身的重要性。慎独是修身的根本。
3、有一回,他去朋友家串门,得知朋友纳妾。就一定要让朋友把小妾领出来看看,看见美人之后,曾国藩又色心大起,不仅出言调侃,还对女子动手动脚引来朋友的不快。
4、 曾国藩在北京为官的时候,是以理学为自己的修养之道。理学对其领导力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理学何为?理学就是要“学做圣贤”。曾国藩一生以“做圣贤”为自己的追求,他的格言是“不为圣贤,便为禽兽”。(曾国藩开悟的人最可怕)。
5、后来,他在专利局找到了一份工作,虽然生活清贫,但他还是埋头进行科学探索。
6、在京城期间,曾国藩先后拜理学大师唐鉴、倭仁两位前辈为师,请教进德修业之术。
7、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8、比如曹操煮酒论英雄,说天下英雄,我曹操算一个,还有一个是谁呢?
9、理想落空,钱袋空空,曾国藩垂头丧气,靠朋友接济,才有足够银两回家乡。
10、在楚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以证明其为人。(曾国藩开悟的人最可怕)。
11、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的大格局会影响你的人生格局。一个有格局的朋友,会在你迷茫时,给你中肯的建议,提高你的人生层次。
12、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13、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从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14、何为“官气”?见权贵之人低三下见穷困之人趾高气昂。
15、容闳被称为“中国留学生之父”,可要不是曾国藩支持,哪有他的轻易成就,一生的时间里幕僚中培育了众多科学家,数学家。《曾国藩家书》影响深远,至今仍为各图书馆最火之一。曾国藩的后代中,没有当官的,全部清一色大学者或者艺术家。其后代人才之多打破了“家事兴旺不过三代”的魔咒。
16、秦末时期,有一个名叫吕公的人,家境富裕,因为躲避仇人,举家乔迁至沛县,并设宴款待当地的牛头马面。
17、大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18、佛菩萨无所不在,没有来去之说,只是众生没有摆好自己的“频道”,接收不到,所以不能和佛菩萨沟通,悟道明师正是懂得了架设频道的技巧,虽然众生皆有佛性,若不因明师的指导,终究不会悟道,一旦学会了频道的密码和技巧,即刻和佛菩萨沟通。
19、战国策云:“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者与役处。”意思是有帝王风范的人,是跟身边的老师级别多相处的;只想称王的人,是跟身边的“友”级别的人相处的,而称霸的人,则跟听命于他的“臣”相处,最差等级的人,就是跟身边的“役”即打杂的人相处的。
20、买书,他就要典当衣物,饿着肚子回家;不买,心里忐忑不安,比饿肚子更煎熬。
21、决定绕道诸地回湖南,纵然此时并不知道自己以后会接触太平天国运动,但胸有大志,自觉非凡人,游览中记下了各地习俗地貌,这为后来灭太平天国运动奠定了基础。途中盘缠散尽,无奈之下去父亲故交朋友处借钱,当时江苏睢宁知县易作梅慧眼识英雄,立即借了白银100两,这可是他三年为官的积蓄,为何平生素未谋面,只一眼就断定曾国藩以后定非池中之物,这就不得不说曾国藩的一个品质了,当时天在下雨,曾国藩冒雨进了易家客厅,易作梅远出未归,曾国藩坐等两小时,易作梅回家一看,直呼此人日后不简单,原来曾国藩的定力极强,坐在椅子上两小时,地上只有两个脚的水印痕迹,这期间,他正襟危坐不曾动过脚,纵然史书记载有所夸张,但也不是一般人能坚持的。
22、《庄子》中说,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23、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24、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25、一个人的经历越多,见识的越多,他的眼界就越广。只有历经坎坷,见过大世面,人才会有一定的格局。
26、因为那些东西对于你的幸福来说,就是“余食赘行”。道德经云:“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27、后来慢慢的贪欲生起,要求做官,蛇也满足了他。
28、正直之人,行的正,走的直,坐的端。孔子讲:“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29、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实;简单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30、曾国藩上承老祖宗曾子“吾日三省吾身”的遗训,真是太巧了,曾子、曾国藩都姓曾,可以说曾国藩是践行三省吾身最彻底的一个人了。在他31岁的时候,自我订了个“日课册”,起名曰《过隙集》,“每日一念一事,皆写之于册,以便触目克治”,“凡日间过恶,身过、心过、口过,皆记出,终身不间断”,字字用正楷,与曾子相比,更是对自己鞭辟入里。比如,其中一次,猛省与一个叫小珊的结怨,错在“一朝之忿,不近人情”,于是赶紧“登门谢罪”,最终,“从此欢笑如初,前隙尽释矣”。
31、咸丰元年(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组织起事。咸丰帝诏群臣言得失,曾国藩进言“今日急务,首在用人”,又推荐李棠阶、吴廷栋、王庆云、严正基、江忠源五人。
32、人应当戒除贪欲,放弃那些多余的东西、不需要的东西。
33、一位风水师傅喝醉后说出的秘密..最好背下来!
34、慎独是一种道德修养,是一种坦荡胸怀,是至高的修身境界。古语有言:“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
35、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36、只要翻开书页,就跟古今伟人在同一个朋友圈,何乐而不为?
37、那种走投无路的感觉,文字和语言表达不出来,但是那种举目无望的处境,一定会带给一个人最深沉的思考,也就是对生死的思考。
38、李鸿章在淮军建立之初,曾在选将上拿不定主意,于是带了三个人去拜见恩师曾国藩,让其帮忙看看。曾国藩并没有直接接见三人,而且让李鸿章将三人带于屏风之后。
39、一生清贫,为人处事从不高调,其毅力其气节其军事能力受到毛泽东,蒋介石,薛岳,陈诚,梁启超等诸多名人效仿,毛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后来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是改编于曾国藩当时的军歌,很多战术都是学习曾国藩的,蒋介石更为过,床头两本书之一便是《曾文正家训》,他把曾国藩的军事思想用于带兵打战,也列在黄埔军校教科书里,梁启超更是大呼“五千年才出一个的奇人”一代书生造诣如此,却是古今少之又少。
40、人为什么要反省,为什么要寻找自己的错误,和身上的罪恶源头,就是要修正自己的人生路,得到一种真正的提升。
41、常言道:人无信而不立,诚信是为人之本,从业之要。
42、书,是智者的心血结晶。读书,就能够跟伟人秉烛夜谈,交流心得。
43、 毛泽东对曾国藩这一点非常佩服。他认为中国历史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办事之人,一种是传教之人。而曾国藩是“办事兼传教”之人。毛泽东认为,中国历史上只有两个人可以达到这样的境界,一是清朝末年的曾国藩,一是北宋时期的范仲淹。这两个人成事的根本,就在以“传教”来达成“办事”的结果,也就是通过理念的传播与践行成就了事业。
44、佛教中没有便宜法门。龙女即身成佛,善财童子即身成佛,都是无量劫来修行的结果。所以,顿超直入是由渐而顿。
45、只要肯改过自身毛病,天下便没有不可成就的事。
46、谦恭之人,人皆爱之。谦虚,是一种大智慧,也是藏而不露的真聪明,希望大家都有。
47、一个人能保有正直,即使在财富地位上没有大收获,内心也是快乐和满足的。
48、对于成佛这一目标来说,不仅仅是人,哪怕是一只蚂蚁都有佛性。在佛来看,人性、畜生性、众生性都可以成就佛性。我们知道,“佛陀”是印度梵语Buddha的音译。佛教传到中国后,中国人逐渐将佛陀省略为“佛”。
49、曾国藩是并不是天生就带有光环的人,他的出生极为普通,没有才华没有背景。年少的时候屡试不中,脾气暴躁还好色贪玩。
50、人的成功与自身的美德是分不开的,有德之人必有贵气。
51、天地之道,简易而已。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52、讲信用的人光明磊落,从不暗箭伤人。正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53、李鸿章曾说过:得失常事,不足虑,总以发奋读书为主。
54、京剧大师梅兰芳,出身贫寒,幼年丧父,跟随祖母生活。他自幼入科班学艺,10岁起登台演出,自此崭露头角。
55、左宗棠吓得魂不附体,幸好,他的贵人曾国藩及时出手,救了他一命。
56、不要认为修行人修到最后象个木头样,什么也不知,在修行的某个阶段固然象个木头,由于头脑不再向外追逐,这股力量返回来逐渐进入了内在的核心,完了这个过程后,所有的力量,所有的技巧都变成了觉知,天空中飞只小鸟,犹如在你的心头飞过,别人在地上行走,犹如踩在你的心头。当然这种境界里是种难受的境界,你太敏感了,你太容易受到影响了。从另一面讲,此时的佛菩萨、天堂地狱都和你在一起,和你同一体,你已到了家,再也没有任何事让你可做的了,你的整个旅程已完成,你的整个结果就是一个觉知,时时刻刻地觉知,梦和非梦都成了觉知,过去的一切,在你觉知的状态下都连接上了,都记忆上了。所有的方法都是一个提醒,提醒你内在的觉知,变成了觉知后,也就不需要方法了,过去的方法只能对后来者有用。明师什么也不会做,只会叫醒你的睡眠,然而由于你头脑的习惯势力,明师把你叫醒后,你还不愿起床,仍然赖在床上,顷刻间又开始做你的梦。什么时候头脑被明师打死了,觉知才会立即稳固,它不需要时间,瞬间的工夫就可完成,也许努力十年就是为了那一瞬间,明师只是掌握了如何切断你的头脑,而能让你立即与内在的觉知连接上,让你变成觉知,错过了这个瞬间,也许一年,十年,好几世才会出现下一个瞬间,一旦达成一次瞬间,你将变成永恒的觉知,瞬间足以铸永恒。
5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坚持方能成就大事,只需要日日为功,久久为功。
58、当时曾国藩刚做官不久,俸禄也很少,日子很拮据。
59、 在曾国藩看来,可怕的不是太平军的造反,而是人心的陷溺、人欲的横流。军事的失败只是一种表象,其背后是价值体系的崩溃,“无兵不足深忧,无饷不足痛哭。独举目斯世,求一攘利不先,赴义恐后,忠愤耿耿者,不可亟得……此其可为浩叹也”。没有兵不必要深忧,没有饷不值得痛哭。唯独放眼向这个世界看去,竟然很难找到一个见了有利可图的事情不奋勇争先、见了急公好义的事情唯恐落人之后的人。这是真正令人深深叹息的现象。
60、这事惹怒了樊燮的好友、湖广总督官文。官文上奏咸丰皇帝,咸丰下令:如情况属实,就地正法!
61、“明心见性”在教义中达到了“十信”,此时信心具足便不会再起恶念,再造恶业。成就十信之后就进入了“初住”,住于心上。参禅之人与单单学习教义之人的差别,就在于参禅者能够达到明心见性。
62、无信之人不可交,因为信用是判断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无信之人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63、意思是说,厚德之人,有大德,心胸宽广不以个人得失为主,重公轻私。
64、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65、节俭,是中华的传统美德,是时代的精神财富,不仅是一个国家之气,也应是一个家族之风,更当是每个人的毕生所践。
66、实不相瞒我曾经也是这样,直到有一天读了《曾国藩》这本书。高度自律成就了曾国藩,使他成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与张之洞、李鸿章、左宗棠并称“四大名臣”,是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有人甚言他是千古第一完人。在曾国藩身上深感自律的重要性。
67、熟悉清朝历史的人都知道,清朝能侵占大明江山夺取天下,基本都是八旗子弟的功劳,八旗其实就是清朝当时最主要的兵制,也就是“世兵制”。
68、对于小人小事,烂人烂事,与他们计较就是浪费生命,白白给自己找气生。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纠缠、不计较。
69、他听了唐先生这一席话之后,在日记里写道:“昭然若发蒙也”。
70、而不开悟的人则相反,他们无意识中相信自己的任何想法是真的,简直是“任何”。
71、康熙帝在《庭训格言》中以“圣人以劳为福,以逸为祸矣”来教诲子女。
72、晋国闹饥荒,文公向箕郑询问说:“怎么救灾荒?”回答说:“讲信用。”文公说:“怎么讲信用?”
73、参禅靠自己,而念佛则是依靠他力。通过观想与称名阿弥陀佛或观音菩萨,就会得到他们的加持。现在流行的念佛法门就是这种依靠他力的修行方式。
74、自知者智,自胜者强。真正“开悟”的人,往往敢于向自己下狠手。
75、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76、本句释义,大致意思就是一个人的眼神处于静态时,总是看着没睡醒,似乎是一个世外高人的样子。然而,这种人却是十足的小人。原因何在?这种人往往是有智有能而不能走正道,亲之近之后患无穷啊!小人在某种程度上,比忠臣还要听话,可眼神很是会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因而,一个人在动态的情况下,这眼神就像受惊小鹿一样四处乱跑,那么必然是一个内心极度害怕别人窥探自己真实想法的小人。假小人真君子,有这两种眼神的人最可恶,千万不可与之深交。
77、没有条理的人,说话总是抓不住要点,含糊其词,听众云山雾绕。
78、“交朋友的成本主要是时间,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因而决定了一个人不可能交太多的朋友。一两个知心朋友,一二十个好友和百多个朋友已是朋友圈的极限了。”
79、正当李鸿章要开口介绍时,曾国藩将其打断,直接说道:第一个人见我不敢仰视,说明其性格谨小慎微,给予一般的官职即可。
80、人生真正的勇敢,是敢于接受与面对你所经受的一切,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
81、曾国藩帮助朝廷剿灭了太平天国,力挽大厦于将倾,可以说就是晚清的“第一名臣”,可就因为他剿灭了太平天国,导致清朝的八旗兵制、满汉共治、以及地方权力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也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82、一天,总兵樊燮拜访骆秉章,左宗棠负责接见,樊燮见左宗棠只是个小师爷,便没有向他请安。
83、用现在流得的一句话,就是一切都是浮云。也许在佛教中这样的智慧是非常难得的,但是在生活中,如果我们对所有的事情都置之不理,不会被触动内心,不被感动。其实是很可怕的。
84、我说这话也不怕诸位多心,在座的各位虽然听闻佛法但并未投入。你会为佛法付出很多吗?不付出又怎么得到!信只能得到信的功德,付出多才能有更多的功德。
85、 曾国藩并非天资聪明之人。左宗棠对曾国藩的评价是“才略太欠”,是个“书憨”,即书呆子。梁启超也说曾国藩“非有超群轶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他没有超群绝伦的才华,在当时的杰出人物中,被认为是最笨的一个。
86、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开悟的人,并不会立马成仙,或者立地成佛。所以他们在外表上,和普通人不会有多大区别。但在他们和一般人心境上,心境还是有很大区别。开悟后的人,放下了一切执念,从而不再受限制,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必须做,也没有什么不能做。
87、在这个过程中,他或许会变得绝望,或许会生无可恋,或许早已在内心中为自己提前预演过人生的葬礼。
88、第三人目光凌然,身姿挺拔,有大将之才,可重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