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故事介绍(72句精选句子)
孔子的故事介绍
1、在众人的一番折腾下,马车被推上了岸,书也被捞上来了。但是,那些书全被水浸湿了。孔子心中焦急,四处张望,欲找一个晒书之所。还是颜回年轻,眼尖,“瞧!对岸有一座山丘。”那座山有300多米高,四面无倚,独凸而立,顶部平坦洁净,足有二亩见方。孔子憋皱的眉头舒展了,此时秋高气爽,阳光直照山头,很好晒书。弟子们很快将被打湿的书搬到山顶,铺开晾晒起来。周边也没有什么人,子路、子贡、颜回也不顾斯文,脱掉长衫,拧干晾晒。
2、孔子师徒当年晒书的山就在今问津书院的后边,山势平坦,有茂林修竹,茵茵庄稼,被称之为晒书山。孔子当年坐过的那块长石被称为“坐石”,周边还有后来他们驻足讲学时供研墨行文之用的墨池、砚石。墨池即离坐石不远处的小溪,溪边石黝如墨,故名墨池。临池石刻上刻有“墨池”两字,尽管年代久远,仍依稀可辨。池边一石,形如砚台,如天作之合。每遇天气变化,即有“墨水”浸出,池水久旱不涸。
3、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但鄙视“学稼”、“学圃”。在美学上,主张“依于仁,游于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美与善的统一。扩展资料: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他有一套虽不周密而相当完整的政治见解和思想体系。孔子思想中最光辉的一点,是提倡“仁”,仁就是“爱人”。
4、孔子宽解道:“天降大任于我等,实现周礼,天下归仁,任重而道远。忍饥挨饿,受苦受难,在所难免。我们必须坚韧弘毅,矢志不移,死而后已。”
5、 在我泱泱中华,他备受推崇,被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6、我们每一个做老师的人心中都有一个偶像,那就是被称为“至圣先师”的孔子。
7、公元前6世纪时,在中原地区和淮水、汉水、太湖流域广大的地域里,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家,这些诸侯国家名义上是周天子的属国,其实是一些自主的或半自主的独立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各国诸侯、卿、大夫为代表的贵族,彼此为了争夺土地或劳动者,不断地发生兼并战争。战争的结果是许多国家灭亡了,许多贵族没落了,也有一些原来不是贵族的人,由于依附胜利的贵族而上升了。没落的贵族和原来的下层贵族以及上升的人逐渐形成了“士”这一社会阶层。这种“士”,在频繁的战争中间,在各种军事、外交、政治活动中间,获得了广泛的施展才能的机会。他们在当时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化过程中,曾起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而孔子,正是“士”这一阶层的最早的重要代表人物。
8、依据《史记》,把绝对的年代定在周元王元年,即纪元前475年。在这之前的春秋作为奴隶社会的末期,在这之后的战国作为封建制的初期。
9、孔子愣了一下,问:“你叫什么名字?”孩子答道:“我叫项橐。”孔子为了挽回面子,就想出了一连串问题来难项橐,但是都被项橐巧妙的化解。
10、▪图片清晰,图片内容与作品、作者、导读相关。
11、老渔翁不慌不忙地说,“咱生在水边,长在海上,时常唱些渔歌。歌也罢,诗也罢,虽说不必真鱼真虾,字字实在,可也得合情合理,句句传神。依我看,你那两句应当改成这样:‘风吹海水层层浪,雨打沙滩点点坑。’浪层层,坑点点,数也数不清,这才合乎情理。”
12、古人所谓的"坐",是指双膝着地,臀部置于双脚上。而原壤这个人呢,不懂规矩,想我们现在平常的坐姿一样,盘着两条腿坐在孔子的对面。孔子当然很生气,因为他向来对礼节有颇高的要求,于是孔子对他说:"你这个人啊!从小就不懂礼节,长大了也无所作为,亏你还活到这么老,你真是个贼啊!"骂完了还不算完,他老人家还拿起手杖打原壤的小腿。这么老的人了他也下得去手去打人家,可见孔子是因爱他而怒其不争而恨他了!
13、在当前国学热的背景下,圣人孔子及儒家的大量经典又成为热点中的焦点。读经典前,能否对孔子的一生及所处年代做简括性的了解呢?这本于1956年出版、仅七万字的小书,让你用一下午的时间就可以读完,进行解读经典前的预热。
14、《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们对孔子一生的言行的记录。可以反映出孔子的理论思想。
15、而“士”这个阶层,是贵族阶层的最后一个等级,是统治者的最底层,是通往社会上层的门槛,再往下就是平民百姓了。
16、孔子所达到的人生高度、宽度和深度,两千五百多年来,不断被阐发;不断激励着每一代中国人。
17、”楚昭王一听,对待孔子的那一片热心,可就凉下去了。
18、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19、我合上书本,闭目沉思:孔子可真是个清官呢!他忠心中力为老百姓办事,用一颗仁爱之心对待百姓,不百姓财产,他可真是个清官。孔子曾经说过:“做官就要身体力行,为老百姓做出模范,还要勤政爱民,永不懈怠。”只要这样做,才算得是个好官。
20、农夫说:“你看,天下哪儿都是一样的动荡不安,谁可以改变它呢?你与其跟着这种避人之人四处奔波,不如跟着我们这种避世之人还更安逸自在。”
21、孔子称自己:“三十而立”,就是说在三十岁时他已经有所成就。他会的东西已经远远超过了古代“六艺”的范畴(chou),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有一次,孔子在曲阜(fu)城西进行习射活动,人们听说是孔子在习射,都纷纷赶来观看,围观的人简直像一堵墙。孔子要向天下传播自已的思想。他办起了私学,招收了很多学生,据说前后大概有三千人。孔子招收学生不分贵贱,他提倡“有教无类”,注重“因材施教”,循(xun)循善诱。在他的学生中,精通“六艺”的得意门生就有七十二人。这些学生都成了远近闻名的贤德君子。
22、孔子二十岁时,因南宫敬叔的极力推荐,曾作管理仓库的小官。官职虽小,孔子还是实心任事,忠于职守。
23、这个志愿是想当官发财吗?不是的,孔子十五岁的时候,就决定自己一生都要致力于研究学问。《论语·为政》里就记录了孔子的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24、 孔子问明情况后,当即判子路输了,子路给路人十两纹银,路人高高兴兴走了.子路不服气的质问孔子:“明明我说的对的,您为什么这样判?” 孔子说:“我知道三七也知道是你说的对的.可是,你从小读书,却和一个没读过书的人争论,有意思吗?他都糊涂那个样子了,连三乘七等于多少都弄不准,你却跟他争论!所以我判你输了,让你长点记性,以后别跟糊涂人争论.”
25、孔子听后,慨叹不已。刚才遇一聪颖孩童,现又遇一村妇,不仅乐于助人,还十分聪敏。不禁赞曰:楚乃藏龙卧虎之地也!
26、二是家长必须要有较高的水平,也就是说要能够成为孩子的老师。
27、后来,他好不容易生了个儿子,起名叫孟皮,结果又是个瘸子,按礼法来说,有残疾的儿子是不能主导祭祀的。
28、子路去了佩剑,缓步登堂,全无武夫摸样。孔子教子路说:“喜欢自夸,就华而不实。自告奋勇,称道己功,聪明现在脸上而自己说能,这便是小人。君子知道就说知道,是出言不苟,这是智。不能的说不能,是立行无亏,这是仁。做人能够达到仁且智,还有什么不足呢?”
29、可是孔子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于是,孔子反复的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
30、孔子活了73岁,比起他的同时代人,他享年很高。老夫子长寿,和他的一套养身之道有关。首先,他的心胸比较开阔,他的抱负是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对个人生活要求不高,他曾说过"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对孔子来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其乐亦在其中。对于搞歪门邪道而得到的富贵,则视若浮云。其次,他很注意饮食卫生。对于腐败变质的食物,他一概不吃。他吃时不与人交谈,就寝时不同人说话。最后,他爱好文体活动,会射箭、驾车、爱唱歌,最喜爱的乐章是"韵乐"。他还会弹琴,而且有一套演奏器乐的理论。
31、 孔子的一位弟子赎回一个奴隶后,出于非功利追求,事后并未到国库报销赎金,别人都说这个人品德高尚。
32、等到绿袍先生走了之后,子路气愤的孔子:说老师呀!您平时教育我们做学问要严谨,一年中明明有四季,您怎么还要说假话呢?
33、孔子回到家里,跟弟子们谈及此事,赞叹不已地说:“马人先生可真是一位君子呀!他不愿在别人面前议论主人的贤愚,但却很巧妙地举了一个实例,将事情的真相,表露无遗。他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因智识无力察远,德慧无足见机,所以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去问卜。而古人云:善易者不卜。也就是说,一个真通易道,真有智慧的人,不用卜卦,也能直觉洞悉,事物变化的规律。”
34、据《左传》记载,在他五十五岁那年,晋国率领诸侯联军围攻傅阳,他的爸爸随着鲁国的军队攻城。
35、曾经,鲁国的法律规定,如果有人,将在其他诸侯国做女奴的鲁国女子,赎回本国,那么,这个人,可以到官府去领取赏金。
36、夫子在川上观水,子贡问道:“君子见水必定观察,是何原因呢?”孔子说:“因它常流不息,且能普及一切生物,就像道之流行而无有止尽啊!”
37、其妻说,“我今天在门缝中看到你驾车经过门口,晏婴那么矮,做了宰相,名震诸侯,还是那么朴实无华、自居人下;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仆役,却意气扬扬、傲气冲天,你这样没有出息,所以我要离婚。”
38、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于是,孔子反复的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
39、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今山东曲阜)。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先河,倡导仁、义、礼、智、信。
40、接着,孔子继续对子贡解释事情的原由。他说:“刚才,我正在几案边弹琴,有一只老鼠在室内游动,被一只猫发现了。那只猫,便循着房梁,悄悄地向老鼠接近。然后,选好地点,眯缝着眼睛、躬曲着身子,等待时机,扑住老鼠。后来,猫的如意算盘,终究没有得逞。因当时那只猫的心态,反映在我的心里,我便很自然地通过琴瑟,将它表露出来;所以,曾参说我的琴音里,有贪狠邪僻的情调,是很恰当的。”
41、孔子,名丘,字仲尼,东周时期鲁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把他的言行和思想记录下来,作成《论语》。
42、更不幸的是,在这一年,鲁国的实权人物季氏宴请士一级贵族,孔子去赴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
43、二人来请教孔子,孔子问明缘由,对子路说:你错了,应该向人家鞠躬道歉.
44、颜渊少孔子三十岁,在年纪二十九岁左右时,头发就全白了。他的志向是:“愿无伐善,无施劳。”就是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予人劳苦,这样的修养是何等崇高啊!
45、子夏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年,子夏被派到莒父(现在的山东省莒县境内)去做地方官。临走之前,他专门去拜望老师,向孔子请教说:"请问,怎样才能治理好一个地方呢?"孔子十分热情地对子夏说:"治理地方,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
46、这本书中最让我回味无穷的是;孔子从政的那部分。孔子刚开始当中都宰,把中都治理得井井有条。接着,鲁定公又让他做司空。任司空时,他和他的弟子一起调查农业生产情况,还兴修水利。司空没做多久,孔子又被升任为司寇。任司寇时,他实施一些法律,还创了最早的陪审团。他断父子互讼案,智救大野泽,又在夹谷和齐国会盟取得了胜利,又诛杀可正卯,还抑三桓堕三都。孔子为政的时候,民心归服,一派政通人和的景象。
47、孔子在学习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的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
48、多向他人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人身上必有长于我的地方;
49、孔子见子贡进来,面有犯难进谏之色,便放下琴瑟,等他说话。子贡便将刚才曾参所说的话,如实禀告。
50、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1、孔子思想:“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范畴,仁的基本涵义是“爱人”。作为一个人,首先要爱父母、爱兄弟,还要“泛爱众”,行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同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2、鲁哀公十六年二月十一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患病不愈而卒,终年73岁,葬于鲁城北泗水岸边。不少弟子为之守墓三年,唯独子贡为孔子守墓六年。
53、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
54、 母亲听了孔子的话,惊讶地说不出话来。
55、鲁昭公十年(公元前532年),亓官氏生子。据传此时正好赶上鲁昭公赐鲤鱼于孔子,故给其子起名为鲤,字伯鱼。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这一年孔子开始为委吏,管理仓库。
56、鲁国是孔子的父母之邦,为政者有心求贤。孔子不问官职大小,便竭力为地方整顿,替百姓谋幸福。孔子在中都任一年,便把整个的中都,治理得百废齐举,全邑民众皆知居仁由义,因此声名远播,四方皆来取法。
57、自从孔子见了南子之后,卫灵公就待孔子特别好。卫灵公出去的时候,叫南子一块儿坐在车里,还叫孔子陪着。卫灵公带着美女和孔子得意洋洋地在街上路过,觉得挺体面。可有一样,卫国的老百姓见了,一个个都觉得恶心得要吐。
58、孔子把他所教的科目分为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先进》)。这四科有一特色,就是上面的科目可以涵盖下面的科目,下面的科目则不能涵盖上面的科目。如掌握文学之后再循序渐进,才能懂得政事,接着才能通晓言语及展现德行,而这些学生则是各有所长。(1)孔子认为德行科的人是第一等人,因为他所通晓的事务涵盖了人的主要关怀。言语科排在德行科之后政事和文学之前,可见孔子对言语的重视程度,他的成长历程及所学、所思、所想促成了其口才观的形成。关于孔子的故事10善与人交
59、楚国某县尹问孔子的弟子,想请他谈谈对孔子的看法,弟子感到木讷小心,从而一言不发,县尹只得怏怏而回了。孔子得知后,很不高兴,怨道:你为什么不说:我的老师是个发愤忘食,乐而忘忧的好学者啊!弟子一听马上明白,愧道:"老师,是我糊涂啊,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今后若有人再问我,我必遵师嘱答之。"孔子一听舒服,欣然笑道:"好,好,好。"
60、孔子收学生,打破了当时只有贵族能上学的门槛,他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意思是只要想学习,那么不论你在社会上是什么身份地位,他都愿意教。
61、船到河心,突然大风骤起,木船在波涛中颠簸摇晃,船儿忽高忽低,象一个醉汉似地立不稳,一船人都失去了重心。整船人和马车经不住这种颠簸,伴着风吹浪涌,船一歪,就翻落到河中。孔子师徒等人众都成了落汤鸡,掉入水中,衣服全湿透了。人落水问题还不太严重,这时的南方还不冷。可惜了我的那些书,孔子喊道:“快救我那些书!”
62、孔子觉得这孩子知识渊博,连自己也辩不过他,只得长叹一声,俯下身子对项橐和蔼地说:“后生可畏,我当拜你为师。”回头对弟子们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矣。要不耻下问。”经孔子这一褒奖,项橐便名扬九州,震动朝野。
63、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
64、其中对下到修身治家,上到治国安邦的方法都有所描述。
65、孔子在周京住了一年,就要回鲁国。临别前亲往老子的住处辞行。老子说:“富人送人峄财,仁人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老子说了很多宝贵的谚语,赠送孔子。
66、孔子的另一学生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获救者为了表示感谢送了他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67、孔子知道之后,大骂这个学生,说这个学生做错了。别人奇怪了,做好事嘛,又赎了人,又不去报帐,这不是好事吗?不是品格高尚吗?孔子说看问题不能这样看,他这个做法,实际上妨碍了更多的奴隶被赎出来。
68、所以,孔子宁可自己一生穷苦受累,寂寞凄凉,被人误解不识时务,也要担当起继承发扬,传统的优秀文化、优秀政治智慧的大任,为万世开太平,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孔子这种在任何环境下,不计个人得失,始终注重世人的德性培养,注重社会纯正思想的引导,从根本上,拯救世道人心的行径,这在当时,也是很少有人理解的;甚至,一些个人道德修养较好的道家隐士,对此也颇有微词。然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正是孔子,也是后来真正儒者们,过人之处。
69、”孔子说:“力量够不上的,走一半路,歇下来,也还罢了;可是你现在根本没想走!”这就是冉有的情形。子路不然,子路是个痛快人,孔子曾说他三言两语就能断明一个案子。有一次,孔子开玩笑地说:“我的理想在中国不能实现的话,我只好坐上小船到海外去,大概首先愿意跟着我的准是仲由了。
70、孔子还打算西去晋国,但由于时局不好,结果只是在黄河边上感慨了一番,“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命也夫!”
71、其学以仁为核心,认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论点,即所谓“忠恕”之道。又以孝悌为仁之本,以为“仁”的执行要以“礼”为规范,他说:“克己复礼为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