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尊师的典故(51句精选句子)

2023-05-13 09:08:14

关于尊师的典故

1、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关于尊师的典故)。

2、宋朝时,杨时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睡着了。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

3、解释:本指为师之道,在于尊重人性,严谨为学,即所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后改变其意思,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4、解释: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之师。比喻从别人那学到一点东西也是自己的老师。

5、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关于尊师的典故)。

6、       栏目策划:王娟、师青、刘英姿        

7、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8、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传统,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

9、一天,杨时和学友游酢,因对某个问题有不同看法,为求得正确答案,就一起去程颐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他们行至半途,就下起雪来了。赶到程颐家时,适逢程颐坐在火炉旁闭目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地立在门外等候。

10、1959年,朱德同志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看戏,开演前,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由服务员引了进来,朱德一眼便认出,那位老人是自己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叶成林,急忙起身向前,立正敬礼,礼毕又紧紧握住老人的双手将座位让给老人,待老人座定后,他自己才坐下。

11、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12、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13、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14、解释:指教师指引的应该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师传授的知识。尊敬师长,重视自己的教育事业。

15、子贡说:如果每个人的才能都是一座房子,那老师的房子光是围墙就有十丈那么多,房子则更加得富丽堂皇,一般人没法翻过围墙看到里面的房子;而我子贡的房子,围墙只有肩高,一眼就可望尽。接着,子贡又把孔子比作太阳和月亮,熠熠生辉,光彩照人,不是常人所能超越的。这一番话下来,直把对方说得面红耳赤。

16、在这个教师节里,让我们一起来听听那些动人的尊师故事吧

17、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

18、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

19、老人拿出一本书交给张良,说:你下苦心钻研这本书,以后可以做帝王的老师。十年后大有成效。十三年后,你就可以在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见到我了。说完老人就离开了。

20、又是五天后,半夜的时候张良就起来去桥上。这次终于比老人来得早了。老人开心地说:小伙子,这样才对!

21、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22、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张良当时应该是一脸懵。尽管老人的语气非常不客气,张良还是下桥把鞋捡回来,然后又替老人把鞋子穿上。老人穿好鞋,笑着转身走了。但没过多久,老师又回来了,他对张良说:小伙子很不错,值得指教,五天后早上到这桥上等我。

23、北宋时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

24、看了这些古时尊师故事,大家是否也有一些感触。教师是一个奉献的职业,在节日的这一天,向老师们送上一份祝福吧!每一份祝福,都是对他们辛勤工作的暖心鼓励!

25、由于唐太宗家教很严,所以,他的几位皇子对老师都很尊敬,从不失礼,道德学问也不断提升,使得唐朝基业后继有人。唐太宗教子尊师的事迹也被后人传为佳话。

26、这是孔子尊敬老师的故事,孔子注重尊师重道,就如何他尊敬老师的故事中一样,对于老子的尊敬不仅可以从他的语言更能从他的行为看出来。而在古代名人中尊敬老师的故事自然并不只有一则,还有许多。而下面一则则是古代帝王尊敬老师的故事。

27、杨时,将乐县人,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程颐为师。

28、过了良久,程颐醒来,从窗口发现了站在风雪中的杨时和游酢,他们浑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程颐急忙起身迎他俩进屋。后来,杨时学到了程门理学的真谛,世称“龟山先生”,被后人推崇为“程学正宗”。“程门立雪”的典故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影响久远。

29、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少有的明君,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唐朝盛世。太宗皇帝胸怀宽广、礼贤下士,他广纳谏言、重史崇典,曾下令魏征、虞世南等贤臣,齐力搜集古圣先贤的典籍,汇集成《群书治要》宝典,并依止其治国,成就了太平盛世。

30、据《宋史·杨时传》记载,杨时小时候聪明伶俐,人称神童。他考中进士后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攻读经书、写作教学,后来拜著名理学家程颐为师。

31、鲁迅对启蒙老师寿镜吾一向很尊敬。他18岁到南京读书,每当放假回绍兴时,总要抽空看望寿先生。

32、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33、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34、母亲去世后,黄香和父亲相依为命,对父亲非常孝顺。夏天,他用扇子将父亲的床枕扇凉;冬天,他用身体把父亲的被褥暖热,再让父亲安睡。

35、当魏昭还在童年求学的时候,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他就想拜郭林宗为老师。但是郭林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亲自煮粥给他吃。当魏昭端着煮好的粥进来的时候,郭林宗便呵责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粥来而又没有不好的脸色时,郭林宗答应收其为徒。

36、秦始皇焚书坑儒落得个骂名千古,可他尊敬老师的事儿却鲜为人知。  有次,他出巡坐在车上,不知怎的回忆起了自己的老师,记得老师第一次讲的课就是他的姓:“亡,口,月,女,凡”,合成一个“嬴”字。  第二天要背写这个字。秦始皇嫌字太难写,老师就说一个嬴字就难住了,将来秦国你还要怎么去治理?”说着就举起了荆条棍……  突然,车停了。秦始皇骑马到了仙岛上后竟忽然下马,撩衣跪拜起来。随从见此情景,虽然莫名其妙,但也只好跟着参拜。  拜完后秦始皇说:“众位卿家,此岛所生荆条,正是朕幼年老师所用的荆条,朕见荆条,如见恩师,怎能不拜。”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岛称为秦皇岛。

37、北宋时期,有一个著名学者叫程颐,是主张“去人欲,存天理”的理学的奠基者之一。程颐在当时的名气很大,许多人慕名而来求学问道。

38、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少有的明君,开创了“贞观之治”唐朝盛世。李世民懂得国家要兴望发达,长治久安,搞好子女教育非常重要,认为教诫太子诸王是“当今日之急”。因此,他给几个儿子选择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学问渊博的人。而且,一再告诫子女一定要尊重老师。

39、“程门立雪”这一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北宋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

40、居里夫人的法语老师最大的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法国北部的第厄普。可是,她付不起由波兰到法国的一大笔旅费,回乡的希望总是那么渺茫。居里夫人当时正好住在法国,她非常理解老师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师的全部旅费,还邀请老师到家里做客。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回到了自己家里一样。

41、张良有一天到桥上散步,遇到一个碰瓷的老人家,老人故意把鞋子掉到桥下,让张良去捡,张良捡上来后还给老人穿上。  老人觉得这宝宝不错,就让他5天后的早上和自己会面。结果那天张良迟到了,老人生气,要他重来一次,可第二次张良又迟到了,老人哼了一声,又要重来一次。第三次,张良终于比老人先到了,这下老人才满意了。  张良正想着这老人到底在耍什么花招,便只见老人神秘兮兮地拿出一本书来:“读了这本书,十年后你就会出人头地。十三年后,你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一块黄石,那就是我。”  说完,老人就神秘兮兮地走了。  张良一看,哇塞,原来是《太公兵法》!  10年后,张良靠着此书成了刘邦的军师,终于走上了人生巅峰。可他始终不忘那个神秘兮兮的老人。  13年后,他随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

42、“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将乐县人杨时求学的故事。

43、  汉明帝刘庄,东汉第二位皇帝。明帝在位期间,吏治非常清明,境内安定团结。

44、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明帝能放下自己九尊之躯的至高身份来恭敬老师,可见他的用心与风范,值得大家学习。古代尊师重教的典故篇二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少有的明君,开创了“贞观之治”唐朝盛世。李世民懂得国家要兴望发达,长治久安,搞好子女教育非常重要,认为教诫太子诸王是“当今日之急”。因此,他给几个儿子选择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学问渊博的人。而且,一再告诫子女一定要尊重老师。

45、柏拉图的成功,并不是甩手就会有的学问。他的成功沒有秘诀,就是贵在他对老师百分之百的尊重与信任,对老师的教诲与要求依教奉行、坚持不懈。

46、北宋时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47、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为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尊敬老师的故事61952年2月,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岑突患脑血栓逝世,周总理参加了治丧委员会并送了花圈,挽联上写着:“张伯岑老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张伯岑病故后,周恩来一直惦记着张家的。

48、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了,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叫他们进来。

49、有一次,太子的老师李纲因患脚疾,不能行走。怎么办呢?在古代,后宫乃帝王家室,除了皇帝和他的后妃、子女可以坐轿外,文武百官都知书达礼、谦恭自牧,为表尊重,都不会在后宫大摇大摆地坐轿。唐太宗知道李刚生病后,竟特许他坐轿进宫讲学,并诏令皇太子亲自恭候老师。太宗此举足见其尊师重教的品德,作为帝王,能以九五之尊礼敬老师,为天下子民作出最好的示范。

50、由于唐太宗家教很严,他的几个儿子对老师都很尊敬,从不失礼。唐太宗教子尊师也被后人传为佳话。古代尊师重教的典故篇三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qq经典头像大全(28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