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谚赏析的谚语(16句精选句子)
农谚赏析的谚语
1、 大旱不过五月十三。到了农历五月已是中夏,进入雨季,但是个别年头,就是不下雨,一切下雨的前兆,完全失灵,令人难以忘怀的就是上世纪的1968年,是我县历史上最旱的一年,全年只有一些无效降雨,打破“涝不死的昌黎,旱不死的乐亭。”的传统说法,
2、 大雪,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二十一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古人云:“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大雪为节者,形于小雪为大雪,时雪转甚,故以大雪名节。”这是大雪节气的由来。
3、 豆打长秸,麦打短节。豆子秸子长,角结的就多,打的就多;麦子节短穗大,产量就高。
4、意思是说,牛年马年里风调雨顺,庄稼都会有好收成,不愁不丰收,而鸡年和猴年的收成一般都不好,或旱或涝,往往歉收闹饥荒。
5、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秋分种门外,寒露种河湾。
6、要得红苕好,底肥追肥要上饱。施肥一大片,不如一条线。
7、虹高日头低,明朝着蓑衣;虹低日头高,明日晒得背皮焦。
8、 早种1天,早收10天。夏播作物早种1天,秋后就能早收10天,告诉人们,夏收以后要抢种夏播作物。
9、例如,现今流行的“秧好半年稻”,“麦要浇芽,菜要浇花”,“处暑根头白,农夫吃一赫”,“稻如莺色红,全得水来供”等农谚,见之于明末的《沈氏农书》:“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见之于明末的《天工开物》;“无灰不种麦”,“收麦如救火”见之于16世纪初的《便民图纂》;“六月不热,五谷不结”,“六月盖了被,田里不生米”等见之于14世纪初的《田家五行》;“若要麦,见三白”,“正月三白,田公笑赫赫”,见之于8世纪初唐朝的《朝野佥载》;“欲知五谷,但视五木”,“耕而不劳,不如作暴”,见之于6世纪的《齐民要术》。
10、水满田,谷满仓,田内无水仓无粮。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有水无肥一半谷,有肥无水望天哭。囤水如囤粮,水足粮满仓。
11、 夏至三庚数头伏。祖先留下来的律,按天干地支计算,从夏至那天起当出现第三个庚日,即为头伏。
12、(意思是,寒露前后可以种豌豆,霜降前后可以种冬小麦。)
13、 燕子低飞沙燕叫,蚂蚁搬家蛇过道。根据动物的特有本能,预测天气,将要下雨。
14、(注)清明最好是晴天,谷雨最好要下雨。如果谷雨没有下雨,那么之后的会久旱无雨。
15、 种丢年,不钟收年。就是说,某一种农作物在当年收成不好叫丢年,来年种一定会有好收成,所以有的人,甚至会多钟。现在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人们已淡忘了这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