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斯鸠怎么读(104句精选句子)

2023-12-19 11:08:23

孟德斯鸠怎么读

1、西塞罗认为,土地均分不公正,盖建立国家,就旨在保障人人所拥有财产的安全。

2、  衡量一个人的真正品格,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会发觉的时候做什么。——孟德斯鸠

3、  第礼与法结合。孟德斯鸠评论了中国礼法之间的关联性,近似地描述了中国古代社会亲亲尊尊和家本位制度。为了帝国的太平,人民就要孝敬父母,恪守孝道。尊重父母,扩展到尊重像父亲那样的人,比如老人、师傅、官吏和皇帝。反过来,作为回报,老人、官吏和皇帝要以爱还报卑幼。“这个帝国的构成,是以治家的思想为基础的”,“所有这些都构成了礼教,而礼教构成了国家的一般精神”。(124)

4、    彭刚:十八世纪启蒙运动的那些重要人物,千人千面,各有不同,每个人关心的事不太一样,价值立场不那么一样,观念建构也不一样。孟德斯鸠,单以《论法的精神》为例,就发展出带有地理环境决定论色彩的理论、权力制衡的理论、政体分类的理论……那么他关心的核心问题究竟是什么?我想,他最关注的其实还是自由。

5、  在国内政治法方面,孟德斯鸠说,公民的自由主要依靠良好的刑法。如果刑法的每一种刑罚都是由犯罪的特殊性质去规定,都是源于事物的本性,而非立法者的一时意念,那么刑法就是自由的胜利,刑罚就不是对人类的暴行为此,他把邪术和异端罪、男色罪、大逆罪、亵读神圣罪、思想和文字犯罪当作是一种政治的奴役。在这里,孟德斯鸠比较了东方与西方,(68)并特别地提到了中国。

6、  孟德斯鸠的政体理论是他理论的原发点,从思想史的角度上看,其理论源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政体理论。可以说,当孟德斯鸠改变了亚里士多德政体分类并发展出“政体原则”概念的时候,古代政体的理论发展到了近代的政体理论。(孟德斯鸠怎么读)。

7、  在17-18世纪多数理性主义者那里,法律只是一个附带的和从属的话题。由社会契约而生公共的权力,后者又衍生出法律,理性主义者的主导领域是哲学和政治学。从这个意义上说,近代自然法的理论导向了公法的理论,或者说,近代法律理论是政治学下的法律理论。而孟德斯鸠的独特之处,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8、而我们对中国历史上人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研究,相较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是遥遥领先的。

9、还有一点,可能是孟德斯鸠的家人后代反对其入先贤祠,孟德斯鸠出身贵族,可能把遗体埋葬在了家族墓葬中了,如果是这样,孟德斯鸠就算是成就再大,再符合条件,也无法进入先贤祠。

10、一个有才智的人,一般地说是很难与人相处的,他选择的人是很少的——孟德斯鸠

11、在这个时代,读书是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大部分人习惯了碎片化的阅读,很少有人愿意捧起一本书去细细品读。尤其是那些经典的书籍,很多人买来只是放在书架上作为摆设。或者只是满足于翻看、聆听经典的一些片段,有一种集邮式的快感,认为自己已经了解此书,有炫耀的资本,有作为谈资的素材。

12、  就风俗习惯与法律的一般关系而言,法律是制定的,风俗是出于人们的感悟;风俗以人民的一般精神为渊源,法律却来自特殊的制度。法律规定公民的行为,而风俗则体现为人的行为。不过,风俗固定了,就可以成为法律。法律可以用法律来改变,习惯只能够用习惯来改变,如果用法律来改变习惯,则是“悲惨”的。(118)

13、第十五节 应由市民法调整的就不应由政治法调整

14、很多事先天注定,那是命;但你可以决定怎么面对,那是运!

15、一般人赞许的往往是平庸人。对于平庸人,人们很乐于济助;对于有才智的人,人们以有所剥夺为快。后者成为忌妒的对象,人们对他毫不原谅;可是为了前者利益,人们不惜一切给以支援,他受人们虚荣心的拥护。——孟德斯鸠

16、    经验感并非指我存在的当下世界的经验感,更包括他对于希腊、罗马、中世纪和当时欧洲的现代各国的整体的历史感受和判断。换句话说,是用纯经验的方式去理解历史。这和今天我们学生迷恋的很多方式不一样。今天我们学生往往最迷恋的是,学者说一件东西怎样好,是怎样一步步推演过来的,纯粹的观念世界美妙无比。不过,所有这些理论,即使的确是好东西,但也往往是经受不住考验的,我看到过很多学生在大学本科或者研究生阶段学了很多美妙的理论,做了无数的好梦,一到现实里面一下就被摧垮了。换句话说,有时候知识和抽象观念越多,我们理解现实、理解经验、理解政治的能力反而越弱。

17、既然在德性和自我保存之间(普遍v.特殊)存在着冲突,孟德斯鸠得同时拒绝古典哲学的德性和基督教的德性。德性作为共和国的基础,那是古代共和国,现代世界已不再可能。在孟德斯鸠笔下,现代共和国同样值得追求,而无需充分的、严苛的德性来担保它。现代共和国的原则不再是德性了,但又存在一种规范,比自然权利(霍布斯、洛克)更为丰富,作为对德性的替代。这一新的原则就是孟德斯鸠讨论的自由。

18、在前面已经提到,行政机构对立法机构只有否决权,不然,它的特有权力将很快丧失。其实,如果立法机构参与行政,其特有权力同样也会丧失。

19、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到人家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孟德斯鸠

20、注2:博马努瓦(1247—1296),法国法学家,著有《博韦习惯法》。——译注

21、可是,在自由国家里,虽然没给立法机构钳制行政机构的权力,却给了它对所立之法的执行情况进行审查的权力,而这正是英格兰政府之所以优于克里特与斯巴达的原因所在。克里特的国务官员是不做施政报告的,斯巴达的民选长官也是如此。

22、  寒冷的气候让北方人精力充沛、自信、勇气、优越感、少复仇、有安全感、直爽、少猜忌策略和诡计;炎热的气候让南方人精神懒惰、心神萎靡、感觉敏锐。因此,北方人邪恶少、品德多、诚恳坦白,像青年人一样勇敢;南方人远离道德边缘,易于情欲犯罪,像老头子一样怯弱。

23、如果我阅读得和别人一样多,我就知道得和别人一样少。——孟德斯鸠

24、第十一章 政治制度与确立政治自由的法律之间的关系

25、孟德斯鸠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西方现代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人。他的法制思想、三权分立思想、君主立宪思想等对后来的哲学家如康德、黑格尔等都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是人类思想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哲人。戴格拉夫是研究孟德斯鸠的专家,这本传记是他研究孟德斯鸠生平和思想的力作,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26、    我读孟德斯鸠的书,还感到有自我教育的意义。孟德斯鸠在他的《论法的精神》里,其实也专门讲了教育问题,指的是如何匹配政体的教育。那么我说的教育意义是指什么呢?就像彭老师说的,如果一个人一生中,在与所有的现实和他人发生关联的生活里,哪怕是他主动为多数人努力服务的生活里,都不能只靠自己简单的理想而生活,或者说不能只靠自己认为最佳的那种价值去生活。所以我说,从这本书里,你真能看出做人的道理。

27、在古代共和国中存在的德性,在现代国家中却消失了。这一点对孟德斯鸠而言是关键的。在孟德斯鸠笔下,对古代共和政体取而代之的是英格兰这个现代共和国。这同时也表明了德性在严格意义上是不必要的。此后,卢梭在古代公民和现代人之间作出区分时用“市民阶级”(Bourgeois)一词来表达“现代人不是公民”。

28、路易・戴格拉夫(LouisDesgraves,1921—1999),法国学者,长期在波尔多市图书馆工作,任馆长,以研究孟德斯鸠而闻名。他写作的《孟德斯鸠传》公认为最有学术价值的传记之一。

29、不下决心培养思考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的最大乐趣。爱迪生

30、这是斯巴达监察官和威尼斯国家监察官暴行唯一的、合理的补救措施。

31、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1748年)里说:“对一个人的不公,就是对所有人的威胁。因为对一个人的不公,所显示出来的是制度的逻辑。这种逻辑,可以用来对待所有人,无人能保证自己幸免。”

32、  再次,连坐和拷问。孟德斯鸠严厉地批评了中国的连坐制度,称“父亲获罪要连坐儿女妻室,这是出自专制狂暴的一项法条”。(73)连坐是专制君主光耀他的裁判、平息他的愤怒的一种表现。在孟德斯鸠看来,拷问、罚金、肉刑及报复刑都是专制社会所特有的现象。孟德斯鸠在正文中并没有联系到中国,不过,严复在翻译此处的时候,对应中国问题曾予以演绎。他说,中国古代的刑讯逼供,“法实为之,吏特加厉之而已”,其惨烈和无人性,经常为西人所垢病。在这一点上,中西存在着区别,中国社会下,司法官“得一囚而炮烙之,攒刺之,*其目,拔其齿,而使之自吐实者”,在西方国家,司法官“钩距征验、旁搜遐访而后得其与事相发明者”。心虑和精力的差异,使得西方之狱“无刑讯而法行”。(74)

33、立法权是君主或者执政官制定临时性法律或者永久性法律,修改或者废除已有的法律的依据。行政权是国家对外宣战或者缔结和约,结束战争状态,互派使节,维护国家与社会安宁,防止外来敌人入侵的依据。

34、  严复对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有些时候持赞同态度。比如,中国北方人受刑的时候,不畏楚痛,有着惊人的忍耐力,而南方人则少见。他称,英国人戈登辅佐李鸿章平捻军之所以喜用中国士兵,就是因为“扶创虽剧,在欧卒为无望者,吾卒多不死”,并道出了“大抵文明之民,其熬楚痛,常不逮于质野”的看法(105)。但是,在更多的时候,严复对地理环境决定论提出了异议。在《孟德斯鸠法意》的案语中,他说,按照孟德斯鸠的理论,欧洲自由在于寒带与热带之间有温带作为缓冲,而亚洲则缺乏中间过渡带,强弱对峙,因此没有自由。严复批评道,亚洲的东南群岛和中美洲的诸国都处于温带,理论上应该成为强国,但是事实上,“何四千余年寂寂无颂声作耶”?他说,孟德斯鸠过于看重“天时”,而未周密考虑“天时、地利和人为”,孟德斯鸠的理论“不圆易见”“未见其说已密也”(106)。

35、平等和德性之间有何关联?道德上的德性跟自我约束有关,为了尊重其他人的平等,这种自我约束是必要的。商贸和平等是相互伴随的,因此,民主和商贸之间就存在一种关联。孟德斯鸠有关民主政体的理解跟当下不同——当下的民主政体是宽容随和的(现代民主容易跟利益、欲望、偏好、意识形态相关联),孟德斯鸠的民主政体则是严苛的、清教徒式的。

36、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煮

37、在商贸型共和国里,公民只能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得生活必需品,而不是通过福利。劳动能促使一个人成为一个独立的和真正的公民。正如孟德斯鸠所理解的,严苛和节俭是民主政体的本质,这一点在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中也引人注目。

38、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培根

39、但是,阅读经典很大程度上是对自己的训练和挑战。通过对经典的阅读,我们不断锤炼我们的思维,可以与人类历史上那些伟大的灵魂去对话。这不是一种消遣性的阅读,不是一种集邮式的阅读,更不是一种炫耀式的阅读。

40、    渠敬东:彭老师说到“权力总是会被滥用的”,我们往往容易理解成一个人的权力。孟德斯鸠则讲,无论是一个人或少数人依照法律而拥有和行使权力(即君主政体或贵族政体),还是所有人都行使权力(即共和政体或民主政体),权力都有可能被滥用。这是孟德斯鸠的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在他那里并没有一种政体是绝对好的,这是他政治上非常睿智的地方。他检讨了西方历史几乎所有的不同阶段,比如说希腊的不同城邦、罗马和外族不同的历史,以及当时英国、法国或者是威尼斯等这样的城市国家的历史,得出这样一种观点。在这点上,孟德斯鸠永远都不是一个教条主义者。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注意,因为我们对权力的想象,往往指的是某一个人或一群人滥用权力,这是不充分的。注意这一点,会加深我们对孟德斯鸠的理解。

41、查理·路易·孟德斯鸠(Charles-Louis de Secondat,1689年1月18日-1755年2月10日),出生于法国波尔多拉布莱德,毕业于波尔多法学院,法国启蒙时代的著名思想家、律师,与伏尔泰、卢梭合称“法兰西启蒙运动三剑侠”。

42、  法律的制订是为了惩罚人类的凶恶悖谬,所以法律本身必须最为纯洁无垢。——孟德斯鸠

43、支配和统治一切的,在君主政府中是法律的力量,在专制政府中是永远高举着君主的铁拳,但是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孟德斯鸠

44、所以,我很感谢这些年轻人,在这样一个越来越讲究“聪明”的时代,能够牺牲自己宝贵的时间来和我一起啃读经典,降低自己原有的利己主义的精致和聪明。

45、    刚才我提到孟德斯鸠,马基雅维利也有相似的地方,他们都很哲学,但又都不是书呆子学者,都对实际政治生活有很多的考虑。我再举一个例子,反对法国革命的鼻祖伯克,早年写过一本小书《论美与崇高》,后来几十年都是当国会议员,做当时某一个政d的代言人,是一个政治活动家,他要来讨论政治问题的话,首先讲的是,所有的政治抉择都不可能是一个善与恶,黑与白之间的选择,永远不可能达到某一个单一的目标,永远处于一种折中、妥协和平衡的状态,如果你朝着某一个单一的目标来推行某一项政策或者实行某一种政治方案的话,当你离这样的目标更近的时候,你就离其他同样重要,甚至更美好的目标越来越远了。

46、 神往往不具有完美无缺的品质,因为这样反而会使他变得不完美;为他设限的从来只是他自己,因为他本身就是他的必要性。

4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况

48、你会发现,在历史地理学的视角下看中国史,很多历史上的现象都能得到更真实、更根本的解释。同时,你还会发现古人是怎么因地制宜、又是怎么把人的自由度发挥得淋漓尽致。

49、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张之洞名人的读书名言,读书名言警句摘抄大全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50、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高尔基

51、    彭刚:怎么来解决人类政治安排的问题,我想这的确是人类走出蒙昧、步入文明面临的问题。有一种思路也许是理想化的、想要寻找“最佳的”制度。比如说柏拉图的《理想国》,为什么在中文里翻译成“理想国”,还一直就这么固定下来了?它的确是想要找到最好的政治统治的方式,那就是哲学王的统治,哲学家成为王。“王”代表权力,“哲学家”代表智慧和德性,掌握了最好权力的一个人或者一批人,他们既有权力,又最有智慧,充满德性,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好要求的?可是,这有点像我们中国传统里对圣君贤相的想象。柏拉图说要出现哲学王这样最理想的情况,并非必然,而是要看机运,就是要撞大运,完全是偶然的事。我想中国传统和西方传统里都有这样一种根深蒂固的,要一劳永逸地找寻一种最好方式的思路。与此相对的是,寻找“最不坏”的解决方案的方式。比如,市场经济、民主政治都并不完美,都有其瑕疵乃至缺陷,可是,相比于其它经济和政治组织的方式,几害相遇取其轻的话,它们就显得更可取了。

52、如何严明?司法独立,权者不染指其中。诸葛亮早已经知悉司法独立的重要性,所以他在《出师表》中谆谆告诫后主刘禅: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这样做的目的是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就是证明您是圣明君主。反过来呢?权力染指,凭好恶断案,能有司法公正?没有司法公正,这样的君主自然会被认为昏君。你看,法治清明多么重要。

53、    渠敬东:很高兴参加此次活动!《孟德斯鸠传》这本书最早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我和我的学生在一块研读孟德斯鸠原著的时候,也读过这本书。孟德斯鸠的经历和思想,在我们今天这样的思想处境里显得非常有意义,我想跟大家聊一聊。

54、    当然,正因如此,我们不能只在孟德斯鸠的文本里去理解他,还要联系他本人的现实生活、实践和遭遇。在孟德斯鸠生活的历史里,他以一个贵族的身份进入法国的司法、政治、学术等领域内在的关联里,他是一个活生生、有着极其丰富的现实经验感、极其丰富的政治历练的人。不了解孟德斯鸠生活的历史、所处的历史,我们无法理解他的思想。今天,我们的思考尤其需要对孟德斯鸠以及相似的思想家做一个全面的认识,我们才能从观念和价值意义上纯粹的争论中走出来。

55、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培根

56、首先,这可以培养我们的见识。阅读经典就如同在人类智识的阶梯上,拾级而上,登高望远,不断地超越固有的偏见与狭隘。我们也许都是柏拉图洞穴隐喻中的囚徒,但是有一天,我们或许能够踩在前人智识的肩头上爬出那黑暗的洞穴,见到真正的光明。

57、  宗教影响着法律,一个国家宗教约束越少,法律的约束就越多;宗教与法律发生冲突,那就是件危险的事。成吉思汗统治下的鞑靼人,把刀扔进火里、身靠鞭子、用缰绳打马、用骨头打碎骨头,都是罪恶或是大罪;而食言背信、抢劫财物、伤人杀人,却从来不是犯罪。在台湾人那里,该赤身裸体的季节不裸体、该穿丝衣而穿布衣、寻找牡蛎、不先占卜小鸟歌唱而采取行动,应该下地狱;而酗酒和荒淫则不是罪恶。印度人认为死亡是幸福的开始,法律和刑罚没有任何约束的作用。(138)孟德斯鸠说,宗教教义无所谓利与害,真与伪,但是,当它与社会原则合拍并适用得当的时候,会产生美好的结果,否则会导致可怕的结果。孔教否认灵魂不死,孟德斯鸠认为这是恶劣的和不正确的,但它发生了美好的结果;道教和佛教相信灵魂不死,他认为这是神圣的,但它导致对生命的不珍惜。孟德斯鸠引用一位中国哲学家的话说,佛教教义认为身体不过是住宅,我们的灵魂寄住其中。但是,如果我们把父母的身体也当成一所宅子的话,我们岂不把父母视为泥土?岂不剥夺我们爱父母的美德?(139)

58、同时,可以把体现国家一般意志和执行国家一般意志的权力,交给一些指定官员或常设机构,行使此两项权力均不能以任何个人为对象。

59、但是,这种钳制权只能是单向的,否则,有害而无益。由于行政机构性质使然,而且它行使权力的对象始终是需要紧急处理的事情,所以,它无须被钳制。罗马政治出现极大弊端,就犯下了这样的错误,因为,它给了保民官钳制立法与行政的权力。

60、孟德斯鸠关于经济生活的观点在此书较后的篇幅中谈到。孟德斯鸠指出,我们时代的政治作家总是谈到财政等事务,而古代的政治家撰写的只是德性。孟德斯鸠逐步地为通往现代的方式铺就道路,这种方式以“私人之恶也能造就公共的利益”为最经典的表达。

61、衡量一个人的真正品格,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会发觉的时候做什么。——孟德斯鸠

62、  第孟德斯鸠提出了民族精神的概念,主要是指一个民族的风俗和礼仪。他理解的中国之礼,更倾向于是一种礼节和无需理解的直白行为方式,内容上间接包含了宗法的行为规范和利他主义的内在动力。孟德斯鸠把这种礼视为一种道德,因此他的结论是:中国古代法律与道德并没有明显的区分。与同时代的伏尔泰不同,孟德斯鸠对中国的风俗礼仪总体上持否定的态度,认为中国礼仪一成不变,而且中国人不讲信义。不过,中国之“礼”客观上又阻碍了专制主义,中国人的道德至上又使得中国的专制制度带有了贵族和民主的性质。

63、与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历史地理可以研究的时间最长,空间最广,资料的密度最高,可信度最大。

64、此后数千年的历史中,一代又一代的人,面对丰富多样的地理环境,以及错综复杂的局势变化,都在努力地反过来影响它们、突破它们。

65、啊!夸奖的话,出于自己口中,那是多么乏味!

66、  政体性质、地理环境和气候都影响着宗教。宽和政体宜于基督教,专制政体宜于伊斯兰教;天主教宜于君主国,耶酥新教宜于共和国;君主支持路德,老百姓和中产者支持加尔文教。(135)新教地区靠北,天主教地区靠南,因此新教地区的国家需要更多的劳动。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区分,就在于气候的差异。(136)西方人受到基督教的恩惠,施政有政治法,战争有国际法;日本人源自鞑靼人,对庙宇没有感觉。铁木儿和成吉思汗蹂躏亚洲,日本无宗教教义,于是有苛刻的法律。(137)

67、一个共和国的不幸,就是它不再有阴谋秘计的时候。这情形发生在人们用金钱腐化了人民的情况下。这时人民变得冷静了,热衷于金钱,而不再热衷于国事了。

68、    最富经验感的学说,不只是类型学说推论出来的政体学说,而在于他有考察另一面,即所有历史和现实构成的那个政体,即政治的或者法的本原。什么是本原?就是我们现实生活里的每个人具体的情感和所有人合在一起产生的情感、情绪、反应、激情、意见、德性等等。只有这两者——政体的自然和政体的本原结合在一起,只有政治社会的结构与具体运行的机制结合在一起,而取得匹配和平衡,才是好的政治。这一点太重要了。

69、书籍是最好的朋友。当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永远不会背弃你。都德

70、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

71、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鲁迅

72、另外一个理由是,孟德斯鸠的遗体可能没有保留,我能找到的资料里面没有表明孟德斯鸠的遗体埋葬在哪里了,如果没有保留,就无法移入先贤祠。

73、书籍是任何一种知识的基础,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的基础茨威格

74、      和孟德斯鸠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权利制衡、三权分立等概念,来自于《论法的精神》里的一部分,那个部分是对英格兰政治体制的考察。虽然历来有不少人认为,孟德斯鸠对当事英国的政治制度的认识并不准确,在他这儿出现了“创造性的误读”的情形。可是要让孟德斯鸠这样对英国有亲身考察、对法国司法体制和政治运作又非常了解的人发生误读,也不是特别容易的事。我们看这本书会更加有一种现场感,通过孟德斯鸠这样的个案,对启蒙运动,对十八世纪的贵族、文人是怎么生活的,可以有更多的了解。

75、没有哪种教育能及得上逆境。读书名言警句读书名言大全读书名人名言大全摘抄有时间读书,有时间又有书读,这是幸福;没有时间读书,有时间又没书读,这是苦恼。——莫耶

76、《曹刿论战》中当曹刿两次否定鲁庄公打仗依凭的条件后,鲁庄公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忠之属也。战则请从。意思是,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判断。曹刿说:这是尽心尽力处理政事的表现,打仗的时候请让我跟随。根据实情就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不能凭借亲疏远近来断案。一旦掺杂了情感亲疏,断案就会有偏颇,有失公允,离心离德。严明赏罚,唯心唯德,民心相聚。

77、在你不害怕的时间去斗牛,这不算什么;在你害怕时不去斗牛,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只有在你害怕时还去斗牛才是真正了不起。

78、  其次,共和国提倡节俭,而君主国和专制国必须奢侈。君主国的奢侈是享受自由的成果,而专制国是在滥用奴役谋取好处。孟德斯鸠引用建文帝的话说:“我们很是奢华,连老百姓不得不出卖的儿女的鞋子也要绣上花。”(44)中国的奢华导致了革命,孟德斯鸠说,中国历史经过了22个朝代,每个朝代的开始是好的,开国皇帝们经过了战争的艰苦,他们崇尚品德害怕淫佚,他们保持了品德、谨慎和警惕。但是经过了三四个君主之后,后继的君主成为了“腐化、奢侈、懒惰、逸乐的俘虏”,他们把自己关在深宫,精神颓废寿命短促,皇室由此衰落。权贵兴起、宦官得宠、帝国灭亡,周而复始,中国“经历了二十二次一般性的革命”。(45)中国经常发生饥荒,由此盗贼多有。当有一个盗贼的军事团体壮大进驻京城的时候,帝国就会消亡。对西方的皇帝而言,如果他在世的时候统治不好,那么他来世的幸福、今世的权力和财富就会减少;而对中国的皇帝而言,如果他统治不好,他就会丧失他的帝国和生命

79、    读者:两位老师都讲到现实感,那能不能解释一下现实感和我们强调的国情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80、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81、  有趣的是,孟德斯鸠“发现”了铭刻在中国人心灵和精神中礼教的原因:其中国文字复杂,学文字就要读书,而书里面全是礼教的内容,其礼教里没有精神性的东西,只有生活的规则,所以不需要智力上的理解,容易打动人心(123)。在我们看来,孟德斯鸠似乎游离于“以刑治国”与“以刑弼教”之间,但他不相信刑杀能够树立起道德来。

82、政治是一把磨钝了的挫刀,他挫着挫着,慢慢地达到它的目的。

83、社会是人群的集合体,而不是他们各自本身——孟德斯鸠

84、什么是民法?在孟德斯鸠的用法里,民法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作为部门法的民法,而是与“政治法”相对的一个概念。在《论法的精神》第一章第三节里,孟德斯鸠把“实在法”分为三类:万民法、政治法和民法。万民法相当于今天的国际法,而政治法和民法都是国内法,其区别在于,政治法调整的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民法调整的是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显然,孟德斯鸠借鉴了罗马法学家关于万民法与市民法、公法与私法的分类,但又作了一些变通处理。孟德斯鸠的民法不能完全等同于现代意义上的民法,但其内容的主要部分当与现代民法重叠,且与现代民法精神上是一致的,即强调对私权尤其是财产权的规范与保护。

85、实际上,孟德斯鸠所向往的政体是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他的政治自由和三权分立的思想对后来的美国革命有深刻影响。他认为自由被滥用了,没有一个词比自由有更多的涵义。他把自由和法律联系起来,认为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也应该做的事情,而不被强迫去做他不应该做的事情。“应该”和“不应该”要以法律为界线。所以,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自由了。他还把自由分成两种:一种是政治自由,这是人民和国家的关系中产生的,就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人民可以依自己的意愿行事;一种是民事自由,它是从人与人的关系中产生的,和自然法有密切关连,如人人不被奴役的自由。

86、如果立法机构任凭行政机构监禁能为自己的行为提供保证的公民,自由就将不复存在,除非监禁他们的理由是因被控告触犯了法律所规定的重罪而必须立即追究,在这种情况下,公民依然是真正自由的,因为对他们的约束仅仅来自法律。

87、在具有重大影响的诉讼中,为了不让被告人有落入会对自己施暴的人之手的感觉,法官的人选甚至要以与被告地位相同,或者说是以可以与被告平起平坐为前提。

88、立法机构分为两个部分,两个部分同受制约于行政机构,但彼此间又以阻遏权互相约束。英格兰的基本政治体制就是这样。

89、    读者:我的意思绝不是说思想者真地设计了以后社会实践的路径,但是思想者肯定会对一个国家的社会走向起重要的作用,就好像是如果没有十月革命,可能五四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就不太一样了,肯定是有影响的。我这个问题并不仅仅针对那个时代的历史,实际上是为了关照我们的现实,因为我们在现实当中也处于一个多元思想并存的时代,可能有左中右,但是在历史的十字路口,这个国家的人民最终会选择哪条路径,或者是倾向于左中右哪一条路径,这个问题我特别想知道。从他们那个时候开始,弄清楚什么思想要素能够影响历史,这样才知道我们现在有可能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趋势,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一段历史我比较好奇,提出来给大家共同思考。

90、商贸精神为何会与民主政体一致?因为商贸精神不是那种扎眼的奢侈消费,而是相反的某种东西,如节约、勤俭。孟德斯鸠有关商贸精神的看法与马克斯·韦伯有关资本主义精神的看法似乎有某种一致性。

91、    可是,现代学术的发展有时候会造成这样一种情形(在当下的中国经常见到)——学术训练让你掌握了很多学术术语和通常的学术套路,你能写很合规范的学术论文,却同现实生活经验失去了对接的能力。比如说你看孔夫子说得多好,是很好,我看了也觉得很好,孔夫子活得爽极了,是不是能够有效地来应对当下,这就是涉及到现实判断的问题了。

92、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93、光是冲着这份积累,不听一次他的课,都太可惜了。

94、  孟德斯鸠曾经提出过“民族一般精神”的概念,只是被后人漠视了。(112)在思想史上,基于法律的“民族精神说”的桂冠被19世纪的德国人所拥有。(113)如果我们要追溯法律民族精神说的时候,同样就要考察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和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的历史学和社会学,让他特别重视法律与一个民族的一般精神之间的关联性。孟德斯鸠说,一个民族的气候、宗教、法律、施政准则、先例和风俗习惯,形成民族的一般精神。(114)其中,孟德斯鸠较多地论述了风俗习惯和宗教与法律之间的关系。

95、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96、只有以精确的法律条文写下的判决书,才能让社会中生活的人们明白,自己对社会到底应尽什么样的义务。这就要求法官有法可依,而不是凭空主观议定。

97、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98、反对神学,提倡科学,不是无神论者,他是自然神论者。由于出身贵族、看不到人民的力量,思想中具有非不彻底和妥协性。

99、如果足够聪明,我还可以来一个急转弯,说完孟德斯鸠的观点,再来一个“但是”。

100、变坏的绝不是新生的一代,只有在年长的人已经腐化之后,他们才会败坏下去。——孟德斯鸠

101、  孟德斯鸠(CharlesLouisMontesquieu,1689-1755)既是18世纪理性主义法学的总结者,又是19世纪法律历史学和社会学乃至比较法学的奠基者。从理性主义立场出发,孟德斯鸠评论过古代中国的法律专制主义;从历史学和社会学角度,他描述了中国古代法律的精神,其中包括风俗礼仪宗教与法律的关系以及地理环境与法律的关系。本文的主题就是从孟德斯鸠的总体理论中剥离出他对中国传统法律的图画,展现出一个西方18世纪的理性主义学者如何评判一个东方帝国的法律制度。与此同时,参照严复在译本《孟德斯鸠法意》中的评论,本文试图发现孟德斯鸠论中国法过程中的真实之处和不实所在,从而判定孟德斯鸠论中国法的理论价值与缺陷。

102、  对于孟德斯鸠专制下的法律为暴虐方式的论断,严复深以为然,叹“恨不令申不害、李斯见之”,“秦固有法,而自今观之,若为专制之尤者”。(59)严复由此分析了中西“立宪”上的差异,他说,中国“立宪”也有四千年的历史,但是,“必不可与今日欧洲诸立宪国同日而语者”。西方之立宪,区分了君权和民权,君主也受到常法的约束,而中国的君主则“超乎法之上,可以意用法易法,而不为法所拘。夫如是,虽有法,亦适成专制而已矣”而且,“中国自秦以来,无所谓天下也,无所谓国也,皆家而已”,“天子之一身,兼宪法、国家、王者三大物,其家亡,则一切与之俱亡,而民人特奴婢之易主者耳”。(61)

103、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到人家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教师节祝福语100字以内(67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