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诗赏析(48句精选句子)

2023-05-04 09:39:25

名诗赏析

1、客鬓行如此,沧波坐渺然。此中真得地,漂荡钓鱼船。

2、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就是远隔天涯也像近在比邻。

3、 江 雪

4、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何当”一词表愿望,“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由当前的苦况所激发出来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此联跨越上联郁闷、孤寂之心境,而去设想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未来的乐,反衬出今夜的苦;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重聚时的乐。诗句明白如话,却又曲折、深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5、韵有情韵与思韵之分:前者乃因情而生韵,令人“情不平”;后者乃因思而生韵,使人“思不止”。文章真率深切,凄婉悲哀,则情韵易起;写小见大,言近指远,则思韵易生;若雅致高妙,则情韵与思韵,皆易相随。一般说来,情韵比思韵,更胜一层;但是,两者容易相互交融而模糊不清。

6、出自唐·李商隐《杜工部蜀中离席》。干戈,指代战争。此二句写人生分离之苦。“人生何处不离群”,以激问的方式,凌空起势,表现出一种对于离别的达观态度。但是,紧接着又以“世路干戈惜暂分”相承,以“欲擒故纵”之法,一下子就将离别朋友(杜甫)的忧伤之情推到了极点。因为这次离别不是一般的原因,而是因为战乱的缘故。一般的离别还有可能相见,而战乱情况下的分离,以后是否还能相见,就令人忧心了。

7、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8、诗句意思:将来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纵目四望,方能看出群山是那么的低矮渺小。

9、 在词中,词人写了一个秋夜中的种种秋声。笔锋非凡,意味亦显独特。词人以“豆雨声”起,以“雁声”收,写了秋夜中听到的十种秋声。但声声总离不了凄凉意,使一个正在发愁的人谛听这些声音,使作为声音的客体,严重地被染上“愁人”的主体印记,因而从笳声、雁声、蛩声、铃声中听到的,都是词人的苦闷心声。 

10、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

11、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12、诸葛丞相的祠堂去哪里寻找?锦城官外翠柏长得郁郁苍苍。

13、整天都在寻觅一切清冷惨淡,我不由感到极度的哀伤凄凉。乍暖还寒的秋季最难以调养。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

14、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

15、出自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春蚕吐蚕丝,绵绵不断,直到死去丝才吐尽;蜡烛流烛泪,滴滴不停,只等燃尽泪才流干。

16、首联写终南山的远景,借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颔联写终南山的近景,写烟云变灭,移步换形,极富含蕴。景物或笼以青纱,或裹以冰绡,由清晰而朦胧,由朦胧而隐没,更令人回味无穷。

17、这里所说的“一片伤心”,即是指这种情绪而言。

18、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19、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唐.白居易《暮江吟》古代诗词名句赏析21赏析“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20、赏析:这首诗咏早春,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诗人没有彩笔,但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

21、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三句领起全词。点明这是菊花盛开、红叶掩映的深秋时节。凭窗谤听着连绵不断的秋声引起心中阵阵凄凉。“凄凉”是把词中各种声音串联起来的线索。 

22、《出塞》这首诗声调高昂,气势雄浑,它浓缩了千年的边关战争历史,凝聚了一代又一代戍边战士的鲜血,抒写了所有中华志士的家国情怀,故而千古传唱。

23、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24、悲对秋色感叹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独自登高台。

25、这首抒写旅愁乡思的小诗,诗人在寥寥二十个字中,巧妙地借景抒情,表现出了一种悲凉浑壮的气势,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开阔的意境。

26、江水江花、西风横笛,这些特有时令的特定景物,就构成了一幅色彩浓烈的“江上秋意图”,具有鲜明的特色。

27、身居高位者谁能保荐我呢?可惜世上知音人稀若晨星。

28、而“风烟”、“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已摄下文“离别”、“天涯”之魂。

29、本诗写到颈联,虽有情境描述,还难以体现出它惊人的艺术效果。尾联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两句才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据《三国志》史料记载,诸葛亮因操劳过度,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八月在五丈原军中病逝,这时,距离他北伐曹魏匡扶汉室江山的目标还遥遥无期。诗人在当时尝尽了战乱带来的痛苦,政治抱负又一直得不到实现,从这个角度看,诗人与诸葛亮有同病相怜之感。所以,诗人在本句中倾注了大量心血,尾联落笔力透纸背,感情悲壮激越,令人读之怆然。千百年来,引起无数失意英雄和事业未竟者的共鸣,可见其蕴含着无穷的魅力。

30、文者,雅言也。其境界,自然制约于人心的境界。所以,心中若无境界,文章必定低劣——虽有例外,亦不多见。故知文章的境界,取决于人心的道德。若心中无德,则笔下无境——写得再多,也是庸言俗语,难登大雅之堂。因而,要想作文,必先做人。

31、白居易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陆游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朱庆馀之“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杨万里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均以思韵胜。

32、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33、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34、《桃夭》篇的写法也很讲究。看似只变换了几个字,反复咏唱,实际上作者是很为用心的。头一章写“花”,二章写“实”,三章写“叶”,利用桃树的.三变,表达了三层不同的意思。写花,是形容新娘子的美丽;写实,写叶,不是让读者想得更多更远吗?密密麻麻的桃子,郁郁葱葱的桃叶,真是一派兴旺景象啊!

35、广州市越秀区华乐路53号华乐大厦南塔10楼

36、我这寒士只应该甘守寂寞,还是回到故园闭门隐居吧!

37、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38、这首诗不难懂,但其中蕴藏的道理,却值得我们探讨。

39、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40、赏析: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

41、公元七五九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杜甫已经四十八岁了,作为一个胸有抱负,才华盖世的诗人,杜甫空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却一再陷入郁郁不得志的境地无法自拔。在安史之乱中,中原兵戈不息,生灵涂炭,诗人也不得不被迫辗转于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公元七五九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的流浪生活,辗转抵达成都,在剑南节度使严武的资助下,在浣花溪畔自筑草堂一所,暂时得以安顿下来。到达成都的第二年(公元七六O年,唐肃宗上元元年)春天,他到成都近郊拜谒了武侯祠,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篇。

42、第三句转笔写雪霁初晴时始见终南山的真实面门,“霁”字真实而传神地写出了夕阳的余光平射在山上,染红了林表的美丽画面。末句承上句的夕阳,写因望见终南山余雪而更感冬天的寒冷。

43、年轻时离开家乡年老才回来,一口乡音未改两鬓已是疏落苍白。“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44、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45、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46、诗的前半是叙事,描写的是送别的场面。起句先写离去者,展示了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

47、此诗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出战争的氛围。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讯,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戌楼上的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写教师的诗句和名言(26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