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门立雪的典故视频(50句精选句子)
程门立雪的典故视频
1、后来,杨时学得程门立雪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程门立雪的故事4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均为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颢、颐二人孩童时代读书求学于姥姥家———孝感董湖西北隅(今孝南闵集乡一带)。《孝感县志》云:“程子读书台,在县东五里,宋庆历年间,二程读书于此。”程子读书台又名“凤凰台”,因相传在晋穆帝永和四年(348年),有凤集于东岗,产九子于其上而得名。二程在孝感学习、生活有十八年之久,平时即读书于其台之楼上,故也名程台。“其楼曰夜月楼,虚窗晃明,美景澄清,无屋舍烟火之凑密、儿童鸡犬之声杂,其澄心悟道,深究理学,伊洛学派亦肇基于孝感”。程颐十八岁后,游伊洛、进太学,就学于周敦颐,著《颜子好学论》等书,逐步创立了北宋著名的理学流派,形成独树一帜的“程朱理学”,其学说受到许多名彦硕儒的推崇。
2、 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着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程门立雪的典故视频)。
3、二程的理学核心“天理”,按照今天的话说,“天理”即公理,是大善,是人的仁爱之心。“存天理”就是向善,追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人欲”即私欲,是小恶,是人的自私之情。“灭人欲”就是修身养性,除去恶习。“存天理、灭人欲”意在劝人防范个人物欲的过度膨胀,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
4、程颐见杨时求师心切,又那么懂礼貌。心里非常高兴,就收下了杨时这个门徒,而且还把自己哲学思想的精髓全都教给了他。
5、就这样,他们不知在雪地里站了多长时间。程颐终于醒了。他打开门出来赏雪,却看见两位学生正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外,都要成雪人了。程颐大吃一惊,问道:“看你们身上和脚下的雪,就知道你们已经来很久了,为什么不进屋呢?”杨时连忙上前施礼,对程颐说明来意,“我们是来向老师请教问题的,中午到时您在睡午觉,我们怕吵醒您,没敢进门。”程颐听了大受感动,连忙请二人进屋。二人这才进屋,向老师请教问题。后来,“程门立雪”的故事广为传颂。
6、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
7、杨时回答说:“没关系,我们在这里等一会儿好了。”
8、“没关系,小兄弟,我还是在这里等先生坐禅结束吧!”杨时坚持站在雪地里等候程颐结束坐禅,好向他请教问题。
9、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10、一个老师的作用有怎么大,小编原本是不信的,后来仔细想了想,尊师重道的思想·······
11、“快,快!你们快把杨相公扶进屋子里来。”程颐命令家人道。
12、 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13、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已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14、“谁知道先生什么时候结束坐禅呀?也许他今天一个下午都会坐禅呢!先生经常是这样的。”小书僮好心地提醒杨时。
15、杨时和游酢也不负众望,都成了饱学之士,杨时更独创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16、程是指宋代理学家程颐。立雪是指学徒站在雪中虔诚求道。“程门立雪”的原意是说:冒着大雪在程颐门前站着。用来形容尊敬老师,虔诚求教。
17、等到程颐坐禅结束,小书僮立即把杨时在门外冒雪静侯先生的情形向程颐禀报。
18、他们到程颐家时,程颐正在打瞌睡。两人不敢惊动他,就侍立在门口。
19、我国北宋时,南剑州(南平在当时被称为南剑州)有个名叫杨时的人,他一向虚心好学,非常尊敬老师,后来杨时中了进士,可他不愿做官,就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当时,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大学问家,杨时先是拜程颢为老师,学到了不少东西,四年后程颢逝世了,为了继续学习,杨时又拜程颐为老师。
20、二程为当代名儒。杨时舍官师事之,知所择矣。其后历知浏阳余杭萧山三县,皆有惠政。最可佩者,侍立师旁,雪深一尺而不去。盖其得力于二程之礼教多矣!
21、在北宋时期,福建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临死前,有把杨时推荐给他的弟弟程颐。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
22、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后来,“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23、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观念,提倡将那些授予自己知识的人当做自己的长辈来看待,这不仅仅是对为师者的尊敬,更是对知识的尊敬。
24、黄陂为缅怀一代先贤,北宋时即建“清远亭”,南宋更名为双凤亭,为一层六角亭造型,意即为了纪念一代先贤二程兄弟。南宋取“双凤投怀”之意,更名为“双凤亭”。由于天灾人祸,双凤亭多次被毁,明清年间亦数次重修。直到清代道光二十七年重建时,特将建筑风格改为现在的“重檐三层,六角攒顶”造型。意即纪念二程要追根溯源到他的祖父与父亲那里,故这里的“三”与“六”,特指二程祖孙三代在黄陂生活了六十个春秋,又与佛教的吉祥数字九契合。而底座的十二根石柱,所表达的是黄陂对乡贤二程夫子的十二分诚意。同时,双凤亭作为“中国名亭”收入《中国名胜大辞典》。
25、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为求得一个正确答案, 他俩-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塑风凛凛,瑞雪霏霏, 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26、从婴儿呱呱坠地时起,他就在接受来自家庭的教育,开始慢慢形成自己的个性萌芽,「三岁看老」由此而来。
27、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28、 《程门立雪》以杨时和游酢两人在雪中等候师长醒来的故事,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尊师重道的道理。师长为我们传授学识,我们理应尊重师长。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为了追求学问,哪怕受一点艰苦与挫折也应该忍耐。
29、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备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30、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31、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
32、杨时恰恰是尊师重道、求学若渴的榜样。学习既需要有虚心和诚恳的态度,也需要有尊师重道的精神。
33、“程门立雪”这一成语用来形容尊敬师长,诚恳求学。
34、“禀先生,这个叫杨时的年轻人,现在还在门外。”小书僮回答说。
35、“那么大的雪,你怎么能一动不动地站在雪地里呀?不如到屋子里来暖和暖和吧!”小书僮看到外面实在太冷了,而杨时站在雪地里一动都不动,不由地动了恻隐之心,于是想请杨时到门厅里烤烤火,避避风雪。
36、出自《宋史·杨时传》。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37、程颐见杨时求学心切,又那么懂礼貌,心里非常高兴,就收下了杨时这个门徒,而且还把自己哲学思想的精髓全都教给了他。
38、木兰山是佛教与道教和谐相处的宗教圣地,二程在幼年时,不是前往木兰山白云洞读书,或是参加木兰庙会。二程对佛、道合一的木兰山宗教特色的认知,为日后创立糅合佛、道、儒于一体的理学,打下了早期烙印。
39、程颐一听此事,马上问:“这个年轻人现在还在门外吗?”
40、“不!晚…晚生既…然要向…前…前辈请教,当然……应该……恭恭……敬敬地……在门外等……着。”杨时冻得浑身直发抖,说话时也直打颤。
41、 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42、那个小书僮见杨时不肯走,也就不再理他,自己进去了。
43、老师是我们大家都有的,“老师”一词是我们大家在也熟悉不过的了,他(她)就像我们的第二个母亲,他(她)用知识的力量哺育了我们,是老师给予了我们知识,给了我们知识的力量来丰富我们的生活。请问大家:这样一个人,我们怎么能不去尊重他(她)呢?程门立雪的故事6(原文)
44、“没关系,小兄弟,我还是在这里等先生坐禅结束吧!”杨时坚持站在雪地里等候程颐结束坐禅,好向他请教问题。
45、有关“程门立雪”的最早史料,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二程语录·侯子雅言》:“游、杨初见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人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一个是《宋史》中的《杨时传》:杨时和游酢“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46、可是,自从她上学之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47、中国佛教禅宗二祖慧可,据说也有“立雪求道”的故事。宋僧道原编《景德传灯录》卷三:“十二月九日夜,天大雨雪。慧可坚立不动,迟明,积雪过膝。师(指达摩)悯而问曰:‘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慧可悲泪曰:‘惟愿和尚慈悲,开甘露门,广度群品。’”(达摩是禅宗的创始者。)
48、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49、“不,小兄弟,我非常感谢你的好意。但是我还是在外面等好一点,你请进去吧。”杨时谢绝了小书僮的好意,仍然站在府门之外,顶着凛冽的北风和纷纷扬扬的大雪,连动都不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