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图片(66句精选句子)
孔子图片
1、孔子是中国文化中的核心学说儒家的首代宗师,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删定《诗》、《书》、《礼》、《乐》、《易》、《春秋》,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大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提出了“仁”的学说,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渡压迫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其次他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弄杀。他的学说成为我国二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他兴办私学,突破官府垄断,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学生达三千人,贤良72人。他主张“因材施教”,教育学生要“温故而知新”,把学和思结合起来。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鲍鹏山先生的《孔子是怎样炼成的》,作者从不同角度全面真实地为我们还原了一个鲜活而不是艺术虚构的孔子。书中指出,孔子出身贫寒,原本也是一个草根知识分子,靠自学成才终成万世师表、万众敬仰的孔圣人,告诉我们圣人是从凡人炼成的。鲍鹏山先生不拘泥于传统的讲学方式,而是集经典的智慧体验与语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于一体,将孔子及其思想学说所蕴含的道德精神与人生智慧向读者一一阐述,并为年青人树立一个“励志”的标杆。
3、可能是看多了,想多了,以至思维入了梦境,记得一个夏天的夜里,睡意正酣,梦里说出了八个字:“横向对立,纵向互依”。蓦然惊醒,赶紧记了下来,梦里的东西很容易忘掉的。对立是并存,互依是统这不就是自然的真实写照么!从此,再也不看了,我的易道研究得以搁笔。之前好像有报道说,一位解放军女大学生,研究某军事编程,历时三年未果,最后梦中破解了难题。也许,这就叫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吧!
4、唐吴道子画孔子为鲁司寇时像二本:乘车而群弟子从者,谓之图;立而颜渊侍者,谓之小影。司门郎中王伯瑜传小影于仙缘孔氏,盖孔子四十七代孙袭封衍圣公蒙之所藏也。传于棣州,摹石于学中。世人画宣圣往往讹谬不足考信,此小影与今朝廷诏其家献秘阁者,乃此本也,是知无妄矣。其石后有东武赵挺之所题。圣人既不得而亲见之矣,今诵其书,考其行事,而又刻其衣冠,与夫俨然威德之容,日夜相像而潜心焉。持承乏高平邑人兴建学校,患无真容以为忧。棣州教授袁百之偶以寄此,上下悦之。若合符然。乃示工者法以象之,别摹于石,以安庙壁,庶传无穷也。元祐三年九月二十五日,奉议郎权知泽州高平县事兼兵马都监飞骑尉赐绯鱼袋张持记书并立石。
5、孔子非常博学,而且有政治追求。他出身贵族,小时家道中落,生活困顿,但他努力好学,20岁时学有所成,被公认为博学好礼。古代士人强调“学位优则仕”,孔子也不例外,虽然他在教育行业拥有突出业绩,但从政一直是他心里的追求。(孔子图片)。
6、图:康熙御笔“万世师表”匾额。该题字为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到到曲阜孔庙祭孔时,听完监生孔尚任讲完《大学》首章后的御笔。康熙题词在民间很难见到,由此可见康熙对孔子的尊敬。(孔子图片)。
7、这就涉及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道?(易经)有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白话就是:有天有地,就有了高和低,有高有低,就有贵贱。引而申之,就是天下一分为统分阴阳两面,二者合为一体就是无极,一分为就是太极,阳转阴,阴转阳。“道可道,非恒道”“一阴一阳之谓道”。所谓道,我的感悟是:自然从无到有,从有到变的变化规律,是自然现状,二者相生而且相制,相克又相依。老子希望以这种相生相制,一退一进的方式来治理天下,以实现天下大同、安贫乐道的无为局面。这样的观念在(道德经)里面随处可见。如“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是故无为之道,利益平衡也,意义是积极的。长话短说哈,“道可道非常道”,怎么来解释呢?用老子的治国目的,是:
8、而之后孔子的游说各国,也没有得到国君们的重视。
9、不过,要说最著名的故事,倒是不在《论语》之中,比如说被选入教材的《两小儿辩日》,就出自《列子汤问》。故事的内容,基本上上过小学的都知道,说孔子一天出门,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作为吃瓜群众,孔子当然也是好奇,就过去问个究竟。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另一个小孩的意见恰恰相反,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远,而中午时离人近。
10、现代营销学里,有一个术语是指营销时,一定要满足客户的真实需求。而孔子这个乙方,他提供的东西,无法满足甲方客户的真实需求,也就注定了他们的合作即使有,也只是暂时,不会长期,也不会牢靠。
11、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4) 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12、同时,不仅儒家、道家是这样,曾在我国历史上名噪一时的诸子百家,只要大家留心去看去想,就会发现,这些学说虽然百花齐放,但是都是为了“人类社会秩序稳定”、“让人们生活变得更好”而发散展开的,只是不同学说展开议论的角度、层面不一样,以至于各具特色,比如墨家、法家等等。当然,以上也是颜小二的一些思考,大家可以当个参考,期待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13、孔子图像碑刻依附于文庙,为文庙的附属文物。通过对山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所登录83处文庙的调查发现,目前在山西可明确确定保存有5通孔子图像碑刻,分别为现存高平市文博馆的北宋元祐三年(1088)“宣圣小影(碑为景,景通影,以下碑皆同)”、盂县赵武大王庙内元延祐三年(1316)“宣圣兖公小影”、晋祠博物馆元至正三年(1343)“宣圣兖公小影”、闻喜文庙明嘉靖四年(1525)孔子为鲁司寇像、长子文庙明嘉靖十五年(1536)宣圣遗像。
14、“孔子衣镜”最基本的功能还应是作为衣镜以供鉴人。但不同于一般铜镜的是其“镜背”上孔子及其弟子的画、传,这绝不是普通铜镜能够描绘与书写的。“孔子衣镜”出土于椁室之内,主棺之旁,更凸显其重要的地位。因而此件文物的特殊意义绝非一般衣镜能够比拟,必然蕴藉了极为深刻的含义。
15、命名荣贶:孔子十九岁成婚之后,在第二年生了儿子,鲁昭公赐给他一条鲤鱼,孔子为了显耀国君的赏赐,给儿子取名孔鲤,字伯鱼,用志不忘君恩。
16、他做过管理仓库的小吏,也做过客卿家臣,做过政治顾问,终在51岁时当上鲁国的中都宰,后来做了司空,也就相当于建设部长,后来还当了大司寇。在鲁国时期的为官,还是很有抱负和成就感的。可惜的是,这短暂的得意,很快因其它人的离间计,让其下岗。
17、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8、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怀着 与人为善的理念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19、孔子说:“赐(端木赐,即子贡),你错了!圣人做的事,可用来改变民风世俗,教导可以传授给百姓,不仅仅是有利于自己的行为。现在鲁国富的人少穷人多,(向国家)领取补偿金,(对你)没有任何损失;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20、近世发展 儒学大会: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1、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22、临河而返:孔子在卫国得不到重用,想到晋国去见赵简子,到黄河边上听说晋国杀了贤大夫窦鸣犊、舜华,他临河叹息,认为“君子讳伤其类”,便返归卫国。
23、宋人伐木:鲁哀公三年,孔子离开曹国到宋国,在大树下演习礼仪,宋国的司马桓魋想杀孔子,砍伐了大树。弟子们劝孔子快走,孔子说:“上天赋予我推行道德的使命,桓魋能把我怎麽样?”
24、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25、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26、鲁昭公十年(公元前532年),亓官氏生子。据传此时正好赶上鲁昭公赐鲤鱼于孔子,故给其子起名为鲤,字伯鱼。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这一年孔子开始为委吏,管理仓库。
27、孔子说这句话的原意应该是:那些不成熟的女孩子和品德恶劣的男性都非常难相处,亲近一点,他们就会得寸进尺,疏远一些,他们就会诋毁你。
28、在陈绝粮:鲁哀公六年,楚国派人聘请孔子到楚国去。陈蔡二国的大夫们担心楚国重用孔子会给陈蔡带来危险,于是共同发兵将孔子师徒围困在旷野里。粮食吃光了,跟随的人都饿得站不起来,孔子仍然讲诵诗书、抚琴歌咏,没有一点悲伤恐惧的样子。后来派子贡到楚国,请来救兵,才得以解围。
29、鲁哀公2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在陈国住了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便带弟子离开,楚国人听说孔子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
30、另一个故事,在《三字经》中有论述,“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类似的故事版本很多,其中一个是这样说的,有一次孔子又出门了,在路上看到许多小孩在路边嬉戏。孔子当时就有些犹豫,这次可千万别再被小孩子难住了。他就在一旁观望。其中有个叫项橐的小孩在道路上独自玩着筑城的游戏。孔子让自己的弟子先去打探一下,顺便告诉他车子要经过,让他一边玩去。
31、退修诗书:鲁定公六年时,季孙氏僭越公室,大臣们掌握了祭祀、征伐等国家政事,孔子当时四十八岁,看不惯这种礼崩乐坏的局面,不求做官,专心修诗书,定礼乐。当时弟子来求学的很多。
32、丑次同车:孔子离开卫国,到了蒲地,一个多月又回到卫国。一天,卫灵公和夫人坐在一辆车上出游,却让孔子坐在后面的车上跟随。
33、同别人略有不同之处在于,我喜欢用实际来论证理论的真实性。什么叫“无道是道?”———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这个道就是狭义上的道。什么叫“道可道非恒道”?第一个人炒股赚了大钱,于是授徒教学,应者如云,结果所有人都亏着走了,这就叫“非恒道”,这个道是途径。什么叫“一阴一阳之谓道?”男女相合组成家庭,生儿育女,家庭就是道,道是生命源。所谓孤阴不生,孤养不长也,这是生命之道!对立无尽言,道无尽性,殊途同归也。
34、在政治思想方面:孔子关心人民的疾苦,他提出“仁(包含一切美德)”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暴政。
35、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36、图4 明嘉靖四年(1525)孔子为鲁司寇像
37、俎豆礼容:孔子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孔子五六岁时,跟其他小孩不同,常喜欢摆上俎豆等祭祀用品,模仿祭祀的礼仪。他有礼仪的天赋,无师自通,许多小孩都跟着他学礼,他的名声在当时的诸侯国中不胫而走。
38、立镜本为“正衣冠”之用,但此次出土的立镜上却绘有孔子及其弟子颜回、子贡等人的画像并附写有相应人物的传记,故笔者称之为“孔子衣镜”。据王仁湘先生考证,“孔子衣镜”的规格较大,分为“镜面”、“镜背”、“镜掩”等部分,“镜面”为高约80厘米、宽约50厘米的光洁铜板;“镜背”是一块与“镜面”等大的漆板,“镜面”置于其上,也是孔子及其弟子的画、传之所在;“镜掩”则与“镜背”相对,且一侧与“镜背”相连,如门户一般,可开可合,掩而盖之,以保护“镜面”;全镜展开之后,高度在80厘米以上,宽度在100厘米以上这样大型的铜镜在出土文物中是极少见的,“镜背”、“镜掩”的设计亦是之前鲜有的,更何况其上还有至圣先贤的画、传,称为珍奇,绝不为过。
39、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
40、 此次图片展是中国与斯里兰卡建交60周年之际,"山东周"活动的一项主要内容之以图文形式展示孔子与儒家学说的历代传承,集中展示了山东各地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此次图片展将在科伦坡文化中心等地巡回展出七天。
41、一言以概之,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其理论观点的出发点不是为了某一类人的利益,而是为了整个社会的有序运行,它的服务对象其实是“人类社会的秩序”。道家思想观点的“出发点”:人类内心的秩序而道家的气质则与儒家有些不同,道家有“潜”和“隐”的气质,他们似乎不言朝堂却“胜言朝堂”,这是道家的高明之处,也是道家最容易被误解的地方。
42、归田谢过:夹谷相会之后,齐景公回国责备自己的大臣“以夷狄之道教寡人”,致使齐国在外交上失礼,就将过去侵占的鲁国的田地送还鲁国,以表谢过。
43、因膰去鲁:鲁君中了齐人的计,沉迷于女乐,怠惰于国事,郊祭后又没有按照礼仪惯例向大夫们分送祭祀的胙肉。孔子于是辞职出走,五十六岁开始周游列国。
44、两派学说千年以来,有人说是互相较量,有人说是互相成就,传承至今,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难以超越的经典,那么孔子和老子的思想是对立的吗?二人背后的学派到底是殊途同归,还是背道而驰呢?颜小二的认为是前者。
45、图:孔庙里的杏坛,相传为孔子讲学的场所,“孔子游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
46、孔子推崇周礼,是因为他认为周礼代表着当时华夏文明发展的最高成就。在夏商周三代之礼中,孔子认为“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在三代礼乐继承发展中,周礼在保留了对鬼神的敬意后,更是把鬼神的这种敬意转换到人与人之间的敬意中来。成为处理人与人之间的重要的伦理关系原则。周礼继承发展了夏礼、商礼的优点,表现得最为完善。
47、孔子:子姓,以孔为氏,名丘,字仲尼。家中排行第二。“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春秋战国时期,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成年男子都可以称为“子”,而且都希望别人称自己为“子”,因为“子”还是一种爵位,所谓“公侯伯子男”也。但是,真正能获得别人以“子”相称的,一般是两种人:要么在社会上公信力较高的,如“老师”;要么就是较有道德的贵族;孔子、老子属于前者。而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被尊为“至圣”,孟子为“亚圣”。 据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华夏族)后裔,故为子姓。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夏邑)。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氏,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曜英,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叔梁纥晚年与年轻女子颜徵在生下孔子。孔子的伟大思想与孔子母亲很大关系,其母颜征在和他的外祖父颜襄对孔子产生了深远影响。由于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又因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像尼丘山;故起名为丘,字仲尼(伯、仲、叔、季是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第,“伯”为老大,“仲”为第“叔”为第“季”为最小的。 孔子全身画像
48、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是孔子的十五世祖。六世祖得孔氏,是为孔父嘉。孔父嘉是宋国大夫,曾为大司马,封地位于宋国栗邑,后来在宫廷内乱中被太宰华督所杀。
49、从55岁到68岁的13年间,孔子带着他的一众亲近弟子,在鲁国周边游历。从《孔子历史地图集》书内记载的“孔子周游列国图”来看,孔子在当时周游的国家中,涵盖了当时的卫、曹、宋、郑、陈、蔡、楚等等大小不一的国家。
50、将他们周游列国行进的路线放到今天的区域划分来看,他们的路线可以化作是:曲阜——菏泽——长垣——商丘——夏邑——淮阳——周口——上蔡——罗山,最后在按照原路一路返回。
51、《论语》全书一万二千七百多字,过去的人背的很熟。以上推荐的五个版本,认认真真各看一遍后,背下来有一定难度,但对于一般阅读理解《论语》,学习儒家思想,会有很大帮助。
52、曲阜还坐落着世界儒学研究与交流中心孔子研究院。1982年,曲阜被评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旅游胜地40佳;1994年,孔庙,孔府,孔林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
53、下面,我将从儒家、道家思想的“出发点”入手,通过儒家“仁者爱人”和道家“天地不仁”两个看似对立的观点和大家论证一下儒道到底是统一的,还是对立的,希望可以给各位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儒家学派理论思想的“出发点”:人类社会秩序儒家孔子的中庸之道、孟子的浩然之气,以其积极有为的“治国齐家平天下”的君子精神而受到古今中外无数人的追捧,于此,儒家的服务对象,可以是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团体中的百姓,也可以是为了维系社会稳定、有序管理百姓的古代掌权者,但是在颜小二心中都不算太精准的答案,在颜小二心中,儒家思想其实是为“人类的秩序社会”服务的。
54、一个说:“太阳刚出来时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时看起来小而近时看起来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时热而远时凉吗?”孔子一下子也不知道怎么判断了。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十分有智慧呢?”
55、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56、山西现存的两通夫子庙堂记为元代所立,碑文均有不同程度的漫漶,上刻“宣圣兖公小影”。通过对这两通碑的比校,得出以下较为完整的碑文内容:
57、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虽说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认为他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作《春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58、孔子见完南子之后,整个人变得精神起来,连脚步都变轻快了。
59、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60、“道可道,非恒道”,有几年,我将之咏读了无数遍,我是不看白话的,并非是瞧不起,而是希望通过原汁原味来触摸老子的初衷。看着看着,不知不觉的就将之与(易经)混为一体了:“道可道非恒道”,“一阴一阳之谓道!”。后来出了感应,自己加了一句:“道可道,非恒道”,无道是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所以,无道是道。也是老子所述: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61、图1 北宋元祐三年(1088)“宣圣小影”
62、图:孔庙里的大成殿前的十八根浅雕云龙纹的柱子。大成殿是孔庙里的主体建筑,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重檐九脊,黄瓦飞彩,斗拱交错,雕梁画栋,周环回廊,非常气派。
63、一件很寻常的事情被两人搞得疑点重重,饱受后世之人的调侃。有人提出疑问,如果孔子当真什么事都没做,为何要专门解释呢?清者自清,孔子何必多此一举,反而有点欲盖弥彰了。即便是解释,那一句话带过就好,为什么要说两遍“天厌之”呢?难道是做贼心虚吗?
64、其实,不光是当时的子路觉得很奇怪,就连现代许多人也没搞清楚怎么回事。
65、匡人解围:孔子离开鲁国去卫国,从卫国去陈国,路过匡地。鲁国的阳虎曾施暴于匡人,孔子长得像阳虎,匡人就把孔子师徒围拘了五天,孔子派随从求助于卫国大夫宁武子才解了围,离开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