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音(97句精选句子)

2023-11-17 09:23:24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音

1、      三十而立  表修饰             

2、qí míngyě  āi    rén zhījiāngsǐ   qí  yán yě shàn   jūn  zǐ suǒ guì hū  dào

3、(示例)长林,你有聪明的头脑,大家都羡慕你出众的天赋,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你能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你的成绩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4、子曰:“由①,诲女②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字词解释:博:广泛       笃:忠实、坚守    切 :恳切     仁:仁德

6、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吾日三省吾身 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音)。

8、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

9、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0、孔子认为,君子要善于抵制物欲,要尽可能地把精力用于追求理想和真理上。

11、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音)。

12、      (翻译)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13、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4、字词解释:饭:吃饭  名词作动词     水:冷水     肱:胳膊       于:对于

15、子曰:“知之①者②不如好③之者,好之者不如乐④之者。” (《雍也》)

16、解释:富有显贵,这是人人都想得到的;如果不能用正确的方法获得它,君子是不会接受。

17、④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

18、《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最重要的一部经典著作。其编纂者,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内容很广,包括哲学、道德、政治、教育、时事、生活等方面,是研究孔子生平和思想的主要依据。

19、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20、(3)班上的张长林同学非常聪明,但就是平时学习不认真,不肯下功夫。在座谈会上,请你委婉地指出他的不足,并用已学过的《论语》中的语句劝勉他勤奋学习。

21、zǐ yuē   tài  bó qí  kě  wèi zhì  dé yě   yǐ yǐ   sān yǐ  tiānxià ràng

22、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23、①一言:一个字。言,字。②恕: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4、(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25、答案:举一反道听途说、见贤思齐、安贫乐道、巧言令色、尽善尽美、患得患失、任重道远、三思而行、随心所欲、言而有信、文质彬彬、察言观色、择善而从、精益求精。

26、孔子说:“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

27、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28、(答案)(1)是以/谓之“文”也 (2)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29、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笃志 三十而立

30、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对礼节能怎么样呢?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对音乐又能怎么样呢?”

3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2、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33、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有志向,并矢志不渝的句子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4、(2)学习与思考缺一不可,否则会误入歧途,所以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5、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36、 学而:和下文的“为政”“雍也”“述而”等一样,都是《论语》的篇名。这些篇都是从各篇第一章中摘取出来的,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37、中多为孔子的言行,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行。《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

38、课文探究: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志向。

39、(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0、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4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42、据史载,苏轼在年少的时候,他的母亲程氏教他读《后汉书》。当读到《范滂传》的时候,苏轼为范滂母子大义凛然的精神感动,就问自己的母亲说:“如果有一天,我做官成了范滂,那母亲将如何呢?”程氏回答说:“你要是能像范滂一样为国尽忠,我难道不能像范滂的母亲那样吗?”范滂是东汉名士,因清廉正直而得罪权贵。第二次d锢之祸时,十常侍诬陷范滂,下令将他逮捕。许多人劝范滂逃走,不少地方官甚至有意纵放。但是,范滂的母亲却劝他学习李膺,慷慨赴义。苏轼母子这番对话,就是典型的见贤思齐。也正因为有这样向善自省的修为,苏轼后来才成为一代贤士。

43、大意:本章谈学习方法。(强调“温故”,还要能“知新”,新旧知识相融合)。

44、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45、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如果发现自己也有),就要改正。”

46、zǐ yuē  yǔ  wú  wú jiànrán  yǐ fěi yǐn shí ér  zhì xiào hū guǐ shén

47、《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思想的著作,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汉书·艺文志》中有云:“《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4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49、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50、《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

5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①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②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52、《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大部分记言,小部分记事,只有极少数篇章称得上是比较完整的文章。全书20篇,共512章,约15000多字。篇与篇、章与章之间没有内在联系,篇名无义,用的是每篇开头的几个字。如《学而篇第一》就是取“子曰:‘学而时习之’”的“学而”。

5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本章为《论语》:雍也篇

54、课文探究: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多学、多思、多问)

55、(1)作为主持人,你应该有一段精彩的开场白。现在就请你展示出来吧!

56、不亦说乎  (  )通(  ),意思是(  )

57、译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58、论语(京东)挑好书上京东,满100减30,满200减60!广告

59、(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诚信

60、出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61、孔子说:“在早上得知了真理,到晚上死去也可以了。”

62、(赏析)本章讲的是君子的日常言行的基本要求。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不去追求物质享受,不贪图安乐,把注意力放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上面,追求真理。既有勤奋的精神,又有高明的方法,才可以算作是热爱学习。这是孔子对学生的教诲,也是孔子一生求学精神的真实写照。       

63、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途漫长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

64、君子应有仁德之心,表现在待人接物上,最重要的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中国历史上,唐太宗就是一个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明君。贞观初年(公元627年),太宗便明确说出自己的君道观念:“朕经常思谋,个人祸患,常非身外之物所致,而是因为人的欲望害了自己。倘若贪于佳肴美味,沉醉歌舞美女,被欲望所带动,国家便会因此废墟,百姓也会大受侵扰。”    

65、字词解释:贤:贤德、高尚   箪: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堪:能忍受   乐:乐趣

66、为:可以为师矣   当、做、        

67、子zǐ曰yuē:“饭fàn疏shū食shí,饮yǐn水shuǐ,曲qū肱ɡōnɡ而ér枕zhěn之zhī,乐lè亦yì在zài其qí中zhōnɡ矣yǐ。不bù义yì而ér富fù且qiě贵ɡuì,于yú我wǒ如rú浮fú云yún。”(《述而》)

6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69、(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

70、chū cí  qì     sī yuǎnbǐ  bèi yǐ   biāndòu zhī shì   zé  yǒu sī  cún

71、(3)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没有收获,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疑惑。

72、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73、古公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少子季历。泰伯是法定的君位继承人,但古公认为季历的儿子名昌,有圣人的瑞相,预料他将能兴周,有意传位给季历,以便再传给昌,但未明显表示。   泰伯了解古公的意思,在古公生病时,便托辞到南方采药。他的二弟仲雍也有此意。于是他和仲雍一同拜别父亲,到了江南的吴地,从当地习俗,断发文身。伯仲二兄既出,季历不能出,必须在家事父。古公临终,遗嘱季历,报丧给泰伯和仲雍。古公薨,季历遵嘱接回伯仲。丧事毕,泰伯和仲雍计议让位给季历,季历不受。泰伯乃言自己已经断发文身,不能再治理国家,又偕仲雍出国至吴。季历遂立为君,后来传位给昌,为殷朝的西伯。昌的儿子名发,伐纣成功,为周武王,尊昌为文王。     

74、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75、      (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76、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77、大意: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学思相结合。

78、注释: ①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②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79、(示例)“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启发:替别人办事要尽心竭力;跟朋友往来要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要复习。

80、2饮水(水,古义:冷水   今义:指所有的水)

81、 ▍编辑:蛋蛋菌/柚子 ▍审核:二甲基/MingLiu

82、《论语》十二章,是指"人教版"《语文》(新版)初中一年级课本上的十二章论语,其

83、子曰:“由①,诲女②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84、(示例)“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启发:替别人办事要尽心竭力;跟朋友往来要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要复习。

85、(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86、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

87、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比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文’。”

8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89、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如果发现自己也有),就要改正。”

90、课文探究: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91、论语(lún)       不亦说乎(yuè)

9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3、子zǐ曰yuē:“知zhī之zhī者zhě不bù如rú好hào之zhī者zhě,好hào之zhī者zhě不bù如rú乐lè之zhī者zhě。”(《雍也》)

9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①。择其善者②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95、在学完课文《〈论语〉十二章》后,老师为了使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专门组织了一次以“交流学习体会”为主题的座谈会。请你参与进来。

96、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感叹人生沧桑的诗词(51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