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摘抄(57句精选句子)
孟子摘抄
1、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秋日行村路》(孟子摘抄)。
2、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
3、孟子曰:“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
4、「既曰,『志至焉,气次焉。』又曰,『持其志,无暴其气。』者何也?」
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6、本段的主义和我们之前学过的,齐人伐燕,取之一段的主意一样,都是鼓励天下以仁义来治理,因为以仁义来治理,就好比汤和文王,他们在七十里和100里的土地上实施仁政,看起来只有那么一点点土地,但最后他们还是实施仁政,统一了天下,而如果像秦王那样,以武力来辅佐天下。还有像商纣等人,他们就会对百姓横征暴敛,而且要对各地征税,会给人民带来苦难,承受很大的负担,也就会导致人民逐渐叛变和起义。所以只有以仁义得天下才能收获民心,让人民安居乐业,治理好天下。假如说,小a攻打一位不好的君王时,他对军队也是克扣军饷,并且走到一处地方就杀人放火,那么他就称不上正义,所以,他本身也是残暴的,而对百姓来说,这种人也同样可恨,仅仅是统治者改了一从原来的君王变成了小a而已,对他们来讲,实质性并没有任何的改变,他们本来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现在还是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7、柳下惠这个人,你给他三公的高位,他也不会放弃他的原则。不管他在哪个职位,他都按原则办事。如果你要他违背原则,服务于某个权臣的利益,他绝对不干。这也是他官场不得志的原因,但他并不愤恨世道不公。因为他从来就没期待过谁,他只管自己。
8、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之
9、曰:“庾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孟子摘抄)。
10、由射于百步之外也,其至,尔力也;其中,非尔力也。
11、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12、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13、没事就上「总裁读书会」荐书,跟“局座”张召忠谈笑风生,详谈《孙子兵法》。
14、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人。他早年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门人,其学说与子思的关系非常密切。孟子也和孔子一样为了实现政治理想,曾游说于各国诸侯之间,但终因当时正是各国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繁、天下处于合纵连横之际,孟子所推行的仁政主张,被认为不合时宜,不被重视。孟子晚年和门徒从事著述,曾序《诗》《书》,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15、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16、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
17、《孟子》仿照《论语》的问答体例编纂而成,共七篇,于每篇首句中取一个重要的字眼命名。篇目有:《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作为儒家学说的重要经典,《孟子》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在战国中后期,直至汉朝时,《孟子》则被视为“传记”,汉文帝设立了《孟子》之学的博士官。唐朝以后,孟子更是受到大力推崇,南宋时朱熹从《礼记》中抽出《大学》《中庸》两篇,加上《论语》和《孟子》,合称为“四书”,并在明清时期被规定为科举考试的指定书目。在元文宗时,孟子被封为“亚圣”,地位仅次于“至圣”孔子。
18、天才就是百分之二的灵感,百分之九十八的汗水。——爱迪生。
19、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
20、孟子说,那可不一定,君子之乐,不假于外,都在自己身上,“王天下”还不包括在里面。
21、10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之莫不兴起也。
22、 荆轲,我心中的美神,我永久的追求。从“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一句足以将你的爱国豪情展示出来。在这国难当头的情况下,你的反应不是退缩与投降,而是抛头颅,洒热血。愿以一死换得国之存。“国以民立,民以国存。无民则国何由存?无国则民何庇?故国民必爱国。舟行大海中,卒遇风涛,则举舟之人不问种族,不问职业,其相救也。国者,载民之舟也,国之利害,即民之休戚。”你做到了,你以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了自己并非小人。从你“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一句足以看出你的勇敢。
23、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zī基,不如待时。
24、在我们之间,除了真实,别的什么都不可能存在;社会习俗中流行的客套的谎话是为别人造出来的。
25、孟子还提出了一些可贵的文艺见解,其中最重要的是“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他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下》)就是说,阅读前人作品要了解作者的为人,而要了解作者的为人就必须了解其生活时代。他强调:“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万章上》)也就是说,阅读者不要由于作者的艺术手段而片面地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些见解被后人当作理解文学作品的重要原则,在文学批评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26、心悦诚服:“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公孙丑》)释:依靠道德来使人服从的,人家才会心悦顺服。
27、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鹤林玉露》
28、爱情,你的话是我的食粮,你的气息是我的醇酒。――歌德
29、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30、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31、你最大的仇敌或最好的朋友,可能就是你自己。——英国
32、孟子在这篇不到二百字的短章中,围绕客观环境与个人和国家命运的关系,阐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刻道理。
33、《孟子》的文章又以善用譬喻见长。孟子喜欢在说理文章中结构故事、使用寓言、恰当比喻,以阐述深奥的理论问题。这些譬喻大都从现实生活中取材,平易通俗而又发人深省。比如,他把百姓盼望仁政比作“大旱之望云霓”,把道义与生命的关系比作鱼和熊掌等,都浅显易懂,形象生动。书中所用寓言大都不长,其中很少刻意渲染,但又寓意鲜明,涉笔成趣。如“日攘邻人之鸡”、“弈秋”等,都颇为生动传神。
34、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35、当今著名于世界的“系统论”、“系统思考”虽口口声声反对舍本逐末而要动态、长远地看事情说透了:皆可从孟子的仁义思想找到雏形。而抓不到仁义精髓的人有如行走在茫茫沙漠或海洋上终生疲命于随时浮现的海市蜃楼的追逐中去。
36、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37、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38、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唯恐不伤人,函人唯恐伤人。巫匠亦然。故术不可不慎也。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
3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40、“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加强d的政治建设,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41、岂惟民哉?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泰山之于丘垤dié,河海之于行潦lào,类也。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42、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南朝·鲍照·《代白头吟》
43、 荆轲生于燕国。当时秦军压境,荆轲临危受命。为取得秦君信任,他对樊於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深刻抓住樊於期的心理,让他自愿取出人头。以己之心感染对方,可见他善于辞令,观察入微。他与樊将军可说一见如故,视彼此为知己,他却能舍小义取大义。我喜欢他的智谋。
44、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曹植《杂诗南国有佳人》
45、在这本书里还有一个让我受益匪浅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成熟自己》。在这个故事里讲的是仁义,这个经常听到的词,在孟子看来,就好像良好的种子一样,种下去以后生根发芽,耐心呵护,最终使之成熟收获。如果种下去了,但没有收获,那和杂草没什么区别了。
46、10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47、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48、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49、虽然研习《孟子》的时间短促然而孟子光明的仁义之道已足以令人受益终生了最后再对孟子的仁义之道作一总结:一是其舍末逐本的思想二是其独行特立的精神三是其驾驭形势的气魄。
50、目送归鸿,手挥五弦。嵇康《赠秀才入军其十四》
51、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于禽兽又何难焉?’
52、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提倡孝老爱亲,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尊敬老人、关爱老人、赡养老人,大力发展老龄事业,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习近平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
5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54、子为长者虑,而不及子思。子绝长者乎?长者绝子乎?
55、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欧文
56、以邻为壑:“今吾子以邻为壑。” (《告子》)释:如今你却使水流到临近的国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