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60句经典语录(76句精选句子)
王阳明60句经典语录
1、博学只是事事存此天理,笃行只是学之不已之意。(王阳明60句经典语录)。
2、语出王阳明《答罗整庵少宰书》。意思为有志学好圣人贤者学问的人,却摒弃孔孟之道,妄图在其他地方找到追求,就好比舍弃日月的光辉,而希冀于萤火虫那微不足道的亮光。这是一件极为荒谬的事情。从这段话可以看出王阳明对于孔孟之道的极为尊重,以及自身的谦逊,这也是他能够成为一代心学大家的缘由之一。
3、 故洛谦学堂为此理想,招收3~13岁的学员,以入学文礼书院为目标,以成为时代与国际大才为志。力求在3~5年的时间里,让孩子包本背诵30万字经典(中文20万+英文10万),进入文礼书院。
4、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5、 这些孩子,十年书院的学习,不说学富五车,就是那一身的技艺——古琴、书法、剑术、弓道、瑜珈、养生医学为书院必修的课程,且皆延明师教授,能“依于仁,游于艺”——想想就幸福;
6、虽然它不是不合理的欲望,但却是不合理的行为,因为你违反了人的生理规律。
7、(译文)用事实记述的叫做史,用道理记述的叫做经。
8、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
9、禅宗说了‘人人都有佛性’后就枯坐,什么都不管了。说了‘佛向心头做’后就真的在心头做,不去实践。而我说了‘在心上用功’后,必须去实践。(王阳明60句经典语录)。
10、人心中本就有孝心、仁心,所以不必去外面寻求任何东西,只要让心中的孝心和仁心自然流露就万事大吉了。
11、禅宗说了‘人人都有佛性’后就枯坐,什么都不管了。说了‘佛向心头做’后就真的在心头做,不去实践。而我说了‘在心上用功’后,必须去实践。
12、“五经”亦只是史,史以明善恶,示训戒。善可为训者,时存其迹以示法;恶可为戒者,存其戒而削其事,以杜奸。
13、在神州这片土地上,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斗争,扬才露己向来招人忌恨。——王阳明。
14、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从道德教育上看,王守仁极力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知而不行”,突出地把一切道德归之于个体的自觉行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
15、译文:可以得到的,就是自己的,不能放弃。不可以得到的,就不是属于我的,不可以留藏起来。
16、 王阳明露出满意的神色,向和尚轻轻地摆手说:“去吧,回家去照顾你的母亲吧。”第二天,和尚离开寺庙,重回人间。
17、 下面这十句,尤其精彩,堪称说尽了心学的高明境界。
18、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19、盖身心意知物者,是其工夫所用之条理;虽亦各有其所,而其实只是一物。格致诚正修者,是其条理所用之工夫,虽亦皆有其名,而其实只是一事。——《王阳明全集》
20、圣人无所不知,只是知个天理;无所不能,只是能个天理。圣人本体明白,故事事知个天理所在,便去尽个天理。不是本体明后,却于天下事物都便知得,便做得来也。
21、天下之事,有的貌似礼但实质上不是礼;有的貌似非礼但实质上就是礼。
22、格物就好比是“格君”之格,就是指端正君主的不正之心以使其归于正。
23、“我早已说过,年轻时涉世未深,内心浮躁,心不定就难成事。
24、 如何做功夫呢?王阳明在这里指出了另一条路——努力做学问。诸葛亮说“非学无以广才”,对于才能和修养,读书学习就算不是唯一的路,也一定是必不可少的一条路。
25、 王艮这句话别有深意,他来拜王阳明为师前就是狂傲不羁的人,拜师后也未改变“傲”的气质。
26、在动态加工中,不要搞间歇。无动于谐,即无动于静。
27、这四句话出自王阳明,称为“心学四诀”。大意是:人性本身是没有善恶之分的,所谓善恶皆在人的一念之间,知道善恶的区别是人的良知,做善事不作恶事正是人应该追求的。
28、 立志为什么重要?因为志向就是意志,就是方向。只有如此,人在有限的时间精力和复杂的现实之下,才可能意志坚定、少走弯路,而大大提高完成目标的可能性。
29、《领上道》定期举办社会实践活动,全国各地分享会。
30、然学者却须先有个明的工夫。学者惟患此心之未能明,不患事变之不能尽。
31、了解千年的文化志业,千年的文化理想:《文礼书院》
32、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浚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
33、凡作事不能谋始与有轻忽苟且之弊者,亦皆致知之心未能诚亦是见得良知未透彻。
34、只要你时刻擦着自己的心,让自己的良心不被人欲所遮蔽,你就都能成功。
35、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36、(译文)性是心的本体,天是行的本源,健全心的基本功能就是健全性的功能。
37、名与实相对。务实的心重一分,求名的心就轻一分。若全是务实的心,就没有一丝求名的心。如果务实的心犹如饥而求食,渴而求饮,还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好名?
38、不去议论别人的是非,在要责备别人的时候,把它当作自己的一大私欲加以克制。
39、1483年,王阳明在北京的私塾读书。有一天,他一本正经地问老师:“何谓第一等事?”这相当于是在问,人生的终极价值是什么?
40、且于动处加工,勿使间断。动无不和,即静无不中。
41、耳朵不能听是非,省了多少闲是非;口不能说是非,又省了多少闲是非;心知道是非就够了。
42、(译文)坚持不懈自己的理想化如同心痛。一心就在疼痛上,哪里有时间说闲话、多管闲事?
43、约礼只是要此心纯是一个天理。要此心纯是天理,须就理之发现处用功。
44、我今天说知行合正是对症之良药。不是我凭空杜撰的,知行本体(本来状态)原来如此。
45、真正的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良知!良知告诉你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那就去做,不必顾虑、不必计较。
46、突然,在深夜,我意识到了认识事物的目的,我开始认识圣人之道。我是自给自足的,要东西是不对的。
47、某尝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传习录》
48、第立志:就是要打定主意,下定做圣贤的决心;
49、须于心体上用功。凡明不得,行不去,须反在自心上体当。即可通。心体明即是道明。
50、有地方官员对王阳明的这些计谋不以为然,问他“这有用吗?”王阳明不答反问:“先不说是否有用,只说朱宸濠疑不疑。”有官员不假思索地回答:“肯定会疑。”王阳明笑道:“他一疑,事就成了。”
51、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明代思想家薛瑄经典诗句摘抄年代:明朝
52、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天气实在是热,不如把内衣也脱了吧!”大盗仍然是不以为然的样子:“光着膀子也是经常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又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膀子都光了,不如把内裤也脱了,一丝不挂岂不更自在?”大盗这回一点都不“豪爽”了,慌忙摆手说:“不方便,不方便!”
53、人世间所有父母希望的其实是儿女平安,锦衣玉食并不重要。那么,将心比心,我们希望的其实也是父母平安,心平安,身平安。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是你的身心要平安,否则,这都是空谈。
54、 王阳明在一座寺庙中看到一个枯坐的和尚,据说已不视不言静坐三年。
55、圣人之所以为圣,只是其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
56、若鄙人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传习录》中,
57、反过来我们也可以推导,如果一个人眼中看到的全是阴暗,那么其实不是这个世界出了什么问题,而是他的心里没有光明,是他的心态出了问题。看到这点,力求扭转,那么光明便已不远。
58、百善孝为先,在王阳明心学体系下,孝不用学,它就是发自良知的行为。
59、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
60、家长对读经教育理念有深度的认同及对文礼书院教育的方向有深刻认识(可观看以下视频《一场演讲百年震撼》、《读经教育的全程规划》、《文礼书院規划》了解)。
61、学习及生活空间白天不间断播放东西方经典音乐;
62、做儿子的对于父母错误的言行无法指责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哭泣,怎么可以奉迎他的错误呢!
63、困了睡觉是“天理”,但非要有美女陪睡,这就是“人欲”;
64、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65、要了解“知行合一”,就要先知道“格物致知”:通过探究事物的规律与本质,就能获得宇宙万物之机。因此,“格物致知”是先知而后行。
66、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来说明“天理”和“人欲”。
67、本书院即为本时代的国际大才及社会的君子领袖之培育而规划。
68、这就是佛所说的“万法唯心造”。心灵的一切问题,追到根子上,其实都只是心自己的问题。世间种种无论怎样险恶,只要我心不动,便奈何不得我分毫。
69、 这个故事,同时告诉了我们修养和做事的秘诀。
70、 1496年,王阳明在会试中再度名落孙山。有人在发榜现场未见到自己的名字而嚎啕大哭,王阳明却无动于衷。大家以为他是伤心过度,于是都来安慰他。
71、世间之事,有些看似礼实则非礼;有些看似不雅,本质上却是礼貌。
72、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73、《大学》之所谓“格物致知”,即《中庸》之所谓“明善”也。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皆所谓明善而为诚身之功也,非明善之外别有所谓诚身之功也。
74、夫志于为利,虽欲其政之善,不可得也。志于行道,虽欲其政之不善,亦不可得也。
75、一个人如果饿了非不吃饭,困了非不睡觉,这也是“人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