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全书原文(88句精选句子)

2023-10-16 10:15:18

论语全书原文

1、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4 

2、(评析)孔子在本章提出不与“暴虎冯河,死而无悔”的人在一起去统帅军队。因为在他看来,这种人虽然视死如归,但有勇无谋,是不能成就大事的。“勇”是孔子道德范畴中的一个德目,但勇不是蛮干,而是“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人,这种人智勇兼有,符合“勇”的规定。

3、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d,君子亦d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4、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6 

5、季康子患盗,问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论语全书原文)。

6、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7、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21 

8、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33 

9、『⒉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10、(⑴)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e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郸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11、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12、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23 

13、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14、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15、『⒈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6、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17、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18、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17 

19、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20、(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21、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噎而谒,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2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3、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d。观过,斯知仁矣!”

24、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已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25、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26、孝悌说是为封建统治和宗法家族制度服务的,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和分析判别,抛弃封建毒素,继承其合理的内容,充分发挥道德在社会安定方面所应有的作用。

27、『⒊22』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28、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29、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也礼,有耻且格。”

30、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31、公冶长篇第五 论语目录1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2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3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4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5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6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7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8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9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10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11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12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13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14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1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16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17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18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梲,何如其知也?”19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20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21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22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d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23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24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25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26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27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28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32、子游为武城宰。子曰:“汝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明灭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33、(⑵)追远:远指祖先。旧注曰:追远者祭尽其敬。

34、5子曰:“道(⑴)千乘之国敬事(⑶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35、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

36、『⒍14』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曰:"有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於偃之室也。"

37、译文:子夏向孔子问孝。孔子说:“子女保持和悦的脸色是最难的。有事要做时,年轻人代劳,有酒菜食物时,年长的人先吃,难道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38、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39、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40、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14 

41、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42、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43、『⒊15』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44、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45、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46、在阵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3 

47、子所雅言,《诗》、《书》、执行,皆雅言也。

48、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49、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9 

50、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51、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

52、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子曰:“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53、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4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6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7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d。观过,斯知仁矣。”8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10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11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12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13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14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1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1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1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8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1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20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2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23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2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2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26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5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55、1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2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3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4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5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6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7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8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9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10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11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12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13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14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1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16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17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18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梲,何如其知也?”19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20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21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22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d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23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24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25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26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27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28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56、四书五经是古代的必读书目。是中国古代文化书籍的合称。包含了古代先哲们在政治、哲学、历史、文化以及为人出事等方面的主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

57、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58、例如,这五种道德品质中的“让”,在人格的塑造过程中,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让”是在功名利权上先人后己,在职责义务上先己后人。

59、阳货篇第十七 论语目录1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2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3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4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5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6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7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8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9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10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11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12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13子曰:“乡原,德之贼也。”14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15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16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17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18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19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20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21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22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23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24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上者,恶勇而不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25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26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60、(3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

61、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62、『⒌19』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63、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8 

6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65、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66、(译文)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67、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68、(4)道:有时候是一般意义上的名词,无论好坏、善恶都可以叫做道。但更多时候是积极意义的名词,表示善的、好的东西。这里表示“合理内容”的意思。

69、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d称悌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胫胫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屑之人,何足算也。”

70、『⒊1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71、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72、就是指对包括君主在内的所有人,都尽力帮助。因此,“忠”在先秦是一般的道德范畴,不止用于君臣关系。至于汉代以后逐渐将“忠”字演化为“忠君”,这既与儒家的忠有关联,又有重要的区别。

73、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途,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74、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12 

75、《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看看下面的论语原文及翻译吧!

76、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20 

77、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78、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79、(译文)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一定的地方。”

80、(8)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81、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82、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83、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22 

84、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攫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翼如也,复其位,椒措如也。

85、『⒌5』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86、(原文)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87、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赞美幼儿园老师的短句(24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