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雨的古诗词名句和赏析(69句精选句子)
描写雨的古诗词名句和赏析
1、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李白《丁督护歌》(描写雨的古诗词名句和赏析)。
2、(2)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3、现实意义: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
4、不愿归,是不愿陷入那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污秽官场,请你;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好率性的张志和——
5、 古诗写景常涉及到声音与颜色,这是诗人利用感官多角度写景,让读者如临其境,收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比如白居易《夜雪》这首诗,“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描写对象是雪,诗中句句写雪,可作者依次从自己的感觉、视觉和听觉写来,突出了雪之大。作者的感觉是又一个鉴赏角度。
6、(2)__________________,壮士十年归。
7、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8、☞最全初中语文思维导图,22张图涵盖所有知识点!
9、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红板江桥青酒旗,馆娃宫热日斜时。
10、这两诗除了尾联外,其余的联句都采用对仗的方式来写,不仅对仗工整,且音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描写景物方面,把大自然的神韵通过诗句体现出来。
11、就当风没吹过,雨没下过,你没来过,我没爱过。
12、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秦观《画堂春·春情》
13、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动静手法指的就是在一首诗中既写动态,又写静态,两者互相映衬,形成一种情趣。在运用时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化静为动,或化动为静,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这里的“动”含动与声: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喧”为声,“动”为动),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14、☞初中生名著电影汇总,在线观看(附中考名著书目)
15、“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川》
16、一个说“斜风细雨不须归”,一个却说“狂风浪起且须还”,他们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呢?课后请同学们赏析张松龄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看看他想告诉我们些什么。
17、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描写对象。(通俗的说就是直接把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写下来,就是正面描写)
18、勾勒了一个英武豪迈。气概非凡的英雄形象。抒发了渴望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
19、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卢纶《长安春望》
20、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刘基《五月十九日大雨》
21、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细节描写,因为忧愁烦闷,所以经常搔头发,白发越来越少,眼看快要插不上簪子了。更突出表达诗人忧国伤时、悲己思家之情。
22、杜甫《绝句二首》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3、诗言志,总是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一定的志向追求。应分析诗句的具体内容,并与作家、作品相关的背景材料及作家的风格和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相联系,准确把握作品的旨意和表达的感情。
24、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25、宏阔类: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翰辽阔优美类: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清净悠闲清冷类:苍凉悲壮、冷森幽僻、凄清冷落、悲凉寂寥空灵类: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胧渺远、空灵高远、空蒙迷茫
2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李太白集》)
27、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工笔细描的方法就是将人(作者)的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和感觉等所感知的事物的形体、情态、声音、色彩、气味以及感受等细致地描写出来的一种方法。描写时常采用形容、修饰以及各种修辞手法等细腻的笔法对描写对象从正面做充分且具体的描绘刻画)
28、☞统编七下八下九下语文知识点+图文解读+教学视频汇总
29、黄昏却下潇潇雨。——朱淑真《蝶恋花·送春》
30、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31、(1)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写法:这两句利用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书写忧虑不安的心情,极为巧妙新奇。
33、柳枝经雨重,松色带烟深。---(唐?张谓《郡南亭子宴》)
34、(问)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5分)
35、中国古代的皇帝都特别看重农业。新旧《唐书》及《贞观政要》中均记载了唐太宗非常关心农业的事迹。此诗前六句均写景物,用词生动且令人感觉诗中所描述的景象栩栩如生。
36、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杜甫《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37、(5)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渔歌子》这首词在我们的朗读声中被唤醒了,并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也正是通过《渔歌子》这座桥梁,我们认识了张志和,走进了张志和的内心世界,和他展开了跨越千年的对话,他的经历也引起了我们的共鸣,这就是诗歌的魅力,这就是我们中华少年经典诵读的意义所在。请全体起立,再次齐诵《渔歌子》。
38、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39、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
40、(5)士别三日, 。(司马光《资治通鉴》)
41、一会儿,粗大的雨点儿落下来了,打在玻璃窗上叭叭直响。雨越下越大。我透过玻璃窗向外望去,天地间像挂着无比宽大的珠帘,迷蒙蒙的一片。雨落在对面屋顶的瓦片上,溅起一朵朵水花,像一层薄烟笼罩在屋顶上。雨水顺着房檐流下来,开始像断了线的珠子,渐渐地连成了一条线。地上的水越来越多,汇合成一条条小溪。
42、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带雨字的诗句大全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43、如杜甫《漫成一首》,“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两句,就是视觉之静与听觉之动的巧妙结合。
44、
45、“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反用其意,劝阻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
46、③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47、角度:诗意:将会把雕花的良弓,拉得像圆月一样,瞄准西北的目标,射杀天狼。
48、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49、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50、(1)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
51、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52、
53、远处的山峦笼罩着一片乌云,大雨倾盆而下,河水上涨。乌云低飞使半山腰一片昏暗,风吹雨斜撒满了山的曲折处。一串串雨滴如珍珠般滴下,又如珍珠般结在树叶上;大雨在如镜的湖面上泛起了一阵阵涟漪。柳丝在雨气中一片迷濛(或说迷濛的雨气使柳丝密密麻麻的分不出个来了),连绵的大雨如帘,风吹雨丝在空中织起了一片片罗幕。
54、 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它的确很“好”。
55、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就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56、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宋?欧阳修《田家》)
57、意境:本诗既写出了泰山的巍然高耸,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
58、(解析)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而理解性默写则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注意易错字的书写:风骚、金柝、朔。
59、第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60、(解析)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是:溪,园。
61、 马上相逢无纸笔 杨花榆荚无才思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62、
63、赏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乡村生活。
64、(动静结合一般我们需要分析的是哪里有动,哪里有静,具体分析一下,指出二者动静结合。)
65、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66、(找关键词:“想得”想着家中的人在想着自己这个远行人,突出自己的思念家乡之情)
67、(解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默写时,要注意姊、妆、磨、霍、贴几个易错的字形。写完之后,要重新读一下诗句,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发生。
68、崔颢的《黄鹤楼》中表现了浓浓乡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