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全诗(42句精选句子)

2023-10-15 10:20:27

观沧海全诗

1、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表现出作者面对萧瑟秋风,仍有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

2、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率领一支庞大的军队征服了当时东北的桓国。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中的一场重要战争。

3、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4、《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5、《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6、《观沧海》原诗: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河北昌黎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

8、(1)沧(cāng)海:大海。沧,水青绿色。大海因为水深而呈青绿色,所以也叫沧海。

9、B."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极写大海的广阔浩大。星汉,银河。

10、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11、汉代乐府诗一般没有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所以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和乐时加的,是诗的附文,因此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12、所言之志:写大海之辽阔实则是写自己如同大海般吞吐宇宙、容纳万物的开阔胸襟,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13、(11)幸:庆幸,幸运。至:极。哉:感叹词。“幸甚”两句,本是合乐时所加,与正文无关。不过,在这首诗中却与正文有一种和谐的联系。

14、开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把抒情主体的形象推到突出显眼的位置,将碣石山踩在脚下,沧海风云尽收眼底。高瞻远瞩,气概豪迈,充分显示了诗人的阔大胸襟。

15、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所以就写下此诗,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汇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

16、最后两句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

17、(1)《观沧海》中,诗人突发奇想,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表现大海包容万物的壮阔景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4)何:多么。澹(dàn):水波动荡的样子。

19、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表现,诗里洋着饱满的激情,意思又很含蓄。

20、这首诗写景由近及远,由实到虚,动静结合,虚实并用,层次分明,状尽大海浩淼无垠、吞吐日月的宏大气势,实际上是极写诗人那如“沧海”般的情怀,抒发了诗人决心消灭所有残敌,誓统中国的壮志豪情。

21、使人感到:正是在诗人的静观默想中,一种一统中国的力量正在逐步增长,势不可当。“树林丛生,百草丰茂”承“山岛竦峙”句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承“水何澹澹”句来。

2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3、《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24、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蕴含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25、  这样写的好处是:《观沧海》中诗人以“观”字统领全篇,进行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为历代读者所激赏。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论此诗“有吞吐宇宙气象”。这是很精当的。

26、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

27、《观沧海》译文:  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宁静的似在沉思。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28、(2)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

29、(4)慷慨激昂。表达作者宽广的胸怀,和想要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

30、竦峙(sǒngzhì):耸立。竦,通耸,高。

31、诗歌主旨:通过描写辽阔雄壮的沧海景色,表现出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渴望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和远大抱负。

32、这四句诗借景物描写进一步申足了诗意。“丛生”、“丰茂”形容岛上草木生机勃郁,暗示诗人心怀斗志,意气风发。“秋风萧瑟”处,“洪波涌起”,白浪滔天,表现了大海的万千气象。

33、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34、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35、✦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沧:通“苍”,青绿色。✦海:渤海 

36、(答案)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或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或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开阔胸襟、宏大的抱负。)

37、“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则是直抒胸臆之笔,意思是“庆幸庆幸多庆幸啊,我吟诗作歌抒豪情。”能远征到此,“临”碣石山,且有闲情逸致“以观沧海”,非胜利者莫能为之也。

38、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东临碣石,见沧海之广,日月出入其中。”

39、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40、    《观沧海》是曹操《步出夏门行》的首章。东汉建安年间,曹操借许悠之计,以少胜多,击退了他在北方的主要对手——大军阀袁绍。袁绍残部逃到乌桓(当时辽东半岛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想得到乌桓的支持,以求东山再起。曹操乘胜追击,征讨乌桓。东汉建安12年,即公元207年,曹操挥鞭北指,所向披靡,大败乌桓。归途中,曹操登上碣石山(位于今河北省东亭县西南的大碣石山。此山现已不存,相传已沉入大海),观看沧海壮丽景色。此时,曹操踌躇满志,意气昂扬,挥笔即书,便有了《观沧海》一诗。  

41、(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分析好在哪里。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珍惜时间的句子唯美简短(103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