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善是谁说的(48句精选句子)

2023-10-09 09:48:42

人性本善是谁说的

1、法制就是规矩,规矩是统治阶层制定的,是制约普通老百姓的,规矩是服务于权力的工具。(人性本善是谁说的)。

2、人类史就是一部血腥的战争史,如果人性本善,那么这些罪恶从何而来?

3、再后来,生产力发展了,人口增加了,多余的食物可以支撑一部分人不事生产,成为专事杀伐掠夺的战斗部落,这部分人渐渐成了新的利益群体,对其余部落和本部落的非管理人员实行统治,只在其同伙内部讲道德,这就出现了奴隶社会,由于食物的增多,战俘作为奴隶的价值超过了作为食物的价值,所以又有了不吃人的道德(但在任何大饥荒等极端环境中,人吃人又出现了);

4、看来,孟子对于“人”的定义与我们所理解的“人”的含义不同——只有性善的才是人性的,只有人性的才算真正的人。反过来讲,所谓人,就是有人性的,没有人性的就不能算人;所谓人性,就是性善的,性恶的就没有人性,就是兽性。

5、更为无奈的是,闭环在这样的社会规则下坚不可摧,人们所能做的只有眼睁睁看着它循环往复。

6、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是先天规定的,但概括起来无非是两个层次,一是从人的行为本能看,孟子提出了“四端自发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7、孟子与荀子都是了不起的哲学思想家,孟子的思想高度是人的“天性”是善的。他尊循“道德”法规来看待人的行为,他说的法是“效法”自然规律的意思。在《孟子》一书里提到的思想,“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诸多道德思想。

8、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孟子和荀子只是主张人性本善或者本恶,也就是人刚出生的状态。这是否代表,他们都认为人是可以通过后天来改造的?

9、孔子、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所以进一步又加了一句,每个人都有恻隐之心。

10、而这一点,深受“人性本善”思想影响的我们民族,最最缺失的就是契约精神。

11、历来围绕着这两个观点的唇枪舌战,也可以说是无有时歇。总的来说,儒家之所以宣扬性善论,主要是因为他追求的,就是“血缘亲族”的小共同社会,因此,人们在家族的纽带下,往往不会“勾心斗角”,当然,只是“往往”。

12、其次明确“人性本善”是指社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同国家或者社会的人之间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是有争议的。比如当两个国家打仗的时候,这两个国家的老百姓相互接触就很危险,当国家层面是一种比较友好的交流的状态,老百姓之间的交流才会相对安全一些。

13、其实佛家不讲善恶,因为这是相对而立,本就虚无。

14、意思是说:“仁义礼智,人皆有之,都不是由外在因素强加给我的,而是我本身固有的,只不过平时没有去想它因而不觉得罢了。所以说:‘探求就可以得到,放弃便会失去。’人与人之间有相差一倍、五倍甚至无数倍的,正是由于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天生资质的缘故”

15、几岁的小孩,总是吵吵闹闹,喜欢乱打乱踢。在公共场合,从来不知道尊重他人保持安静,在家也不体谅父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说,还要换尿布。再长大一点,不用教就会跟同学一起撒野,还喜欢玩火。骗人总是连眼皮都不眨一下。古往今来,熊孩子真的是太多太多了。

16、白话译文:现在的人,能够被师长和法度所感化,积累文献经典方面的知识、遵行礼义的,就是君子;纵情任性、习惯于恣肆放荡而违反礼义的,就是小人。由此看来,那么人的本性是邪恶的就很明显了,他们那些善良的行为则是人为的。

17、人们不禁会想,人性究竟是善还是恶?中国古代哲学家早有讨论,孟子主张人性本善,他举了一个“孺子将入于井”的典故,任何一个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想要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想要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同情心理,而仅仅是出自内心的恻隐之心。

18、而小北为陈念牺牲的方式——将杀死魏莱嫁祸给自己,并且暗自安排下许多线索,揽下所有罪责以洗脱陈念,又都是《嫌疑人X的献身》的痕迹。

19、荀子的情性观与早期儒家《性自命出》一派的思想有关。然而性自命出以“情”为天的观念引出的是自然主义、情感主义的生存论调。荀子没有沿着这一个路向发展,这是因为,他认为天然禀赋的性情是恶的。因而顺应他的发展,将引起人与人的争夺,贼杀,导致社会的混乱,这就是性恶论。

20、幸运的是,我们人类能够客观的审视自己,承认人性本恶,制定了法律、道德的约束,引导人类文明步入正确的轨道。

21、孟子认为后天的教育与人的道德观,形成具有非常紧密的关系,他认为人心先天就存在的善端只是先验的道德萌芽,但是如果要保持这种善端,就必须养性存心,使其不断壮大,发展完善。

22、电影也是讲究留白的,凡事只说七分,留下三分让观众自己去反复咀嚼不好吗?

23、家庭成员之间官司不断,陌生人之间的欺诈行为更是屡禁不止。再加上媒体的影响。我这里谈的媒体影响倒不是指媒体的有意导向。

24、大致上,后人喜欢靠在孟子的一边,因为孔孟才是儒家的正统思想。因此,也可以说佛教是主张人性本善论的。佛说‘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是主张佛教性善论的根据。事实上,佛教虽可说是性善论,也可说是性恶论,佛教的本质,却是既不属于性善论,也不属于性恶论。众生皆有佛性,是性善论;众生皆由于无始以来的无明覆障而致尚未成佛,这是性恶论。因为,性善论者可以防恶而还归于善,性恶论者则可以去恶而成其善;两者观点不同,目的却是一样。所以,佛教可以左右逢源而适其所适。

25、作为孟子的后辈荀子,则主张性恶论,他认为人都是利己主义者,因为物质资源的有限,人们不得不互相争夺,如果顺着人性恶的方向发展,结果一定是暴虐,所以他主张恶的人性应该受到礼制的约束,才有向善的可能。

26、滑向深渊的不止遭受霸凌者——我是说,无人不是受害者:除了胡小蝶和陈念、小北,还有魏莱、罗婷、小眇。

27、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最重要的一环在于掌握客观规律。孟子拿夏禹治水,根据水势就下、可导而不可遏的规律,来说明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都须如此。

28、实际上,同在一个屋檐下,即便是大家彼此看不对眼,总要在明面上维系一个良好的关系。但是,法家之所以宣扬性恶论,是因为,他追求的是,是君王统治万民的“大共同体”社会。

29、若从根本上说,儒家的性善论也好,性恶论也好,他们都是仅仅讨论当下一生的本性问题,说性本善与性本恶,是从哇哇堕地时算起的,今生以前的善恶行为业,他们没有能力追究,今生死后的善恶行为,他们也无从再追究。孟子偏重了理性价值,所以说性善,荀子著眼在物性的转变,所以说性恶,其实,他们都只看到了一面而忽略了另一面。

30、当然,我不相信世上有郭靖那样纯粹的善,但我相信与郭靖类似的人性本善是人人都有的。我相信我们小时候都有许多彰显人性本善的时刻。例如,不小心打坏了别人的东西,心里说不出的歉疚和恐惧;看到坏人听到坏事,心里说不出的厌恶;看到别人需要帮助,本能地上前去帮助,至少有想去帮忙的直觉;第一次做坏事的时候心里像拨浪鼓一样忐忑不安,比如偷吃的。如果你有这些时刻,那么你应该承认,这些都是人性本善的证据。

31、可惜了,三种结局一个都没有,不止如此,还反复的给人以这里要结束了的错觉,调动观众情绪而不让其宣泄。

32、,如果“善”表达了和D同样的性质,并且这两个表达式意味着同样的东西,那么语句(2)“诚然x是D,但是x是善的吗?”和语句(3)“诚然x是D,但是x是D吗?”这两个语句表达了同一个琐碎而且自我回答(self-answering)的问题。

33、从这一点上说,佛教既非性善论,也非性恶论。因为,佛教看众生,是从无始以前看起,一直看到最终的目的达成成佛,从当下的一生根本不能论断善恶;在众生来说,善的佛性与恶的无明,根本就是难兄难弟,分割不开,有佛性的时候,就已有了无明,它们是一体的两面,在生死,是无明,出生死,是佛性。物性是从无明开出,理性是由佛性萌芽。所以,说我们的本性是善,固然不对,是恶,也是不对。若从当下的一生而言,善与恶,理性与物性,乃是与生俱来,投于善则善,投于恶则恶。

34、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35、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主张人性本善的是孟子,孟子说:“水的确无所谓向东流向西流,但是,也无所谓向上流向下流吗?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人性没有不善良的,水没有不向低处流的。当然,如果水受拍打而飞溅起来,能使它高过额头;加压迫使它倒行,能使它流上山岗。这难道是水的本性吗?形势迫使它如此的。人也可以迫使他做坏事,本性的改变也像这样。”

36、在当今的道德谱系中,个人的利益,如果不损害社会的利益,就被认为是正当的。所以开始赋予人们更多的自由,减少了许多管制,许多过去认为不道德的事,如个人私生活领域的选择和自由,现在被认为是道德的。而过去认为是道德的东西,如对个人的控制和压迫(三纲五常之类),因为损害了人的活力和创造力,反而被认为是不道德的。道德是与世而移,与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是与作为被道德管制束缚对象,自身的博弈能力相对的。形象的讲,狮子只和大象讲互不侵犯的道德,绝对不会和角马讲的。作为弱者的一方,如没有相应的实力来争取利益,靠别人的道德水平来生存,终究是要悲剧的--因为道德形成的前提是没有道德。

37、如果只是一个老百姓,对社会带来的危害大不到哪里去,最多偷只鸡摸个狗罢了,而如果你这家伙是美国总统,你一旦干起坏事来,那不是全人类都要跟着受难吗?

38、从人更高级,更理性,更会思维思考和活动的角度来说。人类所做的事情,是更加对自然掠夺,获取,砍伐,杀戮。人与人之间的对立,竞争,统治支配,也更加强烈和突出。

39、 意思是说:“人区别于禽兽的地方只有很少一点点,一般的人丢弃了它,君子保存了他。大舜明白万事万物的道理,明察人伦关系的实质,因此能遵照仁义行事,而不是勉强地为了显得仁义而施行仁义”。

40、在她的家庭中,父亲处于至高的地位,母亲借助魏莱的优秀维系与丈夫的关系,换句话说,拴住这一家人的纽带,叫做利益。魏莱不得不表演得优秀,她的内心惶恐、挣扎,没有依赖。

41、而当被霸凌的命运降落到陈念头上时,她坚信自己只要考上北京就可以摆脱这样的生活。

42、孟子和荀子对人性理解不同,却为什么发展出了相同的方法论。

43、这在我们当下生活中,有很多父母想给孩子提供的优越的教学条件是一样的。都喜欢把孩子送到“贵族学校”学习。为什么诸多父母都有这样的行为?来自这些父母的本身自己生活的环境,上一代人永远都会比下一代人生活环境会苦一些。不单单是物质生活,还有人的素质教养问题。每个父母都很爱自己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过上自己的童年。

44、孟子的性善论思想。他认为,尽管各个社会成员之间有分工的不同和阶级的差别,但是他们的人性却是同一的。他说:“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这里,孟子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摆在平等的地位,探讨他们所具有的普遍的人性。这种探讨适应于当时奴隶解放和社会变革的历史潮流,标志着人类认识的深化,对伦理思想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推进。

45、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的,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的,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的,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的,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开端,羞耻心是义的开端,谦让心是礼的开端,是非心是智的开端。人有这四种开端,就像他有四肢一样。

46、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民主思想的先驱,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儒家的思想主义流派,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47、“性善论”是战国时期孟子提出的一种人性论。孟子认为,性善可以通过每一个人都具有的普遍的心理活动加以验证。既然这种心理活动是普遍的,因此性善就是有根据的,是出于人的本性、天性的,孟子称之为“良知”、“良能”。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赞美语文老师的话简短(81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