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谦让的故事(98句精选句子)
历史上谦让的故事
1、可也许天妒英才,曹冲只活了13岁就去世了,若非如此,他哥曹丕哪有机会称帝呢?
2、管仲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青年时,他的家境相当贫困。他做过商人,这在当时贵族阶层看来是非常低贱的。经商期间,管仲到过很多地方,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经历过各种各样的事情,见过很多世面,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
3、古时候,有一个学者叫苏秦。苏秦自幼家境贫寒,连书都读不起。为了维持生计和读书,他不得不时常卖自己的头发或者帮别人打短工,后来又离乡背景到了齐国拜师学艺。
4、不过,即使如此聪明的司马光,却是一个顽固的守旧派,他反对革新,反对王安石变法,这些尚还好,可他到后期甚至只是为了反对而反对。而且割地给西夏,阿谀奉承,为宋朝带出了好几个大奸臣。
5、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神童。4岁时,他就能背诵许多诗词,并且还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6、哥哥们也互相谦让起来,都争着要吃小的,把大的让给对方吃。(历史上谦让的故事)。
7、这天,父亲让孩子们来吃梨,但哥哥要让弟弟先拿。于是,最小的弟弟拿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然后轮到孔融了,可孔融竟然拿了一个最小的。
8、豪格,是清太宗皇太极之长子,因为军功重新晋封为亲王。皇太极突然去世后,皇位最有力的竞争者,不是年幼的福临,而是豪格和他的叔叔皇太极。
9、明叶廷秀《诗谭》卷九《东野让一步》,这里反过来了,不是爸爸劝儿子,是儿子劝爸爸的。
10、他听了“伟人”二字便摇摇头说:“不要那么说,我不知道世人是怎样看我,我自己只觉得似乎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孩子,偶然拾到了几只光亮的贝壳。但真理的汪洋大海在我眼前还未被熟悉,被发现哩。”停顿片刻,他又说:“假如说我比笛卡儿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的缘故。”
11、孔子回答说:“孔圉聪明好学,勇于向地位和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虚心请教,而不会感到丢脸,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要赐给他‘文’的称号。”子贡听孔子这样一说,猛然省悟,顿时感到心悦诚服。
12、汉明帝时期,蔡伦入宫成为了宦官,以他的学识成为了窦皇后器重之人,而此时的汉明帝想立宠妃宋贵人之子为太子,立马引起了窦皇后的不满,在她与蔡伦的筹划下宋贵人被害死,当汉明帝死后,窦皇后的儿子顺理成章登基,窦皇后变成了窦太后,蔡伦也成为了窦太后的心腹之人。
13、原来徐悲鸿展出的《写东坡春江水暖诗意》,画中麻鸭的尾羽长且卷曲如环。老农告诉徐悲鸿,雄麻鸭羽毛鲜艳,有的尾巴卷曲;雌麻鸭毛为麻褐色,尾巴是很短的。徐悲鸿接受了批评,并向老农表示深深的谢意。
14、第二天,贝罗尼有事到另一个地方去,恰巧又碰到昨天那三位妇女,她们正交头接耳不知在讨论些什么。那三个英国妇女看到了他,便朝他走过来,问他:"先生,我们听说大画家贝罗尼正在这儿度假,所以特地来拜访他。请问你知不知道他现在在什么地方?"(历史上谦让的故事)。
15、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
16、1952年,以色列提请爱因斯坦做总统候选人,他对前来的大使说:“关于自然我了解一点儿,关于我,我几乎一点儿也不了解。我这要的人,怎么能担任总统呢?”
17、管仲听了之后十分感动,两个人便成为了生死之交。
18、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在谈起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在他年轻的时候,一位老前辈请他到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中见面。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砰”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顿时肿了起来,疼得他哭笑不得。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疼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察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当成一次悟道,他牢牢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生活准则
19、家人见到这样,有些不忍心,劝他说:“你一定要成功的决心和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不一定非要这样虐待自己啊!”
20、《三字经》也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歌颂此事;又逐渐演化为”五子登科“的吉祥图案,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窦家五子那样连袂获取功名。
21、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谢觉哉《不惑集》
22、清雍正年间,江水被推荐到朝廷做官。皇上召见时,他紧张哆嗦,不能对答,于是推荐他的学生戴震。戴震口若悬河,分析问题切中要害,说得清清楚楚。皇上大为兴奋。
23、管仲博古通今,有经天纬地之才。年轻的时候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管仲总是多拿一点,大家都很生气,只有鲍叔牙说,是因为管仲家里穷,我才让他多拿一点的。
24、《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几经修改,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其中的小故事更是家喻户晓。窦禹钧“五子登科”的故事,“卞和献玉”的波折,孔子“不耻下问”的出处,还有悬梁刺股、囊萤映雪的典故……赶紧跟小新一起重温吧~
25、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五子登科》《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今北京一带)有个叫窦禹钧的人,记取祖训,教导儿子们仰慕圣贤,刻苦学习,为人处世,不愧不怍。结果,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窦禹钧本人也享受八十二岁高寿,无疾而终。当朝太师冯道还特地写了首诗:“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技芳。”《三字经》也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歌颂此事;又逐渐演化为“五子登科”的吉祥图案,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窦家五子那样连袂获取功名。
26、大学士郭东野为翰林时,其封翁(指受过封诰的父亲)家与邻人争一墙界,寄书于东野,东野漫上以诗云:“千里封书只为墙,让他几尺有何妨?长城万里今还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27、戴震回答:“我的水平低。”皇上又问:“那水平高的反而不能回答,为什么?”戴震说:“老师年老,耳朵有些背,可他的学问,超过我一万倍。”皇上赞赏他的谦让精神,赐为翰林。
28、19世纪的法国名画家贝罗尼到瑞士度假,每天仍然背着画夹到各地去写生。
29、他回答:“一张桌子、一把椅子、纸和粉笔。哦!对了,还要一个大的纸篓,越大越好,因为这样子我才能把我所有的错误丢进去。”
30、管仲听到这些话,非常感动,叹口气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鲍叔牙的大度,使他和管仲结成了生死之交,并成为千古美谈。
31、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32、⑼虚假的谦让一出现,真正的谦让就及时消亡。——马克·吐温
33、爱因斯坦从不认为自己是一个超人。他熟悉到,自己所走的道路是前人走过的道路的延伸,科学的新时代是在前人基础上开辟的,因此他总是抱着敬仰和感激的心情赞赏前人的贡献。他知道,在科学的道路上有许许多多人在共同奋斗,各人有各人的工作,各人有各人的贡献,因此他对同行的工作非常尊重。
34、我们各种习气中再没有一种象克服骄傲那么难的了。虽极力藏匿它,克服它,消灭它,但无论如何,它在不知不觉之间,仍旧显露。——《富兰克林自传》
35、老将廉颇自认军功了得,总是不服气,扬言如果见到蔺相如一定要给他难堪。蔺相如于是就称病不上朝,以免见到廉颇。外人都以为蔺相如是害怕廉颇,其实不然。蔺相如是为了赵国国家利益,认为将相不和会给秦国可乘之机。廉颇知道真相之后,主动负荆请罪,从此两人成为生死之交,共同保卫赵国。蔺相如的友善,不是懦弱,而是为了国家利益,团结同僚。名人尊重谦让的故事篇4中国孔子
36、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孔融让梨》“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这是个尊敬兄长和友爱谦让的故事。孔融的父亲拿一些梨给孩子们吃,让孔融先挑,孔融却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拿最小的,孔融回答,自己最小,所以应该吃小的,大的给哥哥吃。这故事被用作儿童教育的好教材,成为千古美谈,它美就美在孔融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谦让风格。
37、⑵谦让是苏东坡“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的从容;谦让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然;谦让是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慨。
38、当时,豪格有正黄、镶黄和镶蓝三旗的支持,再加上自己所领的正蓝旗将领的拥护,在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而且,皇太极的二哥代善,认为豪格是“帝之长子,当承大统”。
39、这个故事可不仅仅是在京为官的发扬风格,还可以反过来讲,就是在老家的穷邻居劝阻在京为官的大官巧取豪夺。见于清金武祥《粟香三笔》卷四:
40、贝罗尼朝她们微微弯腰,回答说:“不敢当,我就是贝罗尼。”三位英国妇女大吃一惊,想起昨天的不礼貌,一个个红着脸跑掉了。
41、人是有这么一点悲哀。小时候的世界里,有许多的幻想和童话,就连课本上,也会有许多趣味十足的寓言故事,关键很多故事,还都曾真实的发生在这个世界上。比如凿壁借光的匡衡、让梨的孔融、砸缸的司马光等等。
42、而大哥扁鸿的医术更加出神入化,能够防病于未然,只要看人一眼就可以判断出这个人可能得什么毛病,然后在其得病之前就及时治疗。
43、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三字经》中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学问家,他最先是住在墓地旁边,常和小伙伴玩办理丧事的游戏,学大人跪拜、哭叫的样子。孟母觉得那个地方不适合给孩子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家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孟母还是觉得这样不好,于是又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这才开始喜欢读书,变得守秩序、懂礼貌。这时候,孟母满意地说:“这才是孩子适合居住的地方!”
44、接着他给颜真卿讲了晋代书圣王羲之教儿子王献之练字的故事,最后严肃地说:“学习书法要说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勤学苦练。要记住,不下苦功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
45、父亲有点纳闷,哥哥们也觉得很奇怪:这个小家伙看了半天,怎么挑了个最小的呢?
46、有一次,齐国的国君要封扁鹊为“天下第一神医”。然而扁鹊却坚决不受,说自己并不是天下第自己的两个哥哥医术都比他高明。国王闻之稍感不解,问道:既然你的两个哥哥的医术都在你之上,为何此二人名不见经传?
47、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48、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与代言人,在经历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定位后,孔家后人历代都受到朝廷的重视,孔融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有了“孔融让梨”之后,成年后的他也受到了世人关注,成为了“建安七子之一”,以他的才华,在东汉末年也是风云人物,曾经被推举为北海国的国相。
49、扬名于世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谦虚地说自己"只学会了几个音符"。
50、墨子曾回答他的学生子禽说:话说个没完没了有什么好处呢?比如池塘里的青蛙天天叫,弄得口干舌燥,却从来没有人注意它。但是雄鸡,只在天亮时叫两三声,大家听到鸡啼就知道天要亮了,于是都注意它。
51、小朋友们,《孔融让梨》一篇告诉我们从小就要懂得谦让的中国经典故事,在故事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孔融的谦让对哥哥的尊敬、对弟弟的爱护,以及他们兄弟之间互敬互爱的情谊。
52、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不但才华横溢著作等身,而且广招门生奖掖后进,运用著名的启发谈话启迪青年智慧。每当人们赞叹他的学识渊博,智慧超群的时候,他总谦逊地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无知。”
53、其实这种争论一点必要都没有,贫道开车回到家翻一翻书,虽说手头资料不全,就看到了好多类似故事的记载,还不光光是以上三位。
54、爱因斯坦说:“如果有谁自己标榜为真理和知识的裁判官,他就会被神的笑声所覆来。即使你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也决不能自满,千万不要生活在过去的荣耀之中。”
55、⑷谦让是一种品质;要学会谦让,谦让是一种魅力。我们学会谦让,胸襟会变的更加况广。谦让是一种永恒,正是因为这样,时间才充满着和谐。
56、我要做的事,不过是伸手去收割旁人替我播种的庄稼而已。——歌德
57、扬名于世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谦虚地说自己“只学会了几个音符”。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自己“真像小孩一样的幼稚”。
58、郝天官实有其人,就是郝惟讷(1623-1683),顺治四年进士,做过吏部尚书,对应《周礼》里的“天官冢宰”,所以叫“天官”。看来这个故事,我们这等穷乡僻壤也有了。
59、多尔衮和两白旗的官员则横眉冷对,坚决反对立豪格为君。主张由多尔衮登基的重臣也大有人在。
60、⑴谦让是是一种胸怀,一种美德,一种风度,一种智慧,它是一种适合大家的素养,更是一种修养。在我们这个年龄我们需要有谦让精神,也应该具备谦让精神。
61、问戴震说:你和老师比,谁的才能高?戴震回答:我的水平低。皇上又问:那水平高的反而不能回答,为什么?戴震说:老师年老,耳朵有些背,可他的学问,超过我一万倍。皇上赞赏他的谦让精神,赐为翰林。
62、故事出现了两个版本,一个是明中期,一个是清代,到底哪个才是原创呢?
63、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苏洵二十七方才学习》苏洵(1009——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北宋眉山人,北宋着名散文家。在妻子程氏的劝告下,27岁才开始发奋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嘉佑元年,携子苏轼、苏辙到汴京,以22篇文章谒见欧阳修,受其赏识,由此名声大振。后人因其二子苏轼、苏辙均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为“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为文见解精辟,语言锋利,纵横捭阖,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著有《嘉佑集》十五卷。
64、经过一年的学习,苏秦认为自己已经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迫不急待告别老师和同学,去闯荡天下。但是一年后不仅一无所获,连钱也用完了。他只能穿着破衣草鞋踏上了回家之路。
65、父亲慈爱地看着孩子们,高兴地说:“你们都是懂事的好孩子,是父亲的骄傲。”
66、据说有一次徐悲鸿正在画展上评议作品,一位乡下老农上前对他说:"先生您这幅画里的鸭子画错了。您画的是麻鸭,雌麻鸭尾巴哪有那么长的?"
67、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68、常言道,官升脾气涨,可匡衡涨的不仅仅是脾气,同时他的贪念也随之增长。匡衡官至丞相,还被汉元帝封为了乐安侯,赏赐他三十一万亩的食邑,按理说足够他人前显贵了。然而,贪心不足蛇吞象,匡衡之后又非法贪污了四万多亩田地,后来事发,被人告他“专地盗土”而被汉成帝贬为庶人。又有谁能想到小时候偷光的匡衡,长大后却成为盗土的坏人呢?
69、凿壁偷光、蔡伦造纸、孔融让梨这样经典故事被世人铭记,到了现代,故事里面的主角都是小时候课本里这些被吹捧的历史人物,只是让人没想到,他们原来都成了坏人,知道他们后来的结局之后才颠覆了我们的认知,让人忍不住想起一段台词:只知道故事的开头,却没猜到故事的结局。
70、大使说:“每个以色列公民,全世界每个犹太人都在期待你呢!”
71、清雍正年间,江水被推荐到朝廷做官。皇上召见时,他紧张哆嗦,不能对答,于是推荐他的学生戴震。戴震口若悬河,分析问题切中要害,说得清清楚楚。
72、于是,贫道陷入了沉思。此时正好发现一本《霸州民间故事卷》,这套书说的正是贫道的家乡——河北霸州的民间故事。翻开第二页《郝天官的故事》,又发现了另外一个版本。
73、老子曾以江海处下而为百谷王的事实,告诫人们不要“自矜”、“处伐”、“自是”。
74、然而这个故事的版权,未必就属于桐城。盛巽昌先生写过一篇《早于桐城六尺巷的李锦袭》,指出这个故事又发生在明代山西榆社举人李锦袭的身上。情节是李家公子和邻居争墙地基不得,写信向父亲求助。李锦袭回信说:“千里寄书只为墙, 让他一步有何妨。含元殿上离离草, 原辈风流诗味长。”这个故事见于《榆社县志》。李锦袭生活在明代中期,比桐城的这个故事早很多年。
75、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今北京一带)有个叫窦禹钧的人,记取祖训,教导儿子们仰慕圣贤,刻苦学习,为人处世,不愧不怍。结果,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窦禹钧本人也享受八十二岁高寿,无疾而终。当朝太师冯道还特地写了首诗:“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技芳。”
76、三国时的吕岱位高权重,名声显赫,但能虚心听取批评意见。他的朋友徐厚为人忠厚耿直,常常毫不留情地批评吕岱的缺点。吕岱的部属对徐厚不满,认为徐厚太狂妄,并将此告诉了吕岱。可吕岱反而更加尊重和亲近徐厚。徐厚死后,吕岱失声痛哭,边哭边诉:“徐厚啊!以后我从哪儿去听到自己的过失啊!”名人尊重谦让的故事篇5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不但才华横溢著作等身,而且广招门生奖掖后进,运用著名的启发谈话启迪青年智慧。每当人们赞叹他的学识渊博,智慧超群的时候,他总谦逊地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无知。"
77、法国化学家安德烈取得了化学成就时,他对慕基人之一。他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欧文斯学院专门为他设立了有机化学的新教授职位,格拉斯大学选他为名誉博士,这许多荣誉丝毫没有改变他的谦虚为人。
78、子不学,断机杼。——《孟母断机》有一回,孟子偷懒不学习,孟母就当着他的面划断了正在织的一匹布,说:“学到一半就停下,和这块织了一半就断开的布有什么区别,还有什么用!”孟子听后,再也不偷懒了。
79、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奋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头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80、小孔融看看弟弟,笑着说:“弟弟比我小,我是哥哥,应该让着他啊。”
81、▷ “二十四孝”骗了我们多久|“卧冰求鲤”故事源流考
82、 当时很多地方仍有战乱,个别将军对队伍管理不严,任士兵去抢掠百姓财物……贾复的队伍就有这种现象。
83、有人会说了:“安徽桐城真的有一个‘六尺巷’保存下来啊,这还不能证明这个故事就是发生在安徽桐城?”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真的保存下来的“六尺巷”,哪儿都有!两个大宅子中间一条小巷,这样的架构哪个有历史的城镇找不到?有的叫“五尺巷”,有的叫“五步巷”,还有叫“礼让巷”的——哪儿都有一个相应的谦让故事。
84、有趣的是,郝惟讷和张英是有交集的,他们同在康熙朝为官。但郝惟讷比张英大14岁,资历也老。他康熙七年就做了礼部尚书,康熙十一年就做了吏部尚书。而张英康熙六年(1667)才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旋即他父亲死了,回家服丧。也就是说,康熙七年郝惟讷贵为天官的时候,张英才考上公务员,又守三年孝在老家桐城蹲着呢,不过是一个30岁左右的年轻小伙,无论如何不能有这样的资历,说这样的教训人的话。若争版权的话,张英别说排不过山西的李锦袭,就连敝乡的郝惟讷都排不过。看来,贫道也要为我们的乡贤郝惟讷先生争取版权了。
85、一天,颜真卿壮着胆子,红着脸说:“学生有一事相求,请老师传授书法秘诀。”
86、孔融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兄弟七人感情很好。孔融很尊敬哥哥,也很爱护弟弟。
87、兄弟之间吃个梨,也能吃出个中华传统美德的孔融,着实让国人追捧了上千年。长大后的孔融,靠着自己的才学,也混迹到一个不错的官职。
88、轮到孔融了,他仔细看了看盘中的犁,挑了一个最小的,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89、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谦让,重视道德教养。
90、父亲哈哈大笑,夸奖孔融说:“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以后一定会有出息的。”
91、管仲参军,但是每次都跑的最快,冲在最后面,大家都对他指指点点,只有鲍叔牙说他是因为家里有老母亲要赡养。
92、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93、说完西汉道东汉。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在东汉之前,纸张一直属于贵族甚至是皇家专用,并且视纸张为奢侈品,别看秦始皇统一六国做出那么大的功绩,但他看的奏折和史书都是竹简所制。能够让纸张从贵族奢侈品向平民化发展,蔡伦从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蔡伦造纸也成为了妇孺皆知的名人轶事。
94、⑹在人生道路上谦让三分,就能天宽地阔。——卡内基
95、 寇恂的部下谷旁很不服气的说:“您和他的官职一样大,何必怕他呢?他的部下被执行死刑,是因为触犯了法律,完全该杀……我带过兵,可以保护您的安全,要是他要动手,就由我收拾他!”
96、管仲和鲍叔牙曾经合伙做买卖,管仲家里穷,出的钱没有鲍叔牙多,可是到分红利的时候,他却要多拿。鲍叔牙手下的人都很不高兴,骂管仲贪婪。鲍叔牙却解释说:“他哪里是贪这几个钱呢?他家里生活困难,是我自愿让给他的。”
97、清雍正年间,江水被推荐到朝廷做官。皇上召见时,他紧张哆嗦,不能对答,于是推荐他的学生戴震。戴震口若悬河,分析问题切中要害,说得清清楚楚。皇上大为兴奋。问戴震说:你和老师比,谁的才能高?戴震回答:我的水平低。皇上又问:那水平高的反而不能回答,为什么?戴震说:老师年老,耳朵有些背,可他的学问,超过我一万倍。皇上赞赏他的谦让精神,赐为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