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99句精选句子)
儒家
1、有民间社会舆论的支持,这些士大夫像打了鸡血似的和皇帝斗。但没想到的是,最后却剧情反转。因为儒家忘了,自己是臣,自己也在这张大网中,儒家分子也无法置身网外。儒家士大夫们当然可以用君的责任约束皇帝,皇帝也可以用臣的礼节对付儒家们。
2、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认为忠乃表现于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
3、有人说:“没有人能真正伤害你,除非你自己同意。”
4、“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君对臣好,臣就对君好;君不把臣当人看,咱就当他是路人不存在;君若把臣当泥土草芥,臣完全可以把君当寇仇。)
5、《尚书·酒诰》中“饮惟祀、无彝酒、执群饮、禁沉湎”集中体现了酒德。儒家认为以酒祭祀、奉宾都是德行,孔子编纂的《诗经》三百篇中涉及饮酒的有三十多篇,反复强调“君子有酒”。君子要有酒,还要有好多的美酒。把酒收藏起来,在宴会时和客人开怀畅饮。在孔子看来,饮酒作乐有利于民生休憩。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人不能像弓上之弦一直绷着,闲时也需要饮酒放松、愉悦身心。
6、对马列主义的吸收,是为第三阶段。1920年,毛泽东同何叔衡等人创建长沙共产主义组织,在写给蔡和森的一封长信中他表明自己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认为中国应该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同意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新民学会的方针,并说这“正与我平日的主张相合”,认为这个方针是世界主义的。
7、其自晚清以后,我们曾经逐渐进入一种激进革命氛围。陈独秀说得明确,“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按今天通俗表达,就是终于发现儒家伦理不行了。但要注意,这不是说陈独秀犯了错误,而是到了这一阶段,大家确实觉得儒家伦理不太行了。所以断裂也不怪我们,由此一直断裂到了80后、90后,为什么?因为中国建立现代国家的任务还未完成。
8、提问:《古代宗教与伦理》为代表的很多书都使用了大量西方的历史学、人类学、考古学的理论分析中国前轴心时代,即春秋战国之前中国人的思想世界。利用西方的理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是否会陷入到西方理论所预设的概念当中?
9、仁:仁爱。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
10、道家是药店,不仅是在国家和社会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是这样。
11、前一篇提到,马列主义进入中国后,越过了上层社会直接渗透到下层社会中,与“下层社会儒家传统”发生了结合。
12、但是,也就是在这一国学启蒙阶段,毛泽东救国救民的宏图大志和一些基本思想即开始形成。据《毛泽东年谱》的记载,他在五岁阅读小说时忽然想到,小说中颂扬的都是人民的统治者,这些人是不必种田的,因为土地归他们所有和控制。
13、孔子提出的儒家思想,不只是治国安邦,更有对人“礼”的要求。“礼”之一字,贯彻古今。传统的酒礼在不断进化,十里不同俗,然大家还想追溯那个时代的酒香。先贤圣人,如何喝下“百觚”不醉?
14、「主题」B07| 大陆新儒学他们关注的是古今问题
15、只有懂得敬畏,行有所止,人生方能远离祸患,守住人生福禄。
16、清净,不代表你不再拥有一切,而是代表不再让你拥有的一切驾驭你。
17、儒学在历史上也多次遭受严重冲击,近至满清的文字狱,毁古书严重的《四库全书》,远至秦始皇焚书令等。不过在历经多种冲击、浩劫乃至官方政权试图彻底铲除儒家思想之后,儒家思想依然是中国社会一般民众的核心价值观。
18、元、明、清三朝都将他的学说尊为正统,他对儒学古籍的注释成为了明朝科考的标准答案。到了清代,对程朱理学的尊崇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对程朱之学不能随意发表意见。雍正年间,有个叫做谢济世的监察御史,被人举报私注《大学》,毁谤程朱。雍正闻之大怒:“朕观谢济世所注之书,意不止毁谤程朱。乃用《大学》内见贤而不能举两节,言人君用人之道,借以抒写其怨望诽谤之私也。”
19、作为一个有着完整论述和细致思想体系的哲学,佛教可谓博大精深。
20、1521年,因为驾崩的明朝正德皇帝没有子嗣,他的堂弟朱厚熜继位,是为嘉靖皇帝。嘉靖一登基,大臣们就对嘉靖说,根据礼法,你得叫你的伯父孝宗皇帝为父亲了,你的生父从此不是你的父亲了,你得改称他皇叔了。嘉靖很恼火,随后联合张璁、桂萼等发起了反击。这就是明朝著名的“大礼仪”事件。大臣们认为,我们谈论的都是圣人程颐和朱熹的学说,张璁、桂萼等却是小人的信徒,请皇帝遵守礼法,赶紧改个爹吧。但嘉靖拒绝妥协,做个皇帝连亲爹都做没了,嘉靖很生气。最后以140多个大臣被打屁股(廷杖),16人被打死的结局收场。
21、③主要观点: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善”,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即恢复内心固有的封建道德观念,忍受封建统治的压迫。
22、敬天地君亲师,敬每个相遇的人,才能获得别人回应的尊重,才能在各种关系中得到改进和成长。
23、然而在秦始皇统一后,普天之下皆王土,率土之滨皆王臣,儒家的噩运就来了,因为你跑不了了,还能跑哪里去?哪里都是秦朝,因为秦朝已经统一了六国。这时候秦始皇就一脚把这些儒家分子踹进坑里了,这就是“焚书坑儒”。
24、1917年时值二十四岁的毛泽东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东方思想虽然有许多不切于实际生活,但“西方思想亦未必尽是,几多之部分,亦应与东方思想同时改造”。
25、中国哲学有别于西方的逻辑性哲学,属于互参比照性的哲学。
26、这位女信众却回答:“每天当我来佛门之地时,心灵就像被净化过似的,但一归家,面对家中种种琐碎之事,烦恼心便起了,该如何是好?”
27、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
28、以上就是儒家两次掉坑里的经历,一次是因为没料到出现了大一统的国家,另一次是没料到本来想吓唬皇权的谶纬被农民起义军利用了,导致皇权反目。
29、儒家讲为人处世的德行,做人要努力做到“仁义礼智信”。讲社会等级秩序,尊敬长辈、兄友弟恭。讲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际交往中要行“忠恕”之道。
30、儒家诞生于分裂的春秋时期,以维护西周宗法制为自己的崇高理想。
31、孟子进一步提出“仁政”的概念,在君民关系中,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在战国争鸣之中,孟子进一步引入一部分黄老思想来丰富儒学内容,特别是“心性”学说,对后来的宋明理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因此在元明时候,孟子取代了颜回的地位,被尊为“亚圣”。
32、但后来就出大问题了,什么问题呢?原来老百姓利用谶纬之学来造反,如黄巾军造反的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就是谶纬语言。皇权怒了,不是只有你们儒家才看得懂吗?那些造反的游民怎么也懂?于是从三国至隋朝初期,官方开展了大规模的镇压谶纬的活动,三国孙策诛杀于吉就是一例,儒家再次掉进了自己挖的坑里。
33、在红旗路小学校,任剑涛的班主任是阆中县城一个彭氏地主家的孩子,初中毕业从教,个子不高,带上小板凳站着教书。任剑涛是低年级的学生,“根本什么都不懂”,对要反对的传统也一无所知,而高年级学生就把这班主任的双手反捆在背后,将头压低。
34、智:同"知",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
35、这位朋友被他认真的行为感动了,说道:“这本书也被晒干了,以后就送给你吧。”
36、自宋儒从《礼记》中抽出《大学》《中庸》,合诸《论语》《孟子》称为“四书”之后,近六七百年来,四书五经即成为支配着中国人内外生活方方面面的一般常识之基础,国民心理之关键。
37、老子的意思是:要使自己的心灵保持虚和静的至极笃定状态,不受万物影响,并用这种状态好好观察事物潜在的规律。
38、但是,“思想不死”不等于说印证一个历史思想就了结。程颢讲,“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乃是自家体贴出来。”“吾学虽有所受”就是思想不死,另外也要适应人生处境,自家体贴出一个先贤还没有体贴到的东西,否则不是白活了?如果所有东西,孔子已经讲完,那你就“死”了,你又不愿意“死”,只讲孔子如何讲就是废话。
39、嘉靖皇帝会想,你们这些臣子强迫皇帝叫自己的爹为叔,是不是逾越了做臣子的界限?
40、综合上述,“下层社会儒家传统”甚至“夷狄社会儒家传统”,都可以成为孕育革命的母体。以毛泽东思想为代表的新型“中国思想”,正是从这种母体中孕育出来的。
41、儒家传统在过去的一百年里如过山车一般,经历了几次大的震荡。
42、从此一遇到啥奇异天象时就把皇帝吓个半死,儒家却乐开了花,当然了也有祥瑞出现,反正解释权完全掌握在儒家手里。找了老天爷当靠山,儒家又恢复了当年指点江山的勇气和自信。
43、就这样,虽然过去两千多年里基于“义”、基于“三纲五常”名分等级的儒家安排要求每个人牺牲自己的自由与权利,但还是在“牺牲自由权利”与“冷冰冰货币化”之间,前者胜出。尤其是,在过去的交通运输与通讯技术条件下,市场难以发展太多,而儒家的名分等级秩序又每个人一出生就决定了的、终生难改的,这大大增加了这种资源配置方式的确定性,也因此增加了中国人的“安身立命”安全感。
44、佛家思想经过在中国两千年的生根发芽,早已成为中华文化中的一部分。比如“三界”、“轮回转世”、“因果报应”、“色空”等思想观念,即使不信佛的人,也对这些耳熟能详,脱口而出,合理接受,并为自己所用。虔诚的信佛之人,则会在佛家思想里得到心灵的寄托。
45、儒家这套体系跟基于货币化交易的市场体系形成鲜明对照。在市场安排中,劳动力配置是基于货币化报酬,哪里薪酬多就到哪里干,报酬多就多干甚至也愿意苦干,报酬少就少干!而在其它资源的配置中,则是基于谁出的价格最高来确定。生产出的苹果,不是先由长辈吃或先由丈夫吃,而是根据各方出的价格高低决定苹果怎么分配;住房也一样,出高价者先得、多得;土地资本也依此原则确定,看谁带来的回报(价格)最高。——我知道,不只是儒家人看到这种分配方式的描述会很不自在,而且天主教人、伊斯兰教人看到也不会喜欢,因为他们都会认为这种市场化安排太看重“利”、太“冷冰冰”、太“缺乏人情味”!天下皆兄弟,怎么可以只认利益呢?
46、陈来:法家应该说在古代文明国家里也有根源,所有文明古国都是非常重视以刑治国。我们看古代各个文明古国,治国理政基本方针形态都是强调以刑法治国。正是因为世界文明都重视法,我们才会觉得,从西周的“德治”到孔子的德礼思想,在古代文明史上的重要价值。
47、在这里,所有姐妹都可以做一个性感时尚的漂亮女人。
48、统治者要仁政爱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对待上司要忠诚,“君事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对待父母亲属要孝顺,“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人要有抱负且有毅力,“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49、儒家思想产生于分封时期,如今为了适应大一统环境,必须做出调整。于是一个大猛人出现了,他叫董仲舒。
50、所以说,道就在“静”中,一切“道”皆须在静中才能更深刻地寻求、提炼、领悟。
51、作者:日行一善天心澄 来源:日行一善共修平台
52、但是,正是在毛泽东读书求学的这十几年时间里,在他的头脑中发生了一个内涵深刻、意义深远的中西思想结合。到了第三阶段,“毛泽东思想”的萌芽破土而出。
53、所谓“成人”,其实就是做一个真正的“人”,如果用儒家倡导的话说,就是做个“士”,做个“君子”。
54、法家强调刑法。法家的法跟今天所讲的法是不一样的,在历史上,中国从西周开始,变成了一个礼乐社会,与以前的政治实践有所不同,它不是用刑法来管理国家,它接近于后来孔子讲的“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所以整个在西周下来,这是一个宗法制度,所以它不是以刑治国,而重视以礼治国。我想,不仅是因为历史因素决定的,孔子提出这个以德治国,包含了他对文明国家的理解,到底什么是文明国家、什么是文明?一个没有羞耻心,没有精神文明的国家,孔子不认为它是一个真正的文明国家,也不是一个合理的政治社会。
55、(解释): 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流派,以孔子为代表,主张礼治,强调传统的伦常关系等。
56、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57、傅说是一个有才华,又满怀抱负的人,因为祖上得罪了权贵而全家被罚为奴隶。而傅说最终也成为了他的丞相,成就了商朝的中兴时期。
58、1921年,胡适在《吴虞文录·序》中写道“我给各位中国少年介绍这位‘四川省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吴又陵先生!”。“打倒孔家店”系后来讹传。图片源自网络。
59、罪魁祸首是西周末年的一位大家长——周幽王。为了博取一个叫褒姒的美女的开心,他三番五次点起烽火把他的臣子诸侯们像耍猴似的耍来跑去。世道变坏的种子就此种下,他的儿子周平王被迫东迁后,春秋开始了。
60、这就是中国“下层社会儒家传统”持久不断的生命力之来源。每当王朝衰落、天下大乱、大一统局面丧失,上层社会中人一定采取保守主义态度,致力于重新恢复秩序,而下层社会中人一定选择激进主义态度,致力于通过革命改朝换代,重建“道统”。
61、在北京大学出版社主办的讲座中,陈来和曾经他的学生、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的杨立华共同回答了学子们对于儒家文明起源方面的诸多的疑惑,也回应了当下某些学者的儒学观点。
62、1911年,毛泽东写了一篇政论文章贴在学校的墙壁上,“主张将孙中山由日本召回,就任新政府的总统,并以康有为任副总理,梁启超任外交部长”。
63、答案恐怕就在“上层社会儒家传统”和“下层社会儒家传统”的差别之中。
64、(儒风学社)线上国学课堂点击试听→ 杨鹏老师《道德经》90讲
65、「主题」B06| 港台新儒家他们关怀现实,而不只是“心性儒学”
66、由于在儒家经典中桀、纣被定为暴君,汤、武被视为圣贤,武力灭夏和伐纣成功被看作正义事业,《易经》中有“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之语,于是衍生出一系列非常经典的儒家思想观念:
67、百家讲坛上的《论语》解读栏目,教室里挂起的孔子像,小学生被要求背诵《论语》等现象表明,经过一轮波折,儒家文化正在复兴。
68、任剑涛:我做儒学或传统研究,一直不同意这种研究进路。把古典儒学说成是现代,甚至超现代的学问,基本上可以用两个字评论:“荒唐”。因为古典再伟大的思想家,再有预见性,也没有这个复杂社会的经历,不可能替现代人考虑所有问题。按照孔夫子的说法,也“思不出其位”,为什么呢?
69、佛家是百货店。佛教是从印度传来的宗教,在东汉末年开始兴盛,符合了乱世中百姓的心理。后来几度鼎盛,发展至今,早已与中国文化相融,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70、提问:你曾提出了中国的文化是德感文化,究竟什么是德感文化?又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
71、儒家原先是先秦诸子百家之其创始人是孔子。儒家在先秦时期和诸子百家地位平等,秦始皇"焚书坑儒"后,使儒家遭受重创。而后汉武帝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听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对思想实施钳制,使儒家重新兴起。
72、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核心是仁义礼智圣德性论“五行”观念。就时代来讲,是德道观念,即仁德、厚生,公平公正、公平正义,诚信、守信,革故、鼎新,文明行为、和睦,民主化、法制等,它是人们社会发展核心价值观念的根基。理论体系各自有:仁、义、礼、智、信,创办人是人们所熟识的孟子。
73、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天下”,包括很多不同阶级、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的人群,但是天下的学问却是同一套,所以同一套四书五经在各个不同人群中都会读出不同的口味,也生成不同的思想。
74、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顺序是,儒家最先登场,后来杨朱、墨子以批判儒家扬名于世,在变法浪潮的席卷之下,法家赢得彻底也输得干净。在法家思想指导下,秦国完成了疆域上的大一统。为了进一步在文化上面大一统,焚烧各家典籍,儒家受到沉重的打击。由于秦帝国没能完成从霸道扩张到王道守成的文化转变,随着秦帝国的覆灭法家输得干干净净。
75、凡是从《论语》、从四书五经启蒙的中国读书人,都算是传统中国人。因为这是两千年来“中国思想”的一个总源泉。
76、那怎么办呢?董仲舒以退为进,他对汉武帝说,我们先来聊聊“三纲”吧。三纲即是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它只单方面强调臣的责任,却几乎不提君王的义务。皇帝很高兴。于是董仲舒开始挖坑了,他觉得我们儒家是不敢直接制约皇权了,但老天爷可以啊,于是他对皇帝说,有一种东西叫天人感应,听说过不?意思就是人间的善恶治乱上天会感应到的,然后它通过一些自然现象表现出来。当有奇异的自然现象的时候,比如公鸡下蛋啦,哪里灾荒啦,表明老天爷不高兴了,这时候人间天子就要检讨自己的治国政策。但要想具体读懂老天爷的意思,到底皇帝的哪一项治国政策不好,我们得依靠一种东西,叫谶纬之学,这谶纬之学非常高深莫测,天下只有我们儒家读得懂。
77、清朝皇权对大臣的控制更加严厉,臣必须无条件对君服从。有一年元旦,一位大臣给雍正敬贺表,上面写着:“君恩虽厚,臣虽死不能报万一”。这其实是一句拍马屁的话,意思是皇帝你对我太好了,我做什么都无法报答。但雍正看了后大怒:“但尽臣节所当为,何论君恩之厚薄”。
78、为什么呢,因为第当时周天子的臣是诸侯,诸侯的臣是卿大夫,依此类推。而儒士既不是周天子的臣,也不是诸侯的臣,所以身份比较独立,可以对政府提出批评和监督。但秦统一后,形势就大变,全国人包括儒家都是皇帝的奴才和臣了,臣若敢像孟子那般叫嚣推翻皇帝,是要冒生命危险的。
79、在关于改革的过往讨论中,一般是只把市场与政府相对开来,认为配置资源的方式只有两种:要么是市场,要么是政府。但,这是对人类社会里资源、收入配置方式的狭义理解。历史上,虽然政府在战国时期甚至更早就介入盐铁等经济事务中,但要到近代尤其是19世纪后期,政府才在更广泛的资源配置中起重要甚至主导作用。那么,19世纪之前人类社会主要靠市场配置资源吗?不是的。正如上面所说,之前的资源配置其实主要靠文化价值体系亦即伦理道德,在中国是靠基于三纲五常名分等级的伦理道德。由于过去的人类社会方方面面资源配置都是基于伦理道德秩序,过去的中国以及其它社会都需要强化道德驯化、强调道德秩序,那不能乱,否则社会就乱套了、散架了!历史上,资源配置不是基于货币、不是基于市场交易,也不是基于政府的行政权力。从这个意义上,这些年的市场化改革,与其说是相对于政府权力配置资源的改革,还不如说是相对于在中国社会资源配置秩序中维持两千多年的儒家秩序的改革,后一种改革远远更具历史意义。
80、正是在这个结合中,马列主义实现了中国化,传统“中国思想”开始复活,诞生出一套全新的“中国思想”。其主体,就是被称为“中国共产d集体智慧结晶”的毛泽东思想。
81、在一封给朋友的信中,他介绍自己的读书方法,即读一篇而及于全书,并加以详细研究,使“国学常识罗于胸中”。信中推崇曾国藩的读书方法:一为演绎法,察其曲以知其全,执其微以会其通;一为中心统辖法,守其中而得大,施于内而遍于外。
82、本文整理自2018年9月12日《新京报·书评周刊》B0B03版。撰文:新京报记者罗东;编辑:徐学勤、安安。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83、提问:港台新儒家注重儒家思想中心性方面的作用,认为儒家思想是可以与现代商业文明相抗衡,能够获得精神滋养的学问,该如何评价港台新儒家的作用?现在很多推崇儒家的人,都希望儒家思想可以为国际间纷乱的矛盾给出一定的解决之道,你认为是否可行?
84、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85、宋朝时,有一位女信众,每天都从自己的院子里采了鲜花去庙里供奉佛像。
86、当我们对这个世界迷茫时,当我们在世界上迷失自我时,佛家思想可以让我们沉静,让我们坚定。
87、西汉--董仲舒的新儒学成为统治思想: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于百家,建立起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
88、孔子、孟子晚于周公,但先于秦始皇、汉武帝。这就是说,若将秦汉大一统国家视为两千多年中华政治制度的基础,那么实际上是中华政治文化先于中华政治制度。
89、由于宗经而尊儒,这也是儒家交上好运的原因之一。孔子作古,"儒分为八"(《韩非子》),其中主要有两派,一是孟子出子思一系传道,二是荀子出子夏一系传经,这便是先秦儒学。
90、第现代知识人不是一个单纯亮立场的信仰者。知识人服从知识逻辑,而不只是服从价值逻辑,否则坐到一起来都亮立场,除了你死我活,价值纷争解决不了。当然也有价值的公设性,比如相互尊重,辩驳可辩驳的分歧。
91、魏晋之际出现的玄学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的易经,这是为士族辩护的一种消极思想。《周易》、《老子》、《庄子》称之为“三玄”。玄学主张君主无为、门阀专政,主要活动在洛阳。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贤。
92、基督徒对于到达天国的追求是无限的,儒家士大夫对于“大道之行”的追求也是无限的。在基督教社会,清除世间的邪恶、迎接末日的到来是每个信徒的责任;在中华社会,改变“大道既隐”的“据乱世”现状、恢复“道统”秩序并回归“太平世”也是每个读书人的责任。
93、黄老本身是“采儒墨之善,合名法之要”的综合性学问,董仲舒时期的儒家也同样是吸收了阴阳、道、法、名各家学派的长处。经过董仲舒等人的再次阐发,儒家经典也成了综合性学问。区别在于儒家积极进取的意志,更符合汉武帝的志向。汉武帝也并非像司马光说的那样“独尊儒术”,而是汲取了儒道法的精神,形成一种“霸王道杂之”的帝王术。在信仰问题上,汉武帝更详细方仙道,要学黄帝“且战且学仙”。西汉的谶纬思想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集体信仰。而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只是众多解释中比较出彩的一家之言。
94、「主题」B02| 作为一个议题提出:儒学在现代社会(上)
95、今天的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生了全面变化,作为一个庞大经济体也取得了成功。而现代儒学历经百年,崎岖波折,难以自主,然而不管怎样演化,再浪漫的设想也创造不出可能性让儒学重返“经”的巅峰。这是清华大学政治学教授任剑涛的判断。将来中国会成为一个更加现代的国家,儒学更重要的问题是怎样作为一种“经典”思想资源,参与到这一进程。
96、追根溯源,中华儒家传统的原典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这一套经典文本,经过孔子的编纂注释,加上“记”和“传”等,生成为儒家传统思想的核心。
97、这使任剑涛在脑海里形成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的疯狂和浑噩,另一个则是抽象的“传统”。直到1974年,他上了初中才因为一系列革命话语而知道“孔老二”是谁,一个先秦人物,诸子百家之一。跨越两千年,将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与当下联系起来,对于不谙世事的少年来说需要想象力。即便通过革命话语想象可以建立一种联系图景,却毕竟不是经验或经历,甚至包括阅读经验都不是,“对传统的印象非常负面,但也只是记忆,没有读多少传统。”
98、孝: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而应着重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认为如缺乏孝敬之心,赡养父母也就视同于饲养犬,乃大逆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