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蝶恋花(48句精选句子)

2023-10-05 11:49:33

晏殊蝶恋花

1、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2、昨夜西风猛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天涯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晏殊蝶恋花)。

3、此词写深秋怀人,是宋词的名篇之也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上片描写苑中景物,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生动地表现出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蕴含着愁苦之情。全词情致深婉而又寥阔高远,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很好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

4、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5、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上露水似乎是饮泣的泪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燕子双飞走离开了。皎洁的月亮不熟悉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都照入大户人家。

6、晏殊,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5岁能创作诗,有“神童”之称。景德元年(1004),江南按抚张知白闻知,极力举荐进京。次年,14岁的晏殊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从容应试,援笔立成,受到真宗的嘉赏,赐同进士出身。第三天复试“赋”时,看题后奏道:此赋题自己以前曾做过,请求另改它题。其诚实与才华,更受到真宗的赞赏。

7、晏殊平日好与贤士相处,对于提拔后进,更是不遗余力,如孔道辅、范仲淹、宋祁、欧阳修、韩琦、富弼等人,皆出其门下,但他的仕途也并非平步青云,曾经一度遭到小人陷害。原因是宋仁宗即位之初,年纪尚幼,刘太后奉真宗遗诏垂帘听政,但仁宗生母为李宸妃,掌权的刘太后在仁宗出生即将仁宗占为己有;李宸妃去世,晏殊奉诏撰写李宸妃墓志,当时正值刘太后听政,故墓志仅写李宸妃生女一人;迨刘太后崩,有人始把晏殊未在墓志中具实写出李宸妃为仁宗生母,拿来大加挞伐,晏殊为此遭到罢官。

8、此三境界哪里只是“读书之三境界”,分明也是“做人做事”之境界啊。可以称其为“人生三境界”。

9、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

10、(作者):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卒谥元献。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浣溪沙》中“无可奉告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二句,传诵颇广。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

11、相思是诗词中经常见的主题,闺中相思尤其常见,晏殊其他词中也有“天涯海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都是表达相思之情,但是这三句更为经典,意境深远,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王国维对这三句尤为赞赏,将它作为求学的第一境界,认为做大事必须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才能有所得。

12、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13、《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收录于《全宋词》中。

14、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15、明月当为满月,月圆人也当团圆;斜月为上弦或下弦月,是为残月,如“杨柳岸晓风残月”。月圆月缺、月升月落是为自然变化、自然规律。自然的月亮“不谙离别苦”自是当然,可女主人公却极为埋怨。这看似无理的埋怨背后,却是浸透到骨子里的相思之意。“斜光到晓穿朱户”,一夜细数月影的移动,一夜因相思而不能成眠。

16、昨夜劲厉西风,将青绿树上叶子吹落遍地,独自登上高楼,望尽无垠天涯之路。想用彩色笺纸和绢书写信寄给心上人,但山路漫长,江水深阔,不知寄到何处,对方才能收到?

17、叶嘉莹认为晏殊词作最主要的特色,是“情中有思之意境”。她的理由是:盖词之为体,要眇宜修,适于言情,而不适于说理,故一般词作往往多以抒情为主,其能以词之形式叙写理性之思致者极为罕见。而晏殊却独能将理性之思致,融入抒情之叙写中,在伤春怨别之情绪内,表现出一种理性之反省及操持;在柔情锐感之中,透露出一种圆融旷达之理性的观照。

18、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19、人们无法揣测晏殊的爱情,只能从他的词作中,寻到些蛛丝马迹。就像这首词中的那些字眼,明月离恨、西风碧树,彩笺尺素……正是“山长水阔知何处”,一片恋恋离愁低吟不绝。

20、这三句在原词中都各有本意,经王国维辑录在一起,并赋予“求学三境界”的新意后,不但使这三句得到升华,连原词也是焕然一新了。细细品味,我们会为这三境界而折服而感动。前两个境界是第三个境界的基础与前提,而第三境界又为处在前两个境界中的人带来了希望与信心。“独上高楼”登高远望“天涯路”,幻想着“灯火阑珊处”的美景,必然会增添即使是“为伊憔悴”,纵然是“衣带渐宽”也是永不放弃的信心。学无止境,每当寻到“灯火阑珊处”,“蓦然回首”,除了那种成功后的愉悦感觉之外,更会发现自己实际上是又登上了一层“高楼”,而此时又会发现更新更美好的境界。

21、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22、隔了几年,晏殊又被召回朝廷,毕竟仁宗仍相当赏识晏殊的才能。其后晏殊年老病重,仁宗曾准备驱车到晏殊家中探病,晏殊得知消息,连忙请人奏报,不敢劳动圣驾到他家里;没多久后晏殊去世,仁宗虽有亲临晏殊的奠堂,却对生前未去探望晏殊感到万分憾恨,为此还罢朝两日,足见仁宗对晏殊的敬重之情。

23、晏殊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他的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写景重其精神,赋于自然物以生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撼庭秋》)等佳句广为流传。他一生写了一万多首词。他既是导宋词先路的一代词宗、江西词派的领袖,还是中国诗史上的一位多产诗人。《全宋诗》中收其诗160首、残句59句、存目3首。在《全宋文》中存散文53篇。

24、主播:窦琳声音塑造培训师 专职配音师 有声小说演播者,酷爱朗诵,声音温暖大气. 

25、第一句落笔选择了清晨,秋天的早晨,有薄薄的雾,花上有淡淡的露珠,这本是常见的景色,但是在这个女子眼中庭院中的菊花被笼罩在烟雾中,就好像被愁云笼罩一般,沾了露水的兰花好像在哭泣一般。一开篇就营造了一种伤感的情绪。

26、春天女悲,秋天士悲,作者在这首词中,写的是闺中女子秋日怀人的景象,没有铺排锦绣的句子,却达到了情致深婉的表达效果。

27、我们中国文学传统,有一种“文章憎命达”“诗穷而后工”的观念。晏殊一生,富贵显达,所以,大家对他的词作,不甚重视。其实,我们忽略了,除了人事外,还有一个万物勃发的自然界。敏感的人,总能捕捉到其中的变化以及这变化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28、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凋:衰落。碧树:绿树。

29、正因为如此“斜光到晓穿朱户”的明月引得她十分不满,将自己的情绪,归结到外物上,在古诗词中是经常采用的手法,李商隐也有:“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锦瑟的五十根弦都让人无端的恼怒,因为它能令人想起伤心的往事。这种情绪看似“无理”,却是“有情”,女子心中的无奈,离愁别恨中的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

30、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31、现代诗人郑愁予的《梦土上》,其中一段为“云在我的路上,在我的衣上/我在一个隐隐的思念上/高处没有鸟喉,没有花靥/我在一片冷冷的梦土上……”同样描述的是登高望远的心境,只是诗人并非“独上高楼”,而是登上一块梦中之土,在那冰冷的梦土上,白云与他的路、他的衣,两相随行,梦土上没有花香鸟语,有的只是诗人心中那份隐然、说不出的思念情怀

32、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33、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34、五代南唐亡国君主李煜,在《相见欢》上片写道“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作者因满腔心事无处可诉,本想独上高楼,借以消忧,谁知眼前景物也笼罩在一片秋飒寂寥里,反而更添下片所言“剪不断,理还乱”的不尽情伤。

35、例词:(北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36、注释):槛:栏杆。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37、(内容):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38、眼前的景致是那么的让人透不过气来,换个环境换种心情吧,于是,女子“独上高楼”。“独”字,照应了前文的“离别苦”。范仲淹说“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女主人公却偏偏上高楼,她目的只有一个——望尽天涯路。因为,站得高,看得远,望穿秋水,没准就可以看见良人的身影呢。只是极目远眺,哪里才是他所在的方向呢?

39、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40、登高远望,望不见自己思念的人,因此“欲寄彩笺与尺素”,但“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和尺素都是书信的意思,望而不见,借书信来表达相思,山长水阔,又该寄向哪里呢?书信也难通,令人倍感凄凉。张元干的词中有“雁不到,书成谁与”,来表达这种无奈,但是这首词就更加委婉,就算是有鸿雁传书,也无济于事。

41、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相应,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增加摇曳不尽的情致。 

42、在晨昏交替中写尽闺中人的相思,作者没有直抒胸臆,而是写燕子无知,明月无情,花含愁,兰带泪,从早晨到夜晚,从屋内到屋外,时时处于相思中的女子如花一样让人爱怜,看到这里给人感受是“情何以堪”。

43、词的上片,女主人公幽居在幽雅而相对封闭的环境里,独品离愁别绪,夜不能寐。晏殊敏锐地捕捉了周围环境中一切和心绪相符合的地方,淋漓地传达出了女子的心境。

44、“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时间已然由早上穿越到了夜间,在孤独寂寞中,人难寐。放眼望去,只有明月的陪伴。月亮千百年来就那么明亮的,不无区分地照着大地,它不懂人间的悲欢离合,它照着窗户一直到天亮,显然闺中女子一夜未眠。

45、   这是一个自由又任性、开阔又禁锢、舒适又离乱的朝代。盛与衰在此交融,高雅与低俗在这里磕碰,尘世的欲想与来世的幻想在这里纠结。只有动荡并立、雅俗同分的时代,才能够看到如此妖娆与壮烈。一带江水,将大宋一分为一半给了风花雪月,一半给了山河壮烈。悲壮与妩媚同存,贪欲与愤慨并彰,还有数不清的繁华,汴梁的车水马龙、杭州的暖风曛醉、勾栏烟巷里的醉酒弹歌,宋词是一幅旖旎又壮烈的山河画卷。

46、和“燕双飞”相对的是“人独立”,女主人公的愁思即由此而来,孤孤单单一个人,如何能看得这成双成对的燕子在眼前翩翩飞翔,自在嬉戏呢?哀景衬托哀情,乐景更增忧思。来凑热闹的还有明月,“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47、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友谊的句子摘抄(30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