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高中(56句精选句子)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高中
1、译文:曾子说:“鸟快死了,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快死了,他说的话是善意的。”
2、关于个人成长,孔子强调了外部环境的重要影响。在他看来,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外部的人文环境密切相关。因此,他就居住的环境的选择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正所谓环境改变人,只有与德行高尚的人在一起,才能在耳濡目染之下培养出高尚的情操。
3、孔子说:“只知道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到头来等于白学;只知道思考却不去学习,则就变得有害了。”
4、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
5、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6、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7、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8、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高中)。
9、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怎样对待乐呢?”
10、注释: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11、字词解释:而:表转折,却。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
12、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13、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14、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疑惑。”
15、3孝悌是修己的又一基本内容。孝指尊敬顺从父母,悌指尊重兄长,是中国古代处理家族内部两大关系的基本要求。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学而》)“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子罕》)由于当时的家族组织与行政这关系密切,在家能孝悌者,在政治上必定能敬重君主、公卿,所以,“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学而》)因为孝悌与政治相通,因此当有人问孔子“子奚不为政”时,孔子回答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为政》)在孝悌中间,孔子更重视孝,认为这是“本”:“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朱注:“孝弟行于家,而后仁爱及于物,所谓亲亲而仁民也。故为仁以孝弟为本。”孝悌成为仁民爱物的根本。那么,如何做到孝呢?一是合礼。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为政》)生前死后都能以礼待之,便是孝。二是真情实感。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同上)即就是说,赡养父母要有敬重的感情,不然,与对待犬马就没有分别了。
16、寓意:贫穷是常见的,但个人的道德成长不应受到贫穷的限制。孔子崇尚扶贫、幸福、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17、大意: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18、 好的文学作品和科学定理一定具有普遍性,能够接受事物发展的本质。一部经典,流传的越久,彩球,有可能在今后更长的时间内传承下去,继续发挥它的价值。就如同常青树,总是会长出新的叶子。
1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2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21、不亦说乎 ( )通( ),意思是( )
22、(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23、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24、《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大部分记言,小部分记事,只有极少数篇章称得上是比较完整的文章。全书20篇,共512章,约15000多字。篇与篇、章与章之间没有内在联系,篇名无义,用的是每篇开头的几个字。如《学而篇第一》就是取“子曰:‘学而时习之’”的“学而”。
25、注释:饭疏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疏食即粗粮。
26、(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27、寓意:我们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愿意学习,生活在贫困和满足中。不管我们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我们都应该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
28、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9、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法度规矩。”
30、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法度规矩。”
31、见贤思齐,是寻找一个进德修身的人生榜样;而见不贤内自省,则是找一个反面典型。以正面形象作指引,以反面教材作镜鉴,不失为自我修养的捷径。其实,一个人起点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积极进取的精神;人有缺点或者过失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满身错误而不知。面对我们自己的种种不足或过失,如果能够正视它、改正它,就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了。正如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所说的那样:“追悔可耻的行为就是对生命的拯救。”什么叫追悔,说白了就是正视自己的错误、进行自我反省。
32、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33、试译:孟懿子问怎么行孝。孔子说:“不要违背。”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在车上告诉樊迟说:“孟孙问我怎么行孝,我回答说:不要违背。”樊迟问:“什么意思?”孔子说:“父母在世,如礼服侍;父母过世,如礼安葬,如礼祭祀。”
34、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使精神受到损害。”
35、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
36、 (原文)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37、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38、★阅读国学经典,是一种以一当含金量极高的文化阅读;
39、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乐呢?”
40、译文:子夏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爱在里面了。”
4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42、(翻译)孔子谈到季孙氏说:“他用天子才能用的八佾在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都狠心做得出来,还有什么事不能狠心做出来呢?”
43、(评析) “出则事公卿”,是为国尽忠;“入则事父兄”,是为长辈尽孝。忠与孝是孔子特别强调的两个道德规范。它是对所有人的要求,而孔子本人就是这方面的身体力行者。在这里,孔子说自己已经基本上做到了这几点。
44、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疑惑。”
45、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46、翻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47、寓意:学习和思考要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48、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49、《论语·八佾篇》: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50、(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5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52、试译:孔子进周公庙,对每件事都要提问。有人就奇怪:“谁说鄹人叔梁纥的儿子懂得礼啊?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向人请教。”孔子听后说:“那些做法是礼吗?”
53、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54、 (原文)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5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