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经典名句及感悟(73句精选句子)
论语经典名句及感悟
1、(原文)知(通“智”,读“zhì”)者乐,仁者寿。(《雍也》)
2、不能再粉刷了,对于宰予这个人,我还责备他什么呢?”孔子又说:“开始时我对于人,是听了他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是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宰予使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3、君子不根据言论推举选拔人才,也不因某人有缺点错误而废弃他的言论。(论语经典名句及感悟)。
4、 (译文)孔子说:“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你一旦这样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了.实行仁德,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5、(译文)子夏说:“普天下的人都应是兄弟。”
6、解读:学到的知识能时常加以温习,不断有所收获,不也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吗?
7、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8、赏析:君子如果不庄重,这样便没有了威望,学习就会变得轻浮,不牢固。这句话与《道德经》中所说的:“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含义相通。
9、 (译)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条,我都没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子贡说:“(这正是)老师您的自我表述啊!”
1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1、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zhì)?”
12、4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论语·学而》
13、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
1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15、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6、语出春秋·孔丘《论语·雍也》。质朴强于文采,便会显得粗野,反之文采强于质朴便会显得做作。只有做到文采与质朴同时具备,才称得上是君子。
17、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篇第六》
18、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长》)
19、出自《论语·述而》。孔子在办丧事的人身旁,从来没有吃饱过。这是源于服丧者心怀恻隐之心,并不是饭菜不和胃口。
2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1、 鲁哀公问孔子说:“儿子服从父亲就是孝,对吗?臣子服从君主就是忠贞,是吗?”问了三次,孔子都不回答。
22、然而,如果我们仔细阅读《论语》,除了那些我们都很熟悉的千古名句之外,我们还会找到一些能够反映时代背景的语句。
23、(直译)用不义手段得到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好像天空的浮云一样。
2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5、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26、引申为:人生中一个人的目标越远大,前进就会越努力。
27、因此死并不可怕,怕的是一个国家的人民不相信政府。如此,则这个国家就危险了。
2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
29、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文: 曾子说:“士一定要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的责任重大,前路遥远。把实现仁义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不是很重大吗?奋斗一生,死了以后才停止,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30、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篇
31、这正契合现代教育提倡的全人教育,全人教育分三个层次:人才教育、人格培养和人文教育。
3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3、(讲解): 一个人的高尚的品质和外在的表现一致,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34、俗话说:“谣言止于智者”,真正有智慧有德行的人,不会听信毫无根据的传言,更不会到处传播。
35、(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36、君子有九件要反思的事:思考眼睛是否看明白,思考耳朵是否听懂,待人是否温和,举止是否恭敬,谈吐是否真心,处事是否谨慎,有疑问是否得到解答,发怒是否有严重后果,得到东西思考是否理所应得。
37、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 :孔子说:“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
38、(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就在其中了!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贵,对我来说,(那些富贵)就象(天上的)浮云。”
39、人格培养要求由教育者从内在的真诚开始,身教与言教并重。当一个孩子在人格方面受到好的影响,其价值远远超过他专业的才能。
40、(讲解):君子不要像器具一样(只有一种固定的用途,要在任何环境都能发挥君子的作用)
41、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42、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43、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44、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篇
45、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在世的时候,不去远方求学或工作,如果必需要去,一定要告诉父母去的具体地方)
46、白话文释义:孔子说: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论语经典名句赏析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47、引申为:孔子的养生之道,教导人万事健康为本。
48、赏析:君子如果不庄重,这样便没有了威望,学习就会变的轻浮,不牢固。这句话与《道德经》中所说的:“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含义相通。
49、(译文)孔子说:“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50、(意译)有好多朋友从远方到中国来研究学问切磋技艺,不也是让我们感到很快乐的事情吗?
51、(译)子贡说:“贫穷却不阿谀奉承,富贵却不狂妄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不如贫穷而乐于道,富贵而谦虚好礼的好。”子贡说:“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一样下功夫,恐怕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说:“子贡啊,现在可以与你谈诗了。提起学过的知识,你就知道将要学的知识,并有所发挥。”
52、 (译文)孔子说:“说话一定兑现,做事一定果决。这是(不懂变通的)固执的小人呀!不过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5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篇
54、白话文释义: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55、 (古文今译)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56、(讲解):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于社会,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57、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8、(原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
59、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讲解):仁,距离我远吗?只要我想要做到仁,仁就随着心念到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讲解):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巧言令色,鲜矣仁。(讲解):花言巧语,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心里不会有多少“仁德”(这种人不会有真正的爱人之心)。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讲解):有了过错,别人都能看到;改了,人们都会敬仰他。德不孤,必有邻。 (讲解):世界上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很多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
60、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61、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62、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篇》
63、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64、(译)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道德和学问)抬头仰望,越仰望越觉得高耸,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深厚;看着好象就在前面,忽然又像是在后面。老师步步引导,用知识丰富我,用礼法约束我,想停止前进都不能。我竭尽全力,仍然像有座高山矗立眼前,虽然我想攀上去,却没有途径。”
65、解读:有道德的人,他的心里只知道事事有个仁义;而没道德的人,他的心里只知道事事有个财利。
66、(译)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篇,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全部内容,可以说是:‘思想纯洁,没有邪恶的东西’。”
67、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68、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五軏,其何以行之哉?”——出自先秦孔子《论语·为政》
69、学过的知识,经常去温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愉快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不会生气,与不明智的人相处,我也不烦恼,这不就是君子吗?
70、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必然有同他相亲近的人。
71、(原)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信之。”
72、早上明白知晓了真理,晚上死去,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