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寓言故事原文(25句精选句子)
韩非子寓言故事原文
1、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寓言故事原文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译文从前有人从楚国的都城郢写信给燕国的相国。可是夜晚在写信,光线不够明亮,就对举着蜡烛的仆人说:“举烛。”。结果无意识地在信里写上了“举烛”两个字。其实,“举烛”这两个字并不是信里要说的意思。 燕相看到信中“举烛”二字,很高兴,说“‘举烛’,就是崇尚清明廉洁。要施行清明政策,则应举荐贤才担任重任”。燕相把这个意思告诉燕王,燕王很高兴,并予以施行。结果燕国治理得很好。国家虽然治理好,却不是信的本意。 现在学习的人,都和这个相似。注释郢人:楚国人。郢(ying),楚国国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 书:写;写信。遗(wei)送出。尚明:以明察为贵。尚,崇尚,重视。 白:禀告。持:拿着。明:明亮
2、海豚传媒.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读本寓言故事4彩绘注音版:长江出版传媒出版社,2005:118(韩非子寓言故事原文)。
3、(故事)有相与讼者,子产离之而无使得通辞,倒其言以告而知之。
4、(时过境迁了,对古代的做法不能盲目效法。)
5、 《韩非子》中的寓言故事数量居先秦散文之首,其中一部分已成为我们当前所用成语典故的出处,比如“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讳疾忌医”、“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还有一些寓言故事虽然不被人熟悉,但却蕴含了深刻的道理。(韩非子寓言故事原文)。
6、韩桓惠王之子,大儒荀子学生,秦国丞相李斯师弟。
7、寓意:世上不大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没有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8、诺诺:答应的声音。形容自己没有主意,一味附和,恭顺听从的样子。《韩非子·八奸》:“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
9、该成语一般比喻死守经验,不知变通。亦用以讽刺妄想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在句子中一般用作宾语、定语,多含贬义。也作“守株伺兔”。
10、(进说很难啊,不能让人下不来台,不能让领导恼羞成怒。)
11、(君主被臣子无数的眼睛盯着呢,不能暴露自己的意图,不然就会被臣子利用。)
12、(故事)一曰:燕王好微巧。卫人曰:“能以棘刺之端为母猴。”燕王说之,养之以五乘之奉。王曰:“吾试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观之,必半岁不入宫,不饮酒食肉。雨霁日出,视之晏阴之间,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燕王因养卫人,不能观其母猴。郑有台下之冶者谓燕王曰:“臣,为削者也。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于削。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锋,难以治棘刺之端。王试观客之削,能与不能可知也。”王曰:“善!”谓卫人曰:“客为棘,削之?”曰:“以削。”王曰:“吾欲观见之。”客曰:“臣请之舍取之。”因逃。
13、(抓住主干,纲举目张,君主要治吏不治民,中央集权,分级管理。)
14、出处《韩非子》卷十三外储说右上第三十四5
15、宋国有个卖酒的人,卖酒很公平,对待顾客十分小心恭敬,酿制的酒也很好喝,卖酒的标帜挂得很高很显眼,然而酒就是卖不出去。
16、②棘:俗称酸枣树,多刺。母猴:又叫沐猴、猕猴。
17、(在实践中检验吧,说得天花乱坠的虚辞虽然别人说不过,但若进行实际考证调查后就会显形了,这就是韩非的形名术。)
18、 卫国国君有一位宠臣,叫弥子瑕,他很得君主喜爱。按照卫国的法律,偷驾君车的人要判断足的罪。有一天,弥子瑕的母亲病了,有人知道这件事,就连夜通知他。弥子瑕就诈称主的命令驾着君主的车子出去了。君主听到这件事反而夸奖他说:“多孝顺啊,为了母亲的病竟愿犯下断足的惩罚!”
19、浪漫的《庄子》寓言、现实的《韩非子》寓言,都还只是中国古代寓言的一小部分成就,想要了解全貌,可还要去看中国古代寓言全集才行。
20、韩非的主要观点有历史进步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理论、改革和法治理论和朴素辩证法。本文就是其朴素辩证法思想的代表作。
21、(点评)人主者,利害之轺毂也,射者众,故人主共矣。是以好恶见,则下有因,而人主惑矣;辞言通,则臣难言,而主不神矣。
22、(点评)是鄙人欲玉,而子罕不欲玉。故曰:“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
23、(三人成虎的成语出处,谎言重复一千遍就会成为真理。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只听信人言而不知用事实去检验一下。)
24、(品德要由行为体现,不做污秽过失的行为,就不会有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