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语录十二则高考必背(77句精选句子)
孔子语录十二则高考必背
1、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泛指多次。一说,实指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
2、在《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 , 。
3、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孔子说:"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4、孔子说:算了吧!我没有见过看到自己的过错便能在心中责备自己的人!
5、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6、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才可以做导师埃”(孔子语录十二则高考必背)。
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摘孔子《论语》
8、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又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9、(鸟快要死的时候,叫声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话是善良的。)
1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孔子《论语》
1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2、冉求日: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13、(鉴赏)《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
14、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後雕零的。论语孔子语录_孔子语录论语孔子语录_孔子语录_子曰:曼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1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6、《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这篇课文中的第1至9则都属于语录体。本课所选10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事的原则。
17、 其实,现在小学的课程,需要记忆的东西越来越多,如何有效提高孩子的记忆力显得尤为迫切。
18、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9、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20、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21、原思做孔子家的总管,孔子给他九百小米,他不肯要。孔子说:别拒绝。分些给你的乡亲吧!
2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23、择其善者而从之:善,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指“优点长处”。
24、为什么没有人从人生正道上行走呢?名言警句孔子_孔子语录名言警句孔子_孔子语录_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见《论语雍也》)。
25、在《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奏乐也不管用的句子是: , 。
26、③子曰:“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为师矣。”(《为政》)
27、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28、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29、温故而知新:“故”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此古义变今义是意扩大了范围)。
30、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31、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
3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34、(作者)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春秋末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重要界限。
35、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36、12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37、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38、翻译: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3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0、 这样,从比较中抓住了特点,背得快,记得牢,有效果。
41、逍遥游(惠子谓庄子曰……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庄子
4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43、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44、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45、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7、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48、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49、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摘孔子《论语》
5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5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52、《孔子语录》、孟子《鱼我所欲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左转.曹刿论战》、《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诸葛亮《出师表》、陶潜《桃花源记》、郦道元《三峡》、韩愈《杂说》、刘禹锡《陋室铭》、柳宗元《小石潭记》、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周敦颐《爱莲说》、《观沧海》、陶潜《饮酒》、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湾《次北固山下》、王维《使至塞上》、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行路难》、杜甫《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白居易《观刈麦》、《钱塘湖春行》、李贺《雁门太守行》、杜牧《赤壁》、《泊秦淮》、李商隐《夜雨寄北》、《无题》、李煜《相见欢》、范仲淹《渔家傲》、晏殊《浣溪沙》、王安石《登飞来峰》、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陆游《游山西村》、辛弃疾《破阵子》、文天祥《过零丁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龚自珍《己
53、(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54、第五则:是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55、(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56、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春天,西狩获麟。孔子认为这不是好征兆,说吾道穷矣。于是停止修《春秋》。
57、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5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5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60、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61、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爱好学问?孔子回答说:有位颜回爱好学问,他从不迁怒于人,不犯同样的过失。不幸他短命死了,现在再没有这样的人了,再也没有听到爱好学问的人了。
6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63、译文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6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65、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6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67、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68、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69、(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为“文”。)
70、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71、(对天资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而对于中等以下天资的人,则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72、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73、鲁昭公十年(公元前532年),亓官氏生子。据传此时正好赶上鲁昭公赐鲤鱼于孔子,故给其子起名为鲤,字伯鱼。
74、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
7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76、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