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讽刺了什么(62句精选句子)

2023-09-10 10:48:02

狂人日记讽刺了什么

1、真的吃人意思就是真的吃人肉,这层含义从哪里得知呢?

2、名著导读07|《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知识点梳理与复习

3、此外,狂人觉得小孩子“睁着怪眼睛,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认为“这是他们娘老子教的”,还将医生也看作要害他的人。这都是无端的猜想。

4、这节是讲,狂人已经意识到这是个吃人社会,他已开始反封建了,于是周围人自然想要迫害他。

5、这几段随笔有迹可循,但我尽量避免做成论述体系,毕竟见多了所谓的文艺评论,成段成段的头头是道,立足点不过是“我觉得”——真是让人欲哭无泪(也有人说:“文学评论毕竟不是哲学论证啊!” 我笑笑,说:“你是对的。”)——不过身为“常人”中的一员,我还是尽量随大流罢,免得顾了“眼前路”,失了“身后身”。)

6、当然,《狂人日记》作为中国第一篇重要的白话小说,其开创性意义是不容抹灭的,其表达的思想也是振聋发聩的。这毋庸置疑。

7、“前曾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此说近颇广行。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后以偶阅《通鉴》,乃悟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因成此篇。此种发见,关系亦甚大,而知者尚寥寥也。”

8、小说的末尾那个“救救孩子”的呼声,是何等摄人心魄。对于孩子们的纯真,鲁迅流露出了那么沉重的凝虑,以为终于无法逃掉大人的阴影,也仍然无改于一生工作的目标“救救孩子”

9、《狂人日记》是满纸疯话,却是对中国社会的怀疑和拷问。狂人的精神病状的描写是逼真的,而他的几乎所有语言又都是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的。他的形象本身的象征意义则更为突出。

10、《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短篇小说,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鲁迅在其中苦心孤诣地塑造了患有迫害狂的精神病人形象狂人,借这一看似不正常的不可靠叙述者道出中国国民精神深处的苦难与隐痛,也提醒着英勇的战士们保持理性,否则将陷入绝望的深渊。

11、也就是说,在鲁迅看来,在很多时候,人与狗一样,根本不明白自己为何而叫。

12、●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3、狂人的蜕变过程在当今依然有映照。现在依然有麻木不仁的人;有装糊涂的人;有愤世嫉俗的人;有真正为世界努力,谋求改变的人;有心怀慈悲,胸怀宇宙的人。

14、最终一句救救孩子!让我体会到了一颗赤心在跳动,在黑暗中发出耀眼的红光,在不安与急切里交错着,感叹那个时代之下的浮华与苍凉,同时也为有鲁迅这么一位文学大师而感到骄傲。

15、“狂人日记”这本书让我体会到了以前黑暗、封建的旧社会对人民压迫和迫害。狂人日记读后感4黑暗是什么?是负着空虚的负担,是严威和冷眼中走着所谓人生的路?是精神上的愚昧,是肉体上的束缚?是不可逾越的高山,是刺痛灵魂的荆棘?是刺破心灵的的暗礁,亦或是无知的奴隶,卑微的侍者;还是时代的诡异?

16、——这种戏讽的文字技巧,韩寒《三重门》里学了一点,便有滋味。

17、  《狂人日记》在表现其主题时,也表现出鲜明的启蒙主义的思想特征。鲁迅对中国国民性中的“看客”心态最为深恶痛绝,他的“弃医从文”的重大抉择便直接由于这个因素。而顾在五四运动前后写的所有杂文和小说,都是以启蒙主义为总的思想特征的。

18、按照目前的文学史建制,《狂人日记》当然是以现代白话文为语言的新文学起源性作品。就思想性来说,作品中的启蒙主题,国民性批判,还有救救孩子这样的呼救声,至今仍未过时,抑或更甚。

19、从这里看,要“救救孩子”的内涵很清楚,就是要保持孩子们的清白,不让他们像他们的父辈、祖辈一样继续“吃人”。

20、顾颉刚曾曰:他们在那里杀青年真可恨,青年甘心给他们杀也可鄙!

21、如果“吃人”是实指的,那么没有大的战乱、饥荒,做到不“吃人”是容易的。

22、鲁迅《狂人日记》对果戈里的借鉴有没有,有的话又在何处?在鲁迅的《狂人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和果戈里《狂人日记》重合的内容。

23、狂人被关在屋子中做不了什么事,每天就只好思考。一日,他突然想起自己多年起死去的妹妹。他晓得应该是大哥吃了她,大哥还劝诫母亲不要哭。母亲大概是知道的,不过哭的时候并没有明说,想来也以为这是应当的了。

24、读《狂人日记》,我深切体会到先生内心的痛苦。先生宁可燃烧自己,把光亮留给孩子们,因为那不仅仅是孩子,不仅仅是生命,更是希望!狂人日记读后感11《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写于1918年4月。该文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的《新青年》月刊,后收入《呐喊》集,编入《鲁迅全集》第一卷。

25、在《狂人日记》中,鲁迅为中国人发明了一个“原罪”概念,这个“原罪”,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脱不了“吃人”的嫌疑。“四千年来时时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多年”;“我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现在也轮到我自己,……”

26、序言解释了一下主人公的情况,并利用文言文和现代文构建了两个世界。文言世界是“我们”的正常人世界,而之后的白话世界便是狂人的世界了。

27、从一九一八年五月起,《狂人日记》出现了……一八三四年顷,俄国的果戈理(N·Gogol)就已经写了《狂人日记》……

28、所有人都这样相互牵制着,所以没有人能从中逃出来。你如果不吃人了,就会被别人所吃掉。

29、这一节写封建礼教让人即使是吃食自己的亲骨肉也觉得是应当的了;不过其中真正的深意还要与下一节一起看。

30、《狂人日记》以日记形式记述了“我”在这个人吃人的社会中逐渐走向绝望。真实逼真的言语,没有任何多余的修饰,用平白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一个没有人性,人吃人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心惶惶,大家都恐慌哪一天自己会成为餐桌上的佳肴;在这个社会中,人们思想麻木,盲目地随波逐流,不分是非黑白,与黑暗同流合污,没有人站出来拯救世人,哪怕是一句呐喊……

31、但是,我们需要承认一个事实,就是,吃人的事情随着文明的进步越来越少了。狂人担心自己被吃是没有必要的,这也是他精神不正常的表现。

32、这节已经预示了狂人仅仅蜕变成一个批评者,想要劝诫他人的做法是不能成功的。

33、文中的狂人也厌弃那些人,却只能无奈地不一样他们一样。他们的脑子是混沌的,他们的双手是罪恶的,他们的嘴是污浊的。谁去救救他们啊?他们是沉睡着的,就如同当时的国民一样,他们的双眼看不到身边人,他们的耳畔也听不见自由的真谛。

34、我猜,鲁迅的同仁们读《狂人日记》时是倍感痛快的,快在笔锋锐利,字字诛心,痛在裹脚布造成的后天畸形甚为难除。

35、这些,早已超出了“狂人”的视野——看不到,不怪鲁迅,正如马克思无法预见无产阶级斗争中的所有问题。狂人是鲁迅的心灵投射,有如包法利夫人之于福楼拜。鲁迅胜了,但狂人败了。鲁迅撕开了一个时代,也仅止于撕开。时代还在。

36、由此可知,说《狂人日记》是钱玄同逼出来的也不为过。钱玄同还说,“《呐喊》中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和《风波》这几篇,一个月中我至少要读它一次”,足见其对鲁迅小说的欣赏。

37、什么是“荒诞”?——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明确指出,在世的人,生活在各种关联之中,关联赋予人的行为意义,意义的大网缠绕整个世界,成为“意蕴”,倘若存在者脱离了“意蕴”,就是荒唐无稽;悖逆意蕴,便会启疑。

38、我们不需要详细讨论在那种情况下,一个狂人是什么样子的,也许我们可以把它应用到现实中。如果一个人的思想落后于或超前于这个时代,其实都是痛苦的。

39、但通过象征和暗示,从作品字里行间所传达出的信息中,我们可以发现,狂人实际上是一个站在时代前列的反封建礼教、反封建家族制度的启蒙者。

40、早起,楼下已坐侃大山者数人,戴着口罩聒噪。邻家养的那只比熊犬倒是还在酣眠。不禁苦笑,想,鲁迅先生还是差了计较,它根本是什么都无需在意的。

41、也正是这种互文性,使得狂人、孔乙己等形象有根可寻。这些小说,独立成篇各有独立的侧重点,但若放在一起——套用詹姆斯·乔伊斯自评《都柏林人》的一句话来说,他要着意写的,是“一种气氛,一种情绪,一种环境,人物影影绰绰正好和环境融在一起。营造气氛,表达环境”。

42、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狂人日记读后感(精选11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狂人日记读后感1这个寒假我读了鲁迅先生写的《狂人日记》。让我震撼不已,里面的主人公来到他哥哥的家里,可是不知道他哥哥是喜欢吃人肉的。当他发现的时候,那个小镇上的人已经开始筹备怎样将他杀了。他的哥哥跟是残忍,在几年前就把他自己的亲生妹妹的肉吃掉了,并且夹在自家的菜里,让家人也吃了许多。

43、(3)新京报书评周刊2018年5月15日《鲁迅发表100周年:他的深意,远远超过我们知道的标准答案》

44、作者借狂人的日记,借其狂的状态呼唤着被封建礼教所毒害的人们的人性的回归。那些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正是还未被封建礼教毒害的赤子。他们是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45、好了,已经够残酷了,可问题是,鲁迅看准了这种觉醒,有可能在这个大染缸里瞬间混浊起来。这不,《狂人日记》的思想,有最为人所轻忽的第三层。这是小说经常被省略的前头一段文言的小序:

46、在文学以外,鲁迅对美术的热忱与研究,乃至作为一个“设计师”的身份,近几年大家也都渐渐了解。但鲁迅对日本浮世绘的购买、收藏和鉴赏,却还是个冷门。点击图片查看往日文章《鲁迅竟还收藏了这么多精美的浮世绘》。

47、第一层,是众所周知的对四千年中国历史的批判。在写满“仁义道德”的陈年流水簿子的字缝里,鲁迅看见了“吃人”两个字。中国历史不过是一场接一场人肉的宴席,在其中人人“相斫”,“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别人吃了,都用着疑心极深的眼光,面面相觑。”这是最明显的第一个层次。

48、从字面上来看,“迫害狂”应该是有强烈迫害他人倾向的精神疾病,与日记中狂人的症状不符。因为狂人常常害怕被别人杀害,却没有想过要迫害别人。

49、(7)夏天.鲁迅与果戈里《狂人日记》的比较研究.北方文学(下),200 

50、第一层,是众所周知的对四千年中国历史的批判。在写满“仁义道德”的陈年流水簿子的字缝里,鲁迅看见了“吃人”两个字。中国历史不过是一场接一场人肉的宴席,在其中人人“相斫”,“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别人吃了,都用着疑心极深的眼光,面面相觑。”这是最明显的一层。

51、果戈里《狂人日记》共记了20天,每天都有详细的日期。十月三日、四日,十一月八日、九日……果戈里为了突出狂人之“狂”,连日期记载也渐渐紊乱,逐渐变成了“两千年四月三十四日”,乃至“三十月八十六日”,最后干脆“日期不记得。也没有月份。鬼知道是什么日子。”

52、当然,痛苦是一方面的,另一方面会被时代当成狂人,但是,时间会证明一切。狂人日记读后感6初读《狂人日记》,认为这篇小说毫无逻辑,可渐渐地,渐渐地,便读懂了鲁迅先生在小说中所要表达的情感。

53、《狂人日记》这篇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直指中国封建主义文化的核心,同时对现实社会中的黑暗又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揭露。

54、(1)鲁迅.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 

55、经过青年时期对鲁迅的排斥后,重读鲁迅的余华就说:“……读的第一篇小说就是我曾经谱写成歌曲的《狂人日记》,可是我完全忘记了里面的内容,小说开篇写到那个狂人感觉整个世界失常时,用了这样一句话:‘要不,赵家的狗为何看了我一眼。’我吓了一跳,心想这个鲁迅有点厉害,他只用一句话就让一个人物精神失常了。另外一些没有才华的作家也想让自己笔下的人物精神失常,可是这些作家费力写下了几万字,他们笔下的人物仍然很正常。”

56、有人说狂人患的是“妄想型精神分裂症”。这种病的患者时刻都在怀疑周围的人在暗示自己,迫害自己,甚至想杀害自己,并且这种想法十分顽固。

57、小说在艺术方面非常具有特色,就是鲁迅所说的“格式的特别”。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58、这个反思比单纯的文化批判更透过一层。不仅仅解剖别人,也深刻地解剖自己,榨出了自己的皮袍下藏着的“小”。这个“原罪”,人人有份。

59、我以为,除了上述两个含义外,这里的“吃人”应该还有第三层含义,即“自身吃人”,被封建礼教毒害下的中国人已经是痛苦不堪,却转而去吃更弱小者,充当了“吃人”的第三者!

60、“易牙蒸了他儿子,给桀纣吃,还是一直从前的事。谁晓得从盘古开辟天地以后,一直吃到易牙的儿子;从易牙的儿子,一直吃到徐锡林;从徐锡林,又一直吃到狼子村捉住的人。去年城里杀了犯人,还有一个生痨病的人,用馒头蘸血舐。”

61、例如:“我想:我同赵贵翁有什么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么仇;只有廿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古久先生很不高兴。”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甜蜜浪漫的爱情句子(63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