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简介及代表作(64句精选句子)

2023-04-28 09:31:54

韩愈简介及代表作

1、贞元二年(786年),韩愈离开宣城,只身前往长安。其间韩愈赴河中府(即蒲州,今山西永济)投奔族兄韩弇,以得到河中节度使浑瑊的推荐,却毫无收获。 (6)

2、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韩愈代表作品——《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第一句写初春的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十分准确地写出了它的特点,遣词用句十分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韩愈代表作品——《马说》《马说》是一篇说理文,似寓言而实非寓言,用比喻说理却并未把所持的论点正面说穿,没有把个人意见强加给读者。通过形象思维来描述千里马的遭遇,提出事实,省却了讲大道理的笔墨,作者利用了古汉语中虚词(语助词、感叹词和连接词),体现出一唱三叹的滋味和意境。伯乐的典故几次被韩愈引用(见韩愈所作的《为人求荐书》及《送温处士赴河阳序》),可见韩愈命运的坎坷。

3、辽宁省图书馆展出馆藏宋刻《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第十一卷。

4、韩文公名愈字退之,说起这名和字,倒有一段佳话。韩愈父母早亡,从小就由哥嫂抚养。转眼到了入学的龄,嫂嫂郑氏一心想给弟弟起个又美又雅的学名,这天,郑氏翻开书年,左挑一个字嫌不好,右拣一个字嫌太俗,挑来拣去,过了半个时辰,还没有给弟弟选定一个合意的学名。韩愈站在一旁观看,见嫂嫂为他起名作难,便问:嫂嫂,你要给我起个什么名呢?郑氏道:你大哥名会,二弟名介,会、介都是人字作头,象征他们都要做人去群之首,会乃聚集,介乃耿直,其含义都很不错,三弟的学名,也须找个人字作头,含义更要讲究的才好,韩愈听后,立即说到:嫂嫂,你不必在翻字书了,这人字作头的‘愈’字最佳了,我就叫韩愈好了。郑氏一听,忙将字书合上,问弟弟道:愈字有何佳意?韩愈道愈,超越也。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做一番大事,前超古人,后无来者,决不当平庸之辈。嫂嫂听后,拍手叫绝:好!好!你真会起名,好一个‘愈’字吆!韩愈怎么会给自己起出一个这样又美又雅的名呢?原来他自幼聪慧,饱读经书,从三岁起就开始识文,每日可记数千言,不到七岁,就读完了诸子之著。那超凡的天赋和文化素养,使他早早就抱定了远大志向,这个愈字,正是他少年胸怀表露。他长到十九岁时,已经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勃勃少年。这年恰逢皇科开选,郑氏为他打点行装,送他进京去应试。到京城后,他自持才高,以为入场便可得中,从未把同伴搁在眼里。结果别人考中了,他却名落孙山。后来,他在京中一连住了几年,连续考了四次,最后才算中了第十三名。之后,一连经过三次殿试,也没得到一官半职。由于银钱早已花尽,他由京都移居洛阳去找友人求助。在洛阳,友人穿针引线,他与才貌双全的.卢氏小姐订了婚。卢小姐的父亲是河南府法曹参军,甚有尊望,韩愈就住在他家,准备择定吉日与卢小姐完婚。卢小姐天性活泼,为人坦率,一方面敬慕韩郎的才华,一方面又对韩郎那自傲之情有所担忧。她曾多次思忖,要使郎君日后有所做为,现在就应当规劝他一下,可是如何规劝他呢?这天晚饭后,花前月下,二人闲聊诗文。畅谈中,韩愈提起这几年在求官途中的失意之事,卢小姐和颜悦色地说道:相公不必再为此事叹忧,科场失意乃长有之事。家父对我总是夸你学识渊博,为人诚挚。我想你将来一定会有作为的,只是这科场屡挫,必有自己的不足之处,眼下当找出这个缘由才是。韩愈听后,频频点头,心中暗道:卢小姐果有见地,接着说道:小姐讲的甚是有理,俗话说自已瞧不见自已脸上的黑,请小姐赐教。卢小姐一听,嗤地笑出声来,说道:你真是个聪明人啊!随即展纸挥笔,写道:人求言实,火求心虚,欲成大器,必先退之。韩愈捧赠言,一阵沉思:此乃小姐肮腑之语啊!自古道骄兵必败,自已身上缺少的正是谦虚之情,这个愈字便是证据。于是,他立即选用卢小姐赠言中的最后两个字:退之,给自已起了个新名字。

5、韩愈文章的特点之一是“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或“鲠言无所忌”,也就是敢于讲话,而且敢讲真话。最有代表性的文章还是《论佛骨表》。其中所讲的就是“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的话。在封建社会中,敢于说出别人该说而不说的话,这是了不起的胆识。(韩愈简介及代表作)。

6、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有《韩昌黎集》传世。(韩愈简介及代表作)。

7、韩愈作《师说》的时候,有人以为是在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这大致是可信的。这年韩愈35岁,刚由洛阳闲居进入国子监,为四门学博士,这是一个“从七品”的学官。但他早已有名。他所提倡和不断实践的古文运动,在那一两年内,正走出少数爱好者的范围,形成一个广泛性的运动,他俨然成为这个运动的年轻的领袖。他用古文来宣传他的主张。维护先秦儒家的思想,反对当代特别盛行的佛老思想;提倡先秦两汉的古文,反对“俗下文字”即魏晋以来“饰其辞而遗其意”的骈文:这就是古文运动的内容。这个运动所以逐渐形成于唐德宗统治的后期,是有现实的社会条件的。它是为维护唐王朝的统反对藩镇割据的政治目的服务的。而这除军阀、大地主外,正是当时广大社会阶层的现实利益的要求。韩愈的积极努力,对这个运动的开展与形成,起了不断促进的作用。就古文来说,他不仅自己刻苦努力,从理论到实践,表现了优秀的成绩;更重要的是他不顾流俗的非笑,努力提倡,特别表现在给青年们热情的鼓励和指示。《师说》正是这种努力所引起的一篇具有进步意义和解放精神的文章。

8、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9、曾巩:著有《曾巩集》、《元丰类稿》、《隆平集》等。

10、  我们试对《论佛骨表》的主要论点做一分析。

11、韩愈文章的特点之一是“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或“鲠言无所忌”,也就是敢于讲话,而且敢讲真话。这个特点是和他积极的政治态度分不开的。他的几篇奏疏都是敢于揭发事实,敢说“群臣之所未言”的话。

12、苏洵: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等。

13、韩愈文章之别开生面者,还有送序一类。在唐代,送序之文是常见的文体,前辈作者如王勃、陈子昂、李白、任华,所为送序,都很出色。但从多数文章的写法看,大抵不出一种格式。先叙离情,后缀风景,情致物态,尚似六朝。林纾所谓“狃于六朝积习”者,即指此类。但到韩愈笔下,送序之文就多种多样了。

14、第三层意思是韩愈观点的集中体现,讲的是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所谓“道”,即是规律,顺道而为,则万事兴旺;逆道而行,则必败亡。

15、特邀主播/配乐简介:张玉文 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音乐会主持人。中央音乐学院艺术管理专业毕业,从事服务艺术工作30年,参与组织的各类音乐会近千场。曾担任:“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龙乐音乐周”、“纪念黄河大合唱60周年”、“澳门回归”、“北京国际钢琴比赛”、“中国艺术节”等大型国家级音乐会及大型活动的主持人。

16、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世称韩昌黎或韩文公。他政治上主张天下统反对藩镇割据;文学上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代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等。

17、贞元二十年(804年)春,韩愈抵达阳山县就职。 (7)

18、韩愈在政治上主张天下统反对藩镇割据。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他和柳宗元政见不和,但并未影响他们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他们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曾经因为进言佛骨一事,被贬潮州,后因治政突出,迁袁州,即今江西宜春,刺袁州史。任职袁州期间,韩愈政绩卓越,并且培养了当时江西省的第一个状元。现宜春秀江中有以沙洲,名为状元洲,传说就是当年学子读书之处。宜春城中最高山头建有状元楼,宜春市区有昌黎路,都是为了纪念韩愈的特别功绩。

19、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号颍滨遗老,代表作《栾城集》《诗集传》《龙川略志》《论语拾遗》《古史》

20、  其《表》中罗列从黄帝到周穆王13位古帝王,不是本人活到90岁以上,就是在位八九十年,而从汉明帝时佛教传入,帝王们便“乱亡相继,运祚不长”,似乎汉末以来动乱全是佛教惹的祸。今天看这一点颇具幽默意味,到现在,夏商周断代工程尚有上下一百年的误差,韩愈振振有词地说某王活了一百几十岁,在位最短的也有59年,不知数据从何而来。对此,契嵩批评的也有趣:“圣人为教为法,皆欲世之为善而不为乱,未必在其寿祚之短长也。”圣人行教化、立法度,是为天下世道从善,难道是为了自己长寿多坐王位吗?用高调来反驳大道理,算得上旗鼓相当。

21、登临祝融峰,韩愈开云千百年来在南岳衡山传为佳话,历代文人以开云为题歌咏不绝。

22、元和十二年(817),从裴度征讨淮西吴元济叛乱有功,升任刑部侍郎。

23、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主要倡导者,有"文章巨公"和"百代之宗"之名。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诗三百余篇。

24、  那么,韩愈就是一位彻底的反佛斗士了?非也。

25、贞元十二年(796年)七月,韩愈因受宣武节度使董晋推荐,得试任秘书省校书郎,并出任宣武节度使观察推官。 (7)

26、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

27、韩愈的代表作有《春雪》、《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晚春》、《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等。

28、文学创作理论上:他认为道(即仁义)是目的和内容,文是手段和形式,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以道为主。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古文,并博取兼资庄周、扬雄诸家作品。主张学古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坚持词必己出、陈言务去。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提出养气论,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提出不平则鸣的论点。认为作者对现实的不平情绪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在作品风格方面,他强调奇,以奇诡为善。

29、康定元年(1040),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后知谏院。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庆历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以后,又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30、  诗中第五六两句,更是具有千古佳句之妙,“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诗人以此比喻来写那些妄图诋毁李、杜的轻薄后生,设喻贴切,形象生新,后世提炼为成语,早已家喻户晓了。诗中万丈光焰,磨天巨刃,乾坤间的巨响,太山、长鲸等瑰玮奇丽的事物,都被用来设喻,使诗歌磅礴的气势和诡丽的境界得到充分的表现。

31、韩愈文章之“发言真率,无所畏避”,还不仅敢于不顾儒家的传统观念,有时也敢于突破社会上的流俗之见。例如他写《讳辩》一文,是专为李贺不得应举而发表的意见。

32、除了上述文体的独创之外,还有吐辞造语之精工,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关于这一方面,前人和今人已经多所称道。例如《进学解》一篇之中就有“业精于勤”、“刮垢磨光”、“贪多务得”、“含英咀华”、“同工异曲”、“动辄得咎”、“投闲置散”等等,都已传为流行的成语。

33、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34、参观“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站在橱窗欣赏古籍,再细细品味韩愈一千多年前的留下的文字,仍能感到那种直指人心的力量。我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从何而来?山川之爱,天地之爱,直至人民之爱,韩愈所传承的“推爱”理念,博爱精神,在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一直薪火相传,直至今天仍然伴随我们振奋前行。(郭平)

35、深于立意,巧于构思,语言精练,富有创造性。

36、辽宁省图书馆藏宋刻《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第十一卷中收录了韩愈散文《原人》。

37、长庆二年(822年)二月,朝廷赦免王庭凑及成德士兵,命韩愈为宣慰使,前往镇州。 (28-29)

38、他的碑志文“随事赋形,各肖其人”(《韩愈志》),创造性地把《左传》、《史记》的传记手法运用于碑志,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碑志这种历来枯燥无味的文体增辉生色,其中有的作品已成为优秀的传记文学,如《柳子厚墓志铭》等。

39、冯巧英,1940年生。古典文学教授。二十多年来研学佛教文化,主要作品《清凉三传》注释、《昙鸾集》注释、《安乐集》注释译。《永明延寿大师传》。主编《山西佛道摭存》等。学术论文多篇。

40、元和四年(809年)六月十日,改授都官员外郎、分司东都兼判祠部。 (7)  (13)

41、《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和《论淮西事宜状》都有这个特点。当然,最有代表性的文章还是《论佛骨表》。其中所讲的就是“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的话。

42、  当然,《论佛骨表》千年来受人追捧,也还是有其道理的。《表》中说“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生业”,指出了百姓对佛教狂热,会影响“生业”,对社会经济带来影响。又,“焚顶燃指,解衣散钱……必有断臂脔身以为供养,伤风败俗”。中国古代孝道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当时,有一些信佛者为了表达虔诚,采用了类似自残的行为,韩愈看到崇佛对民风习俗的影响。以上两点从儒家观点是可以明显得出的。其实,《表》中一再提迎佛骨对“百姓”“老少”“士庶”的“惑众”影响,还隐藏着一个更大的隐忧,那就是佛教僧团严整的道风,本身就有一种组织群众的作用。从南北朝起,北方大量造像,留下了许多会社供养的碑记,碑上所载会社不是一族一姓,甚至不是一个行业、一个村镇的人。会首是组织者,佛像是核心,寺庙就是集中聚会场所,因而在被认为是“一盘散沙”的古代农村,这是一支隐形的社会力量。隋朝初年不就有弥勒下生信仰者冲皇宫、门卫礼拜的旧事吗?韩愈等儒者对此所感,但又不能拿未成事实危言耸听,所以没有明提,只拣明显不合儒家道统的说。他一再劝诫皇帝不要给信佛热加温,包含了更多的感觉在内。《左迁至蓝关侄孙湘》的第三局“欲为圣明除弊事”,这个“弊”字内容很丰富。《论佛骨表》最为人称道的,是表文最后的表态:“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一片忠君之心,着实令人感佩。

43、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1)

44、韩愈是位重要的思想家。在宋儒眼中,孔、孟之下,便是韩愈。他在儒学式微,释、道盛行之际,力辟佛、老,致力于复兴儒学,取得了重大的成功。他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其实就是复兴儒学的重要手段。

45、贞元十九年(803年),韩愈晋升为监察御史。 (7)  当时关中地区大旱,韩愈在查访后发现,灾民流离失所,四处乞讨,关中饿殍遍地。目睹严重的灾情,韩愈痛心不已。而当时负责京城行政的京兆尹李实却封锁消息,谎报称关中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韩愈在愤怒之下上《论天旱人饥状》疏,反遭李实等谗害,于同年十二月被贬为连州阳山县令。 (7)  (10)

46、学者:求学的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交给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所以,用来……的。道,指儒家之道。受,通“授”,传授。业,泛指古代经、史、诸子之学及古文写作。惑,疑难问题人非生而知之者: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之,指知识和道理。《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之;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知,懂得。其为惑也:他所存在的疑惑。生乎吾前:即生乎吾前者。乎:相当于“于”,与下文“先乎吾”的“乎”相同。闻:听见,引申为知道,懂得。从而师之:跟从(他),拜他为老师。师,意动用法,以……为师。从师,跟从老师学习。吾师道也: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师,用做动词。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里去考虑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庸,发语词,难道。知,了解、知道。之,取独。是故:因此,所以。无:无论、不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意思说哪里有道存在,哪里就有我的老师存在。

47、  “赞赏”金额少于10元(含10元)不结算;超过10元,作者、主播、制作各得1/无赞赏则无赏金。赏金于文章发布后第八天晚上结算。第八天起,后续赞赏不再发放,留作平台运转发展之用。稿费红包24小时不领取,视为自愿赞助平台。

48、韩文雄奇奔放,汪洋恣肆,“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苏洵《上欧阳内翰书》)。

49、韩愈说:“但是你们这些人也害死田公,又残害他家,又是什么道理?”众人都称善。王庭凑恐怕将士军心动摇,命令他们出去。然后,对韩愈说:“您这次来成德,想让我干什么呢?”韩愈说:“神策六军的将领,像牛元翼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但朝廷顾全大局,不能把他丢弃不管。为什么你到现在仍包围深州,不放他出城?”王庭凑说:“我马上就放他出城。”便和韩愈一起饮宴,正逢牛元翼逃溃围出,王庭凑也不追。 (31-33)

50、韩愈任职不久,便因不参谒宦官,被御史中丞李绅弹劾。韩愈不服,称此举经穆宗恩准。二人你来我往,争辩不止。宰相李逢吉趁机奏称二人关系不合,朝廷便派李绅出任浙西观察使,韩愈也被改职兵部侍郎。不久后,穆宗得知其中事由,再任韩愈为吏部侍郎。 (36-37)

51、元和十二年(817年)八月,宰相裴度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聘请韩愈任行军司马,赐紫服佩金鱼袋。 (17) 韩愈曾建议裴度派精兵千人从小路进入蔡州,必能擒拿吴元济。裴度未及采行,李愬已自文城(今河南唐河)提兵雪夜入蔡州,果然擒得吴元济。三军谋略之士,无不为韩愈惋惜(关于《韩愈神道碑》所载关于韩愈此段建议平淮西之事,存疑,暂置于此)。 (18)  韩愈又对裴度说:“如今凭借平定淮西的声势,镇州王承宗可用言辞说服,不必用兵。”他便找到柏耆。口授致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的书信,叫柏耆执笔写下后,带上书信进入镇州晓喻王承宗。王承宗摄于兵威,就上表献上德、棣二州,表示服从朝廷。 (19)

52、《韩愈文集》的古本,以南宋魏怀忠《五百家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外集》为最善;廖莹中世堂本《昌黎先生集》、《外集》、《遗文》(明徐氏东雅堂翻刻)最为通行。清代顾嗣立、方世举各有诗集单行注本。今人整理注释的韩集有马通伯《韩昌黎文集校注》、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童第德《韩集校铨》等。另外,为韩集作校勘或补注而不列正文者,有宋方崧卿、朱熹,清陈景云、王元启、沈钦韩、方成和今人徐震。

53、贞元十五年(799年)二月,董晋逝世,韩愈随董晋灵柩离境。韩愈刚离开四日,宣武军便发生兵变,留后陆长源等被杀,军中大乱,韩愈因先离开而得免祸。 (7)  韩愈随董晋灵柩至洛阳,其后于二月末抵达徐州。同年秋,韩愈应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之聘,出任节度推官,试协律郎。 (8)  同年冬,张建封派韩愈前往长安朝正。 (7)  韩愈谈论直爽坦率,从不畏惧或回避什么,操行坚定纯正,却不善于处理一般事务。 (9)

54、但是,韩愈最具独创性和代表性的作品,则是那些以雄大气势见长和怪奇意象著称的诗作。他“少小尚奇伟”(《县斋有怀》)、“搜奇日有富”(《答张彻》),天生一种雄强豪放的资质,性格中充溢着对新鲜奇异、雄奇壮美之事之景之情的追求冲动,而他一再提倡的“养气”说,更使他在提高自我修养的同时增添了一股敢作敢为、睥睨万物的气概,发而为诗,便是气豪势猛,声宏调激,宛如江河破堤,一泻千里。

55、《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序》等赠序,手法多样,使赠序发展成为一种富有文学性的实用性的文体。

56、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

57、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58、杜甫—(712—770)字子美,襄阳人,官左拾遣。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代表作品有《杜工部集》

59、《答张十一功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题驿梁》

60、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61、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62、曰:“然则吾谓禽兽人,可乎?”曰:“非也。指山而问焉,曰山乎?曰山,可也。山有草木禽兽,皆举之矣。指山之一草而问焉,曰山乎?曰山,则不可。”

63、《原人》的“人”也有写作“仁”,韩愈作这篇文章讲的主要意思就是为人需要“仁”,仁的核心是“爱人”。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感恩母亲的话语暖心的一段话(124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