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对死亡的经典语句(99句精选句子)
佛教对死亡的经典语句
1、众僧爬山,一弟子摔倒抓住荆棘,手被划破。禅师:荆棘习惯依附别物,你却依附它,当然自讨苦吃,别依靠不能依靠的人。
2、以死来鄙薄自己,出卖自己,否定自己的信仰,是世间最大的刑罚,最大的罪过。宁可受世间的痛苦和灾难,也千万不要走到这个地步。
3、要是一个人学会了思想,不管他的思想对象是什么,他总是在想着自己的死。
4、 1当你找到了殊胜圆满的法,还必须经过善知识的指点,有程序,有次第的去修。
5、 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佛教对死亡的经典语句)。
6、死亡很大,我们是他嘴巴里发出的笑声。当我们以为站在生命中时,死亡也大胆地在我们中间哭泣。
7、如果我死了,我宁可被埋在地里,虽不是什么遗臭万年,但是我宁愿把我的尸体埋葬在一颗树下和草下,用我腐烂的身体给予他们生命和营养,也算死得其所。
8、 缘分不同,所以看法不同,有的人喜欢你,有的人不喜欢你,这都是正常的。你能左右别人吗?把自己的心管好,不要执着这些。(佛教对死亡的经典语句)。
9、如果有死亡笔记,我会先写上我的名字,再写上你的名字,和我一起心脏麻痹而死。
10、知识性的,如果你已经变成了一个空壳,那么你将会期待死亡的洪水,好让你能够在其中漂浮和畅游。
11、 真正的快乐不是你拥有的多,而是你计较的少。
12、若欲放下即放下,欲待了期无了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13、很多人之所以在死亡的时候表现得慌张和狼狈,那是因为他们一生都在回避与死亡有关的一切,他们把自己当成了被死亡追逐的猎物,所以当死亡抓住他们并把他们摁在地上的时候,那个情景是不言自喻的。
14、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如今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15、心中仅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声音。
16、默默的忍受其苦其难,而不远走高飞,飘於渺茫之境,
17、 别人伤害你,愉快的承受,无怨无恨,才能了结怨恨,不再继续结怨。
18、人生有酸甜苦辣,朋友有真心假意,所有的过客只是你身边闪过的风景,不懂你的人,就不要在意,不爱你的人,就不要珍惜,还有一些更无关紧要的人,添油加醋中伤你,想方设法算计你,有了麻烦缠着你,得了好处踹开你,这样的人,不用理会,不必联系。
19、不执着于拿起,也就无所谓放下,人生有一种淡然的态度,叫“有亦可,无亦然”。
20、一青年向禅师求教:“大师,有人说我是天才,也有人骂我是笨蛋,依你看呢?”“你是如何看自己的?”禅师反问,青年茫然。“如一斤米,在炊妇眼中是几碗饭;在饼家眼里是烧饼;在酒商眼中又成酒。米还是那米。同样,你还是你,有多大出息,取决于你怎么看待自己”。
2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22、人生来就有一个不好的习惯,总是爱跟别人比较,看看有谁比自己好,又有谁比不上自己。而其实,为你的烦恼和忧伤垫底的,从来不是别人的不幸和痛苦,而是你自己的态度。
23、死亡就是我们生命之路尽头的那处断崖。所以,不管我们爬得多么高,我们最终都不得不从这处断崖跳下去,既然下面是无底的深渊,那么这处断崖高一点或低一点并没有实质的区别。
24、 很多人因得不到而痛苦。得到了,又失去,还是痛苦。痛苦的原因,害怕得不到,害怕失去。你想得到就能得到吗?你不想失去就不失去吗?不攀任何缘,就能顺其自然,放下了不是没有,放下了才有。
25、 形式上学佛、念佛,实际上求名闻利养,不要只看眼前利益,目光放远一些,少发俗愿,多做利益众生的事。
26、 发自内心的去为众生着想,为众生服务,所求的自然就有,否则,你什么也得不到。
27、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28、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29、若闻苦恼悲伤事,必要观想:若闻苦声,当愿众生,离苦得乐,业障消除;若见病人,当愿众生,离苦得乐,业障消除;若见意外死亡,见亡者,当愿众生,离苦得乐,业障消除。
30、见尽人间妇,无如美且贤。譬令愚者寿,何不假其年。
31、怕死贪生:贪:舍不得。贪恋生存,畏惧死亡。指对敌作战畏缩不前。
32、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33、 有句话很好的说明了这句佛家经典:有的事可说不可做,有的可做却不可说,有的既不可说又不可做。
34、信仰的层次,必须藉著智慧、体悟的提升,是故听经闻法,乃修持上不可或缺的途径。
35、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36、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37、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38、 10菩提心是一切大乘佛法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根本就没有进入大乘法门。
39、 如理如法的好好修行,这才是真正地供养上师三宝,布施父母众生。
40、看到生命的时候,也要看到死亡,生死同一才能获得解。
41、我们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我们曾如此计较付出的回报,到最后才懂得,一切得到的终将失去,只能空留一抹浮名。
42、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43、当枫叶一个个打着旋儿飘落的时候,往往是最感伤的时候。风一吹来,难免显得有些凄凉,正像凄美的爱情故事,凋落的枫叶是最催人泪下的。缓缓飘落的枫叶像思念,我点燃烛火温暖岁末的秋天,可是正如歌词所唱的,就算凄凉的枫叶凋落得再悲伤,也要学会用浪漫温暖心灵。枫叶并不同其它高大的树木,无奈地、安静地等待死亡,而是伴着秋风旋转着身体,努力划出最美的弧线,然后轻盈地回归大地。
44、 对于爱情: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最美的!如坠梦中,近在眼前,却触摸不到;遥远的总是最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象,却难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
45、佛学经典语录如何放下烦恼,瞬间让你大彻大悟
46、 1不发心,怎么修都是白修,怎么念都是白念。
47、生存就像是一种一直被什么逼迫和追赶的感觉,直到被赶到死亡的悬崖跟前。而死亡是隐退,一次很深的隐退,从生存的劳碌繁琐中隐退。
48、如果人生面对的最大苦难只是死亡,那还有什么可以害怕的呢?人生没有解决不了的事,也没有无法面对的事。——《新不了情》
49、 愚者为自己,因此烦恼、痛苦。智者为别人,因此幸福、快乐。
50、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51、贪心,反应了一个人的贫穷指数,或许你拥有很多,但却想拥有更多,此时的贪心暴露了你内心的贪穷;嗔心,反应了一个人的安全指数,或许你有权有钱,但用怒火待人,此时的嗔心泄露了你内心的不安全感,因此你的烦恼促成了你的失败。所以修心不仅是一个宗教课题,也是一项完善心灵的艺术。
52、 不依止善知识,就不能成就,没有上师就没有佛,一切诸佛都是依止上师而成佛的。
53、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着。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54、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55、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不在于自己有多高的学问,而在于自己有多少的“涵养”,可以安顿自己,也可以清醒别人。
56、 10如果你有智慧,就不会有烦恼,如果你还有烦恼,那你还是愚者。
57、 慈悲心、菩提心发出来了,无论做什么都有功德,都是为众生,说话和念咒没有区别,说什么都是咒语,都是智慧。你自己就是佛。一切都是你,你就是一切。
58、人最强大的时候,不是坚持的时候,而是放下的时候。当你选择腾空双手,还有谁能从你手中夺走什么!多少人在哀叹命运无可奈何之企盼头际,却忘了世上最强悍的三个字是:不在乎!
59、要坦诚,要做你认为对的事,有人活着,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于是盲目地羡慕,盲目地追求,往往却总是与幸福擦身而过。其实,每个人不论在任何处境下,只要端正自己的心态,学会把握、学会满足、学会感恩,生活就会幸福。
60、对于头脑十分清醒的人来说,死亡不过是另一场伟大的冒险。
61、 1不要总想改变别人,自己要先管好自己,别人自然会尊重你,喜欢你,信任你,拥护你。
62、 佛力加持不可思议,找到了解脱的方向,继续坚持修,认真修,老老实实地修,不能退转,时时刻刻祈祷上师三宝的加持,就不会有违缘和障碍。
63、 1现代人中,学佛的人多,但如理如法修学的人少。
64、佛学经典语录如何放下烦恼,瞬间让你大彻大悟
65、为什么我们对死亡怀有如此之深的`恐惧?也许是因为我们一直生活在未来和希望之中。当死亡来临的时候,再也没有时间让我们去欲求未来,希望之门也从此关闭,我们不得不回到此时此地,但这不是我们喜爱和熟悉的方式。此时此地我们总是感到空虚和不满足,因此我们一直寄希望于未来,其实我们整个一生都一直活在未来和希望的巢穴之中。想象一下一个蚂蚁窝被捣毁的情形,那些不知所措的蚂蚁是何等的慌乱!
66、——(中国)矛盾有关生死的诗句关于“死亡”的诗句有:
67、 10慈悲心是菩提心的基础,如果凡事只想自己,不替别人考虑,慈悲心就发不出来,更谈不上发菩提心了。
68、看破了生死,也就超越了生死,能够超越生死,剩下的岁月都是余生。
69、佛教创立者吸收了轮回学说的基本理念,把它改造成了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轮回论认为众生由于恩爱执著、迷惑造业的影响,而在三界六道之中流转生死,受诸苦恼不能解脱。犹如车轮旋转,循环不已,故名轮回。所以,解脱轮回之苦,也就成为人生的一件重要大事,更是救护众生的指导方针了。
70、 认认真真学佛,老老实实修行,这就是最殊胜,最圆满的供养和布施。
71、我的白骨累累是水面上人类残剩的屋顶。——海子
72、 要把修行同生活结合起来,修身体健康,修家庭平安,修工作顺利,但一切的前提都是为了众生,只要是为众生,修什么都能得到,一切为自己,求什么也求不到。
73、死亡不过是向彼生的过渡,你应该愉快地祝福。
74、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的修行不够,别人的毛病都是你挑出来的,你不挑哪有那么多毛病。
75、9悟是空空是悟无悟无空亦是空有云大悲无泪大笑无声大悟无言或曰不可说不可说
76、人生下来就注定不会公平,我所知道的唯一的公平大概只有死亡了。
77、经典七: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78、当你决定放下时,你不会失去什么,唯一会失去的,是你以前放不下的烦恼。
79、僧人: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踪之意,水无沉影之心,是不是得了禅意?禅师:芦花两岸雪,江水一天秋。
80、有些路看起来很近走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永远走不到头。
81、 1观照自己的心,就是要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做什么,要随时将恶的念头转换为善的念头。
82、看破了生死,也就超越了生死,能够超越生死,剩下的岁月都是余生。
83、天道,人道,鬼道,何处归途,难以看破的生死不过是由你选择的一扇门。
84、相看犹不足,何况是长捐。我鬓已多白,此身宁久全。
85、记忆纷至沓来又飞速离去,这是濒死体验的一种,她想自己就要死了。死亡的感觉居然是这样的,孤独,整个世界离你而去,你竭力想要抓住什么,却无能为力。
86、 1你所需要的都在你自己的心中,追求不来!越追跑得越快,越求越不理你。
87、生命的幸福是一种无欲与奉献,它是一种超越欲望后的安稳与宁静。
88、 1解脱是彻底明白,是大智慧,是会解决、处理家庭、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89、死亡是一次机会,一次永久地停留在此时此地的机会,留驻在此时此地就是成为整体的一部分,留驻在此时此地就是进入永恒。
90、说“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换句话说,要往生净土,他必须是多善根、还有多福德。这以下就把这个往生的因跟果,再各别说明。往生的因就是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闻说阿弥陀佛”就是善根,因为你知道弥陀本愿的功德,你能够随顺,这就是善根啊。
91、生命最苛刻之处,在于它会死亡。只要有死亡,再长久的生命也显得短暂,辉煌尽头终归是永恒的黑暗。
92、大智心,不著我相。大愿心,广修善行。大悲心,救众生苦。
93、人们不愿意对死亡想得太多,因为想得越多,生命看起来就越显得不合理,甚至很荒谬,我们越去思考死亡,我们就越无法把自己目前正在进行的一切合理化。曾经活过而已经死去的人要比现在活着的人多得多,不过我们活着的人并不因为
94、 1要去掉自私自利的念头,时时增长好的念头,使之成为一种习惯,成为我们的生活,这就是成就,就是净土,就是佛。
95、日休禅师:人该活在进步中。徒弟:何谓进步?日休回答: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天天好一点,就是进步
96、 很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自己去悟,去修心。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以不可说!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语录就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
97、 菩提心发出来了,修什么法都能达到圆满,一切佛都是一体,念多少佛都是念一尊佛,都是自己的本尊。
98、有人说,西湖是梦想;生活是现实。而我说,西湖就是生活。他同样会面对生、老、病、死,就像花开花落一样,西湖也会迎来自己人生的不同旅程,只是人们喜欢的美将它丰富化罢了,人们把冬到春比喻成在经历磨砺后的成功和光辉。而我认为冬天是死亡,春天是新生。他们不是同一生命,却走着同样的路径。就像时光一样,过去永远只能是过去,而明天将会迎来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