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的卡夫卡隐喻解读(61句精选句子)

2023-08-21 09:35:12

海边的卡夫卡隐喻解读

1、中田和佐伯一样,都被夺走了一半的影子(42章对话提到的)。这说明他们所经历的是一样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他们都在精神上有些缺口,所以他们被选中了。

2、琼尼沃克自愿去死,他死了,但是还没进入下一个世界,在「limbo」中成为了移行的灵魂。因此他想要通过入口进入的,应该就是冥界。

3、「白色东西」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卡内尔·山德士要阻止他进入入口,却没有阻止佐伯、中田进入?这在后面会解释。

4、雨田具彦,一个出身望族又初出茅庐的西洋画画家,为了求学远渡重洋来到维也纳。然而那时在维也纳等待他的,除了约翰·施特劳斯和他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乐团之外,还有无数纳粹以及极权的恐怖氛围。就像电影《色戒》里的青年学生们一样,雨田具彦也参加了当地的学生反抗组织。为了恢复自由,他们决定要暗杀一个纳粹高官。恰好,雨田具彦当时深爱的情人的父亲正是这位高官。然而,在盖世太保的运作之下,组织被一网打尽。当然,所有人无一例外被反复严刑拷打,手段之残酷可能已经远远超出正常人所能想象的极限。由于本家在日本政界的影响力,纳粹政权同意释放雨田具彦,具体条件不得而知,但是严守全部秘密自然包含其中。然而,活着走出盖世太保魔掌的只有他一个人。他的爱人,他的同志,全部死于纳粹的折磨。带着无尽的怨恨与愤怒,雨田具彦回到日本。无法向任何人透露在维也纳到底发生了什么,雨田具彦放弃了学画至今浸染全身的西洋画技艺,开始从头学习日本画,后来成为一代宗师。

5、建筑物外面刮风的声音似乎传到我的耳畔。是冬天的寒风在镇上往来流窜。风绕过高高耸立的钟塔,穿过桥下,摇曳河岸排列的垂柳。它拂动森林无数的枝条,掠过草原,吹响厂区的电线,拍打门扇。独角兽们在风中冻僵,人们在家里悄然屏息。

6、《一次斗争的描述》目前被认为是卡夫卡的处女作,尽管还没有形成完全的个人风格,但一如他另外的作品,晦涩隐喻,情节支离,思路跳跃。不过么,就像书迷朋友说的“我们对卡夫卡所有的理解都建立在对他的误解之上”,所有的解读都是带有解读者个人情感的二次创作,总之,在冬天夜里去洛伦茨山是毫无意义的,在夏天夜里难道不也是如此吗。

7、值得一提的是,村上春树在与川上未映子的对谈里提到,他在写骑士团长就是Idea之时,对柏拉图具体如何使用Idea这个术语完全不知。换言之,村上春树完全是在自己的意义上使用Idea这一具有强烈既成意义的术语,而且,冲突的对象是柏拉图。恐怕这也会成为本作乃至村上春树本人被抨击的重点之一。

8、卡夫卡的父亲就是琼尼沃克,他代表父权的压制和暴力。他也不是自愿这样做的,但是这是他的职责。16章琼尼沃克有说道,「问题是只要我活着,猫就不能不杀,就不能不收集猫的灵魂……做下去也不受谁欢迎,更不受尊敬。但既然命中注定,又不能自己提出不干。而我连杀死自己都不可能,这也是命中注定。不能自杀,注定要如此的事多得很。如果想死,只能委托别人。所以我希望你结果了我,又怕又恨地利利索索结果了我。你先怕我,再恨我,之后结果我。」

9、“是的,互为隐喻。你外部的东西是你内部东西的投影,你内部的东西是你外部的东西的投影。所以,你通过屡屡踏入你外部的迷宫来涉足设在你自身内部的迷宫,而那在多数情况下是非常危险的。”

10、我不了解抑郁症,不理解那些忍受巨大精神痛苦想要放弃生命的人,我想,如果可以,苦难是对人意志力最大的磨损,磨破皮肤、磨碎骨头,苦痛难以忍受,但过后,会长出新的皮肉,获取与丧失之永恒。

11、人的根本意义显然被过分强调了,生态中心主义的趋向在当今已经是越来越明晰。

12、本作将主角设定为擅长肖像画的作家有一大好处在于:画他人的肖像画本身便成为认识他人以及认识自己的一个隐喻。事实上,我想本作的一大主题就是那句箴言“认识你自己”。描绘他人当然是了解他人的途径,但是借由这一途径或者说借助他者这一定位,画家应当也会增进对自己的认识。而且,这一认识乃是建立在与他者的关系之上。换言之,这就可能会构成认识与关系的互动。对“我”而言,这一互动的过程始于免色的委托。

13、作为我,不希望把妹妹娇小的身体塞进那般狭小局促的盒子里。她的身体应该睡在宽宽大大的地方,例如草原的正中。我们应该分开又高又密的绿草不言不语地去看她。风缓缓拂动绿草,四周鸟们虫们应该发出原有的声音,野生鲜花们应该连同花粉让粗重的香气飘向空中。日落天黑,无数银色星辰应该镶嵌在头顶上空。到了早晨,新的太阳应该使草叶上的露珠像宝石一般闪烁其辉。

14、但是旅行者却拒绝了军官的提议,也拒绝支持行刑机器。

15、1997年5月,经历了阪神大地震后的神户,连续发生了以儿童为目标的凶杀案,被媒体称之为“酒鬼蔷薇事件”。遇害的小学生的头颅被割下并置于学校门口,死者口中还塞有一纸声明,惨不忍睹的程度绝不亚于侦探小说和漫画情节,而凶手竟然是一个在初中就读的14岁少年。这一事件的结果是凶手并没有受到实质性处罚,8年以后获释,犯罪动机也未能公诸世人。

16、军官理直气壮地说:“如果去问这个犯人,他一定会否认,之后我还要花很大力气去揭穿他的谎言,但不需要这样做。”

17、解构主义就是后现代主义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解构主义抨击结构主义,否认一切,解构一切,反权威,反二元对抗,反非黑即白,反对一切封闭僵化的体系。用德里达的话说,解构主义并非一种在场,而是一种迹踪。

18、今天介绍的短篇小说是卡夫卡1914年写的短篇小说《在流放地》。

19、综上,人类是理性的个体,人类是社会的基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中心。

20、卡夫卡第二次进到森林里本来是可以不出来的,永远过着安逸的生活。只是这种生活比较简单或者说枯燥,一如我现状再坏也还是有一次机会过安逸的生活,只是我拒绝了朋友的好意。

21、因为机器被呕吐物弄脏了,无法马上行刑,军官只好用语言描述给旅行者听。

22、军官热心地说得口沫横飞,旅行者心底却及其惊讶:“我的老天!这是个什么样的野蛮刑罚!犯人没有公平的审判,不管什么样的罪都受到同样的刑罚,最后全部都死掉!”

23、军官将那张图版放进机器里,把自己剥光了,换成他去躺在行刑机器的床上,然后机器动了起来。

24、卡夫卡从“森林”中走出,获得了新生。中田死亡,却也因此变为了普通的中田。

25、回到这段话中,仔细看,他还是在否定“这部行刑机器是比喻或寓言。”

26、“无论是什么人,主要他这么活着,他同周围所有事物之间自然有意义产生。最关键的在于它是不是自然,这跟脑袋好不好使不是一码事,而在于你是不是用自己的眼睛看——这很简单。”

27、“不过,怎么知道是我住在这里的呢?”我双手扶着栏杆问。

28、骑士团长自称Idea,亦即理念本身。在读到骑士团长出现的段落时,想必读者各位都会大吃一惊。当然,骑士团长如何突然跑到村上春树的写作中的大脑里也非常令人好奇。总之,骑士团长是一个意义非常关键的角色,对故事的推进可谓至关重要。

29、这个机器我们先介绍到这里,大家记住这个机器的模样,我们接着讲故事。

30、小说的结局,一如既往的平实。和众多小说如出一辙,主人公辛劳地经历了风风雨雨,并从中成长。但不同于看ODYSSEY或是DRACULA,没有武力的战役,自己与自己的斗争更为艰辛。我想到的是秒速的结局,淡淡的,清澈的,透明的感动,随着耳边的钢琴曲慢慢散开,弥漫。

31、之后,主人公有很多奇遇,但并不出人意料的,诅咒的阴影并没有消失。与之平行的一条线,是讲述一个人童年时遭遇奇怪的事件,因此丧失部分的心智,后来却获得了同猫说话的能力。这位中田先生内心善良平和,有一次却遇到一个衣着古怪的杀猫狂,他失控将对方刺杀,亡命而去。结果,人们发现著名雕塑家遇刺,其子不知所踪。但现场也没有猫的尸体,或怪异的衣着等等。村上在书中无处不在地强调的一个概念便是隐喻。世间诸事皆可能是隐喻。种种迹象标明,杀猫和奇装异服等是否存在,其实是个问题。中田做了少年“本该去做”的事,他和他所经历的事情仿佛都带着隐喻的色彩。但随着故事的发展,两条线索要渐渐合并到一起。

32、仔细想想,这个机器像不像我们在面对命运时,在与命运发生关系时,最具体的一种感受。

33、不相信上帝,不能继续用那种方式信任上帝,人的痛苦就失去了缓冲,不再有意义的保证,因而在人心中产生了巨大的迷惘。

34、村上书中惊人之笔甚多,各类头绪、抢眼的细节也多;并且让人颇费思量,难以找到准确之解答,完全合理之解释的大小情节不胜枚举。这看似很自然,既是带有魔幻色彩,又何必一一探求其合理性?可毕竟,真正出色的作品在难以捉摸的外表下,还是要有一套内在的规律,这方面应当是古今、中西的作品皆同。

35、“念小学的时候看过沃尔特·迪斯尼《沙漠活着》那部电影吧?”

36、听者被抽离先前激越的开拓性的世界,进而被带入一片世外桃源。固然很美,那种“切断感”有时却未免太强。那样的安静与内省之意境,同很多奏鸣曲杰作的慢乐章所强调的抒情性,其实仍有一定差别。第三乐章谐谑曲几乎有些故作狂放的姿态,但毕竟,作曲家不会真正滑入粗野当中。某种交响化的构思又回来了,明显同第一乐章“遥相呼应”——那种联系完全是有意地表现出来,无奈第二乐章太庞大,也太强有力了(尽管很安静)。慢乐章将开篇与谐谑曲毫无疑问地分开,还完全不让自己陷入“两座高峰之间宁静的湖面”般的夹缝之感。那么,哪怕困难重重,舒伯特是否仍要尝试在终曲给出某一答案?完全没有。D.850独特的统一性并非是:即便作品的起承转合缺乏说服力,“却仍有其独特魅力”;而是作曲家根本就没想在最后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如果我们愿意称之为问题的话。

37、这篇读后感主要思想并不是针对书本身的,主要还是借书的内容来解剖一下自身的一些困惑和想法,买这本书看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之前并不知道《海边的卡夫卡》是写什么的,只是十天之前下班在家看《青年文摘》其中有篇文章中提到了这本书,借书中的隐喻来说明他的文章中关于自由与约束的关系,当看到自由这个字眼时我就触电了,因为最近心中正好是被这个问题所困惑的,所以就坚决的一定要看这本书,立刻马上!然后就上网在网上买了这本书。

38、暂且抛开柏拉图和他的理念观。回到本作当中,村上春树是在什么意义上使用Idea的呢。我想,从Idea的自白推断,Idea还是一种观念,而且无关善恶评判,永远处于价值中立的立场。当然,他的饶舌善辩实在无法不让人想起《海边的卡夫卡》里出现过的山德士上校。从功能论出发,二者恐怕会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一定不会完全相同。

39、一步一步从中穿过后,从沙尘暴中逃出的你已不再是跨入沙尘暴时的你,你会获得顽强的力量,继而懂得生存的意义,成为新世界的一部分。

40、外来旅行者好奇地问军官:“这个要被处刑的犯人犯了什么错,是用什么方法审判的?”

41、果真是非凡的配乐,亦堪称前述“个性签名般”的才华异常集中之体现。至于书中的另一条线,我并不是忘了,而是那里对于贝多芬《大公三重奏》的运用,其实是属于村上的另一种思维,往后会再写文章来谈。

42、小说主角从头到尾就叫“旅行者”,没有其他名字,他最重要的就只有一个身份—“从外地来的人”。

43、刚下笔时觉得似乎可以写出漂亮东西,行文生机勃勃,前景如在目前,情节自然喷涌,但随着故事的进展,那种气势和光芒开始一点点地失去,眼睁睁地看着它失去。水流越来越细,很快像蒸汽机车一样减速停下,最后彻底消失。

44、“住所看上去蛮舒服的嘛!”他坐在沙发上说,“非常安静、优雅。”

45、“尤其这首《D大调奏鸣曲》,难度非同一般。单独拿出这部作品的一两个乐章,某种程度上弹得完美的钢琴家是有的,然而将四个乐章排在一起,刻意从协调性这个角度听来,据我所知,令人满意的演奏一个也谈不上……因为曲子本身不完美。”

46、那,乌鸦少年是卡夫卡吗?我认为是。一方面,卡夫卡继承了父亲的某些因子,比如暴力(在27章中,卡夫卡也和大岛坦白,他以前在学校闹出暴力时间是因为克制不了自己)。

47、“春天的原野里,你正一个人走着,对面走来一只可爱的小熊,浑身的毛活像天鹅绒,眼睛圆鼓鼓的。它这么对你说道:‘你好,小姐,和我一块打滚玩好么?’接着你就和小熊抱在一起,顺着长满三叶草的山坡咕噜咕噜滚下去,整整玩了一大天。你说棒不棒?”

48、“或许世上所有人都不追求什么自由,不过自以为追求罢了。一切都是幻想。假如真给予自由,人十有八九不知所措。这点记住好了:人们实际上喜欢不自由。”

49、由此可见你可以看出流放地这里是不讲程序正义的,只要你被认为有罪,那就是有罪。

50、佐伯应该是跳水自杀的。因为《海边的卡夫卡》歌词是「溺水少女的手指,探摸入口的石头」。总之,佐伯和恋人甲村并没有死成,而是进入了「limbo」,引发了世界的扭曲,并从中带回了两个和音。佐伯丢了一半的影子,估计就是15岁的她,一直留在了「limbo」。中田也一样,从那个世界回来之后,有了和猫说话的能力。这些都是相似的。

51、世界上大概有不可胜数的树木不可胜数的小鸟不可胜数的雨珠,而我却连一颗樟树一个雨珠都好像理解不了,永远理解不了。或许将在这连一颗樟树一个雨珠都无法理解的情况下年老死去。想到这里,我就感到无可救药的怅惘,独自掉下泪来,边掉泪边盼望有人紧紧搂抱自己。然而没有这样的人,只好孤零零地在床上哭个不止。

52、命运或许从未被改变,而是不断被揭露,就像一只笼子在寻找一只鸟。

53、“问得好……某种具有不完美性的作品因其不完美而强有力地吸引人们的心——至少强有力地吸引某种人的心。

54、结尾卡夫卡决定回去对警察说清楚离家出走或者父亲被杀案的始末,因为父亲不是卡夫卡杀的,所以交代清楚后就不会有任何麻烦了。然后完成义务教育,如果把整本书缩句,就是:卡夫卡从约束中走向自己决定的自由,然后从自由中走回约束。书到这就完了。只是谁都明白,卡夫卡回到约束中与警察交代完,完成剩下的义务教育,他又自由了。更重要的是,大岛说过随时欢迎他回图书馆,还有那通电话,樱花说:你随时可以打电话给我,并且几个月后她也会回到东京。《海边的卡夫卡》读后感2人生,需要一场远行。一场放下一切,身体力行的远行;一场带着灵魂跳舞的远行。这个旅途,会发生很多很多的故事,会遇见从未谋面的姐姐,会爱上抛弃了自己的母亲,会有一个安静的私人图书馆,会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森林,会有一个属于海边的故事,会爱着一位美丽的女孩,会走入两个士兵把守着的森林深处,会看见只属于自己的通话世界。

55、给他这么一说,我不由得一时失语,原来就是我日暮时分歪在阳台躺椅上斜举葡萄酒杯观望的那座风格洒脱的房子。位于我这房子的右侧斜对面,绝对够大,绝对醒目。

56、解构主义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_5R8Mjan2axCV8t9txhvdXMzf6_qjdvQUPvxMQMvn_Mubk6GPEzl6eEC16OjoGZGqp6n7CJKiO8rIyQr6ZmPYQt8LIomKiPAlqcsNp4TRWOVflRC2w7r4dXrrSuDl2i

57、“我”知道麻理惠失踪后,清楚地知道她正在面临非常真实的危险(后来就知道这危险源自免色涉)。决意救出麻理惠,“我”主动根据骑士团长的指引,来到雨田具彦的病床前,在他眼前再现了杀死骑士团长这一行为,强行打开了通往集体潜意识的通道,并前进到最深处,通过了种种试炼,成功脱离了危险区域(集体潜意识深处)。借助骑士团长这一隐喻所提供的关联性,“我”与麻理惠的境遇在某种意义上合二为互为隐喻。“我”成功地战胜试炼脱出困境这一“事实”在结果上也为麻理惠逃出生天提供了可能性。故事最终走向善的结局。

58、我不能抛弃心,我想。无论它多么沉重有时多么黑暗,但它还是可以时而像鸟一样在风中曼舞,可以眺望永恒。我甚至可以使自己的心潜入这小小风琴的声音之中。

59、宿命中中田担负起扭转乾坤的使命,并最终安静的在睡眠中死去,做回他最向往的普通的田中。就像小说里面说的,通过隐喻接触世界,所以少年成长的迷惘和痛苦是被夸张了的。

60、在林中,佐伯让卡夫卡吸自己的血。「血」在这里其实也是象征和隐喻,大概就是延续的意思,很抽象。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优质服务口号大全(23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