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哲学三大理论(26句精选句子)

2023-08-19 11:17:23

黑格尔哲学三大理论

1、于是艺术哲学下一步工作就是揭示决定艺术家灵感的那个时代精神,这就进入到了艺术史的进程。艺术史发展的内在动力仍然是艺术定义中理念内容和感性形式的矛盾。这一矛盾在历史中首先展示为“象征型艺术”,即表现在东方神秘象征(如埃及金字塔、斯芬克斯等)和原始自然宗教中的艺术,其特点是艺术的内容和形式正在互相寻找,但总是不能相适合,只能间接地猜测隐藏在形式底下的神秘内容,感性物质粗糙、笨重,压抑和遮蔽了精神的活力。第二阶段是“古典型艺术”,以古希腊艺术为典范,其内容和形式和谐一致,精神完全体现为感性形象,物质(主要是人体)充满活力,点点溶入意蕴之中,这就达到了最高的美的理想,同时又是最丰富最坚定的个性表现,如古希腊的雕刻。但由于理念毕竟只能表现在感性物质这种有限的形式中,所以在古希腊的美中仍然透出一股淡淡的“静穆的哀伤”。精神寻求超出肉体的出路,于是造成了第三阶段的“浪漫型艺术”,在这里艺术的内容与形式再次分裂,形式成为对自然的机械摹仿和技巧的卖弄,失去了精神意蕴,内容则成为艺术家个人主观偶然心绪的自我表现,越来越突破了形式的具象性束缚。这就是从基督教以来直到今天的艺术发展之路。它表明艺术正日益走向衰亡。精神由此就抛开了感性自然的形式,而提升到了更高的自我意识层次即宗教的层次。

2、有嫉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的事业,乃尽量去低估他人的伟大,贬抑他人的伟大使之与他人相齐。

3、据黑格尔说,时间历程按伦理和逻辑双方面的意义来讲,都是从较不完善到较完善。确实,这两种意义在他看来并不是真正区别得开的,因为逻辑的完善性就在于是一个密致的全体,不带高低不平的边缘、没有独立的部分,而是像人体一样,或者说更像有理性的精神一样,结成一个各部分互相依存、都一同趋向单一目标的有机体;这也就构成伦理的完善性。引几段原文可以说明黑格尔的理论: “理念正如同灵魂向导默久里神,真正是各民族和世界的领袖;而精神,即这位向导的理性的、必然的意志,是世界历史的种种事件的指导者,而且一向就是。按精神的这种指导职能来认识精神,便是我们当前的工作的目的。”

4、(1)理念。通过黑格尔的哲学可以看出,整个世界都是“理念”所“自生发”出来的。因此,美与艺术也必然是理念自我认识与实现的一个方面,是理念所创造出来的。所以,美的本质即是理念。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开篇即这样写到:(黑格尔哲学三大理论)。

5、对于黑格尔哲学,科耶夫有一个基本判断:黑格尔哲学的基础在于“乙、自我意识”中的主奴辩证法,因为,“历史一定是主人和奴隶之间相互关系的历史,”“历史‘辩证法’是主人和奴隶之间的‘辩证法’”。他进而以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为尺度,明确地描述了历史的开端和终结。对于上述观点,我有两点基本判断:首先,这种识见与《精神现象学》的本真旨趣大相径庭;其次,这种超越哲学史阐释的哲学阐发,在理路上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史观颇有暗合之处。事实上,作为一名自称信奉马克思主义的苏俄流亡哲学家,科耶夫思想观念中原本就存在某种马克思主义因素。加之1933年《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公开出版之后,欧洲思想界普遍认为这个新发现的青年马克思为当代思想的重新革命化和历史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在这种大的思想史氛围中,科耶夫承袭青年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思路解读《精神现象学》是一种非常自然的选择。

6、  在哲学心性论上,黑格尔哲学讲“主体”性,也就是讲“实体即主体”。在黑格尔哲学中,本体就是以主体形式来展现本体的心性论的。黑格尔哲学心性论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它与佛教的真常唯心论有相通性,众所周知,真常唯心论讲“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真妄和合是阿赖耶识”、“无不从法界流出,无不归还法界”。这里的“如来藏”就是大全宇宙的本体心,而“阿赖耶识”则是生灭变化的个体心,“如来藏”为真心,“阿赖耶识”为妄心,真妄和合为个体心。

7、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古希腊哲学的前提是古希腊神话。古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在最古老的神话中,讲到了天地的开辟、众神的诞生、人类的起源等。在古希腊人的想象中,神具有人的形象和人的感情。(黑格尔哲学三大理论)。

8、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不应当只是单一的画家,应是兴趣广泛的多面手。

9、不过,问题的实质并不像黑格尔说的那么复杂似的。绝对理念是思维着纯思想的纯思想。这就是神古往今来所做的一切——真不愧是一位教授眼中的神。他接着说:“因此这种统一乃是•绝•对和•全•部•的•真•理,自己思想自己的理念。”

10、精神经历辩证的演化阶段,显示为主观精神、客观精神和绝对精神。绝对精神是最根本发展源泉——他的哲学的客观唯心主义特点是显而易见的。黑格尔简介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时代略晚于康德,是德国19世纪唯心论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黑格尔出生于德国西南部巴登-符腾堡首府斯图加特;卒于柏林,柏林大学(柏林洪堡大学)校长任内。

11、我们已经把美称为美的理念,意思是说,美本身应理解为理念,而且应该理解为一种确定形式的理念,即理想。

12、可知,艺术的内容是理念,一书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艺术要把这两方面调和成为一种自由的统一的整体。

13、有一些宝贵的东西作为它的目标时,生活才有价值。

14、只有在一个卓越的共同体中,我们才能够谈论一个统一的社会或文化。

15、邓晓芒先生的《黑格尔句读》甫一问世,就引起广泛关注,特别是在青年读者的心中,激起了学习的勇气和信心。这一巨著的魅力或者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6、自我意识即是代表着人自身的对象化,人成为了一个异在的对象化了的存在,获得的自由也不过是卢梭所言的“在枷锁之中的自由”,所以在激进启蒙化的时代法国卢梭首先提出了回归自然的口号这或许与卢梭的古典倾向有很大的关系,而这曾被布罗姆激动人心地称之为“turningpoint“转折性的一幕,然而卢梭毕竟是在法国的启蒙传统之中,所以卢梭的这种反潮流的思想被吞没在了英法激进的启蒙浪潮中,它的思想史意义是从后思索的。

17、  在唯识学中,“有”与“无”的关系是绝对对立的,二者不可互相转化,所谓“有则是有,无则是无”,这是唯识学的基本原则,黑格尔哲学中的“有”与“无”是对立统一的。它认为一切事物本身之中,就是“对立统一”之物,是肯定与否定的合一。“有”就是“无”,“无”就是“有”,不这就是黑格尔的辩证逻辑原则。黑格尔哲学从某种形式上看,确实有“中观学”的中道义,由于中观学讲的缘起无自性义,带有一定的变化运动观念,在某种程度上讲也类于“对立统一性”的发展观,但是若细究起来,似乎又不是这样,中观学的目的在于“离戏论”,对一切逻辑判断都要破斥的,所以作为辩证逻辑的判断式的“正反合”原则也自然会在破斥之中。然而若从真常唯心论的如来藏缘起观上看,黑格尔哲学则与之非常雷同,特别是与中国佛教的天台宗的“三谛圆融”和华严宗的“无尽缘起”的“事事无碍观”几乎完全一致。“对立统一性”是它们共同奉行的绝对真理,当然也有性质上的区别,真常唯心论毕竟是宗教的目的论,而黑格尔哲学不过是思辩哲学的似想之物而已。

18、《逻辑学》末尾讲的“绝对理念”,是一种像亚里士多德的“神”似的东西。绝对理念是思维着自身的思想。很明显,“绝对”除思维自身而外什么也不能思维,因为除对我们理解“实在”的偏狭错误的方式而言外,不再有任何旁的东西。据他说,“精神”是唯一的实在,它的思想借自意识向自身中映现。定义“绝对理念”的实际原话非常晦涩。瓦勒斯译之如的理念的统一言,就是理念的概念,这概念以理念的本身作为对象,而且从这一概念看来,客观世界即是一理念——在这客观世界里一切规定均统一起来了。)德文原文更难懂。

19、    唯识学的“转识成智”与“破妄显真”都是基于个体经验事实而立的,并且它的基本范畴“心识”与“真如”,也是认识领域的概念,不是超验的形而上学术语。黑格尔哲学的“绝对精神”与“绝对理念”则都是基于形而上学而立的,并且它的“绝对精神的自我实现自我发展”也是玄学的思辩构造之物,非是经验直观事实。从这一点上看,黑格尔哲学与唯识学在哲学性质上以及哲学的类型上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比较是一种有价值意义的文化沟通与交流工作。我认为比较研究最大意义在于比出二者的差异,从差异中求寻其文化义蕴与根源,这样才能获得借鉴与互补。唯识学与黑格尔哲学的比较也是从这一点上着眼。世间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东西存在,认识就在于不断地知异。相同是共相,只是观念而已。

20、这是“一个恰巧为•我所知的结果,因为我已经详细考察了全领域。”所有以上引文都摘自《历史哲学》的绪论。

21、对哲学而言的两个基础之间的选择:一个以主体性和自由为基础,另一个以客观性和实体为基础。

22、(8)黑格尔著,梁志学等译:《自然哲学》,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21页。

23、印度哲学家都轻视纯粹的理性认知,他们强调“真理存在于理性之外”,真理是不可言说的,只有通过直觉才能把握真理。

24、全部哲学史这样就成了一个战场,堆满着死人的骨骼。

25、表现主义的传统成为了被摧毁的对象亚里士多德的科学和宇宙观遭到了布鲁诺,伽利略的攻击,经验主义的教条确立了偶然关系潜在的取决于经验的观察,那种表现主义寻找意义和秩序的活动被理解为了人的既可悲而又可理解的弱点,是人的随心所欲的品性。科学的真理和发现需要一种严肃的品格,一种被培根称为“人心灵幻想”进行英勇斗争的精神。泰勒也认为这是一场现代自我观念的转折,是笛卡尔对于自我存在的证明,去除秩序意义的过程也就是去重新规定自我的过程,笛卡尔对于自我存在的证明所要做的也就是为近代哲学确立黑格尔所言的“地基”和“大陆”亦即“自我意识”,正如黑格尔所言“近代哲学所达到的第一个原则,亦即古代哲学所达到的最后一个原则即自我意识的确立”,这种主体性的确立紧接着带来的就是人不在作为宇宙秩序下的自我呈现,现代的自我观念在古代的伊壁鸠鲁哲学和怀疑论中找到了养分,自我摆脱了所有的秩序的束缚。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个性签名短句经典霸气(38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