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全文注释及翻译完整版(85句精选句子)

2023-08-19 11:03:27

论语全文注释及翻译完整版

1、王孙贾问道:“(人家都说)与其奉承奥神,不如奉承灶神。这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这样的。如果得罪了天,那就没有地方可以祷告了。”

2、试译:子张问:“今后十代的情况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说:“殷代承袭夏代的礼仪制度,废除了哪些,添加了哪些,是看得出来的;周代沿袭殷代的礼制,废掉什么,增加什么,是看得出来的。这以后要是有继承周代当政的,就是传承百个世代,也可以预先知道它。”

3、又一是现今号称孔子以前的古书,如《管子》《晏子春秋》都是孔子以后人所托,前人早有定论。可以说,今日所传私人著作,没有早于孔子以前的。若讲中国文化史,孔子自是承先启后的第一人。由此之故,孔门弟子也受尊重。自西汉以至清末,《论语》便是士子的必读书。今天要研究孔子及孔门弟子,也必须以《论语》为根据,为准绳。这是我写《论语译注》主要动机。(论语全文注释及翻译完整版)。

4、鄹(zōu)人之子:即孔子。鄹,也作“陬”,春秋时鲁国地名,现在山东曲阜一带。孔子的父亲叔梁纥(hé)做过鄹大夫,古代称某地的大夫为某人。鄹人,指叔梁纥。

5、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多次。孔子听到了,说:“考虑两次也就行了。”

6、⑨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7、20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8、①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9、无友不如己者: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这一句的解释古人多有不同。无,同“毋”,不要。

10、试译:孔子说:“蛮夷边鄙之地有君王,不如中原华夏之地没君王。”

11、试译:季氏要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叹道:“唉,难道说泰山的神灵还不如林放懂礼吗?”

12、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13、zǐyuēdǎoqiānshèngzhīguójìngshìérxìnjiéyòngéràirén

14、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15、试译:孔子说:“可以和他同学的,未必可以同道;可以同道的,未必可以同上顶峰;可以同上顶峰的,未必可以一同再下来……”

16、(译文)曾子说:"谨慎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地追念祭祀祖先,这样做就可以使老百姓的道德风俗归于淳朴厚道了。"

17、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18、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19、试译:孔子说:“不仁的人,不可以长久忍受穷困,不可以长久享受富贵。仁者靠仁安身立命,智者用仁名利双收。”

20、试译:孔子说:“仁离人远吗?我要仁,这仁就到了。”

21、24子曰:“觚(gū)不觚,觚哉!觚哉!”

22、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23、未之有:“未有之”的倒装形式。古代语法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放在动词前。

24、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25、试译:孔子问子贡说:“你和颜回哪个更强?”子贡说:“赐哪里敢比颜回?颜回听到一件事,就想到相关的十件;赐听说一件,只能联想到两件。”孔子说:“比不上啊,我和你都比不上啊。”

26、④树塞门:树,树立。塞门,在大门口筑的一道短墙,以别内外,相当于屏风、照壁等。

27、jìkāngzǐwènshǐmínjìngzhōngyǐquànrúzhīhézǐyuēlín

28、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

29、孔子说:“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30、2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①,小车无軏②,其何以行之哉?”

31、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32、先进第十一(主要记录孔子教育言论和对其弟子的评论)

33、夏:在中原黄河流域居住的华夏民族的诸侯国。

34、3子曰:“道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35、zǐyuēdìzǐrùzéxiàochūzétìjǐnérxìnfànàizhòng

36、譬如《为政篇第十六章》“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一句,虽只八个字,却“诸说纷纭,莫衷一是”(程树德《集释》案语)。歧义之所以产生,最大关键在于“攻”字意义的确定。何晏《论语集解》说:“攻,治也。”黄侃《论语义疏》说:“攻,治也。古人谓学为治。”朱熹《论语集注》引范氏曰:“攻,专治也,故治木石金玉之工曰攻。”这几家以至另外许多家都把“攻”解为“治”。“治”不仅是学习研究,也包括实行、传播。孙奕《示儿编》却说:“‘攻’如‘攻人之恶’之‘攻’。”这一说不始于赵宋,南朝任昉作《王文宪公集序》曾说过:“攻乎异端,插图归之正义。”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序志篇》也说:“《周书》设辞,贵乎体要;尼父陈训,恶乎异端。”将“攻”字改作“恶”字,也是和攻伐解相近。其后清末民初的王闿运作《论语训》也说:“攻犹伐也。”(但他释这句的整个旨意却错了。)

37、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38、试译:孔子说:“苗子茁壮却不开花的,有啊!花团锦簇而不结果的,有啊!”

39、摄:兼职,兼任。当时士大夫家臣多有兼职,而管仲的家臣却是一人一职。

40、①闵子骞:姓闵名损,字子骞,鲁国人,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15岁。

41、①温故而知新:故,已经过去的。新,刚刚学到的知识。

42、6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43、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智者利仁。”

44、12子谓子夏曰:“女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45、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

46、试译:子夏说:“尊敬贤人,连自己平时待人接物的态度也变好了;服侍父母,能竭尽全力;辅佐君长,能不惜身命;与朋友结交,说话算数。做到了这几点,即使说没读过书,我却敢断定他有学问。”

47、(注释)韶(sháo):上古虞舜时的乐舞名。尧禅(shàn)让帝位给虞舜,乐舞表现一种和睦的特色,所以说“尽善”。

48、②《雍》:《诗经·周颂》中的一篇。古代天子祭宗庙完毕撤去祭品时唱这首诗。

49、试译:孔子说:“射礼的要旨不在于中靶,动用劳役也要各尽所能,这是古代的规矩。”

50、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5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52、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

5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孔子学说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被人们传说。这就明确提出了义利问题。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以,把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经过后代儒家的发展,这种思想就变成义与利尖锐对立、非此即彼的义利观。

54、18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yù)焉!”

55、《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56、(大意)有子说:“礼的应用,以遇事做得恰当为可贵。过去贤明君王治理国家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小事大事都做得恰当。如果有行不通的时候,只为恰当而求恰当,不用礼节规矩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57、试译: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行孝道的,只晓得说能够养爹妈。可是你看狗啊马啊,我们也都能把它们养起来。没有孝敬心,怎么区别这两种养呢?”

58、(译文)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刚毅的人。”有人说:“申枨是这样的人。”孔子说:“申枨这个人欲望太多,怎么可能刚毅呢?”

59、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之后时常去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60、25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61、 ④未之有也:“未有之也”的倒装句,意思是没有这种人。

6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63、宋代人儒朱熹对闵子骞的这一做法极表赞赏,他说:处乱世,遇恶人当政,“刚则必取祸,柔则必取辱,”即硬碰或者屈从都要受害,又刚又柔,刚柔相济,才能应付自如,保存实力。这种态度才能处乱世而不惊,遇恶人而不辱,是极富智慧的处世哲学。

64、16子曰:“攻①乎异端②,斯③害也已④。”

65、(大意)孔子说:“君子要谨慎地说话,却要敏捷地行动。”

66、20子曰:“《关睢》①,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67、①季康子:他在公元前492年继其父为鲁国正卿,此时孔子正在各地游说。8年以后,孔子返回鲁国,冉求正在帮助季康子推行革新措施。孔子于是对此三人做出了评价。

68、③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69、试译:舜靠五位大臣就天下大治。武王说:“我有治臣十人。”孔子说:“人才难得,不就是这样吗?唐尧、虞舜那个时代,人气也是这样旺。武王的大臣,有一个还是女的,男的九个而已。文王时候三分天下,文王占了两分,仍然向殷商称臣。周代的德行,真可以说至高无上了!”

70、做一个有道德修养、有博学多识的君子,这是孔子弟子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孔子认为,作为君子,不能只说不做,而应先做后说。只有先做后说,才可以取信于人。

71、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72、10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73、宁武子是一个处世为官有方的大夫。当形势好转,对他有利时,他就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为卫国的政治竭力尽忠。当形势恶化,对他不利时,他就退居幕后或处处装傻,以便等待时机。孔子对宁武子的这种做法,基本取赞许的态度。

74、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

75、试译:孔子说:“光读书,不琢磨,就糊涂;瞎琢磨,不读书,就没用。”

76、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孔子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张都是由此出发的,他从为人孝悌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这点上,说明孝悌即为仁的根本这个道理。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主张“以孝治天下”,汉代即是一个显例。他们把道德教化作为实行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锢在纲常名教、伦理道德的桎梏之中,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孝悌说是为封建统治和宗法家族制度服务的,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和分析判别,抛弃封建毒素,继承其合理的内容,充分发挥道德在社会安定方面所应有的作用。

77、zǐyuēshìjūnjìnlǐrényǐwéichǎnyě

78、(大意)孔子说:“事奉君主一切都按照周礼的规矩去做,别人却以为他在向君主谄媚。”

79、雍(yōnɡ):《诗经·周颂》中的一篇,用于天子祭祀宗庙之礼完毕。

80、试译:子夏问道:“‘一笑这脸蛋好美啊,一双黑眼睛好亮啊,白净净的平添灿烂啊!’是什么意思?”孔子说:“底子白净,文采是画上去的。”子夏又问:“礼也是加上去的吧?”孔子说:“启发我的是商啊,现在可以跟你一起品《诗》了。”

81、宋:古国名,在今天河南商丘市南部,宋国是商朝汤的后代。

82、yěwèiruòpínérlèfùérhàolǐzhěyězǐgòngyuēshīyún

83、试译:孔子说:“觚不像个觚,觚啊!觚啊!”

84、zǐzhāngwènshíshìkězhīyězǐyuēyīnyīnyúxiàlǐsuǒ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10(54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