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里安为什么没能晋升为元帅(47句精选句子)

2023-08-18 10:09:46

古德里安为什么没能晋升为元帅

1、霍夫曼心想:脸色苍白那是自然,任谁突然间变成元首都会诚惶诚恐。不过他还不至于傻到说出自己不是元首的事实——只要他敢这么说,保管有人会用尽办法将自己当做疯子对待。

2、对于原先既要攻取斯大林格勒,又要向高加索发起攻势的战略目标他一直是不满意的,已多次向大本营陈述了不能分散兵力的理由,虽然比不上哈尔德与元首之间的争吵激烈,但分歧也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原本听说约德尔要代表最高统帅部来督战问责,甚至连撤销自己职务的建议书已摆在了凯特尔的案头,现在元首及时调整了目标,可见是在心底采纳了自己的意见,这让他放下心来。至于今后是否归属曼施坦因指挥,他本人倒没有太大意见,也不羡慕曼施坦因获得未来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官的位置。

3、拿下保卢斯是霍夫曼昨天深思熟虑的结果:保卢斯是个优秀的参谋,但显然不算是合格的带兵将领,第6集团军数十万大军就是被他葬送在斯大林格勒的,更要命的是被元首紧急授予元帅权杖后的他既没有死战到底也没有自杀反而最后投降了俄国人,这还不算,到1944年还号召部队起义,最后还在纽伦堡上当了污点证人——这让霍夫曼不齿他的为人。还是用明升暗降的方法调去西线在老帅龙德施泰德手下发挥参谋长的特长吧,这家伙一辈子也就这样了,别再妄想元帅权杖了。

4、“不肯站出来么?那我就点名了,弗里德里希-奥尔布里希特!”

5、马丁鲍曼之所以有现在的权势地位,全靠了元首的一力提携,没这个靠山他什么都不是。现在看来莫雷尔是小题大做,元首不是好端端的嘛!

6、11装:鲁特维茨·克鲁维尔(LudwigCrüwell)、赫尔曼·巴尔克(齐尔河)、肖尔蒂茨(巴黎投降没毁巴黎的哪位胖将军)(古德里安为什么没能晋升为元帅)。

7、士兵:三级小队长、三级小队副、组长、队员。

8、霍夫曼家族虽然在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出过好几位名人,但到20世纪,除老霍夫曼担任第三帝国国防军中校外,没有其他可炫耀的历史,这枚骑士铁十字勋章是唯一让人值得的骄傲。即便在战后家庭最困难的时候,父亲也一直珍藏着,而不是像很多家庭一样拿去换钱。

9、拿下了波兰后,在外交上的连锁反应就是英法对德宣战了。虽然英法只说不动,但希特勒的战争机器却不会因此而停下,他的矛头又转向了西方。进攻法国是德国永远都要面对的课题,本来德国准备沿用一战的老方案“施里芬计划”,但这已经太为人所熟悉了,曼施坦因为此制定了一个大胆的奇袭计划——德军进攻的主要矛头转回中部,以装甲部队为主实施突击,经过比利时南部、卢森堡和阿登森林地带直抵色当,直插大西洋海岸将法国切成两半。这个方案风险大但也最出敌意料,本来这个计划由于风险大而并不被看好,但由于一架载有原计划的联络飞机误降比利时,希特勒最终采纳了曼施坦因计划。后来的事实证明,死抱着一战思维的英法军根本没有料到这一招,被德军迅速击溃歼灭,法国人苦心经营的“马其诺防线”成为了千古笑柄。如果不是因为希特勒莫名其妙地下令在敦克尔克停止进军,恐怕英法军将会全军覆灭,曼施坦因也得到了“闪电伯爵”的绰号。 

10、另外一边被免去职务的克鲁格也站了起来,一张老脸涨得通红,气愤不已地说:“元首,为什么免去我的职务,我需要一个解释!”

11、德军一路打到巴黎城下,但由于法军的拼死抵抗和德军战术失误,使攻陷巴黎成了泡影。双方最终形成了谁也吃不掉谁的堑壕对峙战。战局陷入了对德国非常不利的消耗战,1914年11月中旬,曼施坦因快要年满27岁时,经受了第一次死亡考验——他在前线观察所侦察敌情时被炮弹炸伤,当即昏迷不醒,因伤势较重,被送回后方治疗,好在医生比较高明,总算保住了性命。

12、6装:埃里希·霍普纳、肯普夫、艾哈德·劳斯、冯·托马、瓦尔特·冯·许纳尔多夫

13、“里面是什么?”不仅霍夫曼,其他人的好奇心也被勾了起来。

14、此时,德军的人力资源已经消耗殆尽,温克所指挥的部队完全是一支“杂乱拼凑”起来的部队,其组成人员主要是后方的伤员、警察、失去建制的散兵、消防员、民兵冲锋队、海军后备队和空军地勤人员,建制残缺,同时严重缺乏武器装备,整个第12集团军只有60辆坦克、突击炮和装甲车可以使用。

15、“啊,不不不!”兰克显得慌乱起来,好半天才说道,“尊敬的元首,这是其他人指挥的,我只是带了下路而已。”

16、▲这是德军在五天之内的成果,中央突进,分割法国的设想非常明显

17、叛国集团的风波愈来愈大,看着手中那一长串的名单,众人都感觉头皮发麻。

18、陆军大将同时也是闪击战的创始人。也是第个提出把坦克集中使用。因此也被称为德军装甲兵之父。二战爆发后,他指由自己亲自创建的坦克机集闪击波兰,后又挥师横贯法国,装甲战车狂飙到吉利海峡。古德里安和他的坦克拖着德国陆军前进,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空前的胜利。连续创造了坦克突击战的经典战例。

19、1904年参军,1932年晋升上校,1935年晋升少将,1937年9月1日成为3装师长,参加了波兰战役,1940年2月15日升任24摩托化军军长,1940年4月1日被提拔为骑兵上将(十万陆军时期在骑兵待过),4月20日晋升为装甲兵上将,巴巴罗萨时上级是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群,他德军下辖第4装甲师,该军向东快速突进420余km,但是和47军中间的缺口放走了多个苏军师残部(德军闪击战只能打300km的谬论可以拿24摩托化军回击),基辅战役,又是他的军打头阵,结果完成合围但是3装于后续部队脱节放走几个苏军师……

20、“这么说,你承认是知道他们阴谋的?”霍夫曼冷冷一笑,“克鲁格,如果你真敢参加反叛组织,我还敬重你是个人物,但你首鼠两端,既不敢向我告发他们的阴谋,又不敢参与他们的密谋,你就是一条毫无廉耻、毫无价值的可怜虫!给我拖下去好好关押起来,让希姆莱去审讯!”

21、莫德尔与曼施坦因履历类似,都是从优秀的参谋军官逐渐转岗为军事主官,普鲁士军队沿续下来的出色的参谋培养体系和指挥体制,使他们具备相当的战略眼光和大兵团指挥能力。就这一层来说,没有参谋长履历只在总参谋部短期“镀金”的隆美尔,其实基本功和组织能力反不如莫德尔,不能说隆美尔菜,只能说当面英军更菜。

22、123辆四号+突击炮,73辆豹子可是几乎比满编装甲师都富裕了…… 

23、蔡茨勒对东线战略的讲解逐渐进入了高潮,“在北段,我军拟放弃针对攻克列宁格勒的战略意图,但需要继续对该城进行包围,要让这座城市像磁石一样,通过执行‘围城打援’的方针牢牢吸引斯大林的增援部队们源源不断前来送死。在曼施坦因元帅调任南线后,已抽调北上的11集团军放弃列宁格勒攻坚任务,全力应对俄军进攻……同时,为缩短战线、节约防御兵力,考虑将杰米扬斯克突出部的战线将予以拉直。”

24、二战是装甲大单位崛起的时代,米英的鬼粗装甲师,毛子的时不时被乱翻译成装甲的坦克军,机械化军(41年的机械化军就不算了,太拉了),招核诺门罕时还不存在的战车师团,法鸡的昙花一现的机动师们,钢叔物流友情赞助的芬兰装甲师,比附近德装坦克还多但着实没啥太大作为的罗马尼亚装甲师,没什么存在感的匈牙利,意大利装甲师

25、这是鉴于一战血的教训而产生的思路,“突击炮”又像坦克像装甲车,是一种具有装甲保护的自行火炮,主要扮演步兵的近距离火力支援任务。这个设想遭到了多数上层军官的反对,却得到了一线步兵部队的支持。最后还是由于陆军总司令弗来彻的支持而最终得以变成现实。曼施坦因的设想直接催生了了“StuG”系列突击炮的诞生,在后来的实战中被证明价廉物美的实用武器之一。

26、这位未来的元帅,此时还是“莱温斯基”的小婴儿,已经是其父母的第十个孩子了,但他母亲的小妹妹,却是不能生育,非常想抱养姐姐刚生下的这个小家伙。姐姐当然体谅妹妹了,于是这个小婴儿,便被过继给了他的姨妈一家,而他的这位姨夫,事实上的养父,正是步兵上将乔治·冯·曼施坦因(上图右),从此时起,“莱温斯基”便成了在后世人中如雷贯耳的“曼施坦因”,而他还有一个舅舅更加为人所知——后来的德国陆军元帅和总统兴登堡。

27、这是莫德尔所谓名气不及隆美尔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后者率领的德军部队数量虽然有限,却是在北非战场行使全部作战指挥权,单独指挥德意数十万混合部队在一个战略方向上纵横捭阖。而莫德尔所在的东线战场名将如云,一时半会儿还坐不上重要位置,比如到1942年曼施坦因才混到第11集团军司令。

28、“知道我为什么给你换搭档么?”霍夫曼突然问斯科尔兹内。

29、“首先,你太高。你的身材在英国人中算是比较出众的,人群中一望便可看到,对隐蔽不利。其次你的痕迹太明显,”兰克指了指对方那道触目惊心的伤疤,“任何人看过你一次后都会过目不忘。再次你年龄偏大,这个年龄扮演军官很尴尬,如果是高军衔军官则显得我们突击队的人太少,如果是低军衔军官则又和你的年龄不相称。最后你的语言可能会存在问题,我不知道你的英语水平怎么样,但我听了你说话带有明显的奥地利口音——在德语里这一点不重要,但在英国露出这个口音将会是致命的缺陷,足以让人当场分辨出来。”

30、保卢斯指挥的第六集团军正在斯大林格勒前线奋战,这是元首亲自圈定的战略方向,怎么突然间就换人了呢?何况保卢斯是元首的爱将,一直在参谋岗位上稳步提升,巴巴罗萨计划就是他的手笔,按理说应该继续重用才对,居然挪窝到了西线?虽然看上去从集团军司令官晋升为西线总参谋长似乎还晋升了职务,但西线目前根本没什么战事,调保卢斯过去有什么用?难道保卢斯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触怒了元首?可谁也没有这方面的传闻。

31、相当于两个同时期主攻方向上的第一装甲集团军,将近2个第四装甲集团军(叫装集已无装甲师……一堆罗马尼亚师充数)将近1个半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

32、此公性格残酷举止粗暴,犹如一个暴君一般指挥自己的参谋和下属,“坚定不移”的执行希特勒的焦土政策,这使得他在战后被不少军史作家和昔日同僚口诛笔伐。如此一个冷血死硬的德军将领,当然不是盟国在战后应该宣扬的对象,所以他被史书和史家“冷落”的政治因素占比很大。

33、本文还是花了些许心血的,我不是大佬(不敢称大佬儿!人均比我佬!)我只是个对此感兴趣的看客;真正的大佬才货十倍于盖!我还需学习,望各位能挑出其中的毛病以完善本系列

34、今日福利:在游戏内右下角-更多-优惠码处输入兑换码,并在邮件内领取(激活码被使用后会提示“已领取同类型礼包”或“已没有使用次数”)。

35、“有一点我想更正一下,根据前线收集到的情报和我的判断,俄国人的前线兵力不是你估计的450万,而是在550-600万之间,200万预备队的估计也是符合逻辑的;另外,俄国人在装甲车辆和火炮等上面的数量优势可能也比你想的要大——他们不仅在制造数量上超过了我们,而且还有英国人和美国人给他们进行补给——光今年上半年,斯大林就从丘吉尔和罗斯福手中拿到了不下1000辆坦克。”

36、从道德上讲,他也与那些犯下了屠杀罪行的死硬纳粹分子有区别——他在苏德战场上曾公开抵制了“枪毙政委”的命令,并下令部下不得执行这一命令。在法庭受审时,也没有为了撇清自己而出卖过去的部下和同僚,保持住了普鲁士军官的高贵品质。

37、“刚刚?”鲍曼忽然想起来了,“您是说兰克?”

38、从外面来了三个人,第一个是马丁-鲍曼,这是张熟面孔,霍夫曼很快就认了出来,第二个是莫雷尔,最后面的人霍夫曼不太熟悉,在记忆里搜罗了一圈,知道对方叫鲁道夫-施蒙特,陆军少将,元首的首席副官同时也是元首目前最信任的参谋幕僚。

39、最后,虽然德国人手里的坦克数量较第8集团军还稍逊一筹,但质量却远远胜过,新增补的德国坦克全部是新下线的4号G型,这种有着长身管火炮且正面装甲增厚的新坦克很难对付,另外德国人还投入了从俄国前线缴获的T-34坦克,数量接近200辆。经过对北非战场上德军遗留的残骸分析再结合从俄国得到的技术参数,目前美军所拥有的坦克——无论是M3格兰特李将军还是M4谢尔曼都很难构成威胁。

40、233rdReservePanzerDivision(原233预备摩步师、233预备装投师)

41、第     要描绘明确的前途——等对苏战争胜利后,非俄罗斯族部队将建立一系列非俄罗斯民族国家(数量较多)并成为各自民族的国防军,俄罗斯族部队将掌握(或部分掌握)俄罗斯政权。

42、一想到这个可怕的结局,他不由得颤抖起来。此时此刻,他记起了老霍夫曼的话:“……但你又是一个最不幸的,因为你即将面对的,是一个如此棘手与困难的帝国……”原来是这么回事!

43、对登陆负有义务的陆军参谋长马歇尔提出,既然谢尔曼坦克火力不足,那就不能傻乎乎地一头撞上去,必须先行整改。火炮专家已通过实例验证拿出了整改意见,谢尔曼坦克应该整体换装M1型76mmL/52火炮,这种坦克炮使用M62型被帽穿甲弹时对500米和1000米外垂直钢板的贯穿力分别为116mm和106mm,对500码(457米)和1000码(914米)的30°(法线角)钢板的穿透力则分别是98mm和90mm,具备干掉所有德国坦克的能力。代价是出发时间需要推迟40天,准备到1942年圣诞节前夕再开展火炬行动。

44、连魏克斯都没了声响,自然也不会有别人站出来为保卢斯叫屈,更何况大家的心思全部在密谋集团上,根本不敢质疑元首的决定,后续的人事任命也就顺理成章地调整了下去。

45、1887年11月24日,埃里希·冯·曼施坦因(ErichvonManstein)出生于柏林的一个贵族家庭,但此时他还不叫“曼施坦因”,而是叫“弗里茨·埃里希·冯·李文斯基”(FrittsErichvonLevinski),因为他的生父是爱德华·冯·李文斯基(EdwardvonLevinski),一位普鲁士贵族,同时还是炮兵上将。那么他应该就叫“李文斯基”才对,为什么又会成了“曼施坦因”了呢?这还得从他母亲那边讲起。

46、ps.打基辅真的没毛病,他说的4装65可动有些恐怖但其实细想也不是太恐怖,因为德子可动本就是个玄幻的东西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企业文化理念12个字(30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