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治家格言(55句精选句子)

2023-08-17 09:57:54

曾国藩治家格言

1、家勤则兴,人勤则俭;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曾国藩治家格言)。

2、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曾国藩治家格言)。

3、我怎么没有印象呢?我使劲挠了挠脑袋,疑惑的看着爸爸,爸爸懒懒的笑着说:“回去问问爷爷。”

4、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曾国藩家中》  

5、它记述了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他从政、治家、治学、治军的主要思想,是后人研究曾国藩思想的宝贵资料。

6、小人专望人恩,恩过不感。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难忘。  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7、家风就像一棵树,一棵枝叶如盖的百年大树,子子孙孙都在它的荫蔽之下。勤奋问学、艰苦卓绝、言必行行必果、尊老爱幼、问鼎事业、友善、和睦、民主、敬业、书香,都可成为家庭或家族应该传承的必须的家风。自古至今,文化家庭都讲究“家风”的传承,在泱泱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之中,随时可现,处处可寻。历史上曾经显赫长久的家族,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家风、家训和家教,为后世学习的典范。《国语》、《论语》、《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许多典籍和家教典范之中无不彰显出家风、家教和家训的精神。

8、求静是初学收心之法,若只在静上用工,久之习成骄惰,遇事便不可耐。孟子四十不动心,正是从人情物理是非毁誉中磨炼出来,到得无动非静,乃真静矣。  

9、以上四句,都是朱柏庐在《朱子治家格言》里反复谈到,要从吃喝用度上来节俭、节约的问题,说明从饮食上来节俭非常重要和必要。也许有的人会说,以前是因为物质贫乏吧,才需要提倡节俭,现代社会,物质那么丰富,再来谈节俭会不会过时了。其实,古今中外,无论贫富,少长老幼,都需要培养而具备节俭的美德。

10、就算是亲属关系再好,遇到困难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而住在隔壁的邻居,却能够及时伸出援手,所以说与邻居相处融洽,是家庭兴旺的征兆之一。

11、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

12、中国人安身立命之处不是天国,而是家国。家风乃吾国之民风。

13、联想:当洗手后,忘关水龙头时,你是否想过人类剩下最后一滴水将从哪里来?也许就是你的眼泪吧!当你把剩饭乱倒的时候,是否想过农民伯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汗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便是艰辛的又一真实体现。

14、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气、风格和风尚,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围、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这些建构成一个家庭或家族独特的特色。我们稍加梳理,解读一下历史,不难发现,许多长盛不衰、地位显赫的家庭家族,度会有各自兴旺发达的秘诀——家训,又可称为家风,它贯穿于整个家庭或家族辉煌的始终。

15、选自《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译文)从古以来的帝王将相,没有一个人不是由自强自立做出来的。

16、历史上能够传承数十代、辉煌不灭的家族是不多见的。大多是显赫一时,后因家风不继,子孙不能够维系家风,或是世事变迁大难临头,使得家族分崩离析,瞬间灰飞烟灭,给后人留下“俱往矣”的无限慨叹。正如《红楼梦》里的“好了歌”唱得一样苍凉,“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一曲残香,就会又给我们漂浮出了历史上曾经的那份感伤和苍凉。然而在今天千千万万个家庭中,还能有多少“蛙鸣稻浪,诗书吟唱”可言呢?渐行渐远的“耕读传家”也许就只能成为当今世人的无限乡愁吧。

17、过来的周六(12月15日,也就是要赶在冬至前),除了有工作和特殊事情不能来参加的外,我们族亲,共有10人参加去上坟祭祖。在我老家昆明北郊滇源小镇,一直沿袭着每年清明、冬至两个节令前都要上坟祭祖的习俗,而很多地方,却只保持了清明节前的一次扫墓。

18、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张勇在回信中只写了一首“让墙诗”。诗云:“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19、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20、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21、现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学校、个人在餐前,都要诵念“饭食之德”和“感恩词”:

22、陪聊   两性关系  挽回前任  撩妹...

23、对这个恒字,曾国藩强调更多,他自己就是对此做得最彻底的;最精到的谈论。曾国藩正是凭借着这份忍力、耐性、韧劲、恒心,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登上了他让人只能仰望的人生巅峰。

24、四则要创造和谐文明的家庭环境。居家里外,干净、明亮、整洁、有序。去朋友家串门,有的家庭还很注意家风家教文化,悬挂着激励感人的家训格言,如“积金积玉不如积书教子,宽天宽地莫若宽以待人”、“敦行致远,吃亏是福”、“家和万事兴”等等,让人置身其中,产生良好的心理状态,一种清新雅致的感受油然而生。

25、曾国藩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和历史知识,熟悉历代掌故,因而在击败太平天国后一方面自裁湘军,一方面把家书刊行问世,借以表明自己忠心为清廷效命,以塞弄臣之口。曾国藩家书自时起便风靡流行,历久不衰。后经多家取舍整理,形成多种版本。

26、《颜氏家训》有云:“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这其实就提出了仁孝和知识的重要性。

27、《增广贤文》中有一句经典俗语:“妻贤夫兴旺,母慈儿孝敬,家和人安乐”,实际上这也是一个家庭兴旺的三个准则。

28、家风,是一个家庭或民族的传统风尚、门风;家规,是一个家庭所规定的行为规范,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传下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家风是仁慈的、宽厚的;家规是严厉的、强制的。家教,是围绕本家族的家风和家规而采取的引导、教育、约束的方式方法。

29、我和弟弟参加工作后,家里的日子有了好转,母亲时常提起困难时帮助、支持和关心过我们的那些人,她常念叨:“盖房时三叔和大哥帮抬石头,李大爷、阿国叔帮砌石脚,二姑爹赶着骡子帮驮瓦并且还资助我家大米……”这些年来,父母住在县城,虽然他们年纪大了,但仍然进行着能力范围内的感恩,李大爷病了瘫痪在床,回村里看过几次;二姑爹的大儿子生病住院,又找医生又送饭;六哥的小儿子考上大学,回去祝贺……知道村里有人来看病住院就主动去探望,村里谁家进城办事,需要帮忙,他们尽力而为。

30、以上就是我们家的家风、家规和家教。我会身体力行继承和传承下去的,也期盼我们家族的人也都能做到并传承发扬下去。让我们的家风、家规和家教能留芳后世,为国家文明发展和民族进步做点滴贡献!家风家教家训家规主题征文5学校发起家风调查。“家风是什么呢?”在回家的电梯里,我迫不及待的问妈妈。

31、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笑,乃有进步也。  

32、其在家书中,反复叮嘱子弟要多读书。不仅要读四书五经,甚至要求子弟要多读史书,如咸丰六年十一月廿九日在给其弟的信中说:“纪泽看《汉书》,须勤敏行,每日至少亦须看二十页。”由此可见,曾国藩对孩子读书的重视。曾国藩还多次告诫家族子弟要熟读《了凡四训》,陈弘谋的《五种遗规》等书。正是因为有诗书之教,所以曾氏后代人才辈出。

33、来稿请投:shiwenxuexi@1com

34、《格言联壁》有云:“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诗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这五条,可以说是家族兴旺的成功法则。曾国藩家族之所以二百年不衰,正是由此而来。在曾国藩的家书中,就体现得非常明显。

35、老爸说:“食不言寝不语也是家风!不过,还有其他的家风,你练功的时候就能体会到了好家风家教征文800字好家风家教征文800字。”老爸说完,贼贼的阴笑了两声,我突然背脊骨发冷,掉了一身的鸡皮疙瘩,好可怕!

36、诫诸弟教子侄总须有勤敬和三字“诸弟在家教子侄,总须有勤敬和三字,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能和,未有不兴者,不勤不敬不和,未有不败者,至切至切!诸弟试在乡间,将此三字,于族戚人家历历验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诸弟不好收拾洁净,比我尤甚,此是败家气象。

37、曾国藩家族两百年来长盛不衰,代有人才,其240个子孙后代中,无一个败家子,靠的就是其独创的家教理论和自成一派的曾氏家风。

38、孝敬父母是人类最朴素最基本的情感,孝敬父母是创建和睦家庭,进而创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和母亲背奶奶上坟的情形总会不时浮现。那时我刚上小学,我们一家去给爷爷上坟,山有些陡,奶奶是小脚,加上她年近没法再爬山下坡,父亲和母亲就轮换着背奶奶,妈妈常年在家干农活,体力好,背奶奶的次数又多些。我上五年级时,奶奶还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等你妈妈老了走不动时,你可要背你妈妈呀!”奶奶生育9个孩子,子女成家后,她独自生活,几个儿子共同赡养。在6个儿媳妇中,我母亲最孝奶奶,她穿的绣花鞋和系的围腰全是母亲做的。缝年过节或平时家里有好吃的菜,一定叫上奶奶一同吃。

39、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40、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  

41、饭食之德——“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自奉必须简约,宴客请勿流连。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即出自《朱子治家格言》,萝卜青菜保平安人生。“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出自《弟子规》。厨中有剩饭,路上有饥人。

42、良好家风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淀,应该加强教育,反复训练,注重养成,成为每个成员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43、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  

44、然而,现在的年轻人,东西不好吃就扔掉,活儿太累就不做,虚度光阴。暑假“活着”夏令营活动让我亲身体会到一粥一饭来之不易。捡来的垃圾、废品换来一顿饭钱就没了。我们真的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从身边做起,从珍惜每一餐、每一粒米做起,从点点滴滴感化身边的人,不要以为这不能改变什么,这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45、尤其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后期,曾氏兄弟名声达到了最鼎盛,甚至军中将领都有拥他为帝的想法。曾国藩叮嘱其其弟说:“金陵的战况,弟自己上奏也可以,但是弟要以不常常奏事为妥当,凡是总督、巡抚以经常奏新鲜事、不同寻常来表现自己。你我二人正处在鼎盛的时期,弟在这些地方要退一步想想。”

46、“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在现在社会中,各种思想观念不断涌现,其中有些积极向上的观念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但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错误的观念,我们要坚决抵制。首先要约束自我,保持廉洁自律。其次,要保持勤俭节约的作风,拒绝奢侈生活。“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不要过分追求金钱和个人利益,勿贪意外之财,坚决不搞有偿教教,懂得体会家庭和睦幸福带给我们的快乐,如《朱子治家格言》所说“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再次,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嫉妒别人,也不要幸灾乐祸。不要结交不良朋友,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注意言行举止,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朱子治家格言》读后感篇4我在“国学部家长群”里朗读的是《朱子治家格言》。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的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最为熟悉的一首诗,唐代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农民不畏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作,这是值得我们思索其中的道理的,要知道珍惜粮食,要懂得感恩,懂得惜福。

47、喜欢孙中山先生的题词——“饮和食德”,其出处:“饮和”语出《庄子·则阳》:“故或不言而饮人以和”;“食德”语出《周易·讼》:“六食旧德”。吃喝后感觉自在、享受和乐,饮要和谐,食应道德,享受先人的德泽。也就是要吃自然天成的食物,返朴归真、顺其自然。如今提倡的“光盘行动”,从各级政府到普通民众,倡导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吃光盘中的食物,不浪费粮食,就是在传承和弘扬我们的古德,令人欣喜。

48、“妇女的习性,大多宠爱女婿而虐待儿媳妇,宠爱女婿那女儿的兄弟就会产生怨恨,虐待儿媳妇那儿子的姐妹就易进谗言。这样看来女的不论出嫁还是娶进都会得罪于家,都是为母的所造成。这是家庭里常见的弊端,能不警戒吗?”

49、曾国藩明白,人如果太得意了,祸事很可能马上就来了。所以他在家书中对弟弟说:“可能但凡做大官,处于安逸、荣耀的境遇,就随时可能招来危险、导致羞辱。古人常说富贵经常让人走向危险,就是这个意思啊!”

50、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曾国藩诫子书》清·曾国藩

51、如果一个人和自己的父母,亦或是兄弟姐妹都处不来,和外人就更不能融洽相处了。伤了和气那么就会没有人气,也根本谈不上兴旺发达。

52、在我们几家的大门前是一条6米宽的通道,用于停放车辆,没有清洁工来清扫,于是我们三家都“争”着打扫,数赵家最勤快,经常一大早就扫完,我家成了落后分子。我深深体会到能结为邻居是种缘份,邻里之间的友好关系是社会和谐环境中的一朵鲜花,这朵鲜花需要大家浇水呵护,才能枝繁叶茂,连成大片花圃,整个社会才能更加美丽和谐、温馨。

53、我们家的家风就是这样的,你们家的呢?家风家教家训家规主题征文6什么是家风?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素质和教养,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财富观。它是一个家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好的家风,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的保证,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我的家风是什么?我开始追忆、思索。

54、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同样展现着良好的家风。“非淡澹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新年快乐祝福(41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