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可使报秦者翻译(63句精选句子)

2023-08-09 09:46:00

求人可使报秦者翻译

1、廉颇是赵国的优秀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做赵国的大将去攻打齐国,把齐国打得大败,夺取了阳晋,被任命做上卿,凭他的勇猛善战在诸侯各国之间出了名。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3、这和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求人可使报秦者翻译)。

4、其後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5、(你)终究不能回归本朝了,白白地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朝的)信义表现在哪里呢?(省略主语“你”;“空自苦亡人之地”,“空”,白白地,“苦”后省略介词“于”,“亡”通“无”,状语后置,白白地在这荒芜人烟的地方受苦;“安”,哪里;“见”通“现”)

6、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7、(“弱”,使动用法,使……变弱,削弱;“爱”,怜惜;“致”,招致;“相与”,共同,一起)

8、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9、 我(向他)学习的是道理,哪管他的生年是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贵还是低下,无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10、帮助别人不要记在心里,受他人的恩惠不能忘记。 

11、(“陈”,拿着;“谁何”,“何”通“呵”,盘问来人)(求人可使报秦者翻译)。

12、(“是”,代词,这样;“何异于……”,状语后置,和……有什么不同)

13、作者在写蔺相如这个主要人物时,则以高屋建瓴之势,从其一生的全部经历中,精心选择最具有代表性、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三个典型事件,即“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交欢”,从不同侧面集中笔力着意加以描述。

14、对使用互文、对举比喻、借代、婉辞用典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宜用意译。

15、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16、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

17、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18、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

19、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20、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21、 如果您放弃灭郑的打算,而把它作为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2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陈情表》)

23、会于西河外渑池(于西河外渑池会)廉颇蔺相如列传脉络《廉颇蔺相如列传》为《史记》列传(70篇)之文节选部分重点描写了蔺相如,也叙述了廉颇。运用多种文学手法表现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24、有了志向和力量,而且又不随从别人而松懈,到了那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没有外力来辅助他,也不能到达。(“至于”,古今异义词,到;“幽暗昏惑”,形容词作名词,幽深昏暗的地方;“相”,帮助)

25、赵国由于廉颇与蔺相如之间的关系和睦,内部团结紧密,在很长一段时期,秦国始终不黧出兵侵吞赵国。这说明内部的团结,对于一个国家的巩固和安全是多么重要。本文节选的是廉颇、蔺相如的合传,但主要是在写蔺相如,对廉颇则写得比较简路。

26、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未能尽情享受游山的乐趣。

27、例①,句中“一”译为“一次”,“十”译为“十天”并放到“跃”和“驾”的后面。

28、(“弱”,使动用法,使……变弱,削弱;“爱”,怜惜;“致”,招致;“相与”,共同,一起)

29、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

30、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苏武传》)

31、解释:这句话来自高中教材苏东坡写的《石钟山记》,这里有一个定语后置,“石之铿然有声者”,用我们现代汉语说,就是“铿然有声的石头”,古人把“铿然有声”放后面了,用“之……者”做标志。大家看得出来吗?这里是个很重要的踩分点,没有翻译出来,扣分就很厉害了。我再举两个例子。“狱之三年未决者”,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三年还没有判决下来的案件”,“三年未决”是定语,放后面了。教材中出现过的例子“马之千里者”“子孙荷担者”“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还有标志,有几种情况的,大家要积累。

32、秦国对待,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

3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

34、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赵惠文王的时候,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到了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换取这块宝玉。赵王跟大将军廉颇一班大臣商议:想把这块宝玉让给秦国吧,恐怕秦国的那些城池得不到手,白白地受欺骗;想不让给秦国吧,又担心秦国的大军马上打过来。(因此)商量不出结果来,想找个可以出使去回复秦国的人,也没有找到。

35、译文:衡量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来让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36、诸侯恐慌害怕,开会结盟,谋求削弱秦国(的办法)。不吝惜珍贵的器物、贵重的珠宝、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致天下优秀的人才,订立合纵盟约,结成一体。

37、(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任命他为尚书。

38、例⑧,“也”是句中表舒缓语气的助词,无实在意义,故不译。

39、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陈情表》)

40、(“所以”,表原因,之所以;“出入”,偏意复词,进入;“非常”,意外事故)

41、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带着宝玉抄小路回到赵国。(“诚”,确实,实在;“见欺于王”,被动句,被大王欺骗;“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42、①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李密《陈情表》)

43、(“固”,本来;“为之奈何”,固定句式,怎么办)

44、例②,“何厌之有”,翻译时将“何厌”放到“有”的后面,即“有何厌”。“之”是助词,帮助使宾语前置,不译。

45、秦王到宴会完毕,始终不能占赵国的上风。赵国也准备了许多兵马防备秦国,秦国不敢妄动。

46、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廉颇蔺相如列传》) 

47、①问之,(耻学者)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韩愈《师说》)

48、(“若”,你;“击沛公于坐”,状语后置,在座位上击杀沛公;“不者”,否则;“且为所虏”,被动句,将被他所俘虏)

49、知州招募能够出外送信请求增援的官吏和百姓。

50、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固”,坚决;“孰与”,固定句式,比…怎么样)

51、①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2、(张衡派人)暗中探知一些奸党分子的姓名,一下子全都抓起来,官民上下都很敬畏,赞颂河间地区政治清明。

53、终老不复取。(取,通“娶”,迎接女子过门成亲)

54、②齐明、周最、陈、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贾谊《过秦论》)

55、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56、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派使者来禀告大王。

57、各郡县中吃尽秦朝官吏苦头百姓,都起来惩罚当地郡县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胜(的号召)。

58、我之所以这样(忍让),就是因为把国家的急难摆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啊。(“所以”,表原因,之所以;“先”“后”,意动用法,以…为先(后))

59、蔺相如是赵国人,做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60、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61、诸侯恐慌害怕,开会结盟,谋求削弱秦国(的办法)。不吝惜珍贵的器物、贵重的珠宝、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致天下优秀的人才,订立合纵盟约,结成一体。

62、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八月十五中秋节简笔画(30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