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是什么时期的人(70句精选句子)

2023-08-08 09:36:06

苏格拉底是什么时期的人

1、当我们了解西方文明的时候,最令人惊奇的是西方文明两大奠基人之死。一是苏格拉底之死,二是耶稣之死。苏格拉底奠定了西方的理性文明,他的弟子柏拉图和徒孙亚里士多德是西方理性文明的两座高峰。耶稣奠定了西方的宗教文明,他的徒子徒孙成为欧洲中世纪四分五裂时代的文化粘结剂。理性文明与宗教文明的结合,诞生了现代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苏格拉底为什么会在雅典民主体制下被判死刑?我们这里不打算讨论其细节和争论焦点,因为翻看一下苏格拉底被审判时面对公众的《申辩》就比较清楚了。

2、在阿尔法狗横扫全球围棋高手的当下,人们不再需要科幻电影式的想象力就能体会到科技对人类的潜在威胁。人类和科技之间的矛盾的全面爆发,如果爆发的话,大概并不会发生在一个太久远的未来。

3、〔16〕〔17〕〔18〕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第1卷第5章。

4、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更是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他是第一个将哲学和其他科学分开讨论的哲学家,开创了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独立研究,他的学术思想对世界有着重大的意义。

5、苏格拉底的思想,启发了西方的科学探索精神,而孔子的思想,启发了儒家学说的道德伦理精神。

6、这样,在苏格拉底看来,要实现善,要通向人生的最高境界,关键在于获取知识。一方面,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熟悉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了解事物的本性,只有了解了事物的本性,才可能按规律办事,才可能有用、成功,即行善。另一方面,人们还必须充分认识善本身,要了解什么是正义、虔诚、勇敢等被叫做善的美德,只有这样,你才可能有意去从善而不至于无意中落入恶。正像色诺芬所记载的:“至于他自己,则愿意不时地讲讲与人类有关的事情,研究研究什么是虔诚的,什么是不虔诚的;什么是适宜的,什么是不适宜的;什么是公道的,什么是不公道的;什么是明智的,什么是不明智的;什么是刚毅的,什么是怯懦的;什么是治国之本,什么是一个善于治人者的品质;以及其他的题目。他认为通晓这些事情的人是高尚的,对此一窍不通的人则完全可以说是不如奴隶。”〔31〕这就是说,要成为有美德的人就必须要懂得各种具体的美德。这样,知识就成了人通向至善之路的一把钥匙。

7、如果他赢得这个官司,就是他所蔑视的雅典民主的胜利,因为这个体制并没有迫害这个城邦的英雄人物。所以他要不断挑衅陪审团,以死证明雅典民主是错误的,而无罪释放只会证明他反对的东西的正确性。(苏格拉底是什么时期的人)。

8、如果這些分級聽起來蠢得不可思議,而且違反直覺,那是因為它正是如此。身為研究癌症的科學家,我理解這種風險分級背後的理由。然而身為科普傳播者,我要咒罵這種令人混淆的分級系統,實在太缺乏先見之明了。當一個外行人聽說從輪班工作到喝咖啡,全都「可能致癌」,不難理解他們並不會把它詮釋為「風險證據很弱以及不清楚」。正如科普作家艾德.楊(EdYong)指出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有兩件事很值得注意。第他們的用意是仔細評估各種事物是否導致癌症,從殺蟲劑到陽光,然後用明確字眼描述可能的風險。第他們很不擅長傳達自己的發現。」姑且不管表達含糊的問題,加工肉品到底有多危險?

9、在前苏格拉底时期,传统意义上对于哲学的划分大概分为自然哲学和形而上学两部分,而智者和苏格拉底开创了第三个重要学科:伦理学或道德哲学,下图是各个部分的影响。

10、我们对苏格拉底学说的了解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那叛逆的学徒——柏拉图。他忽略了自己的导师对文字的激烈反对,将苏格拉底的思想以对话体集结成了《斐德罗篇》。

11、其实,即便他定罪阶段的机会丧失了,苏格拉底也未必一定要面对死刑的命运。

12、这让人不得不思考,在这种快速和激烈的更迭之下,人类与科技的关系终将走向哪里?

13、苏格拉底(希腊语:Σωκράτης英语:Socrates)(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公民陪审员。(苏格拉底是什么时期的人)。

14、關鍵點在於,不能在沒有認清問題的情況下,就只看百分比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因為它們往往是相對於不同的數字。

15、灵魂使人进行思考,激发人类去追求善。对灵魂的培养是人生最重要的任务,远比世俗成就重要。好的善行使灵魂受益,坏的恶德让灵魂受到损害。苏格拉底告戒人们,容忍是绝对必要的,他临终前说道:”无论遇到什么挑衅,都不应当对人以牙还牙。“这是通向幸福的唯一道路,如果你可以对朋友和敌人一视同仁,灵魂将因此受益。

16、通过提出问题并分析答案,苏格拉底和对话者发现任何一种观点都不是无懈可击的,都有内在的错误和矛盾之处。定义一次次被否定,参与者经过剥笋式的对话过程,无不感到头晕目眩。

17、但问题是,当我们可以评判一个结论是否值得嘲笑的时候,很可能已经太晚了,不是吗?

18、〔32〕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卷上第68页。

19、耶稣是为世人赎罪的圣贤,他是西方世界以基督教思想为底色的文化标识。而苏格拉底则是为追求真理而献生的人,他是西方哲学世界的象征。在西方的思想史上,没有一个人的影响力能与苏格拉底比肩。

20、苏格拉底出生于的雅典黄金时期——伯里克利统治时期,出身贫寒,父亲是一名雕刻师,母亲是一名助产士。柏拉图是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

21、如此做的真实结果,就在于他想让真理在对话者心中诞生,通过非此非彼地对过去的删除清空模式,让智慧之花从人的灵思深处发芽而出。为此,苏格拉底创造了辩证法,即一种严谨的对话,经由它揭示出错误的信念并引导出真理。

22、〔8〕〔9〕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第4卷第5章2—5节,6—7节,商务印书馆1984年。

23、动态LED灯表演:WHITEvoid/KineticLights(德国) 

24、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他出生于公元前427年,他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没有之柏拉图与自己老师苏格拉底和自己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他创建了雅典学院,虽然他的经典著作中很大都与苏格拉底对话的形式出现,但是在西方的哲学界的大部分人都认为,柏拉图作品中的苏格拉底形象只有一种代表,并不一定都是他真实的形象。柏拉图的思想受到他之前很多人的影响,比如荷马、毕达哥拉斯、阿拉克萨格等。柏拉图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是西方哲学和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界和思想家。

25、孔子更多用经验和感性的方式面对世界。比如对仁的定义,就有很多种,这是出于他对经验世界的不同认识。而苏格拉底则是理性的,他喜欢用逻辑推理的方式,认识世界。苏格拉底认为万物不是我们表面上看到和感知的东西,而是存在于表面背后的理念。

26、最早提到这个重要时期的人,叫做拉索尔克斯和维克多.冯.施特劳斯,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写道:

27、苏格拉底曾跟父亲学过雕刻手艺。后来他熟读荷马史诗及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靠自学成了一名很有学问的人。他以传授知识为生,30多岁时做了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会道德教师。

28、苏格拉底,(公元前469一一399),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他宣传宗教道德学说,反对唯物主义,反对自然科学知识和无神的主张。棸集在苏格拉底周围的一个小集团是反对雅典民主政体的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的中心。参加这个小集团的是贵族的代表,有柏拉图、克里底亜(民主政体失败后,他就成为雅典三十个寡头统治者的头子)和祖国的叛徒阿基维阿德及色诺芬。在这个反动势力胜利后不久,民主政体又恢复了,苏格拉底因其敌视人民的活动而被判处死刑。

29、(3)塞缪尔·亨廷顿著,周琪等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

30、但是,苏格拉底真的是死于雅典陪审制吗?苏格拉底真的是为了维护雅典法律的权威,才选择自杀而不是逃亡的吗?

31、张艺谋在《小戏·掌间》中用一场京剧表演和“iPad表演”来解答他自己的问题:

32、正因如此,苏格拉底当年就立志要拯救这个被无知统治的城邦。讨厌民主,就是因为某些领导人没有知识,没有学问。因此苏格拉底学习他母亲助产士的职业,帮助别人催促知识的降临,终身宣讲知识的重要性。

33、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判死刑,罪名是“不承认城邦认可的诸神而引入‘新的神灵’,并且腐化年轻人。”在法庭上,他的辩解是徒劳的,虽然他是个无所不能的“精神助产婆”,但在为自己说话时却笨拙得很。他竟然说自己不能放弃使命,因为一个人真正所能做到的最好事情就是“不可一日不谈论善和其他各种你们听到我谈论的主题。”结果是注定的了,他没能让法官豁免自己。

34、古希腊哲学大抵分为三个时期:自然哲学时期(又称前苏格拉底时期)、苏格拉底时期、后苏格拉底时期。

35、这也是为什么这场演出叫《对话·寓言2047》。他说,2047仅仅比王家卫想象中的2046多出一年,而就在一年的时间,人类社会可能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36、〔3〕〔15〕〔28〕参人可野:《论苏格拉底的善的原则》,《四川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

37、苏格拉底死于雅典民主制度,更准确地说,是死于陪审制。

38、所以孔子在政治上不得志,但这种氛围不同于大一统,给思想家们充分的学术自由。

39、中国的教育始祖,孔子,(公元前551一一479)他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私学。提出了许多人合理的思想,尤其是在人格教育的问题上,提出有教无类。

40、按照雅典的陪审制度,即便被告人激怒了陪审团被定罪,也并不一定会得到死刑判决,因为量刑阶段仍然有保护被告人的第三道防火墙。具体的操作步骤是:控方和辩方有权各自提供一种量刑方案,然后由陪审团在两者之间进行选择,但是陪审团不能在此之外作出第三种判决,只能作非此即彼的选择。

41、人口哲学问题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探索、去研究,比如婚姻家庭问题、长寿问题、安乐死问题、人口贫困问题、人口迁移问题、人口融合问题等等。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死后既然难知,人们唯有先思考“为何而生”和“如何生”的问题。生,需要正义。死,也需要正义。现代社会的公共治理和善治,需要建立在人口学研究的基础上。同时,由于现代社会治理的绩效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的结果,因此每个社会成员的人口整体意识、大局意识,将决定一个社会的决策是否科学有效、尽善尽美。

42、从苏格拉底之死,可以衍生出许多人口哲学问题。人口学研究包含研究生育与死亡的规律,简言之,也就是研究生死问题。生育、死亡、迁入、迁出决定一个人口群体的生命状态以及一个人口群体的代际更替。苏格拉底被控的罪名是“不虔诚”和“腐蚀青年”。可见雅典人当时非常重视青年一代的教育和培养,因为青年一代人是城邦的未来和希望。我们不禁要问,究竟苏格拉底是青年一代的导师还是腐蚀青年一代的坏人?由谁说了算?是由雅典的青年人口群体决定还是中老年群体决定?遗憾的是,我们现在无从知道审判苏格拉底的公民大会的投票人口的年龄结构,也无从知道投赞成票的281人中究竟年轻人多还是中老年人多。但是我们可以追问,仅由500人投票决定一个人的生死,是否符合公平正义的原则?根据历史学家的研究,雅典在全盛时期的人口有30多万,其中一半以上的人是奴隶和外地人,而在自由人中,2/3以上是妇女和儿童。即使排除了奴隶、外地人、妇女和儿童之后,剩下的人也不全部具有公民的资格。有投票决策权的公民还需要具有土地财产和其他资格。因此按照现代人的观念,苏格拉底时期的雅典民主,只不过是由少数具有公民资格的人口进行统治的寡头政治。

43、敏銳的媒體觀察家可能早已注意到,一場由眾多八卦小報(以及好幾家理應更有水準的大報)引領的聖戰正在進行,企圖把一切複雜的事物都用二分法來簡化,例如:可治癌或可致癌。而且,相對統計數據(例如上述的18%)聽起來,總是比絕對統計數據(上述的1%)更突出。既然相對風險聽起來更聳動,它被媒體報導吸收的可能性,自然也大得多。然而,它很可能會誤導。

44、当时的投票表决规则,其实对苏格拉底也是非常有利的。

45、《对话·寓言2047》在这个月18号于北京首演,票早就卖完了,我是去观摩了公映前的总彩排。

46、当年的雅典陪审制实行的是定罪量刑程序分离的审判制度。也就是说,要想给苏格拉底判处死刑,雅典人必须要先进行定罪投票,只有在确定被告人有罪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量刑投票,两次投票都要过半数才可以判处一个人死刑。

47、苏格拉底宁愿死亡也要维护雅典法制的尊严。这一结论被后世实证主义法学用来论证“恶法亦法”的观点——即便是恶法也应该受到民众的尊重和自觉的维护。

48、“罗尔斯人口问题”的困难在于,难以建立由每一代人都遵守的“正义储蓄原则”。在现代福利国家制度下,每一代人都想使自己的福利最大化,通过给国家施加压力,很可能使国家不断累积债务。当债务累积越来越高,高到无法“借新债还旧债”时,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就爆发了。即使不借外债,内债的累积也是给祖孙后代留下的一个沉重包袱。前几年希腊爆发的主权债务危机,就是一个警讯。以至于有经济学家呼吁,“必须为我们的后代留下一个健全的经济体”。

49、〔7〕柏拉图:《斐德罗篇》,见《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卷上第62页。

50、他的”善“不是通过把它当成教条来呈现的,而是和释迦牟尼、孔子一样,在和学生一问一答的平和慈爱中得以让他们得到启迪。苏格拉底从未提出过权威的命题,他是让找他提问者通过辩证的方法,意识到过往的知识是一无所用的,从而激发起对内心真正知识的探求。这种真正的面目,不增也不减,其实一直在那里。

51、”文字在和人交流时似乎会显得很有智慧,“苏格拉底在《菲德罗篇》中说,“但是如果你问它任何问题,寻求答疑解惑,那么它只会永远不停的跟你重复一样的话。”

52、对国际关系而言,生育水平高的国家对生育水平低的国家可能造成巨大的人口压力。美国学者亨廷顿认为,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之间的暴力冲突的程度在历史上受到了人口增减等因素的巨大影响,“一个文化中的人口的迅速增长与另一文化中人口的缓慢增长或停滞同时出现,会对双方社会的经济和政治调整产生压力”。19世纪欧洲人口激增,导致了历史上最大的人口迁移,欧洲人口涌入穆斯林地区和世界其他地区。而20世界后期伊斯兰国家的人口爆炸式增长,又导致穆斯林人口大量涌入西方。由于基督教社会极力向伊斯兰教社会推广其价值观和体制,并干预穆斯林社会的内部冲突,使得穆斯林与基督教社会的相互容忍度急剧下降。

53、  1985年出生於都柏林,成長於沙烏地阿拉伯,學生時期熱中音樂、表演及科學。2011年獲得都柏林城市大學應用物理博士學位,之後擔任牛津大學博士後研究員,鑽研醫學物理學和腫瘤學,目前與英國高等跨領域輻射研究中心(CAIRR)及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合作進行研究。

54、政客使用統計學,就和醉酒的人使用燈柱一樣,是為了支撐,而不是為了照亮。

55、  研究之餘,致力提升社會大眾對科學的認識,並對抗偽科學的浪潮。他經常上英國廣播公司BBC和愛爾蘭國家電視廣播臺RTÉ,談論科學議題,並為《愛爾蘭時報》、《衛報》和《旁觀者》雜誌,撰寫科普文章。2014年獲頒著名的馬杜克斯獎(JohnMaddoxPrize),表彰他「在逆境中挺身而出,捍衛科學」。英國癌症研究基金會亦讚許他為「傑出媒體大使」,積極消除公眾對科學和醫學的誤解。

56、从苏格拉底的时代到谷歌的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在科技的催化之下,这种变化显然没有放缓脚步的意思。苏格拉底的智慧影响了几个时代的人,而现在,一代人凝结出的生活智慧,保鲜期只有尴尬的寥寥数年。

57、苏格拉底正处在雅典最兴盛的时期,这一时期相对和平,经济上空前富有,政治上十分繁荣。

58、在此之后,自然哲学继续由恩培多克勒,阿纳克萨戈拉,以及德谟克里特发展。恩培多克勒认为世界是由水火土气四元素构成并由爱和恨驱动,阿纳克萨戈拉则认为各种事物都有自己的种子,例如骨头有骨头的种子,肉有肉的种子,动力则来自于叫做「努斯」或译为心灵的东西。德谟克里特则发展了前两者的思想,认为世界由不可分割的原子组成,并且提出原子自动,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可以说是在自然哲学上登峰造极(因为当时的人们限于科学条件无法想出更复杂的理论了)其理论对于科学有着很深的影响。

59、《苏格拉底这样思考:通向幸福生活的16种方式》《苏格拉底传》《与大师相遇——真理的追求者》

60、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时期的人,苏格拉底(Socrates,前470年-前399年),他出生在希腊雅典。他是古希腊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哲学家。苏格拉底与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统称为希腊三贤,后人宽泛地认为他们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据历史记载,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引进新神论、侮辱雅典神和腐蚀雅典青少年思想的罪名被判处死刑。苏格拉底曾经获取到逃亡的机会,但是他还是选择河虾毒槿汁死去。他的代表作有《克堤拉斯篇》、《泰阿泰德篇》等。

61、我认为,孔子和苏格拉底在思想上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如下。

62、(1)赫伯特·乔治·威尔斯著,吴文藻等译.世界史纲(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社,2005:1

63、对智慧的追求和对个人价值的认识,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强调要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对待真理和学问。而苏格拉底说过一句更为有名的话,他说,我比别人聪明的地方,就是我自知无知。咋样,是不是很相似?这是一种对世界和知识的正确态度,从哲学上讲,这是一种理性主义的态度。

64、其次,勇敢是善于应付危险。苏格拉底认为,勇敢是人们生活中一种高尚的品德,但是只有和智慧结合的坚韧才是高尚的、愚昧的坚韧只不过是顽固,是有害的恶。而且,即使是明智的坚韧也还不等于勇敢,因为明智的事情有大有小。在苏格拉底看来,勇敢不仅关涉对未来的畏惧和信心,而且也包括过去和现在,不仅涉及未来的善和恶,而且也涉及过去、现在以至任何时候的善和恶〔21〕。这就是说,勇敢并非天生的勇猛,而是一种需要经受教育获得知识才能培养起来的美德,勇和智是不可分的,勇敢出自谋略。不能简单地说勇敢就是对可怕的危险事情无所畏惧,如果对这类事情的性质无知而无所畏惧,只能是鲁莽。只有在大难临头时而又有知识有计谋,善于应付危险,临危不惧,才是真正的勇敢。只有“那些知道怎样应付可怕和危险情况的人”,才是“勇敢的人”〔22〕。勇敢在这里充分体现了善的功利性和美德性。

65、首先,苏格拉底指出,自愿从恶避善不是人的本性,在面对大恶和小恶时也没有人愿意选择大恶。人的畏惧和恐怖这两种情绪可以理解为对恶的预见;人们所以会对预见恶产生畏惧和恐怖,就是因为无人自愿遭遇恶、接受恶。苏格拉底说:“对善的想望是为一切人所共同的,而在这一点上,是并没有人比另一个人更好的。也没有人想望着恶的”〔29〕。“没有人自愿趋恶,避善趋恶是违反人的本性的”〔30〕。在这里,恶既指与善相对立的恶,也指与有益相对立的失败。在苏格拉底看来,知必然导出行,知识是德行的基础。有知识而去为恶者是不可能的。为恶只能出自于无知。

66、苏格拉底,生卒: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

67、苏格拉底重视自然的研究,看重自然哲学,同时对于法律也是格外的重视,认为人应该接受社会的法律。同时重视自我的反省,喜欢辩论,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学术时期。

68、古倫姆斯DavidRobertGrimes

69、对于希腊哲学的发展,我们很难在一门导论性质的讨论课中详细解释。我们在这里只需要知道其大概的发展,细节则交由有兴趣的同学自己探索。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米尼发展了泰勒斯的学说,分别视无定形和气作为世界的本源。赫拉克里特则认为是火。在这里,我们有必要解释一下“无定形”的含义,无定形的意思是世界的本源不是我们所知道的东西,它是一个否定性的概念。但问题在于这个否定性的概念并不能解释世界到底是由什么构成的,因而这个概念在之后被抛弃了。但实际上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尝试,很多否定性概念也运用在了之后经院哲学描述上帝上,不得不说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雪的古诗大全300首(19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