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诫子书翻译(64句精选句子)
诸葛亮诫子书翻译
1、⑸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艺文类聚》《太平御览》作“澹(dàn)泊”。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
2、其次,“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3、等到将来那时知道要悔过、改过,却怎么也来不及了。(将复何及)
4、✦淫慢:放纵懈怠。淫,过度。慢,怠惰。✦励精:振奋精神,尽心,专心。励,振奋。✦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一说通“冶”。
5、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6、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7、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任用时,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自找到他们的位置。
8、倘若志向不刚强坚毅,意气不慷慨激昂,那就会碌碌无为地沉湎于流俗,默默无闻地被情欲束缚,势必永于沦入凡夫俗子之列,甚至免不了成为庸俗的下流之辈。
9、《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10、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话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但它是慈父教诲儿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话,是他人生的总结,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11、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人。这篇文章,传递出的讯息,比起长篇大论,诫子效果好得多,这是这篇文章的特出之处。
12、无论在中国的历史书上、还是在民间,诸葛亮向来是位大红大紫的风云人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句名言,不知影响了多少代人,成为无数仁人志士的座右铭。
13、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1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5、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6、话说回来,这人生理想还真是好东西。所以,诸葛亮首先提出的就是这个。接着他就做出了要求:要向榜样学习。榜样就是那些先贤。当然他没有具体指明是那些先贤。但从他自己早年的榜样来看,应该就是管仲、乐毅一类的人物。“恒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乐毅率五国之师伐齐,连下七十余城。都是匡扶天下,挽狂澜于既倒的出类拔萃人物。学习书法的时候,有这么一句话:“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学习的榜样还真是得找最好的来学习。
17、以:静以修身:介词,表目的非宁静无以致远:介词,用来
18、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19、⑾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20、Learninghappensinquietreflection;competencegrowsinconstantlearning.One’stalentwillbeexhaustedwithoutlearning;one’slearningwillnotbepursuedwithoutdetermination.Remissnessrunscountertovigorousstrife;adventureandimpatiencespoilsone’snature.Astimefliesandonegetsold,hisvolitionisweakened,heisoflittleutilitytosociety.Howregretfulheisbyadheringtoanoldhutinsheerdesolation.
21、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22、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23、本文一开篇,诸葛亮便开宗明义地指出“夫志当存高远”,即做人应当抱有远大的志向。具有远大的志向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先决条件,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何才能做到“志存高远”呢?围绕着“志向”诸葛亮从正反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24、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
25、诫:警告,劝人警惕。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夫(f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君子:品德高尚的人。行:指操守、品德、品行。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修身:修养身心。养德:培养品德。淡泊:内心淡泊,不慕名利。
26、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27、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28、除了意志坚定不移,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学业有所进、有所成。(非志无以成学)
29、学习必须静心专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30、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1、这篇《诫子书》,还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在这篇《诫子书》中,有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有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有超脱的力量:“非澹泊无以明志”;有好学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有励志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有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有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治性”;有惜时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岁去”;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有简约的力量。
32、学习必须静心专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33、所以出现:过去说不好的历史人物,我一定要为他找一些好处(比如对隋炀帝、对秦桧、对李鸿章);过去说好的历史人物,我也一定要找点毛病出来(比如对岳飞、对诸葛亮)---等等。
34、这篇《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诫子书》创作背景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234),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诫子书》作者介绍诸葛亮,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早年避乱于荆州,隐居陇亩,时称“卧龙”。刘备三顾茅庐,他提出联合孙权抗击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此后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刘备称帝后,任为丞相。刘禅继位,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主持朝政。后期志在北伐,频年出征,与曹魏交战,最后因病卒于五丈原。有《诸葛亮集》。
3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很励志、很经典,激励着后世无数仁人志士努力拼搏、发愤图强,意境非常高深,它不是教育我们要我们抱着一颗宁静、淡泊之心去奋斗和打拼,只有这样才能志向高远,从而努力实现报复!
36、 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
37、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8、如果说《诫子书》强调了“修身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本篇《诫外甥书》则阐述了“立志做人”的重要性。
39、本文应是蜀汉十二年(元234),诸葛亮晚年写给八岁儿子诸葛禅的信。诸葛亮把一生献给了祖国。他为了蜀汉国家的事业,夜以继日地工作,不顾儿子的教育,所以写了这封信警告朱各展。
40、✦澹(dàn)泊:同“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致,达到。
41、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
42、⑶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43、刘备称帝后,任为丞相。刘禅继位,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主持朝政。后期志在北伐,频连出征,与曹魏交战,建兴十二年因病卒于五丈原。
44、诸葛亮的著作编成《诸葛亮集》,(又名‘诸葛氏集’)。
45、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所有的)宫中的事情,无论事情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这样以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
46、 先帝考虑到蜀汉和曹贼不能并存,帝王之业不能苟且偷安于一地,所以委任臣下去讨伐曹魏。以先帝那样的明察,估量臣下的才能,本来就知道臣下要去征讨敌人,是能力微弱而敌人强大的。但是,不去讨伐敌人,王业也是要败亡的;是坐而待毙,还是主动去征伐敌人呢?因此委任臣下,一点也不犹疑。
47、这样的人对社会没有一点用处,大多不能够融入于社会,(多不接世)
48、除了下苦功学习,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广博与发扬。(非学无以广才)
49、《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50、✦才:才干。✦广才:增长才干。✦成:达成,成就。
51、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52、 曹操的智能谋略,远远超过别人,他用兵像孙武、吴起那样,但是在南阳受到窘困,在乌巢遇上危险,在祁山遭到厄难,在黎阳被敌困逼,几乎惨败在北山,差一点死在潼关,然后才得僭称国号于一时。何况臣下才能低下,而竟想不冒艰险来平定天下,这是臣下所不能理解的第三点。
53、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54、Gentlemenharborquietnessandthriftiness.Theformernourishesone’snature;thelattercultivatesone’smorality.Agenuineambitionisderivedfromsimplicityoflife,andagrandhorizonisconceivedinserenityofmind.
55、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56、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57、君子的品行,用宁静来修身养性,靠节俭来培养品德。不淡泊就不能表明志向,不宁静就不能志存高远(如果不能做到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不能有明确的志向,如果没有一种宁静的心态,就不能达到一种高远的目标)。学习必须宁静,才能必须学习。不学习就不能扩充才学,不立志就不能完成学习。追求享乐或安于怠惰,就不能奋发向上,性情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时间而流逝,意志被时间所消磨,于是成了枯枝落叶,这样大多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悲摧地呆守在破屋子里,那时后悔哪里还来得及?
58、只是,历史真的可以由某些“专家”随意颠覆来颠覆去吗?
59、诸葛亮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诸葛亮诫子书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后人留存有多篇《诫子书》。《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60、⑵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
61、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62、⑵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
63、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