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经典语录(34句精选句子)
论语经典语录
1、三军可以丧失它的主帅,一个男子汉不可以丧失他的志向。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3、自身品行端正,即使不下达命令,群众也会自觉去做;自身品行不端正,即使下达了命令,群众也不会服从。
4、形容人聪敏又好学,能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
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6、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7、2)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8、大德不逾闲(遮拦阻隔之物),小德出入可也。(子张)
9、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0、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吗?”
11、译文: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是最明智的。
12、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13、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译文:切要以忠信为本,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错误不要怕改正。
14、君子按照天地的规律要求自己,所以舒适安宁。小人则被外物所奴役,求名逐利,常常忧虑算计。
15、译文:父母在世,不要去远方游历。去游历,一定要有去向。
16、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7、解释: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18、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讲解):仁,距离我远吗?只要我想要做到仁,仁就随着心念到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讲解):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巧言令色,鲜矣仁。(讲解):花言巧语,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心里不会有多少“仁德”(这种人不会有真正的爱人之心)。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讲解):有了过错,别人都能看到;改了,人们都会敬仰他。德不孤,必有邻。 (讲解):世界上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很多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
19、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子罕)
20、三军中最重要的统帅是可以换人的,但是,一个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以改变。
21、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成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22、(讲解):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于社会,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23、(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4、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
2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6、语出春秋·孔丘《论语·卫灵公》。我曾经整天吃不下饭菜,整完都睡不着觉去思考问题,这样做是没有好处的,还不如去学习。
27、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译文:颜回这个人很好学。为人不迁怒他人,不重复犯(同样的)错。
28、16) 孔子:《论语·宪问》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29、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里仁)
30、(讲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生命)。
31、(讲解)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32、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3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