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于安乐(52句精选句子)
死于安乐
1、 (死于安乐)。
2、⒎然后知生于忧患 生:使……生存发展⒏而死于安乐也 死:使……萎靡死亡
3、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
5、然而,人性之懒惰,人性之怠懈,人性之贪恋。亦如龌龊之魔鬼与人之一生,如影随形,相伴此生!
6、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7、畎(quǎn)亩:田亩,此处意为耕田。畎,田间水渠。
8、阅读第②段,说出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3分)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死于安乐)。
10、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11、可在这个卑微的老人心目中,她也许贫穷,但她的灵魂是醒着的,她是这么地懂感恩和知足,耶稣在她心里,就是依靠和至宝啊。
12、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
13、夫差打败了勾践,但却没有杀掉勾践,而是去贪图享乐。勾践君臣同心努力,发愤图强,国势蒸蒸日上,吴国却一天天走向衰败。经过了近十年的耐心等待,公元前482年,勾践趁吴王发兵北征之机,发动了复仇战争,越国大获全胜。
14、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
15、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出淤泥而不染
16、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筑,捣土用的杵。
17、至于死于安乐者,历代昏庸之君,荒淫逸乐而身死国亡,其例更是不胜枚举。
18、⒐管夷吾举于士 古义:狱官 今义:士兵
19、文章开头,作者一连列举了六位古代圣贤在困难忧患中崛起的事例,来证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一著名论断。这个推理过程属于逻辑学上的归纳推理,即由前面六个特殊的事例,归纳出后面带普通意义的结论;又通过后面的结论,说明了前面六个人物所以成功的原因:艰苦的环境,一方面给人们以困苦、饥饿、贫困、疲乏、忧虑,每每就不如人意,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些困难,坚定、振奋人们的意志,使人们在不断克服困难,求得生存的过程中增加了聪明才干。
20、⒑你能列举出一个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例子吗?
21、译文:
22、⒏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古义:在外面,指国外(名词) 今义:出去(动词)
23、舜从田间被尧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选拔,胶鬲从贩卖鱼盐的人中被举拔,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孙叔敖在隐居的海滨被选拔,百里奚从奴隶市场被赎回并被举用。
24、 第要戒除享乐主义,奢侈思想,培养勤俭美德。
25、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6、畎(quǎn)亩:田亩,此处意为耕田。吠,田间水渠。
27、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成为《孟子》最著名的篇章之后人常引以为座右铭,激励无数志士仁人在逆境中奋起。其思想基础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英雄观念和浓厚的生命悲剧意识,一种崇高的献身精神。是对生命痛苦的认同以及对艰苦奋斗而获致胜利的精神的弘扬。
2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境界;是一种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境界;是站在山巅,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境界;是一种责任担当,负有使命的境界;是一种严于修身,勤于律己的境界;是一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牺牲境界;是一种国之兴衰,家之安康的九鼎大吕境界!
29、同样,在这个看不见硝烟的属灵战场,我们也必须有忧患意识,要时时和葡萄树连接,要切记“温水煮青蛙”的惨痛教训,做一个基督的守望精兵。
30、“生”“死”词语必须正确翻译,否则错一词扣0.5分)
3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结合郑老师四月主题(多难兴邦)朗读此作。
3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是要我们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困难中觉醒,在挫折中奋起。时时有忧患意识,时时保持清醒的头脑,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国亦如此,家亦如此,人亦如此!
34、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我国古代圣贤孟子的至理名言。其意为:恶劣的环境可以激发人们的忧患意识,积极奋斗,最终得以强大起来。而安逸的生活环境容易使人堕落腐败,最终在安乐的环境中失败或灭亡。
35、秦朝末年,农民陈胜首举义旗,对抗暴秦,后称王.富贵了的陈胜不仅忘记了少年时的承诺,而且变的贪图享乐,最终兵败被杀.
36、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
37、孟子作为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国君实行“仁政”,要与民“同乐”。孟子的思想学说就是著作《孟子》。《孟子》记载了孟子的言行,是一部对话体著作。
38、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A.人恒过然后能改 以其境过清
39、⒉本文的标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请写出两个与题目两个分句意思相关的成语,并解释。(1)多难兴邦:国家多灾难,可激发人民发奋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兴盛。(2)玩物丧志:只顾欣赏所喜好的东西因而消磨志气。
40、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
41、孙叔敖(áo):蒍姓,名敖,字孙叔,一字艾猎。春秋时为楚国令尹(宰相)。本为“期思之鄙人”,期思在今河南固始,偏僻之地称为鄙。
42、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
43、夫差打败了勾践,但却没有杀掉勾践,而是去贪图享乐。勾践君臣同心努力,发愤图强,国势蒸蒸日上,吴国却一天天走向衰败。经过了近十年的耐心等待,公元前482年,勾践趁吴王发兵北征之机,发动了复仇战争,越国大获全胜。
44、忧患与安乐,既是一对水火不相容的矛盾体,又是一对相生相克的统一体。在忧患中奋斗出安乐,在安乐的消磨中丢失安乐,而又重返忧患。
45、 A.必先苦其心志 行拂乱其所为
46、百里奚(xī):又作百里傒。本为虞国大夫。晋国灭虞国,百里奚与虞国国君一起被俘至晋国。晋国嫁女于秦,百里奚被当作媵臣陪嫁到秦国。百里奚逃往楚国,行至宛(今河南南阳),为楚国边界之鄙人所执。秦穆公闻其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楚人于是与之。时百里奚年已七十余,至秦,秦穆公亲释其囚,与语国事三日,大悦。授以国政,号称“五羖大夫”。史称秦穆公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政,“开地千里,遂霸西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事迹见于《史记·秦本纪》。
47、其显著特点一是气势充沛,雄辩而色彩鲜明;二是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阐述事理。此文选自《孟子·告子下》。春秋战国时期,战乱纷争,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要奋发图强,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篇文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
48、(关键词:然:这样;后:以后,之后。错一处扣0.5分)
49、
50、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困扰,思虑阻塞,这以后才能奋起;(别人)把愤怒表现在脸上,怨恨吐发于言语之中,这样(你)才能明白。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与之相匹敌的国家和外来国家的忧患,国家常常会灭亡。
51、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