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念书一一歇后语(8句精选句子)
孔夫子念书一一歇后语
1、kǒngfūzǐnátiáozhǒu——sīwénsǎodì。
2、kǒngfūzǐjiǎngxué——zhīhūzhěyě
3、一路跌跌绊绊地走过来,写到目前这个地步,再也不会有啥突破了,首先理论上拔不上去,再要是学习,就成了一句歇后语:八十岁上学唢呐——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今后再写,还是只能写一些“倒骡子换马”、“耧张桄子”之类的乡土文字。作为曾经的一个文学爱好者,又没有上过什么学,几乎和咱们靖远人说的“白识字”差不多,中间又经受了那么一场折腾,能写到这个地步,就已经“尽躿躿努了”,我特别庆幸自己的这个业余爱好没有被生活中的恶风浊浪打击下去。特别是最近几篇作品被咱们靖远老家电台在《美文赏听》节目里连续播出,还把我介绍成“我市著名作家”,在自己的老家能够得到这样的礼遇,还真有点小激动,甚至有一种“衣锦还乡”的自豪感。
4、孔子念书——咬文嚼字(比喻过分地斟酌词句。)
5、细读宋育红老师塬上文学,让人仿佛走进了那个特殊的年代,接受风雨洗礼,理解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的寓意。
6、我的写作起步比较早。当时在农村,除了劳动就是干活,精神生活相当贫乏,想干其他事也没有条件,相对来说,写作所需的条件就简单一些,就摸索着写。虽然写作条件简单,但还是需要纸啊笔啊,实际上那个时候连这些条件都不具备,开始时都没用过一本稿纸,所有能找到的纸张,包括烟盒都是我写作、投稿的用纸。有一次我向南京《青春》编辑部投稿,部分内容就抄在两张烟盒纸上。后来收到退稿,还收到一位没有署名的编辑老师写的一封长信,大牛皮纸信封里还装了两本稿纸,当时就把我激动得哭了,啥时候,社会上还是好人多。虽然条件艰苦,但我始终坚持着写,有一种百折不挠的劲头,终于在1973年7月22日甘肃日报上发表了处女作《一顶草帽》,该文还在1974年县上举办的一次文艺创作成果展中被做成好几块展板在钟鼓楼上展出。后来又在钟鼓楼前的大宣传牌《乌兰战歌》上发过几首诗。别人告诉我,我赶快从高湾跑下来去看,发现给我的诗还配了一幅画,画得是一个背着大草帽、扛着锄头、很丰满、很漂亮的女青年,当时好多人都以为宋育红是一个会写诗的知青大美女。
7、孔夫子念书——咬文嚼字(比喻过分地斟酌词句。)